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披荆斩棘      更新:2023-08-28 11:37      字数:4850
  诸恶毒肿生疮。大而浅者为痈。小而根深者为疽也。有发脑者。生头上。初如黍米。四
  畔
  赤肿硬。遍耳项。或发成痈也。如脑疽者。初如黄枳实。破后如盏底。深寸许。发背者。发
  于背俞。亦搭背之类。热毒内聚。血气不行。结而成胃脘雍。或生肺痈。或肠痛。或有着骨
  上生者为
  附骨痈。贴骨痈也。或诸恶疮。有面露疮。作脓窠如香瓣类。髭须疮则有脓窠。金腮疮能蚀
  透腮颊。初生如米豆大。鬈毛疮在头中。初生如葡萄。痛不能止。发际疮初生如黄米大。或
  痒或痛。咽漏疮者。生结喉上。如痈肿。破后有眼子。绿唇疮。彻耳疮。鼻疳疮。能侵蚀鼻
  柱也。睛漏疮。生目大 。必出脓汁。有孔子。颐颏疮。又名独骨疮。生腮后者是也。玉枕
  疮。生枕骨上。如痈。破后有筋头。粉铃疮绕项赤烂。多汁。天柱疮。生脊大椎上。如钱大
  。赤色。出黄汁不止。妇人为小儿吮乳所吹肿者。为吹乳。或热毒而成。乳头烈有乳痈。乳
  崖。乳核。亦名乳 。有乳汁不出。蓄积内结成痈名妒也。有鱼眼疮。 疮。透掌漏疮
  。反
  花疮。破则肉反于外。浸淫疮生于身。初生微痒。后有水出。下注疮生于脚膝间。脓水不绝
  。连年不愈。水毒 肿。因伤于湿。肌肉不仁成疮也。冷疮者。因经年不愈而成。热疮初发
  。赤根白头瘭汁出。甚者腐为脓血。或痛或痒。月蚀疮小儿生于两耳上。及窍旁者是。或云
  小儿指月而生。此未必然。盖风湿热毒也。冻烂肿疮者。因寒。气血凝聚不流。则皮肉不温
  。成聚 赤肿痛而成疮也。俗谓之冻烂 疮者。赤根白头。相对并生。如小豆。或如茱萸子
  。
  浸淫痒痛。抓之汁出。有漆疮者。中漆毒也。有灸疮。因为火艾过多。 毒不根据六俞。及
  食毒
  不慎房室。肿痛久不瘥者。 疮者。疮久脓溃不止。内经谓陷脉为 也。有热肿。毒肿。气
  肿。风肿。疮肿。小而出脓血者为疖。受风湿而肌肤中生中浸淫。或搔之汁者。或白屑起者
  。为癣为疥。热毒莞于四肢而肿为结阳。筋骨热甚。爪甲成疮而脱落。名伐指丹毒者。热
  毒
  之气。暴发于皮肤。其色如涂丹之赤。流移不定。晕入腹即死。痱疮者。经谓汗出见湿。乃
  生痤痱。俗谓之痱子。有恶脉者。其状赤络
  忽起。茏苁而聚。若死 之状。有留气上结如核。多生于耳旁。此留气结核及为瘰 。有马
  刀挟瘿疮。蝼蛄疮。则走串。樱桃疮者。有如颗粒高起。红赤。若其状若下垂疮。便毒天
  疮。无名恶肿之类。故经云。营逆则血郁。血郁则热聚为脓。以上疮论治例。并出圣济总录
  。
  疮疡恁脉。治乃不惑。身重脉缓。湿胜除湿。身热脉大。躁热发肿。退热凉荣。眩运动
  摇。
  痛而脉弦。降痰去风。气涩卫滞。燥渴脉涩。补血泻气。食少恶寒。脉紧细者。宜泻寒水。
  辨经部分。详审为治。
  以上治疮脉诀也。
  湿热生虫。
  厥阴风水生虫。三焦阳火热甚。而肺多受克。金被火克。不能制木。木甚。兼脾胃湿热
  。是以生虫如寸白长蛔血鳖之类。
  水积痰饮。
  如人素壮今瘦。水走肠间。历历有声。谓之痰饮。有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
  悬饮
  。水流于四肢。当汗出而不出汗。身体重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谓之支饮。又有留饮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疼。胁下痛引缺盆咳则转甚
  。则伏饮者。膈满呕吐喘咳。发则寒热腰背痛。目注出。其人振振恶寒。身 惕。痰证如风
  痰。热痰湿痰。酒痰。食痰。寒痰之类。
  目痛赤肿。精散荣热。
  目之五轮。乃脏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其白人属肺金。肉轮属脾土。赤脉属心火。黑
  水神
  光属肾水。兼属肝木。如白人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
  肝与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有雀目病。则不能夜视及内障。乃暴怒大忧所致。暴赤肿
  痛。羞明隐涩。肿痛不已。眼匡红烂。生眵泪下。拳毛倒睫。视物昏花。翳膜遮睛。皆精荣
  失守。
  风热盛及血热也。
  牙痛龈宣。寒热亦别。
  牙有恶寒作痛者。有恶热作痛。有恶寒又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饮少热饮多而作痛。有
  恶热饮
  少寒饮多而作痛。有牙齿动摇作痛。有齿袒而为痛。有齿龈为疳所蚀缺血出为痛。有齿龈肿
  起为痛。有腺胃中有风邪。但觉风雨作痛。又有牙上多为虫所蚀。其齿缺少而色变为虫牙。齿
  缝中
