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京文      更新:2023-12-31 12:16      字数:4837
  《圣典博伽瓦谭》(3。26。34)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接受轮回这一事实?
  死后还有生命,也有机会从生死循环的圈子中解放出来,而获得永生。但因为从太初以来,我们便已经习惯了接受一个接一个的身体,因此要我们想象生命是永恒的便是十分困难的事。如果真有永恒生命存在的话,那这生命也一定是令人厌烦的。譬如,一个吃着苦药的病人,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进食和排泄都在床上,便会感到生命实在难以忍受;于是他会想,还是让我自杀吧。同样地,物质主义的生活也是这样的悲惨,接受虚无主义或非人格主义的哲学,试图否定自己的存在,把一切都化为乌有。事实上,把一切都化为乌有是不可能的事,也没有必要。在物质状况下,我们有这样多的烦恼,但当我们脱离了物质状况后,我们便会找寻真正的生命,永恒的生命。
  (《琨缇皇后的教导》第107页)
  只要再多活几年!
  业报是使这个躯体舒适或不适的功利性生活之和。我们实际有着这样的经验,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他会哀求医生给他机会再多活几年,以便能完成他的计划。躯体毁朽后,他的计划便毫无疑问地由心意、智性和假我组成的精微躯体带着。他能在至尊主,居于心中的超灵的恩慈下,获得另一次机会。居于物质自然赐予的车乘中,并在心中的超灵提醒下,在下一世,从超灵处,人得回忆处,便开始进行他前生的计划。生物便在整个宇宙中苦苦挣扎,以完成他的计划。
  《圣典博伽瓦谭》(4。29。62)
  不施手术的变性术
  人根据在死亡时想着的情景,得到下一世的诞生。一个人若过分依恋妻子,很自然在死亡的时候便会想着妻子,这样下一世,他便会得到一个女性的身体;同样,如果一个女人在死亡的时候想着丈夫,在下一世她自然会得到一个男性的身体。我们应该时常记着,如《博伽梵歌》中记载的,粗糙和精微的物质身体都只是衣裳,是生物的衬衣和外套而已,当男人或是当女人,都只不过是身体的衣着罢了。
  《圣典博伽瓦谭》(3。31。41)
  梦境和前生
  在梦中,我们有时看到一些现时这身体从未经验过的东西。有时在梦中,我们却以为是在空中飞翔。这些印象遗留在心意之中,而且有时候会突然涌现出来;就好象在水底深处进行的发酵一样,有时会在水面以水泡的形式展示出来。有时,我们会梦见自己来到一处在这一生从未经验过或者从不认识的地方,这证明在过去的一生我们曾经验过这回事。这些印象保留在我们的心意中,且有时会展示在梦中或在脑海里。结论是,心意是不同的思想和经验的储藏库,储藏着我们的经验和思想。所以,从一生到另一生,从前世到今世,从今生到来世,是一串一串的链锁。
  《圣典博伽瓦谭》(4。29。64)
  昏迷和来生
  极度专注于物质活动的人,会十分依附物质的身体,即使在死亡之际,他还是想着他现今的身体,以及跟这个身体有关联的亲属。因此他便仍旧沉缅于生命的躯体化概念,其沉缅程度之深使他在死亡之际,也不想离开现有的身体。有些时候发觉一些人在死亡降临、放弃身体之前,会停留在昏迷的状态中很多天。
  一个人可能会享有首相或总统的身体,但当他明白到他要被迫接受一只狗或一头猪的身体时,他便不情愿离开现今的身体。所以在死亡之前,他便几天停留于昏迷的状态中。
  《圣典博伽瓦谭》(4。29。77)
  鬼魂和自杀
  由于严重的罪行,例如自杀,鬼魂便连有形的身体也没有。人类社会里有些鬼魅性格的人,其最后凭借的庇护,就是自杀,无论是物质上的自杀或是灵性上的自杀。物质上的自杀使人失去有形的身体,而灵性的自杀则使人失去个别的身份。
  《圣典博伽瓦谭》(3。14。24)
  假象的倒影:改变中的身体
