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
辩论 更新:2024-01-16 22:40 字数:5680
(痛、闷、胖、痰)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两方均能温通豁痰
前方偏于通阳行气,用于痰阻气滞,胸阳痹阻者
后方偏于健脾益气,豁痰开窍,用于脾虚失运,痰阻心窍者
常用药——栝楼、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
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
加减——①痰浊郁而化热—黄连温胆汤加郁金
②痰热兼有郁火—加海浮石、海蛤壳、黑山栀、天竺黄、竹沥
③大便干—加桃仁、大黄
④痰浊与瘀血并见者—合桃红四物汤
临证备要——①此型常用药物:天竺黄、天南星、半夏、栝楼、竹茹、苍术、
桔梗、莱菔子、浙贝母。②痰浊每因过食肥甘,贪杯好饮,伤及
脾胃,聚湿生痰;痰为阴邪,其性粘滞,易伤阳气,阻滞血行,
而致气虚阳虚、湿浊痰阻。治疗应着重健运脾胃,在祛痰的同时,
配伍健脾益气之品,以消生痰之源,痰化气行,则血亦行。必要
时配以益气温阳之品。
4.寒凝心脉证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阴寒内盛,寒气客于背俞之脉
心脉不通,不通则痛
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寒为阴邪
心悸,胸闷气短,手足不温,冷汗出,面色苍白—寒凝胸中,胸阳失
展,心气痹阻,营血运行不畅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阴寒之象
(痛、悸、冷、汗)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两方均能辛温散寒,助阳通脉
前方—重在通阳理气,用于胸痹阴寒证,见心中痞满,胸闷气短者
后方—温经散寒为主,用于血虚寒厥证,见胸痛如绞,手足不温,
冷汗自出,脉沉细者
常用药——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
栝楼、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当归、芍药、甘草—养血活血
枳实、厚朴—理气通脉
大枣—健脾和营
备选方——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无休 止,
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乌头赤石脂丸加筚拨、
细辛、高良姜
乌头——雄烈刚燥,散寒通络止痛
附子、干姜——温阳逐寒
川椒——温经下气而开其郁
赤石脂——固涩收敛心之阳气(含丰富的镁离子,能启动Na+…K+
泵,从而加强心肌收缩力)
加减——①胸痛并有瘀血之象—加川芎、赤芍、降香、乳香、元胡、筚拨
②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
临证备要——本证当以芳香走窜、温通行气类药物治疗为主:桂心、吴茱萸、
干姜、麝香、细辛、蜀椒、丁香、木香、安息香、苏合香等,近
几年研制的喷雾剂、含化剂等速效、高效制剂,可用于急救。实
验研究证实,芳香温通类药物大多含有挥发油,具有解除冠脉痉
挛,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作用,同
时对血液流变性、心肌收缩力均有良好的作用。但此类药物具有
辛香走窜之弊,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阳气。
5.气阴两虚证
症状——心胸隐痛,时作时止—思虑劳伤,或劳累疲乏,耗损气阴,血行瘀滞
心悸气短,动则益身甚— 心气不足,动则气耗
伴倦怠乏力,声低气微,面色光白—心脾气虚
易于汗出—汗为心液,气虚不摄
舌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脉细缓或结代—气阴两虚之象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两者均能补益心气
生脉散—长于益心气,敛心阴,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
人参养荣汤—补气益血,安神宁心,适用于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
肉桂—温通心阳
麦冬、玉竹—滋养心阴
五味子—收敛心气
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加减——①兼气滞血瘀—加川芎、郁金(行气活血)
②兼痰浊—茯苓、白术、白豆蔻(健脾化痰)
③兼纳呆、失眠(心脾两虚)—茯苓、茯神、半夏曲、远志、柏子仁、
炒枣仁
备选方——①心脾两虚(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纳呆)—养心汤加减:茯苓、
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当归、川芎。②以心气虚
为主者—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或易
桂枝)、丹参、当归、淮小麦、大枣
临证备要——常用补心气药物:人参、党参、黄芪、大枣、太子参。药理研究
证明,黄芪能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对中毒和疲劳而衰竭的心
脏,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尚能使冠状动脉和肾动脉扩张。
生脉散有正性肌力的作用,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缺
血状况,减少心肌耗氧量
6.心肾阴虚证
症状——心痛憋闷时作—素体阴虚,或思虑劳心过度,耗伤营阴,心肾阴虚,
水不济火,虚火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虚烦不眠—虚火扰心,心神不安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阴亏虚
口干便秘—大肠津亏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阴虚火甚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扰,心失所养,心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喝炙甘草汤加减
