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
雨来不躲 更新:2023-08-28 11:37 字数:4883
人参 槟榔 沉香 乌药(各一钱,浓磨汁)
上,取水七分,煎一、二沸,温服。
x气喘x
气上逆而喘,苏子降气汤。气实,因服补药而喘者,三拗汤。上气而喘者,神秘汤。
苏子降气汤
治虚喘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
苏子(一钱) 半夏曲(一钱) 陈皮(去白,七分) 浓朴(姜汁拌炒,五分) 前胡(五分) 当
归(五分) 肉桂(三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
三拗汤
治感冒风寒,鼻塞声重,语言懒出,咳嗽喘急,外感客邪有余之证。
生甘草 麻黄(不去节) 杏仁(留皮尖,各等分)
上,用生姜五片,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得汗出为度。
神秘汤
治上气喘急不得卧者。
橘红 桔梗 紫苏 五味子 人参(各等分)
上,每服四钱,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服。
x火炎上喘x
火炎上喘者,枳桔二陈汤 加芩、连、山栀。阴虚火盛,自脐下上冲而喘,四物汤加知母、黄柏、麦门冬、
五味子,或六味丸料服之。
枳桔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枳壳、桔梗。(方见痰证条。)
四物汤(方见血证条。)
六味丸(方见虚损。)
x胃虚喘x
胃虚而喘,五味子汤加白术。久病喘者,气虚也,气不接续,生脉散加阿胶、白术、陈皮。
五味子汤
五味子(九粒) 人参(一钱) 麦门冬(八分) 杏仁(八分) 陈皮(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生脉散
人参(一钱) 麦门冬(一钱) 五味子(十粒)
上,用水一盏半,煎七分服。
x附 哮喘x
哮喘者,内有痰热,而寒包之,必须薄滋味,用二陈汤加苍术、黄芩,或麻黄汤加紫苏、半夏、枳壳、桔
梗、黄芩。天寒时,再加桂枝,以温散之。
二陈汤(方见痰证条。)
麻黄汤(方见发热条。)
卷四
内伤一
属性:【歌】饮食劳形是内伤,或因饥饱过行房。其形即与伤寒似,误汗令人病卧床。
【论】夫饮食劳役之证,当补而不当泻。外感风寒客邪,当泻而不当补,二者若霄壤之不侔。内伤之证,
亦有头痛发热之候,粗工多作外感治之,大发其汗,其误甚矣!祸不旋踵。东垣云∶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
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外伤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伤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
寒,得就温暖则解。外伤恶风,乃不禁一切风;内伤恶风,惟恶些少贼风。外伤证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壅盛
有力;内伤证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伤则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内伤则元气不足,
故出言懒怯且先重而后轻。外伤手背热,手心不热;内伤手心热,手背不热。内伤头痛,时作时止;外伤头
痛,常常有之,直须传里方罢。内伤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外伤则得病之日,即着床枕,非扶不起,筋挛骨
痛。外伤不能食,然口则知味而不恶食;内伤则恶食而口不知味。外伤三日以后,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必渴;
内伤则邪气在血脉中有余,故不渴。若饥饿内伤,房劳太过,比之内伤饮食尤为不足中之不足,当大补回阳,
犹恐或迟,若误作外感治,重发其汗,宁不死欤?
