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节
作者:
缘圆 更新:2023-08-22 20:50 字数:4727
“若父亲一定要莫迟说,那莫迟便实话实说了。”怎么他又把这种敏感的问题拿来问我?一瞬间,莫迟心头闪过这样的困扰,然而几乎只用了半秒钟,莫迟就已经下定决心,毫不犹豫的把答案说了出来:“毫无疑问,是九弟。九弟的性子天生有些绵,容易为人所控,等他察觉,后悔自己太过放纵他人时,或许便是为时已晚。”
“不错,你不愧是教过雉奴的,这孩子的毛病你看的很准!”听到莫迟继续直言不讳,李世民露出饶有深意的笑容:“那你说,恪儿就不会被那武媚娘摆布么?”
“他不会的!……呃,王爷不会的……”这次,莫迟是真的脱口而出了。她笃定的说出这一句,其实倒不是想要肯定李恪不会输给武媚娘,而是想要在心里说服自己相信李恪不会像李治那样迷上武媚娘。不让武媚娘有机会参与朝政,那自然也就不会有这种危险。
不过莫迟这一句,却勾起了李世民的回忆。还记得当年妻子长孙无虞也曾对自己贴身婢女说过这样的话,那时候那婢女担心李世民纳妾后长孙无虞会失宠,一向淡然的妻子,那时候却决然的说出了这样的话,那语气,几乎同此时的莫迟一模一样!
“殿下不会的!”正是这一句全心全意信任的话,让长孙无虞从此彻底成为李世民心中最爱的女子……地位再也不曾动摇。
“好一句不会的!”李世民从回忆中醒来,看着莫迟的眼神柔和了许多,更是忍不住拊掌大笑,只是才笑了两声,便被咳嗽打断。“咳……咳……莫迟,把多宝格上那个玉盒拿到朕这儿来。”
莫迟犹自忐忑自己的答案会不会令李世民不满,谁知李世民却突然转了话题。等她将玉盒取来,李世民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法,打开了那个锁住的玉盒。李世民将玉盒里取出的一叠锦笺取出,缓缓的打开,放在莫迟面前。
莫迟看的一呆,她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给她看的,竟然就是那份遗诏!原来,这遗诏的确是写好了,但是那关键的人名,却还是空着的!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了莫迟一眼,当着她的面,提起笔,在空处填上了李恪的名字。锦盒里的遗诏共有五份,唯有最后一份,上面的空处却已经填好了李治的名字。注意到李世民故意给自己看的这一份遗诏,莫迟眉毛一动,心中隐约想到了什么。
“这件事……”李世民将那锦笺收好,重新锁起玉盒,望向莫迟。“朕不希望其他人知道。”
“今日之事,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莫迟郑重其事的保证:“莫迟可向父亲发誓。”
“朕今日说了这么多,累了,你去吧,接了仁儿不用到朕这儿辞行了,那孩子盼着你这个娘可是盼得狠了……”李世民疲惫的笑了笑,“朕让你知道这些,是因为你是个好孩子,你们夫妻又一心一意。若恪儿有个什么,你也可以劝说一二。好歹,让这东西能够安安稳稳发挥作用吧!”
“莫迟晓得。不过,相信父亲只要精心保养,又有仙长金丹为佐,必定可以益寿延年,百病全消的,到时候这东西恐怕还要好久才能用得上呢!”莫迟的神色并没有十分兴奋,而是带着七分难过和三分振作,强颜欢笑着对李世民道:“就请父亲好好休息吧,莫迟告退了。”
明明是难得的冬日暖阳,莫迟却放任自己伫立在宫墙的阴影之下。她转过头,望向这座自己来过无数次的宫殿,默不出声。
分明知道那些用重金属炼成的所谓延年益寿的金丹对人有害无益,她却不打算阻止李世民服用,甚至刚刚还出言煽动李世民服食。
明年是贞观二十二年,按照历史,房玄龄和萧瑀都会在这一年离世,而李世民的死期则要迟上一年。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影响到这三个人的寿命,但若真按照历史如此发展,房玄龄和萧瑀的死,对李恪方面的影响,绝对要比高士廉之死对李治的影响大得多。她想留住房玄龄和萧瑀,但却不想让李世民的死期延迟。
李恪可以冷起心肠整肃属下,那么她,也是时候冷起心肠了吧……但愿这一次,大局已定!
