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换裁判      更新:2024-03-18 14:45      字数:4738
    世人说话,常不免与事理不符,所以不能过分的信任。如来说法,一切是如实的,所以一切可信。法门的甚深,本生的修行,无不是可信的。真语等五句,别译少不诳语一句。此五句,都是真实可信的意思。如从差别的字义说:真是不妄的,实是不虚的,如是一样的;不诳即是实的,不?即是如的,如来的梵语,本有如法相而说的意思,所以佛说是一切可信的。
  如来以佛说的真实,劝人信受奉行。但接著说:可不要误会,以为如来说什麽宇宙的实体了!如来所证觉的,是无所谓实、无所谓虚的。凡夫为无明所覆,於无所有中执为如是实有,不契法性,所以称为虚诳妄取。为遣此虚妄执相,所以又称不虚诳相现的空性为实相。众生执著实有,佛责斥为虚妄的。虽本无虚妄相可得,劝众生离此取著,所以说离妄相而见实相。以真去妄,为不得已的方便。如真的虚妄?尽,真实也不可得,如以雹击草,草死雹消。所以说:如来所得法无实无虚。
  菩萨修菩萨行,应契会此无实无虚。若心住於色等法而行布施,这如走入无光的?室,一切都不能见;反之,菩萨心不住於色等法而行布施,那就如明目人,在日光朗照的地方,能见种种的形色。这说明布施要与般若相应,不著一切,即能利益众生,趋入佛道,庄严无上的佛果。修学般若,略有二行:一、入理,即於定中正观法相,达自性空而离相生清?心。二、成行,即本著般若的妙悟,在种种利他行中,离妄执而随顺实相。大乘般若的特色,更重於成行。在成行中,本经特重於利他为先的布施。这些,受持金刚般若经者,应有深刻的认识!
      庚二 校德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癋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  此第四番校德。先总括的说:将来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这般若妙典,那即为如来的大智慧眼,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中,完全明确的知道、见到,能常为如来所护持,他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为了显示功德的无量,举喻校量。中国分一天为十二时,印度分为六时,日三时,夜三时。白天的三时:约十点钟以前为初日分,十点到下午二点为中日分,二点钟以後是後日分。假使有人,在每日三时中,三度以河沙数这麽多的身命,为有情而牺牲〓〓布施;而且不是一天两天,又经过无量百千万忆劫这麽久;这比上文所说的河沙等身命布施,功德更殊胜了!喻有实喻假喻,这是假设的比较,总之形容功德的不可胜算吧了!然而,如另有人,听闻这般若经典,能生信心,随顺般若而不违逆,那功德即胜过前人多多了!单是‘信顺’的功德即如此,何癋更进一步的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演说呢!功德当然更大了!这样的称睵受持等功德,实因本经的功德殊胜,如下文所说。
      己二 广睵显胜
    庚一 正说
    辛一 独被大乘胜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以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 般若的功德,那保档镁。咳粢缘乃担罕揪胁豢伤家椤⒉豢沙屏康奈薇吖Φ隆K际悄谛牡募扑悖槭强谕返乃得鳎屏渴呛舛人亩嗌佟7彩强伤伎梢榭沙瓶闪浚蘼廴绾味啵苁怯邢薜挠斜叩摹0闳粲肟障嘤Γ允遣豢梢运家槌屏科浔呒实摹U庋蠊Φ碌拿罘ǎ缋床晃〕诵姓咚担⒋蟪诵恼咚担⒆钌铣诵恼咚怠4笫枪愦笠澹钌鲜蔷烤刮奚衔奕菀澹恍稳莘诺墓愦笪薇摺荽螅粮呶奚稀馐ご蟆K渌滴课薏畋穑切稳萜腥恕泄氖馐ぁ?br />
  这是但为菩萨说的妙法,所以如有人听了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这就是菩萨。就为如来知见,而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即能荷担如来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担是担在肩上,荷是负在背上。意思说:能领受信解的人,对於无上正等菩提,就能担当得起。如来证得无上菩提,为了救度众生;为众生种种教化,即是如来的广大家财〓〓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能信受转化,即是能负起这度生重任,绍隆佛种!无上正等菩提,为佛的大智慧,大功德,大事业,大责任,如无人担当起来,就是断佛种姓。如来所以为发大乘者说,即希望他们能信解受持这般若大法,立大志愿,起大悲心,以无所得为方便,负起度生的责任来!本来,无上正等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众生皆有此法宝藏分。但问题不但是愿承当或肯承当,而是能够承当。所以,发大乘心者,要能信解此甚深教授,从无我大悲中去承当,从利他无尽中去圆成!