【脉】内伤劳役,豁大不禁。若损胃气,隐而难寻。内
伤冷食,滑疾而沉。内伤热食,数大涩侵。
x过食伤x
饮食过伤,保和丸、曲 枳术丸。伤热物,三黄枳实汤。伤冷物,木香见 丸。
保和丸(方见伤食。)
曲 枳术丸(方见脾胃。)
三黄枳实汤(方见伤食。)
木香见 丸(方见伤食。)
x饥饿伤x
年饥缺食,或多事饿久,致伤脾胃,元气弱,四君子汤,或黄 建中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去柴胡。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虚弱,善患疟、痢等证。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油) 茯苓(去皮,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温服。
加陈皮名异功散,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
黄 建中汤
治汗多亡阳,尺脉虚弱者用之。
黄 (上) 芍药(中) 桂枝(中) 甘草(下)
上,水、姜煎,临服加胶饴。
元气虚甚加人参。
x劳役内伤x
负重作劳,致伤元气,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或黄 建中汤、六君子汤。劳者温之,非温热药也,宜
温养之谓也。夏月劳碌内伤后冒暑汗泄,虚弱脉微者,清暑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役并饮食失节,劳倦虚损,身热而烦,脉洪大而虚,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高而喘。
黄 (蜜炙,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炙,五分) 归身(酒洗,一钱) 陈皮(不去
白,五分) 白术(五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
按∶经曰∶五味入口,甘先入脾。是方参、 、归、术、甘草皆甘物也,故可以入脾而补中气。中气者,
脾胃之气也。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柴胡引少阳之气上行而助春升之令也。用陈皮者,一能疏通脾胃,
一能行甘温之滞也。
如汗多,去升、柴加酸枣仁,夜间不寐亦如之。头疼加蔓荆子、川芎。如善嚏者,乃腠理不密,外邪所
搏,加白芷、川芎。如脑痛或巅顶痛加 本、细辛。如口干或渴加葛根。有痰加贝母、前胡。泄泻加白芍、泽
泻、茯苓。心胸觉痞闷,去黄 、升麻、柴胡,加枳实、姜炒黄连。如嗽加桑白皮、五味子。如用心太过,神
思不宁,或怔忡惊悸,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石菖蒲、柏子仁。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
枳实。如胃中湿痰加半夏。如大病后元气未复而胸满气短者,加橘皮、枳实、白芍。如有热加芩、连。
调中益气汤
治证同前。
即补中益气汤去归身、白术,加苍术、黄柏、木香。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即四君子加陈皮、半夏,姜、枣煎服。
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减少,懒于
动作,胸满气促,肢节疼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闷,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利或渴,不思
饮食,自汗体虚。
黄 (蜜炒) 苍术(米泔制)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白术(土炒) 陈皮(炒) 神曲(炒) 泽
泻黄柏(酒炒) 当归 青皮(去穣) 麦门冬(去心) 干葛 甘草(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x房劳内伤x
强力入房,致伤元气,自汗乏力,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因而阳脱者,三建汤,急灸关元、气海百壮,
可复元。
人参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气血亏,肌肉消,四肢怠惰。
人参 黄 (蜜炙) 陈皮 白芍药(酒炒) 当归(酒洗) 甘草(炙) 白茯 五味子 远志 白术
桂心 熟地黄
上,姜、枣煎服。
十全大补汤
即八珍汤加黄 、肉桂。
三建汤(方见中寒。)
x饮酒内伤x
酒乃无形之物,大热有毒,多饮则伤胃呕吐,葛花解酲汤。纵饮热酒,烦躁中酒毒,黄连解毒汤主之。
葛花解酲汤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葛花 砂仁 木香 白豆蔻 人参 茯苓 陈皮(各五分) 神曲(炒) 白术(炒) 青皮 泽
泻干生姜(各三分)
按∶葛花性寒,能解中酒之毒。泽、茯味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陈之辛,能行酒食
之滞。生姜开胃止呕。神曲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元气焉。
