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节
作者:随便看看      更新:2023-08-17 14:09      字数:4966
  王清点了点头,接着拍了拍徐洧的肩膀,又鼓励道:“你也不用太过紧张,上次付大人看过你的文章,对你的印象不错,考试尽力就好。”说着自己已经走到椅子前坐下,又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位置,示意徐洧坐下来。
  徐洧拱手行礼道过谢,然后才在椅子上坐下来。
  小厮端了茶水上前来,将茶碗放下来之后又腿下去了。王清指了指茶碗,对徐洧道:“喝喝看,这是年前太子赏下的大红袍。”
  徐洧应了声是,接着端起茶碗小小的喝了一口。王清亦是将茶碗端起来,用碗盖轻轻拂了拂上面漂浮的茶叶,接着抿了一口茶。
  等将茶碗放下来后,王清又像不经意提起般的,问徐洧道:“对了,一直不曾问过你,你家中还有些什么人?”
  徐洧答道:“我父亲早亡,如今家中只有母亲和一位长我两岁的兄长,兄长已经娶妻。我上京后,母亲便由兄长和嫂嫂照顾。”
  王清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家中可有给你娶妻或定下人家?”
  徐洧不由悄悄的握了握手心,他说心灵剔透之人,知道王清如此问,只怕是有意将家中女儿许之。想到这里,他不由想起了那日在庄子上,隔着屏风绰绰约约看到的那个婀娜的身影,以及在王家偶尔惊鸿一瞥的人影,心中不由有小小的失神。过了会,他才回过神来,连忙回答道:“不曾?”
  王清又问道:“我见子豫年已二十,早已到了娶亲之龄,为何还未娶亲或定亲。”
  徐洧定了定神,然后才斟酌着语言道:“家中母亲曾欲给我娶亲,只是学生以为,身为男儿,自该是先立业后成家,功名不成,何敢娶妻生子。再者,学生亦未遇到可心的女子。儿女婚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与心灵相契者共结连理,才能永结同心。”
  王清笑道:“子豫对婚媒之事,倒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如此说来,子豫想要的可心女子是怎样的呢?”
  徐洧道:“能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便可。”
  王清点了点头,便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接着又说了几句其他的事情,便送走了徐洧。
  王檀见徐洧走了,便从多宝格后面跳了出来,对站在书房里的王清喊了一声:“爹爹。”
  王清转过头来,看到王檀,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说着拉了她到旁边的一张榻上坐下。
  王檀道:“我本来想在爹爹的书房找一本书的,后面听到你和徐公子一起进来,我就在后面先躲起来了。”解释完自己在这里的原因,王檀接着又问道:“爹爹,你看中徐公子,想让他做你女婿啊?想让他做你大女婿还是二女婿?”
  王清问道:“大女婿如何,二女婿又如何?”
  王檀道:“若是让他做你大女婿,那就与我无关,若是做你二女婿,那我就要劝你,还是先多了解徐公子的品性,看清楚他的人品再说。”
  王清伸手拍了一下王檀的脑袋,道:“小丫头,桢姐儿也是你亲姐姐。”
  王檀耸了耸肩,摊摊手道:“那也要她当我是亲妹妹啊。”
  再说了,她一个换装进来的芯,既没有原装王檀的记忆,也没有原装王檀的感情,她与王桢连说有血缘关系都算不上。她能对王清蒋氏王楹泓哥儿和浩哥儿产生亲情,那是因为他们同样十分爱她疼她。感情从来都是等价交换的,王桢都不曾喜欢过她,她怎么可能真心拿王桢当亲姐姐。她又不自虐,别人打她左脸,还将右脸也伸过去给他打。
  王清也知她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完全缓和的,这除非桢姐儿能放下对他和蒋氏的怨恨,而蒋氏放下当年秦氏对她的伤害,若不然,两边互不相扰,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
  王清不再这个话题多纠缠,接着又问起道:“你刚刚说要先了解徐洧的品性,是不是觉得他哪里有不对的地方?”
