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团团      更新:2023-09-25 12:33      字数:4816
  “这件事爸爸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孩子,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咱们商量一下看怎么解决好。”作为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发言权方面你是否这样做了?
  孩子是家庭的重要一员。可是,许多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他做出决定。
  事实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员,即使年龄小,总归是一个人,他有权知道关于自己以及家里的事情,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与决定。
  由此,我们做父母的要时刻记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许多事情,不要忘记弯下腰与他平等商量。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观点都被摆出来,做父母的把意见耐心地传递给孩子,让他思考判断,然后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思维高度,总能找到每个问题最合适的答案。
  当然,商量,不是父母发号施令,而是要使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打上“民主”的印记。商量更不是迁就,而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沟通、相互了解,形成双方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
  如果你还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对,那么就先想想自己是否在理解和尊重了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商量了?
  学会与孩子商量,可以从下面的小事开始。
  你现在不想睡觉吗?明早你能够按时起床上学吗?
  你又要这么多钱做什么?给你少一些可以吗?
  激励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9)
  把旧文具盒扔掉买新的,可是这不在我们这个月的消费计划里,怎么办?
  ……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确是十分必要的。卡耐基不是也曾经这样说过吗:“对待杀人犯,还该讲三分道理哩。”与孩子商量,完全可行,做父母的赶快试试吧,一定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信任比制度更重要
  刘清为女儿珍珍制定了一套学习时间安排制度,女儿也同意了按规定玩游戏做作业,到时间就休息。
  刘清终于松了口气,突然有一天,刘清出差提前回到家,发现珍珍又在房间里聚精会神地玩玩具,而且没有完成功课。
  “珍珍!”刘清大喊一声,死死地盯住女儿。
  女儿急忙把玩具藏了起来,试图做出一个笑脸,然后故作镇静地说:“我做了一个小时的功课,刚刚才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珍珍,你真让我伤心,你怎么会这样对待妈妈,你懂不懂这样做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你不必解释了,听我的。”看见女儿似乎要申辩,刘清急急忙忙地止住了她,“我不想听你的任何解释,你让我失望极了,你知不知道我这样做全是为了你?”
  “那你不要管我好了。”珍珍顶了一句。
  “什么?”妈妈的眼睛瞪了起来,声音骤然升高。
  此时,珍珍的眼睛里开始出现恐怖的神情,她在寻找退路。“不管你!这是我的责任,我当然要管。你回房间去想一想,还有……”她忽然想起珍珍这个周末要同几个好朋友到同学家过夜,“还有这个周末不能去琳琳家过夜了。”
  “为什么?”珍珍大叫,愤怒和绝望像洪水一样扭曲了她的五官。“我要去,我就要去,你是一个坏妈妈。”
  看着女儿那种狂怒的表情,刘清也有些不安了。她知道女儿是多么盼望着这个机会能与小伙伴一起过夜,但她的愤怒和自尊都阻止她收回这道“命令”。
  “是你自己取消了这次机会的。”
  “为什么?这与玩有什么关系呢?我就要去,看你怎么样!”女儿暴跳如雷,她此时困兽似的表情和姿态是刘清最不愿意看到的。
  “你马上停止,不然我要发火了!”
  “你已经发火了,我就这样,怎么样?”
  啪啪,刘清狠狠地在女儿背后拍了两下。
  “哇!”女儿哭着冲进自己房中,“哐啷”一声将门关上。
  随着这两下,刘清的气泄了,却感到十分内疚,有一种被击败的感觉。
  一直在旁注视的保姆说:“刘阿姨,这几天珍珍没有贪玩,今天的确是先做了一些作业,才央求我让她玩一会儿的,我觉得她是很看重你的规定的,你应该信任孩子才是。”
  我们来看一下刘清在看到女儿违反规定时的心理活动:当看到女儿在玩玩具时,刘清首先想到的是在做了许多工作后女儿仍然无视妈妈的要求,做妈妈的辛苦和委屈一下涌上心头。更想到睡眠不足对女儿身体的影响,女儿以往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一件件地在脑子中映现出来。她没有相信女儿,没有给女儿任何解释的机会,就妄下结论。
  诚然,对孩子不关心、不在意的母亲一定是不称职的母亲,但用制度强求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就过于鲁莽地、不假思索地采用不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的母亲,不管她内心有多么关心孩子,但在我们看来,她也一定是个失职的母亲,因为她没有做到相信自己的女儿。
  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启蒙老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他们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
  许多普通的、不为老师和家长看好的孩子,他们的潜能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做父母的一定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坚信只要是生命就能绽开灿烂的花朵,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挖掘出那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潜质,让它成为打开孩子生命潜能的金钥匙。
  激励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10)
  充分信任孩子,才能感染孩子,激励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对孩子的信任,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时的鼓励。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的目光和言语中,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
  没有比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则更进一步认为,唯有以父母为主的身边所有的人,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教育的起始。
  2。“你想做的事情,由你自己决定。”
  在冰冰上初一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她来到正在看报的妈妈面前,用低低的声音说:“妈妈我想要二十块钱。”妈妈一愣,因为冰冰是个从不乱花钱的孩子。难道她在外面惹了什么事吗?妈妈没言语,冰冰接着说:“明天我们学校进行文艺会演,我排了一个舞蹈,想花钱去租一套专业的舞蹈服装。”
  妈妈问:“没听说你会舞蹈啊,是谁给你编排的舞蹈呢?”
