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
冬儿 更新:2023-06-28 13:59 字数:4778
收复明朝故国。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叔父郑鸿逵都做了首辅。明朝在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的文臣武将听到隆武政权的建立,纷纷上表称臣,表示拥护。
在清军大兵压境的危机关头,鲁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键两个并存的政权,仍不改〃亡国〃的习惯,都忙于争夺谁是正统,势同水火;在隆武政权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郑芝龙自以为拥立唐王有功,军政开支又都由郑家支付,因此居功骄傲,非常跋扈。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平国公,郑鸿逵为定国公,毕恭毕敬地尊他们为〃太师 〃,但仍不免处处受他们挟制。
隆武帝一心勤于中兴政务,凡有章奏批答,都亲自动手,不借助于阁臣,而且他生活俭朴,布衣蔬食,约束甚严。
隆武帝即位一个多月后,八月十七日,郑芝龙将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这时的郑成功不仅结交名士,而且亲眼见到了亡国的巨变,经历了险恶的政治风云,在各方面更加成熟了。因为郑家手握重兵,为朝廷所倚重,所以隆武帝对郑成功也格外另眼相看。通过与郑成功对政局国势的交谈,隆武帝发现这个世家公子非一般纨绔子弟可比。郑成功认为为政之道应当〃知人善用,招携怀远,练武备、足粮贮,决壅蔽,扫门户 〃,对天下大事和朝廷政务都有自己的见解。隆武帝惊异他的才华,很喜欢这个年轻人。他说 :〃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 !〃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这在当时被看成是给予了最高的荣誉。
隆武帝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成了朱成功。但这朱姓是皇上所赐,又表示荣宠,是不可以随便用的,因此朝廷内外都称郑成功为国姓,普通百姓或他的下级便称他为国姓爷。
隆武帝还封郑成功为中军都督,赐尚方宝剑,在礼仪规格上与附马相同,同时,隆武帝又封郑成功为忠孝伯,命令他统率禁旅。自此,郑成功逐渐走上了一条与其父郑芝龙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一位〃逆子忠臣〃。与郑芝龙当海盗求官职经历不同,郑成功自小就受到儒家忠君爱国的教育,他不仅是大明名将之子,也是受皇上宠爱的忠臣。而郑芝龙有过天马行空的经历,已形成了进退都由自己打算的行事作风。
但对儿子的教育,郑芝龙仍不能不教以忠君报国。教者出于形式,听者却在认真领受,这种矛盾导致了后来父子的决裂。
郑芝龙在崇祯末年,曾经主持编修郑氏族谱。在当时的时代,拿不出别的思想武器,除了宣传忠君报国积德行善外,也拿不出别的主张。
郑芝龙给族谱做序时,大发议论,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他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忘本,就不能忘亲,不能忘君。他对子孙的具体要求是:今虔瓣一炷香,上告列祖,下勉我子孙,自今伊始,有力学显亲、国尔忘家、以光吾宗者乎?有廉能倡义,孝悌力田于乡里、称善于人乎?准附诸庙。不然者,匪类招摇,莩葭与滥,祖宗且以罪人视之也。虽位贵显,莫于吾庙溷焉。
这是一篇堂皇正大的宣言,郑氏子孙读之不能不为之肃然,如果不走正路,做不肖子孙,就没有进入宗庙的资格。
这种家教与郑成功在南安县学中所学的完全一致,不能不留给他深刻的影响。当郑成功到宗庙拜祭时,面对祖先的神位,读着堂上〃有一点欺,何堪对祖;无十分敬,漫许登堂 !〃的联语,能不坚定他忠君爱国之心吗?