【写完这章以后电脑突然蓝屏重启,成果付诸流水,这是重写了一遍的,艰难的程度远在第一次之上……泪奔……为什么总是在快写完时才遇到这种悲剧……】
一四三 深宫将夜惊变动
更新时间2013…11…1 16:08:04 字数:3590
两年不见父母,李仁的心情自是兴奋非常,但是规规矩矩先见礼之后才扑进母亲怀中的他,还是叫莫迟暗暗感叹在皇宫中生活的这两年,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两年时间的宫廷生活,让李仁养成了一种不同往日的特殊的气质,也不知这种变化对这孩子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回府之后,李恪在听到李仁提起李世民的亲自教导时,表情很有些微妙。
李恪一直忙到新年,才将这些狼子野心的使节们打发走。这些属国秋风没打到,还要准时向大唐朝贡的结果,李世民自然很是满意,但也并没有露出太过喜欢的表现,反倒是对李治一如既往的疼爱有加。李恪冷眼旁观,心中自是有些失落的,但也已经练就了不形于色的本事,只有回到府邸才和莫迟牢骚两句。
往日听李恪这样说,莫迟还不觉什么,顶多开解李恪两句,但自从看过密诏以后,莫迟反倒不自在起来。密诏的事情,李世民泄露给莫迟的事情,其实并没让莫迟真的觉得太开心或是太安心。诏书没有公布,那就永远还有变数。如果李世民是打算利用自己来让李恪麻痹大意呢?抱着这样的想法,对于密诏的事情,莫迟竟是真的把它放在了心里,半句也没对李恪提起。
但是病情刚有好转,李世民自己却公开宣布,将自己选定继承人的遗诏,分别密封起来,交给了朝中三名重臣——梁国公房玄龄、赵国公长孙无忌、英国公李绩。又另留一份在皇宫之中,届时待李世民驾崩,共示天下。李世民如今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索性趁着发布遗诏的机会召回了所有儿子。旨意上说是为父为国分忧,但实际上很明显,是不希望在自己死后有哪个儿子在封地起兵作乱。
长孙无忌心中顿时大定。如果因为之前自己极力推荐李治而使得李世民对自己有了间隙,诏书中的人名不是李治,那李世民绝不会把诏书托付给自己。房玄龄素以忠于李世民著称,李绩之前又是李治的长史,还曾暗害李恪,这最后的赢家还不清楚么?
然而长孙无忌并没有想到,事情远不像是他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就像是李治笑吟吟的和自己的三哥打招呼,却丝毫看不穿兄长那爽朗笑容背后眼底的一抹深重的阴寒。
等到了新年大宴时,李世民的精神愈发好了起来。如此一来,这一年的新年长孙无忌过得更是格外开心。如此一年半载,李治麾下的人马齐备,威望日盛,便足以和李恪匹敌。到时候等李治登基为帝,就能寻个莫须有的罪名,将这个最大威胁除掉!
在这种风向一时都朝着不利于李恪的方向转变的时候,不少原本靠向李恪的人都犹疑起来,更有不少原本靠向李恪的墙头草又转而去巴结李治。然而李恪却仍表现的淡定如常,仿佛这件事丝毫不能影响到他的心情。
对于李恪表现出的这份沉稳,房玄龄看得暗暗点头。他现在并不为李恪太担心。有程咬金和李绩两人的保证,加上征讨高句丽时积累的军功,李恪早已经暗中得到了大多数军方将领的支持。三位掌握遗诏的大臣中,自己和李绩也是倾向于支持李恪的。即便诏书上的名字写的真是李治,到时候也有彻底改变结果扳回局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房玄龄觉得,诏书上的人名非李恪莫属。
至于吴王妃莫迟,房玄龄不得不暗叹自己真是看走了眼了。
当初,他曾经以为,这个年轻女子,不过是个聪敏有余而心机不足的小丫头。但如今,莫迟在这种局面下,依旧和李世民以及李世民的宠妃武才人保持极为密切的关系,并无半点反常情绪表现出来。而萧瑀口中对这女子言行的描述,更令他惊讶无比。这种行事作风,颇有当年长孙皇后的风采。虽然莫迟的个性表现得与长孙后相差甚远,但这种在政局风波之中镇定自若并充当前沿哨兵的作风,却是如出一辙。
可惜,房玄龄纵然再自我检讨,也依旧是看错了一件事。那就是莫迟与武才人交好,同之前长孙皇后交好李渊的宠妃有着决定性的差别。李渊的后妃,最多不过是在李渊身边吹吹枕头风,然后针对李渊的日常嚼舌根让长孙皇后从中提取一些消息。但这位武才人,却是将这些消息分门别类,有意识的主动的握在了自己手中,技巧性的去为自己谋利,手腕比起**诸多前辈不知强了多少。
莫迟入宫,一方面是自己主动为之,另一方面,则是武才人有意相邀。两个女人各怀心思,虽然近一年来多次彼此试探,却始终没有分出个胜负来。转眼时已入秋,御花园中的菊花盛开,武媚娘邀了莫迟带着孩子们入宫游园。看着菊花盛开,让莫迟回忆起当年自己还未嫁给李恪时的那场菊宴,不禁有些怅然。又是一年秋天,如今已经过了十一年了!