黄连解毒汤(方见火证。)
卷四
疟疾二
属性:【歌】疟疾由来匪一端,六经五脏有形参。连朝间日知深浅,阳分邪轻阴分难。风暑感人从外至,内因食
积与停痰。汗多汗少求虚实,弦数弦迟定热寒。实可祛邪行截法,虚宜养正自痊安。先寒后热名寒疟,但热无
寒号曰瘅。温疟从来先作热,若还暑疟汗漫漫。山岚障疟宜祛逐, 疟休吞鬼哭丹。
【论】《内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又云∶夏伤于暑,秋必 疟。盖邪气客于风府,阴阳上下
交争,虚实更作,邪并于巨阳,则阴实阳虚,故寒作,邪并于阳明,阳实阴虚,故热作,此阴阳相移也。邪气
舍于皮肤,与卫气居。卫气者,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搏,是以日作,此受之浅也。
其气之舍深,内搏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故间日作,此受之深也。邪与卫气客于六
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争,故休数日乃作,此受之最深也。然疟之状不一∶足太阳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
背起,先寒后热, 然热,热止,汗出难已。足少阳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
则惕惕然,热多,汗出甚。足阳明疟,令人先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足
太阴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则善呕,呕已乃
衰。足少阴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
癃,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此六经之疟也。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
有所见。心疟者,令人心烦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好太息,其状若死。脾
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眩眩然,此
五脏之疟也。
东垣云∶寒疟属太阴,热疟属阳明,风疟属少阳,温疟属厥阴。又云∶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属少阴,
作于寅、申、巳、亥日者属厥阴,作于辰、戌、丑、未日者属太阴,盖三日一作故耳。丹溪又有食、痰、风、
暑、老疟、疟母等名,盖不越五脏、六经之所主也。但所感不同者,然因其所挟而立名也,今并及之,以备参考。
善治者,审其受病之浅深,寒热之多少,发作之早晏,时月之炎凉,元气之虚实。浅者发于处暑前,谓之近
而暴者,易治。发于霜降后,谓之远而 者,难治。故 疟不可截,截之转虚,但养正气,气充自已,斟酌调之。
谨按∶疟之为状, 热如炉,振寒如冰,头痛如破,切牙嚼齿,有炎威之势,从病、从虐,故名“疟”。
诸病惟疟近乎邪,故魇法治之亦偶中,然求其原,必内有痰食,外感风寒,故凡初发时,便以消食、化气、开
痰、散风等药大剂服之,后虽发亦轻,不过二发即止矣。
【脉】疟脉多弦,弦而数者多热,宜汗之。弦而迟者多寒,宜温之。弦而紧实者宜下之,弦而虚细者宜补
之,弦而实大者宜吐之。弦短者多食,弦滑者多痰。疟脉迟缓者病自愈,久疟不愈者脉必虚,宜养正祛邪。
x外因x
若避暑于风凉处,闭其汗孔,热不泄,作风疟、暑疟,皆当发汗。风疟,小柴胡汤加葛根、升麻、苍术、
川芎、白芷、青皮,草果之类。暑疟无汗,小柴胡汤加葛根、香薷,渴加天花粉。暑疟自汗烦渴,柴胡白虎汤。
但热不寒者,柴葛解肌汤。热多寒少,清脾饮。寒多热少,人参养胃汤。
小柴胡汤
治少阳经疟,能和解表里。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如初疟,去参、甘,加青皮、草果。
按∶上方治疟发时耳聋胁痛,寒热往来,口苦善呕,脉弦者主之。盖柴胡、黄芩能解少阳之邪。半夏、生
姜为呕家圣药。用人参、甘草者,补其中虚,使邪无容地而出矣。
柴胡白虎汤
即小柴胡加石膏、知母。(少阳、阳明二经药也。)
柴葛解肌汤
治三阳经疟,头额、目痛,脉浮洪弦数。
干葛 柴胡 羌活 黄芩 白芷 甘草 桔梗 芍药(无汗去之,汗多倍用。)
上,水煎,加生姜三片,葱白捣汁三匙,热服。
清脾饮
治疟疾热多寒少,脉弦数,口苦咽干,溺赤。
柴胡(一钱二分) 半夏 黄芩 白术(腹胀满者去之) 陈皮(各一钱) 茯苓 浓朴(各八
分) 青皮(七分) 草果(六分) 甘草(四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
按∶右方曰“清脾”者,非清凉之谓,乃攻去其邪,而脾部为之一清也。故用青皮、浓朴消去脾部之痰。
半夏、生姜
燥去脾家之湿,柴、芩清热。术、甘补虚。而草果又能清膏粱之疾也。
x内因x
恶饮食者,从饮食上得之,必胸满噫气,二陈汤加山楂、枳实、神曲、浓朴、柴胡、青皮。大抵无痰不成
疟,若内伤挟外邪同发,内必生痰。痰滞于中,寒热不已,脉滑者,二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