  有血出不止为牙宣。有胃气少不能于寒。袒露其齿作痛。有痛而秽臭不可近者。盖手阳明之
  脉。贯络下龈。恶寒饮而喜热。足阳明之脉。贯络上龈。喜寒饮而恶热。牙者肾之余。亦喜
  寒。寒者坚牢。为病不一。热甚则齿动。龈龈相脱作臭。痛不已。有风热内甚而痛。有风寒
  客之为痛。大寒犯脑赤连牙痛之类。
  五脏本病。热争重HT (音捏)
  经云。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烦赤身热。热争则狂。胁下满而痛。烦躁不安
  。心
  热病。则心不乐乃热。热争心痛而烦闷善呕。头痛面赤。热而无汗。脾热则头重颊痛。颜青
  欲呕。身热烦心。腹满泄泻。热争则腰痛。肺热则洒洒然恶寒。舌黄而身热。热争喘咳。痛
  走胸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恶寒。肾热病。则腰痛 酸。渴而身热。热争项强。
  寒且酸。足热而言懒。头痛 然。如五气所病。心为意。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
  为欠。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小腹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
  不约为遗溺。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之类。
  六腑不和。留结为痈。五脏不和。九窍不通。腑脏相移。传变为病。不可胜纪。经云。
  心移
  寒于肺。则为肺消证。心移热于肺。则胸满烦心。烦躁引饮短气。鬲热为鬲消证。肝移寒于
  心则狂。肝移热于心心病谓之生阳。不过四日死。脾寒移肝。痈肿而筋挛。肺寒移肾。其证
  如囊裹浆。或遍身肿满。按腹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或咳不定。为涌水证。脾热移肝。则
  血溢为惊衄证。胆受胃热。鼻中血妄行为衄。或血污不止。胆移热于脑。脑热渗下。则浊涕
  不止。久而不已。成衄血疾。肾热移脾。则传为虚肠 。死不治。膀胱本热则为癃。病溺血
  。膀胱移热于小肠。隔肠不便。上为口縻证。大肠移热于胃。则善食而瘦。胃热移胆。俱为
  食证。肾寒移脾。则痈肿少气。肠有积热。则津液壅滞腹痛而便涩。为 瘕证。病几治例
  。见宣明论。间藏者存。传其所生。
  经云。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传其所生。故有病虽重必
  生。
  七传者死。传其所制。
  如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火受水之传一也。肺金复受火之传再
  也。
  自心而始。以次相传。至肺之再。是七传也。故七传者死。一脏不受再伤也。是传其所胜尔
  。
  五脏有积。肝曰肥气。在左胁下。大如覆杯。或有头足。久则变病。咳逆 疟。
  连岁不已。心积伏粱。病起脐上。其大如臂。上至心下。如久不愈。令人烦心。脾积痞
  气。
  其在胃脘。覆大如盘。久而不愈。四肢不举。乃发黄胆。虽食而瘦。肺积息贲。在右胁下。
  覆大如杯。如久不已。令人寒热。喘发肺痈。肾积奔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乃若豚状。
  下上无时。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经云。积者。一脏因受胜己之邪。而传干己之
  所胜。适当旺时。拒而不受。复还于胜己者不肯受。因结为积也。有食积。则酸心腹满。酒
  积。目黄口干。气积。噫气痞寒。涎积。咽如拽锯。痰积。涕唾稠粘。癖积。两胁刺痛。水
  积。足胫胀满。血积。打扑肭瘀。及肉面一切物食所积之类。在六腑为聚。鼓胀发蛊。
  有腹胀。寒胀。热胀。气胀。大热胀。水肿而胀。甚则为蛊。夫胀者。由脾胃之气虚弱。不
  能运化精微而制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胀也。有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致胃逆不散者名
  鼓胀。有小腹急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亦名为蛊病。中满郁痞。
  经云。脏寒生满病。如太阴所至为中满。为蓄满。湿土之化。脾湿有余。腹满食不消。
  无阳则不能生化也。如胀之类郁。如气不能消散升降为结聚而痞闷也。心下满而不痛为虚痞。积
  饮隔滞为实痞也。
  开提其气。升降是宜。
  此治郁闭痞满之大法。
  人身之本。脾胃为主。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胀胃所生。胃气之虚。虚极变病。五乱互
