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
辩论 更新:2024-01-16 22:40 字数:5671
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
温阳补虚,降气化痰
苏子降气汤
风哮——风寒袭肺,触发伏痰,诱发哮喘。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咳嗽不已,
咯痰清稀,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带青,或见头痛,畏寒,身热,苔 薄
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方药…苏陈九宝汤(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苏叶、杏仁、薄
荷——解表平喘;细辛、半夏、陈皮、生姜——
温肺化痰;甘草——调和药物)
名老中医经验
1.支气管哮喘证治(沈仲圭):费氏鸭梨汤:杏仁、苏子、蒌仁各9g当
归6g 半夏9g 橘红4。5g 茯苓9g 梨汁1杯,冲入,钟乳石12g 麻黄6g 桑白皮9g,水煎服。(温肺散寒,豁痰利窍)
2.延年半夏汤(岳美中):清半夏9g 炙鳖甲12g 前胡6g 苦桔梗4。5g人参6g 炒枳实3g 吴茱萸9g 宾榔4。5g 生姜9g。此方系唐以前古方。日本野津猛男子于此方以柴胡易前胡,治胃痉挛有效,也包括支气管痉挛。
2。热哮
症状——喘而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痰热壅肺,肺失
清肃,肺气上逆,阻塞气道
咯痰粘浊稠厚,排吐不利,或黄或白—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于肺
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痰火郁蒸
口渴喜饮,不恶寒——病因于热,肺无伏寒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痰热内盛之征
本证好发于夏季
证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1)定喘汤 本方清肺泻热,化痰平喘。用于喘哮气逆,胸膈烦闷,
咯痰黄稠者
(2)越婢加半夏汤 宣肺泄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喘哮遇感而触发,喘咳上气,目如脱状,寒热,脉浮大
方解——麻黄…宣肺平喘
黄芩、桑白皮——清泻肺热
杏仁、半夏、冬花、苏子——化痰降逆
白果——收敛肺气而平喘,防麻黄过于发散
甘草——调和药物
药理——杏仁:苦杏仁甙分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
平喘
加减—— ① 痰稠胶粘…加知母、栝楼仁、胆南星、浙贝母、海蛤粉以清化热痰;
②气息喘促—加葶苈子、地龙以泻肺清热平喘;
③便秘—加大黄、芒硝
④内热偏盛—加石膏、银花、鱼腥草;
备选方
阴虚痰热——哮久热伤肺阴,且痰热不净,虚中挟实:发时喘急气促,或哮喘持续,咳呛,痰少质粘,口燥咽干,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养阴清热,敛肺化痰——麦门冬汤
临证备要——地龙有平喘作用,可解除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临床用于治疗哮喘,效果显著。民间单方地龙煎红茶治疗哮喘有一定疗效。(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咳喘专辑)
3.寒包热哮
症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喘咳气逆—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
火,肺失宣降。
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痛、脉弦紧—表寒之象
烦躁、口干欲饮、便干、舌苔白腻微黄—里热较甚
胸膈烦闷、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间—热郁蒸痰,气机不畅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方药——(1)小青龙加石膏汤:用于外感风寒,饮邪内郁化热,而以表寒为主,
喘咳烦躁者
(2) 厚朴麻黄汤:用于饮邪迫肺,夹有郁热,咳逆喘满,烦躁而表
寒不著者
药物——麻黄—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石膏—清泄郁热。 二味辛凉配伍,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厚朴、杏仁—止咳平喘
生姜、半夏—化痰降逆
甘草、大枣—调和药物
加减——表寒重者…加桂枝、细辛。喘哮、痰鸣气逆…加苏子、葶苈子、射干。
痰稠黄胶粘…加黄芩、前胡、栝蒌皮
临证备要——哮喘有外寒诱发或外感风热时,必须以祛邪为先,在辛温、辛凉
解表,佐以平喘化痰之品。哮喘发作时若只治喘,不急祛邪,效
果也不好(张沛虬)
4.风痰哮证
症状——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风痰阻肺,冲击声门
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风痰壅盛
喘急胸满,或胸部憋塞,但坐不得卧—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无热象
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随之迅速发作—风邪外袭,官窍不利
舌苔厚浊,脉滑实—风痰壅盛之象
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味 本方涤痰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
息涌,痰稠粘量多,胸闷,苔浊腻者
常用药——白芥子—温肺利气涤痰;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平喘
莱菔子—行气化痰 厚朴、半夏、陈皮—降气化痰
茯苓—健皮脾化痰
僵蚕—祛风化痰
加减——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葶苈子、猪牙皂角泻肺涤痰;或控涎丹
感受风邪而发作者—加苏叶、防风、苍耳草、蝉衣、地龙
临证备要——风邪致病者,为痰伏于肺,外感风邪诱发,具有起病快,病情多
变等“善行而数变”的特性,治当祛风解痉:麻黄、苏叶、防风、