隆武帝的宠爱和器重,使郑成功大为感动,恨不能披肝沥胆,以重振明朝。
当时清朝统治者似乎对隆武政权比当年的弘光政权更为不放心。在了解到隆武政权抗清力量的发展后,清军曾向朝廷飞檄告急,说 :〃我皇上若不急发大兵南下,恐两王已定之疆土,非复朝廷之有也 。〃而隆武政权在与鲁王争执正统的同时,其内部也败坏不堪。郑芝龙拥兵自重,另有打算。他的目的不是向北抗清恢复明国,而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一方之霸主,并借此广置财产。在隆武朝,郑芝龙秉政数月便增置了仓庄达500余所。郑鸿逵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向隆武帝进献美女12人。隆武帝不敢得罪郑鸿逵,但也从不亲近这些美女,只是把他们置于宫中而已。
文武官员一再要求北伐,郑芝龙借口粮饷不足而阻止。郑芝龙手握重兵而不愿出兵,显然心存异志。
郑鸿逵对此也认为不对,但不能说服郑芝龙。他因而十分愤恨,甚至想出家为僧,不得已,退居安海。
清军自山海关大战以来,满清政权志在得明朝天下,采取了征抚兼施的方法。清廷命江南经略、内院洪承畴招抚江南,而命御史黄熙胤招抚福建。此二人都是郑芝龙的同乡,简直为郑芝龙树立了榜样,对他很有吸引力。这位海盗出身的大帅,本来就是惟利是趋的,面对清廷的招抚不能不动心。他徘徊观望,迟迟不肯出师,原因是因为心中去向未定。
朝廷被郑氏控制,隆武帝大志不能申,常常闷闷不乐。一天郑成功来到宫中,见到隆武帝的神色不对,便跪问其因。隆武帝说了他不能复国,甚感悲切的心情。郑成功此时已知他父亲郑芝龙并非全心复国,而是另有打算,感到很对不起隆武帝。二人为眼前的艰难形势下不能一展宏图,大感悲痛,不禁相持大哭。
隆武帝问郑成功 :〃汝能从我行乎 ?〃郑成功说 :〃臣从陛下行,亦何能为?臣愿捐躯别图,以报陛下。此头此血,已许陛下矣 !〃郑成功手中没有兵权,即使跟随隆武帝左右也没有多少作为,此时他已考虑〃别图 〃,另寻报国的出路。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十一月十四日,隆武帝下诏亲征,命唐王、邓王监国,首辅何吾驺随营,命曾樱、郑芝龙留守,负责转饷,命郑鸿逵为御营左先锋,出浙江,郑彩为御营右先锋,出江西。
郑芝龙为了避免招到众人的不满,便分给了郑鸿逵、郑彩各数千人,号称数万,从帝出征。但二郑出仙霞关后,便推托粮饷不足而不再向前。郑鸿逵驻在仙阳镇。隆武帝发出檄文紧急催促,也得不到回答。
郑鸿逵担心有人到福州向隆武帝报告实情,便严禁儒生从仙霞关出入。郑彩也以缺饷为由,出关百里又返回原地。
十二月六日,隆武帝出福京(福州)御驾亲征。此次亲征的目的,是要先进入江西,进而取南京北上,但此时,清军南下的攻势非常猛烈。郑芝龙开始越来越明显地阻挠与清军对抗的行动。
郑芝龙不仅自己不肯出关,而且限制他认为是异己的力量。隆武朝中吏部文选郎林垐,主管铨选,他认为此职是太平时期的政务,并非用兵之时的急务,于是便辞官募兵数千人,准备北上抗清,但遭到郑芝龙的多方阻挠。林垐被迫入山,并置备了一副棺椁和一袭布衣,大书〃大明孤臣之柩〃六字,以待死。
不久,隆武帝决定从汀州进入江西,于隆武二年三月初六从建宁府登舟,顺流而进,于十一日抵达延平。但郑芝龙为了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不愿隆武离开福建,因此坚决请求隆武帝回驾福京天兴府。
这也是为最后降清所做的工作。他鼓动了数万军民,遮道号呼,拥阻隆武帝的车驾,隆武帝被迫驻跸延平,就把府属作为行宫。
此后隆武帝被郑芝龙束缚住了手脚,许多北上抗清的策略都受到郑芝龙的限制。不久,清军加强了对南明的进攻。五月初,清军进逼赣州,各路南明滇粤诸军都不敢应战,纷纷溃逃躲避。不久浙东也被攻占。
郑芝龙在这样的紧急关头,竟决定从北边全线撤兵,他决定抛弃隆武帝,退保老家安平。他已与清军暗中来往,对隆武帝只是阳奉阴违而已。他派人打算劝说郑成功,但遭到郑成功的斥责。郑成功驻守仙霞关,因得不到郑芝龙的粮饷供应,军队维持得很困难。
他自己的财产都作了军饷,却不能维持多久。他多次派人到郑芝龙处催粮饷,却根本动摇不了郑芝龙降清的念头。
守关兵无粮,也就逐渐逃散了,郑成功不得已,只能伤心而回。清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当隆武帝逃到汀州后被清兵抓住杀害了。这个成立一年多的南明小朝廷就此彻底失败了。