  王檀道:“没有,一直以来他都表现得挺好,没看出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过,我有一点奇怪的是,当初徐公子是腊月的时候上京,你说一般的人出远门,有没有连年都不过,等不及在腊月就出发的。或者你看其他赶考的举子,大部分都是过了年才上京的吧。”
  王清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王檀则继续道:“春节是大节日,更何况腊月一直在下雪,一般人都会等过了年再说。这除非有非常急的事,或者就是他在家乡发生什么事让他呆不下去了,然后他才会迫不及待的要出门。徐公子上京是来赶考,春围在四月,还早得很,并不着急。那便应该是第二种情况了。所以我说,至少也要去他的家乡,让人打听一下他的为人如何,做过些什么事,有没有劣迹等,然后才好说婚嫁到事。等成了亲再发现他有问题,那就晚了。”
  王清听完之后笑了笑,然后摸了摸她的脑袋,道:“就你鬼主意多。”说着又问道:“对了,你来是想找什么书?”
  王檀道:“哦,我想过段时间,我自己在院子里种些花啊果啊之类的东西,所以想找本有关种植的书研究一下。爹爹你这里有没有像是《天工开物》,《齐民要术》这样的书?”
  王清奇道:“《天工开物》,《齐民要术》?这是什么书?我没听过,你从哪里听来的书名?”
  王檀:“……”
  呃……难道这个时代没有《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这两本书?不应该啊。她记得《天工开物》是明末的时候才有的,现在或许还没被人创作出来?但《齐民要术》北魏就已经有了啊,而且她知道,大燕之前是有北魏朝代的,难道是此北魏非彼北魏?
  王檀“呃呃”了两声,然后随便找了个理由解释道:“……是我自己乱编的书名,就是专指那些种植或农业的书。”
  王清无奈的笑了笑,他自然是不相信王檀的解释的,那多半是她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结果却听错了名字。
  王清又问道:“你是要种花?”
  王檀道:“种些花,还有丝瓜葫芦之类的。”
  王清点了点头,然后从书架上找了一本半寸厚的书出来,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然后递给王檀。王檀看了看书名,只看到上面写着《园艺精要》四个字。王檀又随便翻了翻,里面写的都是一些花卉种植的方法,有些还附上了插图。
  王清又道:“家里花木房有会照料花卉的人,不懂的可以去问问她们。”
  王檀道:“知道了,爹爹。”
  王檀拿到书之后,便开开心心的告辞回去了。王檀走后,王清在书房又坐了一会,接着便去了王老夫人的院子里。
  寿安堂里,余烟缭绕,紫檀香的香味从五足的蟠纹香鼎里散出来,整个院子里都有一种安谧的气氛。丫鬟在院子中垂首安静的站着,见到王清进来,皆纷纷屈膝福礼。
  王清对他们挥了挥手,然后进了内室。内室里,王老夫人正躺在床上半躺着小憩,听到有人进来,轻轻的睁开了眼睛。等看到王清时,眼中却露出惊讶。
  自从上次因为楹姐儿的事,除了请安,她这个儿子已经许久不曾主动到她的院子来了。她也不是不知道这个儿子对她有些冷了心,她也尝试弥补,包括先放低身子,叫这个儿子来陪自己吃饭,这些日子哪怕是看蒋氏不过眼,却也不再像以前找她麻烦。但这个儿子心肠却硬得很,对她仍是不能亲近起来。
  王老夫人从榻上坐起来,然后问道:“你怎么来了?”
  王清连忙走过去,扶着王老夫人起来,道:“我来看看母亲。”
  王老夫人看了他一眼,颇为幽怨的道:“你如今对我这个母亲,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什么事?”
  到底是自己的亲母,母子没有隔夜仇,王清想到自己这些日子对母亲的冷落,又不由愧疚起来,连道:“都是儿子不孝。”
  王老夫人道:“我也是有错。”
  说着让王清与她一起坐到榻上,再次问道:“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
  王清道:“有关桢姐儿的婚事,我想与母亲商量一下。”
  外室里,端着茶水的正准备进去的王桢听到这句话,不由的顿下了脚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有个同学从其他城市跑过来找我,我要招待他,所以六点没办法更新了。晚上十一点我尽量再更新一章。
  五一这几天可能都要招待这位同学,所以没办法三更,但我尽量保证两更。等这位同学走了之后,我再恢复三更。
  第八十九章
  王清对王老夫人道:“我想把桢姐儿许配给徐洧;母亲觉得如何?”
  王老夫人还没反应过来徐洧是谁,开口问道:“徐洧?”
