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节
作者:
西门在线 更新:2023-06-28 13:58 字数:4721
不躁的!朕让你们二美同堂,说了两天,你们说,哪一条对朕真的有用?”
董仲舒此时已是浑身颤抖:“陛下!老朽年……年事已高……。”
东方朔也高声叫了起来:“皇上,您不要动怒。您说董老夫子,他的话够‘哏’的吧!他‘哏’,臣也‘哏’!这两天,是他的逗‘哏’,臣给他捧‘哏’。这就是臣给您说过的,捧哏逗哏,相互为声,这便是相声!”
武帝见东方朔又在说笑,便面色稍霁,但仍没好气地说:“朕不愿听什么‘相声’,朕要听听你的心声!”
第十八章 庐山昆仑蛤蟆滩(之七)
东方朔静了一下,然后说道:“好!皇上,那臣就要讲讲阴阳五行,让您听听臣的心声!”
武帝急切地说:“好,朕等了你好多年,你就是给朕打哈哈,很少像三千竹简那样,再说真的。朕这就等你说来!”
东方朔缓慢地说:“皇上,所谓治国之道,决不是几块竹简可以言尽的,也非阴阳五行所能括之。皇上既然让臣以阴阳五行来论治世之道,那臣便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一治一乱谓之世,一活一死谓之常。而世之常情,逃不出治与乱、活与死。这四种现象,万世不能逃脱。臣若以五行论之,还需再加一个‘放’字。”
武帝有点迷惘:“朕知道治与乱,生与死。为何又有活与死,还又多出一个‘放’字?”
东方朔滔滔不绝,一发而不可收:“皇上,‘放’者,纵也。如按老夫子说话的方式,引经据典,这个‘放’字也有来历。《尚书》武成王卷说:‘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臣自幼放牛于大河岸上,桃林之野,躺在牛背上读《尚书》,读到这两句话,才知道‘放’与‘归’是一个意思,放牛放马便是让本来就属于草野的牛马回到它们自己的家中去,回到自然而然的大千世界。牛马本来是自由自在的,人为了奴役它们,才把它们捉起来、关起来、管起来,给它们一点点草吃,好像还有多大的恩德,实际上人欠它们的太多了!应该把它们放归自然,那才是让牛马回到正道。而君主治国,如同牧马放牛。牛马可以驱而用之,也可奴而役之,然而只有牛马强壮,君主的兵力才能强大,农耕才有丰收。如果只把百姓像牛马圈起来、关起来、管起来,那百姓就会和牛马一样,给他草吃他便长,让他耕地他便耕,而牛的角抵之力,马的奔腾之能,全然无存,久而久之,便都成了圈中的羔羊。君主满足于一个‘治’字,可一旦外侵出现,君主趋羔羊而御强敌,不就像拿肉包子打狗一样吗?若把子民捉起来、关起来、管起来,唯君命而是从便称作‘治’,那秦始皇是‘治’国能手,他将天下像军队一样编管起来,牛羊一样赶入圈中,一声令下,牛羊并趋;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朝没过二世,便已灭亡。所以我高祖得到天下,便吸取秦亡教训,让人民修生养息,便是‘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而文景二世,无为而治,更是‘放’民于沃野之中。等到陛下即位,天下牛强马壮,百姓温饱,国库富足,全从一个‘放’中受益。‘放’者,治国之本也,若以五行论之,便是五行之中的金。治国如此,人生也是如此。皇上,你刚即位的前六年,太皇太后放心不下,命老臣辅政,而您得以长期放纵于上林苑中。无此六年放纵,皇上您便没有以后数十年的飞奔腾跃!臣也同此,如无大河岸上多年放牛且放纵自己,绝然没有今天的无拘无束之东方朔!若皇上与臣十多岁时,您如当今太子,我是长安富家小童,终日研习五经,不知自然天放为何物类,那么皇上与东方朔今日必是懵懵董董,只知竹简上寻经琢句,哪知人间千变万化,全然都在简册之外?所以此一‘放’者,五行之金也。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世腐儒,将这个‘烹’字解为烹调。把大国像一条小鱼那样煮着吃了,有什么意思?‘烹’字在古时,与‘亨’同一个字,‘亨’在《易经》之中处处可见,便是亨通顺达之意。