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
团团 更新:2023-09-25 12:33 字数:4808
藉,有的剩饭剩菜已经长出“霉草”,床上更是成了“杂货铺”,被子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颜色,床下的世界更“精彩”,空瓶子、臭袜子、脏球鞋等横七竖八地堆在一起。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不讲个人卫生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第一,允许孩子把屋子弄乱,但得要求孩子自己把屋子整理好。
多数孩子都十分顽皮和淘气,常常令家长头疼的是,这类孩子能在转瞬之间将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这样就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工夫去收拾。其实,年龄较小的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把到处弄得乱成一团,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概念,他们只需要身边有尽量多的玩具就好。这时,许多家长都会呵斥孩子不要将房间弄得太乱,然后开始收拾东西。
其实,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不会认识到这是他们做得不对。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的习惯,让他们自己动手收拾,不要让他们觉得无论如何总会有人帮忙。
如果孩子太小,你可以同他一起收拾,告诉他哪样东西该放什么地方,千万不要一下就将孩子弄乱的房间恢复得整整齐齐。最好能让孩子将收东西也变成玩耍的一部分,从小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第二,要求孩子把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
让孩子知道各种东西都有各自存放的地点,最好能分门别类地放好,然后再做上标记。大小东西要分开,这样不易互相挤压后造成小件物品的损坏。比较零散的玩具可装在带格的小箱中,也可单独装起来,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分门别类地收拾东西。孩子的东西要方便拿取,不论是什么,都应让他自己就能放取。
第三,适当地帮助孩子是必要的。
有些孩子非常爱整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即便是这样,有些大件的物品家长还是应该帮助孩子使用。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收拾玩具,在孩子不行的情况下再帮助收拾,同时要教会孩子下次怎样使用,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渐有所提高。最后,当孩子能独立取放时,要记得给予鼓励,让孩子有种满足感。
第四,重要的是指导和监督。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也就是说,家长必须从自己做起,做事要有规律和秩序,爱整洁。不要要求孩子一下子就变个模样,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过程。首先要让孩子知道需要做到什么样子,怎样才算干净整洁。慢慢地,孩子就会理解你的意思,做到你所希望的样子,当然,你的要求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培养孩子优秀心理品质的最佳对话模式(1)
第10章 培养孩子优秀心理品质的最佳对话模式
1.帮孩子除去嫉妒的“肿瘤”
小刚放学回来,一进家门,就冲着妈妈喊:“妈妈,现在当班干部的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讨好老师吗?”
妈妈问:“怎么了,这么大的火气?”
小刚说:“我们班这次竞选出来的都是那样的孩子。而我比他们能力强,学习也比他们好,竟然没有被选上,真是太郁闷了。”
妈妈说:“噢,是这样。那你嫉妒他们吗?”
小刚有点委屈地说:“妈妈,你知道我也挺想拥有这个机会的,我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可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妈妈安抚孩子:“妈妈理解你的感受,付出而没有收获的确是件令人很沮丧的事。但是,我们在这说气话是没用的。孩子,好好想一想那些被选上的人身上有什么你没有的长处,我们再努力一下,下次一定行的。”
小刚说:“除了会拍老师马屁,他们还会和同学打成一片。”
妈妈说:“等一下,孩子你是不是光为了学习,为了竞选,忽视了和同学的关系?要知道任何同学都愿意选那些乐意帮助别人值得大家信任的人做班干部。”
小刚:“妈妈,你猜对了。我回来的路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好妈妈,谢谢你,我一定会再努力,不会让妈妈失望的。”
希腊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有嫉妒,孩子的嫉妒心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反应,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极多,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嫉妒会达到折磨人的程度。”
嫉妒心的产生,与人最关心的事物相联系,因年龄而异,因人而异。孩子们之间的嫉妒常常反映在以下问题上。
因别人学习好而嫉妒。
因别人受表扬而嫉妒。
因别人受到老师重视或与老师关系好而嫉妒。
因同学之间的亲疏而嫉妒。
因别人有较好的衣服、文具等而嫉妒。
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表现。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别人家的孩子,他就会很快地跑过去,叩叩人家的头,或抓人家的脚,想把那个孩子支开,并且会立即要求妈妈抱自己。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经常的嫉妒反应,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孩子嫉妒心过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不仅影响进步,而且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还有多种情况,上面几种是常见的。那么,如何进行引导教育呢?