莫迟并不急着与武媚娘搭话,这是武媚娘这些日子里的常用伎俩。每次都是邀了孩子们,但实际上一入宫,武媚娘便会寻机支走孩子们,独留莫迟说话。
果然这次也不例外,不过两人还未来得及唇枪舌剑的打开话题,就偶遇了同是来游园的韦贵妃。韦贵妃与杨淑妃关系算不上多好,因此对杨妃的儿媳和孙辈也并不很亲近,莫迟也不过按规矩行礼罢了,倒是武媚娘同韦贵妃寒暄了两句。
虽然不过是打个照面,但是冷眼旁观的莫迟心里却格外清楚,武媚娘眼下在**之中的身份是越发不同寻常了。虽然如今她依然只是个小小的才人,但是面对李世民早期的妃子韦贵妃、燕德妃乃至后入宫的徐昭容等人时,却已经接近某种平等——虽然她仍要规规矩矩的向对方行礼,但是面对对方时的神态气度却从容得并不逊色。这种骨子里养成的自信从容并非是傲慢,所以说是恃宠生骄并不恰当,也正因如此才无人抓得住她的把柄。
“韦氏是高门大族的改嫁女,只因也算是明媒正娶,身份便永远压了淑妃娘娘一头。”待韦贵妃走远,武媚娘才压低声音对身边的莫迟道:“淑妃娘娘心头的尖刺,又哪里只有长孙皇后一人!”
莫迟一愣,不明白为何武媚娘会突然提起这事。但她明白对方不会无缘无故说起这话,因此也不急于开口。
“不过对皇后,淑妃娘娘始终觉得低了一头,所以心里才觉得憋屈。须知淑妃娘娘始终不争,是因为若非当年身为正室的长孙皇后承认,她这个私自前来投奔之人根本就不可能光明正大的成为陛下的枕边人。”武媚娘说到这里,似有意似无意的看了一眼莫迟。“王妃殿下与当年的长孙皇后同为正室,但不知王妃殿下,有没有皇后这等容人之量?”
莫迟沉吟下来,感觉到武媚娘似乎今日有意把话说穿了。
从理智上,她觉得自己也许不应该拒绝武媚娘。若真的单凭政治头脑和心机,自己比之拍马莫及。不说别的,就是之前朝中风头倒向李治时,莫迟曾以密信联系过的家族中就有不少又倒向了李治,纵然她的学生们还愿意与她来往,但也不能改变家族中的风向与决定。这件事叫莫迟颇受打击,觉得自己真的是太过天真,把事情想得也太简单。但是她早已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武媚娘变成李恪的枕边人。
就像是之前她和他说好的,他可以拥有无数的过去,但他的将来却只能为她占据。这种约定李恪并未拿出来重申,或是作为讨妻子欢心的利器,但是自莫迟嫁入王府以来,李恪确实是再不近其他女子。后来偶有人送来侍妾,也被李恪借机转送了出去,如此反复,近年来连送侍妾歌姬的也已经绝迹。
在唐朝罕见到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夫一妻生活,让莫迟已经彻底习以为常,再也无法想像与人分享丈夫的滋味。更何况这位想与自己分享丈夫的,还是有手腕将原配踩入泥里的强大女人?
见莫迟沉默,武媚娘似乎是觉得非常有趣般笑了:“自与王妃重逢之后,这还是第一次见你这样沉默不语。”
“不过,王妃殿下也不用太过担心。之前,我确实想过,趁着身在皇宫之中,可助吴王一臂之力,待陛下千秋之后,王爷必定不会亏待与我、”武媚娘话锋一转,似乎非常诚恳的说。“但我如今,却已经没有嫁予吴王的打算了。”
这是武媚娘第一次把话如此明白的说出来,莫迟纵然再想鸵鸟,也无法再避而不答,只得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