  冰冰说:“我要说了您可别生气,我前几天下午的自习课没上,自己到艺校找老师学了一个独舞。”
  对此事一无所知的妈妈特别惊讶,问她去了几天。冰冰说:“我只去了三天,不会影响功课的。”
  妈妈问她:“你为什么不提前和我说呢?”
  “提前说您肯定不让我去,怕我耽误功课。”
  冰冰以为妈妈会对她大加指责,谁知妈妈并没有指责她的先斩后奏,而是对她说:“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决定,妈妈信任你!”第二天,妈妈还带着摄像机来到了学校,并给冰冰的表演以很高的评价。
  许多父母一边责备孩子做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什么事都要父母操心,一边又要求孩子“听话”。这是自相矛盾的,就好像指望笼中的鸟能飞上蓝天一样。
  那么,遇事有主见、敢作敢为的孩子和遇事唯唯诺诺、事事都要求助于父母的孩子,哪种孩子更好呢?父母不应该认为孩子的顺从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更不应该用这样一种意识影响孩子:只要顺从父母的意志就值得表扬。父母最好把“听话”“不听话”“乖”一类语汇自觉剔除掉。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当你想用“听话”称赞孩子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别的词语。
  如:“你没有买那种小食品,真听话。”可改为:“你没有买那种不卫生的小食品,你知道爱惜自己了,妈妈真高兴。”
  (2)当你想用“不听话”训斥孩子的时候,也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语汇。
  如:“你到底还是先去玩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可改为:“如果你先把作业做好再去玩,你一定会玩得更开心,你也不用晚上很晚还要补做作业,是不是?”
  (3)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同你辩解,当你想用“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来斥责孩子时,请不要这样说,而应该使自己冷静下来,对孩子说:“你既然有很多意见,现在就请你都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4)在家庭中,父母要丰富对孩子正面评价的词语,比如“勇敢”“有爱心”“懂礼貌”“有创意”“爱思考”等。
  (5)在父母的心里应该时时警惕,如果发现孩子一味地顺从,而自己却不是信任孩子,锻炼孩子主动地去思考,独立做决定,就应该给自己敲响警钟。
  所以,当孩子小心翼翼地向你征求意见时,你不妨放开权力说一声:“这件事由你自己做主,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或:“我只提示你这两点,其他的事你自己决定。”相信孩子一定会为你的话感到满心欢喜。
  尊重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1)
  第2章 尊重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
  你的期待决定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一生都决定在你手中。你是选择让他成为“最幸运的人”,还是“最不幸运的人”?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以下的实验。这位心理学家请小学老师对孩子们做一种特别的测验,借此就能够预测孩子的将来。当然,并没有所谓能够预测“将来”的测验,实际进行的只是普通的智能测验而已,也就是说,老师们在一开始就受骗了。根据测验的结果,把被认为“将来”不错的孩子的名字列举出来。
  但是这个结果并未公开发表,只有老师们知道而已。一年以后,让同样的孩子再做一次智能测验。结果发现上一次做测验时,被认为将来有希望的孩子的智商,比没有被列举出的孩子的智商高出了许多。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如何解释呢?
  老师们在心中会想“这个孩子将来很有希望,所以一定要努力教育他”,但是并没有对孩子这么说。可是,任课老师对孩子的看法会改变,这种改变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原本认为“他是静不下来的孩子”,可是因为测验结果良好,也许老师会认为“他是一个对于各种刺激都能够产生敏感反应的孩子”,从而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也就是说,如果认为这个孩子具有好的“将来”,则老师的看法会对孩子造成良好的影响。这位研究者将此效果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生长于塞浦路斯的年轻天才雕塑家,他天生讨厌女人,本来想一辈子不结婚,但后来却爱上了自己的雕塑。皮格马利翁持续看着由大理石所雕塑出来的美丽女郎,不断奉献自己的爱,爱神维纳斯觉得他很可怜,于是给予石雕生命,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如果以好的“眼光”来看孩子,那么对于孩子的发展会造成好的影响。当然,也有与“皮格马利翁效应”相反的效果,亦即如果以“蠢蛋”“没办法”“真糟糕”的心情来看待孩子,则对于孩子的发展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看法,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原本应该伸展的芽,也会被摘除。无法得到父母期待的孩子,健全的成长会受到妨碍,无法充分地适应社会。
  不论周围的人对于孩子的看法如何,做父母的一定要对孩子抱有期待之心,并认定“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发展”,如果连父母都放弃了,那么孩子就彻底失去希望了。给予你的孩子足够的期望,他也会成为“最幸运的人”。
  1.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理想
  一天,A女士下班回家,发现儿子拿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