  月亮是静止的,只有一个,但当倒影在水面上或油面上时,风的吹动使它看似有不同的形象。同样,灵魂是至尊人格神的永恒仆人,但当他被置于物质自然的型态中,便得到不同的身体。有时是半神人,有时是人,有时狗,有时是树。在玛亚——至尊人格神的迷惑能量——的影响下,生物以为他是这个人、那个人、美国人、中国人、猫、狗、树或者其他。毫米称为玛亚(假象)。当人脱离这困惑时,明白到灵魂并不属于这个物质世界任何形式的东西,便置身于灵性的层面。一旦生物恢复了他原本灵性的形象和知觉,便会立即皈依至尊的形象——具有人格的神。
  《圣典博伽瓦谭》(10。1。43)
  政治家在他们的国家再度投生
  死亡的时候,每个生物都忧虑不知什么事情会发生在他的妻子、孩子的身上。同样,政治家会担忧国家或他的政党的将来。政治家或所谓民族主义者,对他出生的地方极度依恋,在他政治生涯完结之后,肯定会再次投胎在同一的地方。人的来生会受到他今生今世所作的事的影响。一些时候,政治家为求一已的感官满足会做很多罪恶的事。一个政治家排除异已并非不寻常的事。所以,政治家即使能够在他的所谓国土再次投生,但由于他前生的罪孽,仍然要经历痛苦。
  《圣典博伽瓦谭》(4。28。21)
  宰杀动物错在哪里
  阿嗨姆萨(Ahimsa),即“不用暴力”,意思是说不要妨碍生物的生命进展。一个人不应该这样,即使身体被杀,灵魂并未因此而毁灭,那么,为了追求感官享乐,宰杀动物也无妨害。现在,人们嗜好吃肉,尽管谷类、水果和牛乳供应充足,毋须宰杀动物。在生命进化中,动物也一样从一种动物生命转生为另外一种。如果动物被杀,他的进化便会受到阻延。若一只动物要在一个特定的身体内停留一段指定的时间,但在时辰未到时便被宰杀,他便要从新回到那生命的形体,完成他在那生命形体余下的日子,然后才被提升至另一种族生命。因此,人不应该为了满足食欲而阻延动物的进化。
  《圣典博伽瓦谭》(10。1。43)
  进化:灵魂在不同种族中的旅程
  我们见到的形体这样多。这些不同的形体是从哪里来的呢?如狗的形体、猫的形体、树的形体、爬虫的形体、鱼的形体?
  或许进化是有的,但同一时间内,形形色色的生物却都同时存在。鱼、人、老虎及其他形体都同在一时候存在。
  这就好象任何一个城市里,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房子。根据你缴纳租金的能力,你可以占用其中一间;但在同一时候,所有种类的房间都存在。同样,生物依据业报,得到方便,寄在芸芸身体型态中的一种里,但还是在进化的。从鱼类,进化到下一阶段的植物生命,从植物生命的型态,生物会进入昆虫的身体,从昆虫的身体,下一个阶段是飞禽,然后是动物,最后灵魂会进展到人体生命。从人体生命,生物若具有足够的资格,便会继续进化。否则,他便要再次返回进化的圈子。因此,人体生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知觉第5页》)
  玛亚的假象
  玛亚的假象,如海浪带起的泡沫,
  又跟沙浪溶合在一起。谁也不是父母,
  谁也不是亲人;就如海浪的泡沫,
  他们只停留一会儿。当泡沫涌进海浪之中,
  这五大元素组成的珍贵躯体,
  便告消失殆尽。谁能道出:体困的灵魂有过
  多少个瞬息即逝的形体?
  孟加拉诗
  圣恩 A·C·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
  第六章
  轮回的逻辑
  你曾否想过轮回是对世间苦难和不幸的解释和判决?倘若这些都是前生罪恶的结果,我们便会坚毅地忍受,不会怨天尤人,而只求这一生行善避恶,以减轻来世的痛苦。
  ——毛姆——
  有两个孩子同日同时出生。第一个孩子的父母富有,受过良好教育。多年来,他们热切地期待头一胎的诞生。他们得到的是一个男孩,聪明伶俐、身体强壮、逗人喜欢,一定是前途无量。命运无疑已向他展开了微笑。
  第二个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母亲怀着他的时候,便被人抛弃。在穷困的境况下,她对养育带病的新生孩子并不感到怎样兴奋。正是前途茫茫,也不知道有多少艰难辛苦,克服这个困境不会容易。
  世间充满了这样多不公平,常常惹人发问:“上天怎会这样不公平呢?张三或李四究竟做错了什么事,要他们的儿子生而目盲?他们都是好人。神真是残酷啊!”