苍耳草及虫类药物:僵蚕、蝉衣、地龙、露蜂房
5.虚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哮病久发,肺肾两虚,
摄纳失常
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黯—肺失治节,瘀血内阻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气虚肺不布津,津凝为痰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口不渴,舌质淡,脉沉细—阳虚失温
颧红唇紫,咽干口渴,烦热,舌质红,脉细数—阴虚内热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方药——平喘固本汤 本方补益肺肾,降气平喘 ,适用于肺肾两虚
痰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喘哮
常用药——党参、黄芪—补益肺肾
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补肾纳气
苏子、半夏、款冬花、橘皮—降气化痰
加减——肾阳虚—加附子、鹿角片、补骨脂、钟乳石
肺肾阴虚—沙参、麦冬、生地、当归
痰气瘀阻、口唇青紫—桃仁、苏木
气逆于上,动则气喘—紫石英、磁石
附:喘脱危证
症状——哮病反复久发 ,喘息鼻煽,张口抬肩,气短息促—肺肾气虚,肺不主
气,肾不纳气
烦躁,昏蒙—正气欲脱,神明散乱
汗出如油,脉浮大无根—阴液耗伤,阴虚欲脱
四肢厥冷,舌质青黯苔腻或滑,脉细数不清—阳虚不温
证机概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虚
治法——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方药——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前方长于回阳救逆,后者重在益气养阴
人参、附子、甘草—益气回阳
山萸肉、五味子、麦冬—固阴救脱
龙骨、牡蛎—敛汗固脱
冬虫夏草、蛤蚧—纳气归肾
加减——喘急面青,烦躁不安,汗出肢冷,舌淡紫,脉沉细—另吞黑锡丹(镇纳虚阳,温肾平喘固脱,每次服用3…4。5克,温水送下
阳虚甚,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数—加肉桂、干姜
气息急促,心烦内热,汗出粘手,口干舌红,脉沉细数—加生地、
玉竹,人参易西洋参
发作期验方:
(1)张沛虬:生麻黄、甘草、紫菀各10g 杏仁12g 地龙、百部、石韦各15g 细辛3g 枳壳6g 五味子5g 佛耳草30g
(2)朱星江:葶苈子、大枣、生白术各30…60g 炙马兜铃9g 肾气丸12(包)生甘草9 g 本方泻肺气(平气化痰),保元气(健脾利湿),纳肾气(温补肾阳)寒哮—加麻黄9g 白果10…30枚;热哮—加麻黄9g 石膏30g;阴虚—加沙参15g 阿胶6…9g;咳重—加百部、紫菀、冬花各9g;咯痰不爽—加礞石滚痰丸9g(吞)
(3)培本蠲饮丸(金炳华):生黄芪、熟地(蛤粉等量炒透)各300g红参须、紫河车、广地龙、僵蚕、五味子、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茯苓、怀山药各150g胡桃肉500g 生甘草100g 苍耳子150g 带根节麻黄5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其中苍耳子、带跟节麻黄浓煎代水泛丸,地龙、生甘草另研,先地龙后生甘草为衣。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症状——平时自汗怕风,易于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卫气虚弱,卫阳不
能充实腠理,故外邪易侵
发前喷嚏、鼻塞流清涕—外邪犯肺,肺气失宣
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布津,痰饮内蕴
喉中常有哮鸣音—痰饮伏肺,气道不利
面色恍白,舌苔淡白,脉象虚细—肺气虚弱之征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运化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
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本方补脾化痰,用于脾虚食少,痰多脘痞,倦怠乏
力,大便不实等症
方药——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山药、苡仁、茯苓—甘淡补脾
半夏、橘皮—燥湿化痰
五味子—敛肺气
甘草—补气调中
加减——表虚自汗—加炙黄芪、浮小麦、大枣
畏风、怕冷、易于感冒—加桂枝、白芍、附子
痰多—加前胡、杏仁
备选方——桂枝加黄芪汤
生脉散合苏子降气汤加减:党参、麦冬、五味子、苏子、陈皮、半
夏、冬花、甘草
2.肺肾两虚证
症状——平素短气喘息,动则为甚,吸气不利—久病肾虚,摄纳失常,气不
归元
痰吐起沫,或痰少质粘—肾虚水泛,或虚火灼津为痰
心悸—肾虚水泛为痰,水饮凌心
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劳累后易发—肾虚精气亏乏,失于充养
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阳虚外寒
或颧红,五心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
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两者都用于久哮肺肾两虚,但前者以益气养阴为主,适用于肺
肾气阴两虚;后者以补肾化痰为主,适用于肾虚阴伤痰多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补肾纳气
人参、麦冬、五味子—补益肺之气阴
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半夏、陈皮—理气化痰
备选方——肾阳虚:金贵肾气丸加减(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人参、熟地、
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熟附片、肉桂、蛤蚧尾、五味子)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加麦冬、当归、龟板胶、参蛤散
加减——肺气阴两虚—加黄芪、沙参、百合
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