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左思右想      更新:2023-09-05 21:13      字数:4907
  诗中所写的白玉苦瓜,是陈列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一件玉雕珍品,当诗
  人凝视着这件玉雕的时候,白苦瓜鲜活起来了,诗人的思绪也飞扬起来,他
  的思绪进入历史文化的天空而翱翱,他的心灵在民族感情的海洋中潜游。
  全诗三节,第一节是写作为艺术珍品的白玉苦瓜,它在时光之外“仍翘
  着当日的新鲜”。它的母体早已腐朽,而它却因艺术的换胎而获得了永恒的
  生命。这一节写得生机勃勃,灵气缭绕。第二节则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只
  苦瓜集中整个大陆的爱,是祖国母亲的恩液哺育出的“婴孩”。它已成为历
  史文化的象征,苦难而又美好。这一节笔力纵横,涵盖辽远,充分展示出诗
  人对民族光辉而充满灾难的历史的重视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缅怀仰慕之
  情。最后的一节进入对生命的感悟。“生命曾经是瓜而苦”到“被永恒引渡,
  成果而甘”。日琢月磨的孕育,使它的“灵魂在白玉里流转”,生命进入大
  乘。诗人悄然动容,感悟越了时空,成为现实和历史的融合,化为一种情态
  和心境,上升为一种人生哲理的境界。
  这首诗的内蕴富瞻深邃,它既是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来的,也是
  诗人生命的结晶。
  这首诗想象丰富,视域辽阔,构思奇巧,描写精细生动,意态活灵活现。
  它的句法整齐而又灵活,以不疾不徐的每四顿的节奏娓娓道出了诗人追本求
  源,甘苦自明的情愫。它的语言实而新,散而雅,朴而巧,很好地传达了诗
  人凝视白玉苦瓜时渺远的神思和悠长的情韵。
  (邵子华)
  散文
  五峰游记
  李大钊
  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
  都记不住时日。
  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
  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胁清
  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
  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
  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
  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
  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
  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
  计,约有百数十里。
  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很
  茂盛,但已觉受旱。禾苗的种类,以高粱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
  就是高粱。谷黍豆类也有。滦水每年泛滥,河身移从无定,居民都以为苦。
  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他的破坏
  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他一番破坏,新的便
  可产生。土质乏了,经他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
  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他的破坏,看不
  见他的建设,却很冤枉了他。
  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
  景色真是好看。
  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
  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
  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
  还有“花会”照旧开设。
  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
  有八十里。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
  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
  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
  行李到山下。
  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的很,两旁松林密布。
  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
  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
  到五峰的韩公祠。
  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
  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
  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
  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
  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
  操作。
  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
  种趣味。
  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
  果收都不佳。
  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
  景。
  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
  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
  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
  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
  政治家的游览
  ——《五峰游记》导读
  《五峰游记》发表于1919 年8 月,是现代文学中写得较早的一篇记叙性
  散文。在这之前的现代散文大都是随感录性质的。《五峰游记》是现代记叙
  性散文的重要篇什,也是作者记叙性散文方面的代表作。