  可是,轮回定律使我们对生命的视域拓广,我们学会了从一种永恒的观点来看待生命。以这个观点,人短短的一生并不是我们存在的开端,而是永恒时间中的瞬息。这样,我们便能够明白一些看来虔诚的人,却正受着很大的苦,那只因为他在尝受前生的罪孽。明白宇宙公理的深义,我们便知道每个个体灵魂都要承受自己的业报。
  我们的活动好象种子一样。起初,播种时,就好象我们开始一项活动。这样,经达一段时间,种子渐渐结果,活动反应的结果开始显露。这些活动反应给生物带来快乐或痛苦。一个人可以培养更好的人格,也可以活得愈来愈象动物禽兽。在任何情况下,轮回定律都会依据生物的前生做业,公公正正地授予每个生物应得的报应。
  一个违法的罪犯甘愿走进监牢去,另一个人可能由于他优良的服务,在高等法院担任法官职位。同样,灵魂选择自己的命运,依据前生今世的欲望替自己选择一个特定的型体和活动。没有人能够真正惋惜:我并没有要求生出来啊!物质世界中重复生死的安排,谋事在人,成事在神。
  正如一个人依据自己驾驶的需要和购买能力,选择一部汽车,物质自然也根据我们的欲望和活动,给我们安排下一个身体。如果人类浪费这只应作自觉的有价值的生命形式,只管吃、睡、交配和防御,这些禽兽一般的行为,神会给他安排到一些生命种族中,以便他能得到这些感官享乐,无须接受做人的责任及其它的抑制。
  例如,一个暴食会不加选择,什么食物都吃进肚子去。物质自然会给予一只猪或一只羊的身体。在这样的形体里,他便可以什么垃圾渣滓都吃了。
  乍一看,这样赏罚分明的制度看来令人惊奇,但却是完全合理,也符合神作为一个完全仁慈的人的概念。生物若要享受他自己选择的感官享乐,他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体。于是,生物便被置于一个他渴望得到的身体,这是大自然满足个体欲望的适当方法。
  轮回清晰的逻辑排除另外一个有关宗教教条惯常的错误观念,这个观念是每样事情都以这一世从事的活动为基础,警戒如果我们有罪恶和不道德的一生,便会被判在地狱最黑暗的深渊受永恒的惩罚,永远没有祈求解脱的机会。不难明白,一些敏锐而又对神有知觉的人,会感到这种最终裁判邪恶多于神圣。人与人之间也有怜悯及悲慈的心肠,神怎么会连这种感情也没有呢?这种教义把神的形象刻划成一个无情的父亲,容许他的孩子被误引,忍心看着他们接受永无休止的惩罚和迫害。
  这不合乎情理的教导忽略了神与他亲切的扩展——生物之间的爱的联系。根据定义,人是依照神的形象造出来的,神必须拥有全部品质,达至最完满的境界。这些品性之一便是仁慈。在人短短的一生之后,便要被打进地狱永恒受苦的想法,并不符合至尊者拥有无限仁慈的概念。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也给儿子一次以上的机会,让他的生命达到完美。
  韦达文献反复地颂扬神宽仁的品性。奎师那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给予所有生物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和野心的机会。即使人公开藐视他,奎师那还是对他们仁慈;事实上,神的仁慈永无终止。奎师那的仁慈无限,是没有缘故的。因为我们的罪恶活动,我们根本不配去得到神的恩慈,但由于神对每个生物深切的爱,再三给予生物机会去超越生死的循环。
  琨缇皇后——奎师那的一位伟在的奉献者,歌颂主说:你是至高无上的主宰,无始无终,在遍透无缘的恩慈时,你待每个人都一样。(《圣典博伽瓦谭》1。8。50)如果有任何人要永远离开神并不是说神要报复,而是他自己的选择。就好象威廉·钟斯爵士在差不多两个世纪前,把印度哲学介绍到欧洲去时,他写道:我并不是印度教徒,但我认为印度教有关未来(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