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便是要大国君主治理国家,像养小鱼那样,将它们‘放’‘归’水中,还是一个‘放’字。皇上,唯有‘放’,才有‘活’。一潭活水,才能养鱼,若是死水一潭,只能闻腥食臭。牛放于野而活,马放于山而跃,鱼归池塘而腾,小民必须放于草野,不去关他,不去管他,他们会像牛马和小鱼一样活得好好的,当国之将用时,个个以膘肥体壮之躯为君主所用,天下何人可以能敌?而此‘活’字,用于五行,便是水。《吕氏春秋》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活,便是让万物处于动的过程之中,像源头不断而又能泄出的河水一样。陛下,您广召人才,历举孝廉,天下之士召入长安者,成群结队,鱼贯而入。此不能说是过错,可长安太学之中,官府之内,三五个人做一个人的事,七八个人候一个缺,冗官成堆,无是生非,律令三天五天一个,条例每年成百逾千。贪吃而不能泄,纳新而不吐故,原本是有源的活水,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腥鱼烂肉堆在一起,成了一个臭不可闻的大酱缸啊!然而酱缸也不可怕,只要能排而泄之便可,这也是‘放’。还有,皇上您让张骞凿通西域,沟通往来,也是引来活水,既是一个‘放’字,还是‘放’而求‘活’!所谓‘活’者,喻之于五行,便是水。金能生水,放而能活,此天地之道,也应是英明君主必循之道。然而水可畅流,不可泛滥。泛滥之水,犹如大河决口,贻害无穷。‘活’而致‘乱’,也天之常性。‘乱’之本意,便是没有条理;唯独没有条理,方是万物生长之本性,有了条理,物类发育便已停滞。所以‘乱’也是物之终结,所以《楚辞》之中,最后一章为《乱》。既然如此,所以圣人只愁不生,不惧其乱。区区小乱,有何惧哉?世无乱态,便无生长;世无乱迹,圣君何为?反而思之,放百姓于草野,如放小鱼如活水,归牛马于山野,固然可以使其强壮,其间必有凶猛之徒,饕餮之辈,以强凌弱,巧取豪夺,害群之马,仗势不轨。如不加以惩治,便会滋乱。是何原因?强者太少,无人与之对垒抗争之故也。‘活’而致‘乱’,喻之五行,即水能生木。木之本性,便是会‘乱’。荒野之中,独活一木,此木纵是栋梁之材,也会因四周无物而疯乱攀长,由根孳生同类,久而即成灌木之丛,即《庄子》之中再三提及之樗树,空洞恶臭,再无用处。而众木生于一林,竟相汲取地利,四周全是同类,如想肆意伸展枝干,已是绝无可能。此时树木,只能向天而生,朝日而长,干粗而枝细,叶小而径直;不用培育,无需剪枝,百林万树,全是栋梁之材。是何缘故?竞相生存,无暇害人而己自成才!此种情形,方是顺应木之良性,放而纵之,纵而活之,其‘乱’之美,无穷大也,譬如《楚辞》,曲终之‘乱’,乃最辉煌之乐章也!世之无能鼠辈,不解物之本性,终日正襟危坐于温室之内,臆想所谓太平盛世,风也柔和,雨也知情,雷声慰耳,电光悦目,晨雾不遮路面,冬雪只冻园虫。此乃懦者之学,有为之君耻于遵从!且‘乱’之终结,犹如五行之中,木可生火。何谓火?‘治’便是火。古人以火炼铁,以冷水淬之为冶;冶与治,仅缺一点水耳,便是水之冷暖有别。后人将疏理水流称为治,炼造钢铁为冶,意思却是一样的。‘治’,便是君主管理天下的手段,便是以炼造利剑和疏理水患之功,来将所有结局——‘乱’的东西理出头绪来。乱而不治,才会造成恶果,那才是今日懦者惧怕之‘乱’。大乱而大治,小乱而小治,无乱即不治,不如再次放纵,任其生乱。既然‘乱’乃物之本性,‘乱’即有优有劣。一潭死水,几只臭尸,鱼暇为之所闷,没有办法喘息,纷纷探出头来,或者朝天跳跃,或者触底而潜,此为池塘之乱,乃良性之乱。君主见之,应顺应其势,放出腐水,扔出死鱼,然后注入清水。众鱼得此鲜活之水,必将嬉戏于清波之间,何会再生新乱?如果人主昏聩,不解此道,反向池塘抛撒粪土以平息,必定会惹得满塘沸腾。如再也棍棒击之,钩叉猎之,一塘鲜活之物,转眼之间便会腐臭之所!所以‘治’之大者,善于因势利导。偶有害群之马,躁动不安,嘶鸣咆咬,此恶性之乱也,君主命人捉之圈之,驯之击之,使其之性情安逸,再行放出,也是良方。