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团团      更新:2023-09-25 12:33      字数:4804
  良言”,在孩子的心中还是一文不值。就像前面的例子,冲冲只希望妈妈理解他心里的委屈,却又被妈妈批评了一顿,这样的谈话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那么,父母应该避开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呢?
  (1)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家长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越说,孩子越不听,甚至还会冲撞你。
  (2)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地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这与青少年的上进心和好胜心相悖,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
  (3)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便大惊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别处“单独审问”,根据主观臆断,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这样孩子会因你言过其实和妄加猜疑而大为恼火。
  (4)揭丑型。对于确有过错的孩子,有些家长喜欢在吃饭时“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数落。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望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走向反面。
  诱导孩子聊天的最佳对话模式(2)
  (5)对比型。有的家长爱拿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来与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和短处对比,希望以此来刺激自己的孩子进步。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情绪低落,思想消沉,甚至一蹶不振。
  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是家长习惯地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全部接受父母的经验之谈。其实,父母自始至终都应维护孩子的自尊,避开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这是你与孩子成功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的必要保证。我们常说:“人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教训。”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当你觉得孩子在什么地方出错,暂且不要训斥。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体察孩子、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想法与感觉是多么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孩子才能接受你的谈话,并在无形中受到你的影响。这样的交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让孩子把心里话全部倒给你,你才是成功的父母。
  2.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再开口
  单元测验的成绩出来了,婷婷一脸喜悦地回到家。
  “妈妈,我们今天考数学了。”“是吗,这回得了多少分?”“82分,比上次高10分呢。”婷婷有几分骄傲地说。“哦,这回是比上次进步了。对啦,你知道隔壁的扬扬考了多少分吗?”“好像是90分吧。”婷婷有点不高兴地回答道。
  母亲似乎并没有察觉,接着说:“怎么又比她考得差?你努点力行吗?”“你凭什么说我没努力?比上次提高了10分,老师还表扬我进步了呢,就你总是不满意。”婷婷生气了,她提高嗓门喊了起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这不是为你好吗。你看人家扬扬,每次都考得那么好,哪像你时好时差,也不知道争点气。”“我怎么不争气啦?你嫌我丢你的脸是不是?人家扬扬好,那就让她做你的女儿好啦。”婷婷气冲冲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类似事情在很多家庭时有发生,本来很平常的对话,说着说着双方就吵了起来。与孩子对话为什么就这么难呢?孩子怎么就不能理解父母呢?像这位母亲一样,很多父母也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要使双方能有良好的沟通,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很重要。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内心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说好每一句话。简单点说,站在对方的角度,就是要学会进入人的内心,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和所盼,这样交谈才能流畅、愉快和有效。
  比如上例,母亲听到女儿“妈妈,我们今天考数学了”的话后,可以对女儿说:“是吗,妈妈相信你这次一定比上次考得好。”当女儿回答说“82分,比上次高10分呢”时,母亲应该说:“都提高10分啦,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说了你很有潜力吧,妈妈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提高!”女儿听到母亲的鼓励后定会很兴奋,这样对话就能顺畅地进行。
  作为父母,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一定要与孩子一起高兴,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但能密切母子关系,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孩子更加努力。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要注意给孩子支持和安慰,不要雪上加霜地数落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如果发现孩子不高兴,也不要埋怨和唠叨,要引导孩子把烦恼和痛苦宣泄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抚。时间长了,孩子就能感觉到父母像伙伴、像朋友,就会在心里接受你,主动与你交流,并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站在孩子的角度,是对孩子的尊重,是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技巧。它能避免和减少对话双方的戒备和猜疑,弱化和消除对话过程中的不愉快,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传递我们的意图,从而使对话朝着期望的方向进行。
  3.“无论何时,我们都是值得你信赖的朋友!”
  冯先生忽然发现他12岁的宝贝女儿姗姗近来行动有些反常,常常早出晚归,而且家里还时常有陌生的男孩打电话来,说是找姗姗的。这天晚上,冯先生听到姗姗在自己的房间打了好长一个电话,就决定问个究竟。
  诱导孩子聊天的最佳对话模式(3)
  “是谁打来的电话?”
  “一位同学。”听到父亲责问的语气,姗姗马上警觉起来。
  “一位同学?小丫头,别在你爸爸面前耍小聪明。那你告诉我,那个经常打电话来找你的男孩是谁?和你是什么关系?这几天晚上,你又到哪儿鬼混去了,直到半夜三更才回来?你说呀!”
  姗姗显然有些承受不了。“我……我……我去和社会上的流氓鬼混去了,你管得着吗?”
  说完这话,姗姗理也不理惊得目瞪口呆、气得脸色苍白的父亲,冲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锁上房门,此后任冯先生夫妇怎么叫门也不打开。
  冯先生和妻子随后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冯先生凭借平常的现象,依靠先入为主的观念,已经认定姗姗的行为有问题有危险,随即潜意识中早已认定女儿变坏了。这种出发点就容易导致姗姗的反抗态度。话又说回来,即使姗姗真的行为有错,小姑娘犯错也是难免的。更为关键的是冯先生和女儿说话的方式及语气并没有足够地表达出他对女儿的关心和爱,相反,显露更多的是对女儿的无端指责、不信任、怀疑和仇视。不平等的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平等坦诚的情感交流。审视了自己的态度之后,冯先生决定与女儿重新谈谈。
  第二天,女儿一回家,冯先生就望着女儿说:“孩子,愿意和爸爸聊聊吗?”