  继承如来家业,这是第一等大事,所以如来不愿为学小乘者说的。因为好乐小法的人,住著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能於此般若深法,听受乃至为人解说的。小乘人为己心重,急急於‘逮得己利’。他们但求解脱而已,何必修学广大甚深的教法?何必经三大阿僧敖伲亢伪毓阈胁际⑷倘瑁愣戎谏恐还俗约海运邓亲§段壹K羌炔磺蟠蟪耍缋吹比灰膊晃撬盗耍?br />
  声闻者能得无我,这是佛教所共许的,这是为什麽说乐小乘者住著我见呢!本经上文说:不得法空,即著我见,这是约三乘同入一法性说,是如实说;引导声闻行者不著於法相,心大乘。此处说乐小法者住於我见,约他们不能大悲利他说,是方便说;是折抑小乘,使他们惭愧回心。前约证理平等说,此约事行抑扬说。
      辛二 世间所尊胜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佛对须菩提说:不论什麽地方〓〓在在处处,只要有此般若经在,世间众生即应当尊敬供养。因为,此经所在的地方,即等於佛塔的所在。佛塔,本是供养佛身的;僧伽蓝〓〓寺院,是住出家众的。中国的佛寺,混合了这二者。反之,有些塔变成什麽镇山锁水、凭人?眺了。佛塔,主要是供养佛的舍利、像设,舍利是如来色身的遗留。但佛说的教法,是如来法身的等流。证法性者名为佛;佛说的教典,是佛证觉法性而开示的,所以也称为法身。印度佛徒,每以缘起偈安塔中供养,名法身塔。所以,有经的地方,就等於有佛塔了。为了尊敬法身,所以应尊重恭敬供养。供养佛塔,四分律等都有说明。佛在世时,弟子来见佛,大都绕佛一匝或三匝,然後至诚顶礼。在家佛弟子,每带香花来供佛。香有烧香、香、末香。烧香即我国常用以焚供的。香,也是末香,但以油调和後,在佛足上等。末香是细香末,是散在佛身或佛住的地方。供佛如此,供养塔〓〓色身塔、法身塔也如此。中国佛徒,对於佛经,也一向很尊重的。如丛林的藏经,总说是请来供养的,这本来是不错的。不过,供养教法,除了敬礼,焚香、献华而外,还要读诵、思惟,广为人说,这也是供养,而且是最胜的供养!
      辛三 转灭罪业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依前所说,受持本经的,应该为人尊敬了!然而,有人从未为别人轻视,等到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不但不因此而受人尊敬,反而遇到别人的轻视,这是常使人退悔的。然而不应为此而疑惑、退心!这即是前生恶业转轻或消灭了的象徵。我们现生人中,无论境遇如何,过去所造的恶业,睶在而未发的极多。一遇因缘,就会感受应得的果报,或堕地狱、畜生等。读诵般若经者,所有过去应堕恶道的罪业,因受持此经的功德力,而现世轻受了;受人轻视的微报,即不会再感恶道等报。如人有痘毒,若先种痘,让他轻微的发一下,就不致再发而有生命的危险了。受人轻视,也是如此。而且种下了般若种子,将来定可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佛法说业力,通於三世。如专约现世说:有作恶的人,作事件件如意,多福多寿。有作善事的人,反而什麽都不行,一切困难。尤其是恶人心向善,境遇倒一天不如一天,家产一天天消失,使人怀疑老天的公道!若信佛教的三世因果说,知有业现受,有业当来,即能深信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而转恶行善了。业是行为的馀势,行为的善不善,以心为要因,所以如有强有力的智慧和愿力,可以使业变质的。业是可能性,不一定要发作,是可能转变的。因此,佛教主张有过去业,而不落於宿命论者。
      庚二 校德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敖伲度坏品鹎埃弥蛋税偎那蛞谀怯伤罘穑そ怨┭惺拢蘅展摺H舾从腥遂夺崮┦溃苁艹帧⒍了写司霉Φ拢段宜┭罘鸸Φ拢俜植患耙唬蛞诜帜酥了闶┯魉荒芗啊!?br />
    如来以自己经历的事实,证明受持本经的功德。如来说:我在过去无量阿僧敖偾埃次醇坏品鹨郧埃龅焦税偎那蛞谀怯伤稹T谡庵诙喾鹎埃际且灰坏某惺鹿┭挥锌展模凰玫墓Φ拢媸俏蘖课薇吡恕J湾确鹪谌坏品鹎埃诩亲鞣穑疵餍钠刑帷R郧埃创映醴⑿囊岳吹亩蟀⑸劫修行。今说无量阿僧敖伲夹〗偎怠3惺掠卸阂弧⑹谭罟└⒆穹鹚等バ小C餍钠刑嵋郧暗墓Φ拢姑挥谐刮蚶胂啵溆兄腔酃Φ拢际侨∠嗟模新┯邢薜摹K裕谀┓ㄊ贝缬腥四苁艹侄了薪鸶瞻闳艟嫠承钥辗牛蛘叩美胂嗌澹啃摹D撬玫墓Φ拢比灰仁妥鸸┭罘鸬墓Φ拢さ貌豢杉扑懔恕l侗揪艹侄了校诚蚶胂啵茨艹び邢嘈扌形奘⑸劫,这可见功德的殊胜!菩萨发心修行,以离相无住为本,这才是解脱、成佛的要门,学者应以此为标极而求得之!
      己三 结睵难思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  上面虽广硈功德,其实受持般若经所得的功德,是不可尽说的。即使以如来无方辩才,无限神通,把他完全的说出来,人听了或许会发狂,或许会疑惑不信,因为这太出於常人的境界了。这与为井底之蛙,说虚空无边广大的那样难以信受一样。总之,般若经的般若相应的大悲妙行,甚深广大,是不可以心思言议的。所以,听闻、受持乃至为人解说等所得的果报,也出於常情的想像以外,不可思议!
      乙二 方便道次第
    丙一 开示次第
    丁一 请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应住?何降伏其心’?】
    上来讲般若道,以下说方便道。方便道即现证般若,进而到达佛果的阶段。须菩提的请问,及如来的答覆,与前一样。不同的,即在答发心的末後,多了‘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一句。众译相同,惟有玄奘所译,前文也有此一句。上来说到明心菩提,约从凡入圣的悟证说,是成果;但望於究竟佛果,这才是无相发心的起点,即是发胜义菩提心。前文所问发心,以立愿普度众生而发,是世俗菩提心。此处,由深悟无我,见如来法身,从悲智一如中发心,即诸经所说的‘绍隆佛种’;‘是真佛子’。前後同样的是发无上大菩提心,所以须菩提又重行拈出旧问题,请示佛陀:应怎样安住?怎样的降伏其心?
      丁二 答说
    戊一 明心菩提
    己一 真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