如若万马竞跳,百牛嘶鸣,狂奔怒吼,此必为有使万物惊恐之事发生,面对此‘乱’,不必分其优劣,只有寻出根源,平息众怒方可。如不循理而治,一味强圈牛马与厩中,只恐牛马之厩,迟早要分崩离析。五行之中,火生土者,由此而始。万物由生而死,犹如木终遇火,归土歇息,此乃自然之理。如果万物突然遭焚而入土,便是大祸大害。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即使将烹字解为煮食,也应该细火慢熬,相煎何急?秦始皇统一六国,不可谓不强,那时秦如烈火从风,摧枯拉朽,万民响应。而秦皇之治,不可谓之无法,从隶到民,编籍而管;耕种建城,军令约束,小民无异于厩中之马、栏中之牛、圈中之羊。然而秦皇不知放牛纵马,不知万物先活、万民先富而国之自富,反而一味鼓风而催火,将天下万民置于鼎镬之中烈火熬煎,最终天下万民,为其暴虐所苦,纷纷倒戈而刺秦,便是最佳例证啊!大火焚尽,一片焦土。我大汉高祖于举国焦土之际,约法三章便一统天下,便是土中生金,将治死之鱼放回池中,天下又得生息不断。皇上,此便是臣在金马门中苦思冥想多年的治世五行!臣以为,在此‘治世五行’之中,金、水、木、火、土,便是放、活、乱、治、死。其中俗人所难以理喻者,乃‘乱’有优者良者之分。即便后退一步,‘乱’便是不好,那么君主治国,也要知道放天下于活态、活而不让其乱或者不出大乱,乱而能随时因势而治之,治而不让其致死,万一哪一块死了,还能将它再度放活。能做到这些,方是君主中的所谓‘中民之性’,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君主,分明只具‘斗筲之性’了,让他来治国,保准一放就活,活了便乱;乱了急于求治,猛地一治,就将国家治死!这种国君,便是十足的‘斗筲之君’,有什么资格去治理天下?就让他像李蔡那样,跳进黄河而身死罢,不然,有何容颜面对祖宗、面对世人?而陛下乃一世圣君,具有‘圣人之性’,比起‘斗筲之君’来,岂止要高出百倍、千倍?简直是一个在天堂上,一个在地狱里!陛下要做圣明之君,必能明白五行相生相克之大道,于天下已僵而未死之际,先行放活万物万民,使天下犹如江河奔流,无腐无蠹。有乱出时,乐而应之:顺其情理,究其成因,蓄其良者,剔除病灶,条理有序,定成法律,此为善治,而不求大治。大治必用烈火,烈火烧而难禁,便有焦土之忧!圣君勤而自励,择乱而治,治而不失活力,约束之时,适当放纵。要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要令天下放而能活,活而不生恶乱,乱而及时能治,治而不致其死,死而还能再放以复活,这便是圣君治国之五行,圣人治世之大道也!”
这一习话,足足说了半个时辰,连那个站在一旁只等着听几句笑话为乐的小太监所诚,也为他这一番话所警动。他听不懂这里头的全部道理,但他从皇上的面部的表情上,发现了东方朔的这番话,字字句句都说到了皇上的心坎儿里!只见这半个时辰里,武帝的表情愕然,惶然,恂恂然;耸然,幡然,欣欣然;油然,沛然,昂昂然;脸上时喜时忧,时愧时怅,时怖时悦,时愠时怡。等到东方朔的话一说完,所诚顺着武帝的目光,转过脸来,两人都大吃一惊。
智圣东方朔(第三部)' 回目录 '
上一节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庐山昆仑蛤蟆滩(之八)
东方朔咽了一口唾沫,润一润冒着火的嗓子,也随着皇上的目光,转过身来,向自己的对面看去,只见台前空空如也,那个高凳子上,哪里还有董老夫子的影子?
“皇上,臣东方朔一时激动,说出了一些让董老夫子如坐针毡的话来,把老夫子气走了,这可如何是好?”
武帝笑了起来。他深情地看了一眼东方朔,说道:“东方爱卿,你这一习话语,句句庄重严肃,没有一句调侃的话,也没有一句恶意刺伤董老夫子的话。他要走,让他走便是了。”
“皇上,臣这些话语,并未思索妥当,请皇上兼而听之,能用则用,不能用的,就算臣没说罢。”
“东方爱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