两方均为滋阴养心之剂
前方养心安神为主,治疗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者
后方以养阴复脉见长,主要用于气阴两伤,心动悸,脉结代之症
常用药——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清热
天王 人参、炙甘草、茯苓—补益心气,寓从阳引阴之意
补心 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化阴敛汗
丹 丹参、当归身—养心活血而通心脉
桔梗、朱砂—引药如经
炙甘 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缓急养心
草汤 人参—益气健脾
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滋阴补血
加减——①阴不敛阳,虚火扰神(虚烦不眠,舌尖红少津)—酸枣仁汤以清热
除烦安神,不效者,黄连阿胶汤
②风阳上扰—珍珠母、磁石、石决明、琥珀粉
③心肾阴虚兼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干咽燥,
—左归饮(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⑤兼气滞—加绿萼梅、玫瑰花、合欢花、金铃子、延胡索、栝楼
7.心肾阳虚证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阻
动则更甚— 动则气耗
自汗—气虚不能敛汗
面色光白 ,神倦怯寒,四肢欠温—心肾阳虚,形体失温
四肢肿胀—阳虚水停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而迟—脾肾阳气不足之征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淤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两方均能补益阳气
参附汤—大补元气,温补心阳
右归饮—温肾助阳,补益精气
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
附子—温补真阳
肉桂—振奋心阳
炙甘草—益气复脉
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温养肾气
加减——①伴气滞血瘀—薤白、沉香、降香、檀香、砂仁、香附、鸡血藤
泽兰、红花、桃仁、延胡索、乳香、没药
②阳虚寒凝心脉(心痛较剧者)—鹿角片、川椒、吴茱萸、筚拨、良
姜、细辛、川乌、赤石脂
③兼水饮上凌心肺(水肿、喘促、心悸)—真武汤加汉防己、猪苓、
车前子、北五加皮
④阳虚欲脱厥逆者—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注射液40…60ml+5%250…
500ml静滴
临证备要——①李明富:阳虚心痛治宜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一般常选用党参、
黄芪、白术益气扶正,病情较重者加红参或人参;肉桂、附子、
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鹿茸等温经散寒,
温肾助阳;川芎、丹参、莪术、当归、赤芍、红花等活血化瘀。
②陈可冀:老年人心肾气虚或阳虚,不能温润五脏,温煦心阳,
故心痛发作时,疼痛症状可以不重,但体乏无力,畏冷胸闷,气
短自汗却可能较甚,予保元汤补益心脾肺肾诸脏,冲服细辛、沉
香各0。5克常有较好效果。老年人舌质紫黯,有时可见瘀斑,其
心绞痛者出现率较高,可用保元汤冲服复方血竭散(血竭、沉香、
琥珀粉、冰片、三七、元胡)起补虚、理气、活血、定痛作用。
其它疗法
1.速效救心丸 川芎、冰片等组成。活血理气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每日3次,每次4…6粒。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
2,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属于寒凝气滞证。每服1…4丸,疼痛时用。
3.苏冰滴丸 苏合香、冰片等组成。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真心痛属于寒凝气滞证。每服2…4丸,每日3次。
4.冠心苏合丸 苏合香、冰片、朱砂、木香、檀香组成。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等,也可用于真心痛。
急性发作期以消除疼痛为首务,可选用或合并应用如下措施:
1.寒证心痛气雾剂(香附、肉桂等) 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心痛苔白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2.热症心痛气雾剂(丹皮、川芎等) 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用于心痛苔黄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3.麝香保心丸(麝香、蟾酥、人参等) 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每次含服或吞服1…2粒。
4.活心丸(人参、五灵脂、麝香、熊胆等) 养心活血,益气强心。每次含服或吞服1…2丸。
5.川芎嗪注射液4…120mg+5%500ml,静滴,日1次;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ml+10%500ml,静滴,日1…2次;参麦注射液100ml+10%250ml静滴,日1次,不仅对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效,且对心绞痛也有效。
名老中医经验
1.瘀血痹阻 双和散(蒲辅周):人参90g(或党参) 茯神30g 远志肉(甘草水浸一宿 炒)15g 九节菖蒲(米泔水浸炒)60g 丹参(甜酒浸炒)30g 香附(童便浸炒)60g 没药(麸炒)15g 琥珀粉15 g 血竭(研)15 g 鸡血藤15g。共为细末和匀,每次服1。5…3克,空腹温酒下,日3次(血竭也可用藏红花或红花)。
施今墨:心绞痛总属血行不畅所致。余治此以丹参、三七为主药,辅以菖蒲、远志,至于栝楼、薤白、二陈及桂枝汤之类也常用之。丹参活血,通心包络也可补心,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