  本文记的是作者回家乡并去附近的五峰山游览的情况:出发后第一周转
  站是滦州,接着“雇了一只小舟”回家乡,最后游五峰山。完全按照作者踪
  迹路线行文。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品体现了作者的革命家品格。首先,作
  者以革命家的眼光看待祖国的山川河流,阐发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对于滦
  河泛滥独具慧眼的评价,推翻了世俗观念,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思辩式思
  维:作者既看到了滦河的破坏作用,又看到了滦河的建设作用,他甚至讴歌
  滦河“是这一方旧生活的破坏者,新生活的创造者”。其次,是他对于所到
  之处的历史“纪念地”的重视。短短的一篇散文,作者记了滦州车站和昌黎
  车站两处纪念地,可见作者心系于斯。第三,行文中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气候
  的敏感。他一方面欣赏家乡迷人的风光,一方面也注意到家乡还有“绑票”
  的土匪,时局很不安定,注意到愚昧的求雨乡俗,关注着人民的生活。
  本文在写作风格上,继承了古代游记文学的优秀传统,疏朗有致,古朴
  雅洁。虽无工笔细描的雕琢,却写出了一些匠心独具的情趣。作品题目是《五
  峰游记》,但真正写五峰的文字并不多,主要笔墨都用于写人文地貌、风物
  民情,因而使作品具有了民俗学意义。记叙五峰时,作者将五峰幽静、优美
  的景色浓缩于质朴、洗练的文字中,犹如一幅色彩冲和淡远的风景画,让人
  从中得到自然美的享受。那“五个环抱如椅”的山峰,那“一览无尽”、“碧
  波万顷”的渤海,仿佛尽收读者眼底。关于“昨日山中落雨”的记叙铺写,
  又像一首山水诗一样,将山、水、云、气、雨、风尽收笔端,为读者留下了
  一幅山间秋夜落雨图。
  (王卫东)
  笑
  冰心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
  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
  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
  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
  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
  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
  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
  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
  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
  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
  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
  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
  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
  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
  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爱和美的低吟轻唱
  ——《笑》导读
  发表于1921 年1 月礼赞“爱的哲学”的《笑》,是“冰心体”散文的代
  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第一篇引人注目的美文小品。冰心早期是个泛爱主义
  者。她从小面对大海,海的女神陶冶了她倾向自然的个性,并要“借着无瑕
  疵的自然造成我们高尚独立的人格”(冰心《人格》)。母爱的慈恩使她觉
  得找到了宇宙间一切爱力的原点和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儿童的天
  真使她追求人类社会的童年精神。基督教义给她博爱情怀,博爱思想又拨动
  了她与泰戈尔哲理共鸣的心弦。于是颂扬母爱,讴歌童心,赞美自然,建立
  “爱的哲学”的理想天国,构成她早期创作的三个基本乐章。
  《笑》创造了爱和美的理想和谐的境界。作品以三个微笑为线索和艺术
  聚焦,连缀编织三幅美景。开头出现的第一幅清美图画是:雨声住了,凉云
  散了,月光在树叶残滴上烁动,如萤光千点,幽辉里出现了壁画上的安琪儿,
  “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安琪儿是基督教传达神意的使
  者,是美和爱的象征。然后作者拉开默想的心幕,描出另两幅画:先是五年
  前雨后的古道旁,绿树笼罩湿烟,新月挂在树梢,一个孩子“抱着花儿,赤
  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是低吟童心的纯洁天真。继之是十年前农家
  门前,麦垄新黄,果叶嫩绿,月出海面,一个老妇人“抱着花儿,向着我微
  微的笑”。这是轻唱慈祥宽厚的母爱。三幅清丽画面又都融入了对自然的赞
  美。最后绾结全篇:“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
  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作品超越时空和虚实,
  融合仙界和故乡,心契上帝使者和尘世人物,把三个微笑叠印成爱和美的和
  谐意境。作者用“爱的哲学”作为改良社会和人生的理想蓝图,固然显得虚
  幻,但文中意境的清光和性情的清溪还是照亮并流到了读者心头。
  散文清丽的意境出于娟秀之笔的绘画技巧。三幅画都以初夜的静谧、雨
  晴的清新、新月的淡光构成立体背景,烘托人物抱花微笑的主景。但共性中
  又突出并丰富画面的个性。首幅画以对光的敏锐感觉照亮艺术生命,特别以
  幽辉浸润安琪儿的美丽神采。第二幅画以潺潺水声和绿树湿烟并举,实现声
  和静的调和,映衬小孩子的赤真稚影。第三幅画以色彩的视觉美唤醒审美愉
  悦,用麦垄柔和的新黄和葡萄叶宁静的嫩绿渲染老妇人的安祥气度。作品笔
  致秀婉淡雅,文字清新隽丽,感情澄澈细腻,结构单纯完整,充分体现了“冰
  心体”散文的风格。
  (张金印)
  通讯七
  冰心
  亲爱的小朋友:
  八月十七的下午,约克逊号邮船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带,
  远远地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地飞扬而凄恻!
  痴绝的无数的送别者,在最远的江岸,仅仅牵着这终于断绝的纸条儿,
  放这庞然大物,戴着最重的离愁,飘然西去!
  船上生活,是如何的清新而活泼。除了三餐外,只是随着游戏散步。海
  上的头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
  疲,过后又绝然不玩了。后来自己回想很奇怪,无他,海唤起了我童年的回
  忆,海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