第一,给孩子讲清嫉妒的危害。
嫉妒有两方面最大的危害: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就给人际交往带来越大的妨害;二是造成个人的内心痛苦。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第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第三,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给孩子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能使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还能使孩子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让孩子从日常的生活中学会分析思考,懂得做人做事。
培养孩子优秀心理品质的最佳对话模式(2)
第四,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
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对遭到不幸的人给予同情,不可纵容孩子幸灾乐祸,以助长孩子的嫉妒心理。对孩子的挫折,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做认真的理性分析,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支持孩子再做努力,决不可让孩子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要使孩子经得起任何风吹浪打,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具有再努力取得成功的信心。
第五,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对这类孩子来说,家长的爱、赞扬和理解是医治自卑,进而克服嫉妒的良药妙方,是扑灭嫉妒之火最好的“灭火剂”。
2.让孩子不要盲目攀比
小乐快要过生日了,这天,一回家就冲爸爸喊:“爸爸,您打算怎么给我过生日啊?我们同学过生日的时候,就看谁最气派,花钱最多,请的朋友最多,去的饭店最好。”
爸爸听了小乐的话稍微有点不快,但还是耐心地问:“孩子,你想要什么礼物啊?”
小乐说:“现在很多同学家里都有电脑,大家没事就经常在一起比赛,看谁的电脑玩技高,谁的电子游戏得分高。还比谁懂的网络知识多,谁认识的网友多。我们班里很多同学会上网,大家经常交流谁知道更多更好的网站,我一句也插不进去。要不这样,您今年就不用请我们同学去饭店吃饭了,给我买个电脑吧,爸爸!”
爸爸:“孩子,你渴望接受新生事物的心情爸爸很欣赏,电脑也不是不可以买。但如果你想跟同学攀比,看谁家有钱,爸爸坚决不答应。”
其实,孩子都爱攀比。比什么和家长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一些父母一方面反对自己的孩子攀比,一方面自己却攀来比去,这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身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攀比心呢?
第一,尝试采用“反攀比”。
孩子们在攀比的时候,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因此,别人买了新书包,我也应该有;别人买了名牌服装,我也应该有;别人有了新式玩具,我更应该有。这时,无论父母如何解释,因为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受情绪控制,缺乏理智,不能理解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因此很难一下说服。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生效的办法是进行反攀比。比如:用孩子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用孩子进步的一面比别人退步的一面,用孩子有的东西比别人没有的东西等等。
第二,改变攀比兴奋点。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方面进行攀比。比如当孩子埋怨老师经常表扬某同学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列出这个同学的优点,让孩子暗中努力和同学比一比,看能否超过他。又比如当孩子和同学比穿着时,父母可以从穿着整洁美,颜色的搭配美等方面去改变攀比兴奋点。
第三,引导孩子纵向攀比。
不妨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特殊的攀比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拼音现在都会了,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都认识了,原来不懂的道理渐渐地懂了。这些比较都可以让孩子获得进步,自信心也会增强,并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努力超越他人。
3.让孩子走出自私冷漠的心灵世界
9岁的小女孩敏敏,父母对她倾注了满腔的爱,天天怕她冷着,怕她饿着;别人家孩子有的,从不会让她缺了;她哪儿不舒服了,父母恨不得让自己生病,换来她的健康……然而让人伤心的是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无私忘我的挚爱,换来的却是孩子对父母的自私和冷漠。
培养孩子优秀心理品质的最佳对话模式(3)
每天放学回家,她从不关心爸爸妈妈工作累不累,一进屋就喊:“饿死了,饭做好了没有?”有一次妈妈因为生意多,中午回家晚了一点儿,敏敏竟对她大喊大叫:“妈妈,你怎么能对我不管不顾?我还要吃饭还要上学呢!”
妈妈说:“我都快累死了,你也得体谅一下呀。”
敏敏竟然嘟囔道:“你是大人,还要孩子体谅,您说这叫什么话呀?”
夏天的一个正午,天特别热,敏敏吵闹着要吃西瓜。妈妈赶快去买。当满头大汗地拎着西瓜刚进家门时,敏敏却在嚷:“妈,你怎么这么慢啊?我都渴死了!”妈妈赶忙走进厨房,洗净后切开西瓜,下意识地尝尝西瓜甜不甜。这时候,她突然听见孩子那刀子一样的呵斥:“谁让你先吃啊,你赶快给我吐出来!”
还有一次,妈妈感冒发高烧,叫敏敏帮倒杯水,她竟说:“等我爸爸回来,让他给你倒吧,我忙着呢。”其实她只是在打游戏机。
我们在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孩子心灵的健康?我们在对孩子无偿地奉献爱时,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爱?
这种现象已不值得惊奇,这都是父母为自己种下的苦果。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像掌上明珠那样供着,特别溺爱与娇惯,渐渐地就形成了孩子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心,大家都应该围着他转,从而助长了孩子的占有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缺乏爱心,不关心他人的不良心理呢?请家长朋友参考一下下面的经验之谈吧。
第一,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关心他人的榜样。
俗话说,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东西、送礼物,这是无言的表达,孩子看在眼里,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