  作。
  五脏五行之气不和。更相传变为病也。
  东垣所论。王道之学。
  东垣李明之先生。述脾胃盛衰论。一虚一实。
  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不和。故一虚一实。乃气血之并也。见素问调经论。五实
  五虚。
  五实者。脉盛为心。皮热为肺。腹胀为脾。前后不通为肾。闷瞀为肝也。五虚者。脉细
  为心。皮寒为肺。气少为肝。前后泄利为肾。饮食不入为脾也。谓一病五者悉具。
  五劳七伤。六极乃HT 。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又志思忧心与疲劳为五劳也。肝伤
  善梦。心伤善忘。脾伤善饮。肺伤善痿。肾伤善唾。骨伤善饥。脉伤善嗽。为七伤也。伤劳
  为六极。气血筋骨髓精病也。
  五郁七情。九气所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
  泄。
  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此为九气)忧愁思虑。甚则伤心。形寒饮冷。过则伤脾。
  恚怒气逆。过则伤肝。饮食劳倦。甚乃伤脾。坐卧湿地。强力入水。故乃伤肾。(次为七情)
  此因气动。形神自病。喜怒不节。劳形厥气。气血偏盛阴阳相乘。阴胜阳病。阳胜阴病。阳
  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则伤形。热则伤气。气伤则痛。形伤则肿。先
  痛后肿。气伤形也。先肿后痛。形伤气也。阴阳变病。标本寒热。如大寒甚。热之不热。谓
  以热药治寒不退。
  是无火也。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见。时节而动。是无火也。当助其心。心虚则
  热收于内。故外热不常。
  如热而甚。寒之不寒。
  谓以寒凉药治热病。而热不能退。
  是无水也。寒动复止。倏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
  肾虚则寒动于中。故外寒不常。
  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入反出。
  谓食入良久乃吐。
  是无火也。暴逆注下。食不及化。是有火也。溏泄而久。止发无常。是无水也。心盛生
  热。肾盛生寒。
  此心火极而发热。肾水盛而生寒。非虚热虚寒比。
  又热不寒。是无火也。寒不得热则无水也。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
  。热之不久。责心之虚。寒之不久。责肾之少。
  又热不寒者。或因寒胜格阳在外。本非热也。寒不得热者。或因阳极似阴。火盛拒寒在
  外。
  而不得热。本非寒也。寒之不寒。乃水之源衰。火之胜也。热之不热。火不源衰。水之胜也。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纪于水火。余气可知。妇室病多。带下赤白。 瘕 疝。妇人有
  病。
  六气四因。皆同男子。余胎产经水之疾。不可枚举。如带下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
  肠。若痢下也。若经水不调。血聚为 瘕。小腹下肿硬。为 疝之疾。
  气血为病。经闭不行。
  妇人有胃热。善食瘦而津液不生。血海竭而名血枯。或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
  致经水不行者。非以上之病。经成孕乃不行也。
  或漏不止。
  湿热太迫。则经漏不止。或心气不足。火热大炽。旺于血脉中。或身体困热。心烦不得
  眠卧。而致经水漏下。阴虚阳搏为崩。
  经过作痛。虚中有热。
  经水行过而腹中作痛者。血虚有热也。
  行而痛者。血实之设。
  将行而作痛乃血实。
  如不及期。血热乃结。过期血少。闭或血枯。淡者痰多。紫者热故。热极则黑。调荣降
  火。
  妇人经水。如行不根据期。非有妊娠。皆以上之病。治须调血养血。清阳降火。有寒者温
  之。
  调理妊娠。清热养血。
  妊娠有正气不足。寒热不调。阴阳不得升降。故病有发风痹。忽闷不识人而眩倒者。为
  子痫证。有胎气上逼而胀满或疼者为子悬。身忽如水肿多于足肿者为子肿。小便涩者为子淋
  。烦闷者为子烦。腹大甚者胎有水气。或发寒热。或胎漏下血。或动为转胞及不能言语之类
  。皆胎气不足。治须顺气清热养血也。
  一当产后。如无恶阻。大补气血。
  恶阻者。如恶露不尽。血上抢心腹痛之类。治可下去其败血。如虚汗不止。遍身疼痛。
  或虚烦。小便不禁。玉门不闭。蓐劳血虚而晕之类。皆虚甚也。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