  王清道:“就是我年前收留的那个举子;如今住在清书馆。我见他颇有才识气度;这一次春围,他是多半能考出来的。”
  王老夫人这才想起来。
  王老夫人深处内院,徐洧一个外男;秉承规矩;也极少到内院来;所以王老夫人是不曾见过徐洧的。但王老夫人却听人说过王清收留了这么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行事颇有眼色和聪明劲,外院的小厮和管事说起他;皆是多有称赞。
  王老夫人转动着手中的一串佛珠;过了一会;才道:“他家中家底如何,族中可还有其他人做官。”
  王清道:“徐家不是什么大族,族中暂无人出仕,家底也是略薄。但好儿不贪爹娘财,徐洧胜在自己有才识,我观他的文章,这次春围是极有可能进一甲的,再不济也能考中庶吉士。只要他能熬出来,同样能封妻荫子。倘若母亲是怕桢姐儿嫁了他会受苦,出阁的时候我们让桢姐儿多陪些嫁妆就是。”
  王老夫人仍是有些犹豫。她对徐洧的印象只停留在穷书生上,桢姐儿这几年一直陪在她身边,对她孝顺,她身边的事几乎事事亲力亲为,就连得匹好布料,都要先给她做了衣裳。几个孙女中,以前她疼爱椒姐儿,如今却是桢姐儿最得她的心,她是极希望桢姐儿能嫁得好的。但在她看来,徐洧却有些配不上她这个可人心的孙女。
  王清见王老夫人仍有些不乐意,便又接着道:“高门大户人口复杂,规矩也多,嫁进那里去未必是好,反不如像徐家这样简单的家庭。徐洧上头只有母亲和兄嫂,桢姐儿嫁到徐家是低嫁,只要有王家在,其母亲和兄嫂不说高高供着桢姐儿,但也必不敢拿捏她,桢姐儿反而可以过得轻松自在。”
  王老夫人又想了一会,最终道:“罢了,你是桢姐儿的老子,她的婚事你做主就是。”说着顿了一下,又道:“只是那徐洧已经是二十之龄,仍未娶亲多少有些奇怪。你也该让人去打听清楚,家中是否真的无妻儿或不曾订亲,别现在被他瞒了去,等桢姐儿嫁过去了,却出现一个千里寻夫的,那才是闹大笑话了。”
  王老夫人担忧的却并无道理,概因这种事情以前也常有发生。前朝的时候流行“榜下抓婿”,许多高门大户喜欢将家中女儿许嫁给那些春围中榜上有名的士子,而那些状元进士为了攀附权贵,青云直上,亦是欣然允娶。而这之中有许多人却是家中早有妻儿的,为了娶得权贵之女,助力仕途,他们不惜抛弃糟糠之妻,更有甚者是直接杀害原配妻儿,更甚有岳家帮着女婿杀害原室的。
  这种现象在当时简直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那时就有一些戏班子为了讽刺这种现象,专门编了故事排成戏。
  前朝灭亡,大燕建立之后,太祖为禁止这种现象,曾颁布了法令,凡因考中功名而弃糟糠者,革职革功名;为娶高户之女而杀妻者,诛死,且五代之内不能科举;女家知情而仍许嫁者,有官职的革职,无官职的杖三百;女家参与助纣为虐的,全家流徙三千。
  但权势动人心,尽管为法所禁,但这种事情也偶有发生。
  王清笑了笑,对王老夫人道:“我自晓得,我会派人先将徐洧的家世背景打听清楚。”
  王老夫人点了点头。
  王清又与王老夫人说了一会儿话,接着便与王老夫人告辞出来了。
  王桢见王清出来,侧身走进屏风后躲开,等王清出去之后,王清才端着手中的茶水走进来。
  王老夫人看到王桢,对她道:“桢姐儿,你回来了。”说着招手让她过来。
  王桢放下手中的托盘,走到王老夫人的前面,屈膝跪到脚踏上,手放在王老夫人的膝盖上,对王老夫人道:“祖母,您和父亲说的话,我都听到了。”
  “你都听到了?”顿了顿,王老夫人又道:“徐洧那孩子不错,有才识,人也聪明,你父亲也说了,这次春围他……”
  王桢却抓住王老夫人的手,打断她道:“祖母,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