  “有什么可聊的?”姗姗态度仍然对立和冷淡。
  冯先生看在眼里,仍然镇定地对坐下来的女儿说:“我昨天晚上不问青红皂白就胡乱地猜测,无端地责骂你,你一定认为我所关心的根本就不是你,是成心要挑你的毛病,和你作对,是吗?”
  姗姗呜呜地哭了起来:“是的,我觉得我对你和妈妈只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负担,在你们的心中,我已经是一个罪不可赦的坏女孩。”
  “孩子,你是知道的,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和你妈妈无论何时,都是你最值得依赖的朋友。也许,昨天晚上我的话伤害了你,要知道,因为对你的情况不了解,我心中充满了恐慌、猜疑和愤怒,我早已假定你的行为出了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姗姗已经是12岁的大姑娘了,你是会保护自己,爱惜自己的。”
  姗姗终于彻底缓和了态度,将信将疑望着父亲。冯先生接着说:“昨天晚上,看到你伤心的样子,我很心痛,真的为自己不能心平气和地和你谈话感到抱歉和内疚。”
  姗姗终于重新信任父亲了,她扑到父亲的怀里,呜呜地哭着说:“爸爸,不要说了,都是我不好。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也好想和你谈谈,让你帮我一把。我真的好怕呀!”
  “好了,孩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无论如何爸爸都会全心全意地爱护你的。如果信任爸爸的话,就把你的心事说出来,好吗?”
  原来,姗姗在学校认识了一个年龄很大的男孩。后来他竟然向姗姗表示出不同于他人的好感来。开始姗姗还不觉得有什么,后来终于朦朦胧胧地明白了什么,心中很是害怕。
  冯先生听完后,并没有责备姗姗,而是亲切地抱起女儿,高兴地说:“看,我们的宝贝女儿,长成大姑娘了,也有自己的心事了。实际上这种情况,每个女孩子都会遇到的。无论何时,父母都是你值得信赖的朋友。让我们来共同面对,好吗?”
  冯先生随后和女儿姗姗共同讨论了怎么有效地保护自己,怎么应付目前的情况。
  任何单方面的批评都是无效的,它只能在你与孩子之间造成隔阂,而不是真正的交流。真正的理解意味着要采取一种宽容和倾听的姿态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交流。
  只有那些真诚地接纳孩子,由衷地欣赏孩子的父母,才会得到孩子由衷的认可。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请你记得说一声:“无论何时,父母都是你值得信赖的朋友。让我们来共同面对,好吗?”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最佳对话模式(1)
  第8章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最佳对话模式
  1.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那天,数学考试成绩下来后,小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胆怯地靠着门,眼睛盯着脚尖。“妈妈,我得了58分。”
  “啪!”一记耳光落在儿子的脸上,妈妈的眼睛瞪得像铜铃,额上的皱纹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八”字,抓起苍蝇拍,照小强的屁股上就是一下,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了个58分,我看你太不成器了!”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碗!”
  “不争气的,还不去扫地!”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衣服!”
  没过几天,小强从老师手里接过语文考卷,100分!他哼着小曲像燕子似的“飞”进家门:“妈妈你看,100分!”
  “叭!”一个响亮的吻印在他的脸上。妈妈那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额上的皱纹变得温柔了,双手紧抱着儿子,嘴巴笑得合不拢。“哈哈哈……我的儿子真好,真乖。”
  午饭是猪肉,鱼汤……
  “别,碗不要洗了,油星子会溅到你衣服上。”
  “别,地不要扫了,灰尘会迷了你的眼。”
  “别,衣服别洗了,水冷冰冰的。”
  小强忍不住问:“妈妈,您到底爱什么?是我?还是我的分数?”
  分数真的是很重要的吗?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班里成绩优异是重要的,但不能过于注重成绩。对待学习与成绩比较理想的态度是:课堂学习是用来改善自身和脑力的,而不是为了争得好的成绩向学校和家长作交代,也不仅仅是为了上个好学校。优异的成绩如果不是靠刻苦学习和坚实的知识结构做支架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当一个人走入社会后,分数不再出现,真正有意义的是他所积累的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常说“分,分,分,小命根,考重点,上大学,将来才能有出息”。面对考试,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厚望,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督促上进,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负担。但是,孩子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才是最大的赢家,家长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健康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一些在“重压”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笼罩着,不能自拔。所以,家长千万不能让自己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把孩子逼上绝路。
  健康成长比成绩和分数更重要,一次考试只是人生长跑的一个阶段,一次没考好还有下次。父母只要告诉孩子,尽力就行了,不要刻意地给孩子定下目标。对马上就要考试的学生,家长应该让孩子只管去参加考试,不要去想结果如何。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赢得起,输得起的人,才是最大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