第 14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4-04-18 10:47 字数:4696
匆埽磕阊芯拷渎杀苊獗鹑嗽炜谝怠R蛭渎桑鹚倒耍黾胰说慕渎桑皇浅黾胰瞬恍砜煽础⒉蛔伎础K阅阍谛问缴铣黾沂芙洌阊芯拷渎桑饷运场U庖坏愕囊馑迹フ录未笫谈遥嬲媒渎桑悄阊б惶酰嬲龅搅耍庖惶踅淠阏娴氖埽蝗绻谛问缴鲜艿慕洌阕约好挥凶龅剑鞘羌俚模遣皇钦娴摹?br />
所以戒律要严格,为什么?帮助你消业障,这是真的。这一个人一生当中造的业多,还有过去生中,还有宿世,生生世世,业障累积得太重,得罪的人物太多。不说别的,没有学佛的时候杀生吃肉,这就不得了,你跟多少众生结了冤仇。所以真正用功的人,冤亲债主都找上门了,为什么?他怕你走了,你脱离六道,他以后找不到你了。只要你用功不得力,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没有关系,慢慢等著你。等著什么?报复你。所以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他的机缘没到,都在守著,等著报复,你说这事情多麻烦。所以真正持戒念佛,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
可是真正修行人,决不会忘记累世现前的冤亲债主,天天给他回向,天天给他道歉;总之是那个时候无知,无论是有意无意伤害,都要请他们原谅来化解。我们自己成佛之后,往生西方世界成就之后,倒驾慈航,当然这是首先要度的众生,跟你有缘。善缘是缘,恶缘也是缘,不论善恶,只要是有缘,佛度有缘人,这就是平等心,怨亲平等。我们这一世接触的人、交际往来的人不多,如果累劫算起来,那个数量就太大!尤其是在过去,大家庭制度,亲戚朋友多。在过去大家庭,五代同堂的就不少。从自己,自己有儿子、有孙子,上面有父亲,还有祖父,五代同堂。大概八、九十岁的时候五代同堂就很平常了,七十多岁是四代同堂,你说那个家多大。少,六、七十人,多,有一、二百人,大家族。所以会齐家就懂得治国,齐家的道理跟治国的道理是一不是二,家庭是个社会。
所以平等慈悲比什么都重要。真正平等慈悲,像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自然就圆满做到,不学也做到。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那你就晓得,我们的平等慈悲是有名无实。为什么?连弟子规都没做到。真正平等慈悲心发出来的时候,弟子规不学就圆满做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能做到的时候,就晓得自己的烦恼、业障、习气太重,那就要从最基础的地方下手。那你就要晓得,《弟子规》是消业障的,《感应篇》、《十善业道》是消业障的。为什么?你从这个基础上建立慈悲心,大慈悲心。从慈悲心里面,你能够出现的是平等心,逐渐向上提升。
学教没有别的,学教的人成功,一生永远感激护法。护法对你什么恩?给你倒一杯茶来供养你,你一生都不能忘记,你才能成佛作祖。忘恩负义,没有一个是成就的。才学一点点就自己很以为了不起了,端起大法师的架子来了,这是失败的。所以这一方面,要好好学学弘一法师,他是我们近代的一个好榜样。他学佛之后,谦卑,真的做到了,真正是万缘放下,一心向佛。这些,这个导演、演员,我要是有缘跟他们见面,我会提醒他们,有几个重要的环节好像疏忽了。这些电影、电视剧都是佛门最好的教学。我们看这个,是把它当作一堂课来学习,不是用娱乐的态度来看它,是教学。我们现在人学习,所忽略掉的、疏忽的,读他的书,看他所示现的榜样,能给我们启发,能够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这个利益就大!
《宗镜录》里面,后面还有几句话说,「学人若能置前四阴,但观识阴,则生死之苦芽永绝,烦恼之重病不生」。这几句话说得好,我们都希望有这样的果报,那你就要重视什么?重视起心动念。后面又说,「如此悟入,名住真阿兰若」。阿兰若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清净的道场,在过去多半是小茅蓬,真正清净,正修行处。「不取诸境,名为识灭」。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境界,只要你不执著,心就得清净了。你还有分别、有执著,你就得不到清净。真正做到对外面境界,六根对外头六境,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这不容易做,那是法身菩萨,我们现在要学的是不分别、不执著,就在这里下功夫。如果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分别执著年年轻,那就有进步。一年比一年轻,你会自己感觉到,你的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心愈来愈清净,身体愈来愈好,容貌也愈来愈光彩,它确实是境随心转,看相的说相随心转,身体随心转。这就是意念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真有效果,不需要花钱,绝对没有副作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O六卷) 2007/8/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我们从第二十九「色清净光」看起。这有一首偈:
【又放光名色清净。令见难思诸佛色。以众妙色庄严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从这个以下有六光,一直到第四十四,有六光,是说六尘。清凉大师的科题,「外清六境」,这是境界,前面一段讲「内净六根」。根所对的是境界,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这个六种境界,在凡夫称为六尘,为什么称六尘?尘是染污的意思。如果你觉悟了,就像此地讲的诸佛色,根境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都是讲的自性,也就是讲的真心。心很不好懂,也很不好讲,心到底是什么?心在哪里?禅宗的祖师说得好,他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假如一个人认识心了,大地无寸土是什么意思?就是「万法皆空」。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我们能够回忆到惠能大师开悟他讲的最后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真心。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整个宇宙一切万法是自性所生,《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是心现的。
心现的这些相,相是千变万化,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识,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千变万化,所以外面境界也就变成千变万化,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外面境界就没有变化。像佛跟我们说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这里头没有变化,好像都是永恒的,它只有心现,没有识变。凡所变化的这些都不是真的,这个一定要了解。古大德跟我们讲,「一心」最灵、最妙,它是万物的主宰。所以在宗教里面讲天主,学佛的人听到这个名号,解释跟人家不一样。主是什么?主是主宰,就是能现、能变;天是什么?天然的、自然的,这里面没有一丝毫勉强,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是这样的解释。这样的解释跟宗教里面讲的天主有没有矛盾?你要往深一层去体会,没有矛盾,是一个意思。所以,一心是宇宙森罗万象的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