郑成功又一次经受了亡国的洗礼。强大的清军非但没有打消他复国的念头,反而更激发了他为复国而战的信心。
他做为隆武帝的〃本家 〃,做为一心一意忠君爱国的明朝子民,正积极储备力量、等待机会,准备为复明浴血而战。
4、〃焚衣亭〃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军进到泉州时,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就设法招降郑芝龙。
郑芝龙接到降书后,已经心动了。当他得到贝勒的许诺让他掌闽、粤总督大印时,他便决心降清了。
许多人劝他,说明〃鱼儿不可脱于渊〃的道理,不希望他降清,而郑芝龙并不理会。他认为大丈夫应当识时务,知天时时势。明朝以长江天堑,再加上四个镇的兵力守备,还没有挡住清军的进攻,而偏安一隅的福建更是难于抵抗。如果放弃降清的机会,很可能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后果。
郑芝龙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顺时势〃而决定降清。他自拥立唐王之后,个人财产便遍布福建、广东等地,已为天下巨富。他不愿失去自己来之不易的财产,于是他不听别人劝谏,写了降表,答复了贝勒的要求。
郑成功非常伤心,对父亲充满了愤怒。在叔父郑鸿逵的劝说下,为了阻止郑芝龙将郑成功劫持降清,便带着部属到金门暂时躲避起来,以图另外的打算。
郑芝龙满心想当闽广总督,只带500名护卫赴福州会见贝勒。他临行前给郑成功写信,约郑成功同行。郑成功忍受着最后和父亲绝裂的痛苦,悲伤地回信说:〃从来父教子忠,没听说父亲教儿子投降的。现在父亲不听儿子的忠告,决意投降,已无法挽救了。将来倘有不测,做儿子的只有缟素报仇而已 。〃郑芝龙见信非常恼怒,说:〃这小子太狂悖了!他哪知道做父亲的心思,哪懂得做父亲的苦心,只知道一味地愚忠已不存在的明国 。〃便带小儿子前往福州降清。
贝勒派遣泉州绅士郭必昌向郑芝龙招降之事终于有了结果。到福州后,郑芝龙拜贝勒博洛,二人握手言欢,折箭为誓,设酒宴饮达三日三夜。博洛很了解在郑芝龙诸子中郑成功不可小看,一直等郑成功前来,但了解到郑成功不愿降清之后,于第三天夜半,挟持郑芝龙去面清君。郑芝龙也感到情况不妙,对博洛说:〃北上面君,本芝龙本愿, 但子弟多不肖,今拥兵海上,倘有不测,奈何 ?〃 博洛知道他的用心,是想以子弟拥兵相威胁,便说 :〃此与尔无与,亦非吾所虑也 。〃不予理睬。
郑芝龙投降以后,本以为郑家可以免遭清兵暴掠,因而并无防备。哪料到他一离开,清兵马上涌进安平,烧杀抢掠,奸淫妇女,郑芝龙家也不例外。郑成功母亲田川氏被污辱而自缢,郑成功大为痛恨,他用倭刀剖开田川氏的小腹,掏出肠子,洗除污秽又重新装好,盛殓安葬。
国难家仇,更坚定了郑成功抗清的决心。田川氏的惨死,给郑成功以极大的打击。他对田川氏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母亲的死,使他悲痛欲绝。
国家的危亡,民众的苦难,父亲的投降,慈母的惨死,这一切都使郑成功心肺欲裂。复仇的怒火,更激励了他胸怀已久的爱国豪情,更坚定了他同清廷斗争到底的决心。
他认为,要救国,要恢复明朝的江山,光靠读书的清谈是不行的。过去的科举仕进光耀门楣之志已经行不通了。他决计起兵兴师以报国恨家仇。
这时的郑成功,不仅具有忠君爱国的思想,而且是敢于为忠君爱国而付出生命的,已超出了许多清谈爱国的人。许多文人武将,此时都已向清廷投降,就连他过去最尊重的老师、大学问家钱谦益,在南京失陷后也投降了。这一切并未动摇郑成功抗清到底的决心。在伤心之余,他瞧不起那些苟且偷生而失去忠义的人。
他带着自己穿戴过的儒巾蓝衫,来到了文庙,要在这里与至圣先师告别。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每个读书人都要在此朝拜先师孔子。当年,郑成功考中南安县学为廪生时,就曾在这里拜领儒服。
由于当时的县府设在丰州,孔庙也就设在本州镇旁。由于连年战乱,人们已无法安心读书,再加上这文庙处于山野之中,这时就更加显得荒凉、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