它在哪里?「竖穷三际」,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这两句话就是中国人讲的宇宙,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时间跟空间。实在说,时间跟空间也是心现识变,这个心量之大,没有东西能够比喻。《楞严经》上佛说了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佛把一心比作虚空,虚空大,把虚空比作一片云彩,虚空在真心里面就像一片云彩在虚空,从这个比喻去体会。那么你就知道,真心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有情称为佛性,有情,我们还是用唯识来说,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有情众生,称为佛性;在无情众生,我们现在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这个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称之为法性。真心就称为法性,一心都是一个意思,一心就叫法性,在有情,我们讲动物,有情,称为佛性。实在说,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这一定要知道,两个名词,是一桩事情。
自心虽然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怎么知道它是心?佛在经上说,说心是从体上讲,说知是从用上讲,它有知,它有作用,作用是什么?见闻觉知。它能现,现的是什么?色声香味。这个决定不是因缘生,不是自然生,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很不容易体会到的。非常难得,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我们知道水是矿物,它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没有,但是它有见闻觉知,这就是把佛经上讲的这句话证明出来。它有性,性本来就具足见闻觉知。你要晓得妄想分别执著是缘生,因缘生法,有因有缘,可是自性里面的心起作用的知,它没有因缘,它不需要因缘,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从这个实验上发现,矿物有见闻觉知,矿物有色声香味,这把佛经上这句话证明出来,相当不容易。
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如果我们从法相唯识上来说会更清楚一点,更明白一点。佛说阿赖耶的四分,阿赖耶是什么?阿赖耶就是一心,阿赖耶就是自性,不过这个一心跟自性迷了,就是说它带著妄想分别执著,所以称为阿赖耶。它要是不带著妄想分别执著,就称它做法性,像我们通常讲的,有情众生称佛性,无情众生称法性,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一念不觉,无明就现起来,就迷了,这一迷,迷是妄想,从妄想就起分别,从分别就起执著,几乎是同时起来的。实际上是有先后次第,速度太快了,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它还有次第。这就是佛经上讲的,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说明速度太快。
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就有四分,这四分有自证分、有证自证分、有见分、有相分。阿赖耶一变变成八识,八识每一个识,阿赖耶是体,它起用就变成第七末那,再变成第六意识,变成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八识每一个识都有四分,这称为八个心,叫八心王,八心王起作用就叫它做心所。心所复杂,实在讲太多了,天亲菩萨把它归纳,归纳为五十一类。每一个识相应的心所不相等,第六意识相应的最多,五十一个统统具足,阿赖耶只有五个心所,第六意识有五十一个心所。每一个心所法也具足四分,这个现象妙极了,灵妙至极。这些现象被现代科学家发现了,可惜的是科学家没有学佛,不能跟佛法相应起来,这就是我们曾经看到有这种全息的照片。这是科学家发现的,他是用两个激光照相机照出来的照片。
这个照片照出来拿给我们一般人看,只看到线条,看不到影像,必须在激光照注之下这个照片就显出来,譬如照一张人像,这个人像就显出来。但是奇妙的是你把这个相片撕成两半,每一半里头都有一个完整的人像;再把它撕成一半,就是撕成四半,每一半里头还是一个完整的形像;把它撕成很碎很碎的碎片,每一片里头还是个完整的形像,所以称这个相片叫全息的照片。这是近代科学发现的,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所以佛告诉我们,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并没有缩小,微尘也没有放大,就好像全息的照片一样。再大的一张照片,是一张,把它切成小的碎片,它还是一张,里面看到都一样的。
所以佛经在三千年前所说的,都是讲科学,被现代科学家发现,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说是心、性、识,分得再细它还是四分,四分的现象永远存在,这个四分就是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自证分是本体,就是一心,就是自性。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实在讲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因缘生的,所以不生不灭,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自证分是体,我们讲性,另外三分是它起用,我们讲知,证自证分就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它能证、能知,要不然谁知道有个自证分?它能知。见分是什么?见分是德;相分就是相,智慧、德相,那个相就是物质,变成物质。见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精神,凡夫讲心,心理,实在讲是见分,妄心,不是真心,但是它是依真心变现起来的,还是真妄不二。你要把这些关系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在大乘经上又告诉我们,法性是自证分,佛性是证自证分。《华严经》上说「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这是如来境界,明心见性的人就见到这个事实真相,一切众生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后面一句话说「三世悉在无有余」,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统统都在,十方三世都在一念之中。可是末后一句他说,「亦无形相而可得」,自性、法性没有形相,所现所变也没有形相。我们听了觉得很难懂,现在我们看到这些山河大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