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
开了 更新:2023-06-23 10:43 字数:4833
宜械囊皆阂踩寄至耸隆?br />
除非卓格玛存心扩大事端,加剧紧张局势,否则提出这件事就只能分散谈判的注意力。不但将使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解决,而且将危及其本身正在争取的业务目标。在枝节问题上多做纠缠既分散精力又很难谈出个所以然来。这一条对你同样适用,如果你也斤斤计较于那100 000镑的索赔的话。
9“善意”的神话——“让步”!(1)
——怎样教狼去追雪橇?
自我测试9
1。你是一位光缆制造商,想与一家欧洲最大的有线电视台老板约会。几经延迟后,对方叫你在当天下午去希思罗机场的第四候机室,在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起飞前几分钟与他见面。这对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边向护照检查处走去边向你说,可以与你签一份为期六个月的供应标准型希格马光缆重发器的合同,要你开一个“最好价”。这时你是:
a)开出你的最低价以便能“挤进门里去”
b)开出比最低价略高一些的价码
c)开个高价但留下讨论还价的余地
d)祝他旅途愉快
2。一家大化工公司的采购员看了你供应萘酚的开价之后说:“竞争激烈得很呀,你最好把要价降低一点。”你是:
a)为了取得订单,答应压价
b)问对方,你的开价比别人的高多少
c)让他与别人做生意去
d)要求看看别人的报价
e)问他喜不喜欢你的报价
3。你与纽约一家CD ROM出版商进行谈判。对方提出想买下你的“管理教育丛书”出版权,只答应付给版税50 000镑,合同签字时预付一半,其余一半在交稿时付清,而不同意你所要求的 80 000镑(付款办法相同)。你是:
a)接受对方出价
b)告诉对方,这个出价不够,多少总得再加一点
c)提出一个改头换面的建议
d)拔腿就走
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在谈判中最令人为难的事是如何做出让步。有一条对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士而言的行事规则相当简单:
“在谈判中要尽量把自己装成个吝啬鬼,而不可像亚西济的圣徒圣芳济那样行事。”
为什么要学得这么刻薄呢?因为,为人大度虽然有时也能感染他人,但在谈判中却不是那么回事。
经验告诉我们,想以让步来换取对方的让步是根本做不到的。你让步,他为什么非效仿不可呢?相反,他不但会寸步不让,而且还将设法诱使你做出更多的让步。
在本章里,我探讨作让步的“善意”理论,为的是想把你引出迷津。这个理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其确切来源已不可考,我所能追溯到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个名叫边尔恩·麦克肯泽的家伙。他于19世纪90年代曾在加拿大北部的赫德逊湾一带做过一段时间的行商。
将来是否还会有进一步的发现不得而知。但那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一理论目前在各行各业里已广为流行。关于这一点只要问一问从事过谈判工作的人就能知道。
令人奇怪的是,那些迷恋于“善意让步”之诗情画意的人们却不懂得应该去批判它。这在谈判研讨班上不知引起过多少次激烈的辩论。为“善意让步”辩护的人有两个最共同的论点:
1.我先在若干小事上做点让步,为的是“软化”对方的僵硬立场。
2.总得有人推上一把,否则谈判将无法进行。
这两种论点都是“幻想”战胜“经验”的产物,表明他们对进行成功谈判的战术和策略一无所知。
在研讨班上,我之所以如此直言,为的是使持这种论点的人清醒清醒,让他们好好考虑按他们的信念行事将得到何种结果。
先看第一条论点,其结果如何?
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掌握了有关这方面的所有研究成果(总可能会有遗漏之处),但据我所知,大家的结论都与这一论点截然相反:单方面做出的“善意的让步”,不但不能“软化”对方的立场,相反只能使之更加僵硬!
诚然,我所引用的研究成果大多来自高等学府和研究机关的“神圣”殿堂,因而很可能将受到来自“实践者”们的大声讥嘲。
我自己上大学时就曾对有的所谓研究成果嗤之以鼻。就在不久前,有位某某人就苏格兰北部奥克尼群岛上“左撇子”居民的犯罪现象发表了一篇洋洋大作,而另一位来自伦敦经济学院的人类学家则写了一部研究“高地村落居士话”的专著。
不过我所引用的资料全都是把严肃的学术研究,应用到过去50年中世界各地谈判行为上所得的成果。而且其中的不少结论都为未被“善意让步”符咒所左右的谈判者在实践中证实。人们只要想想“善意”信徒的一厢情愿就能看出他们错在哪里了。
持让步能软化对方概念者认为,在谈判中己方的慷慨大度能够感化对方使之也变得慷慨起来。
但是,如果这果真是真理,那么,为什么非得由你来带这个头呢?
试从对方的观点设想。他在看到你做出让步时的想法无非是两条:其一是你的确在表示善意;另一则是你表现得软弱可欺。
“善意”成了先例
一位电气开关供应商被要求向中西部某承包商提出供货报价。但他按价格目录报的价却遭到了对方的坚拒。
他被激怒了,质问对方:“你为什么这样顽固,非要我按目录价格再打折扣?”
对方回答:“因为你去年向我的下属公司供货时就打过九折。”
他说:“那是因为双方是第一次打交道,我为了拉下回生意才打的,是可一不可再二呀。”
对方:“那好。咱俩也有下回生意要做,就请也按第一次打交道的规矩打个折吧!”
9“善意”的神话——“让步”!(2)
即使谈判对方同意第一个论点,也没有必要回报你的“善意”,同样表示出慷慨大方。他仍有可能坚持其僵硬的态度。
而如果他同意第二个论点的话,则只会变本加厉来迫你再做让步。
可以肯定的是,对方也以“善意”相报的可能性是极小极小的。除非双方都是只求行事大方而不计较力量对比的人。
可是谈判中,你每次都能碰上这样的“好人”吗?要是碰上个不吃这一套的人,又怎么办?(姑且不论他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经验使然,还是从书本上学来的。)
所以说,“善意”战略行不行得通,完全要看你的“善行”能不能感动得了对方这个“上帝”。
怎么去感动他?是告诉他你的目的就在于“软化”他?(那只能使他更加僵硬不化像个铅做的齐伯林偶像!)或者,你是隐瞒自己的动机(这就不大像圣芳济的行事了!)而一厢情愿地希望他自行“软化”?
这么做的后果,不言而喻,他肯定将把你的让步视为软弱的表现,从而态度变得越发强硬起来。
再回过头来看第二个论点(“推上一把,否则谈判将无法进行”),你注意到其中包含“无可奈何”气味没有?作为一种战术,其无用的程度和第一个论点一模一样,对方将认为这是你方软弱的表示,他只有态度变得更加强硬而不会施舍给你丝毫善意。不过,它还有另一个更为根本的缺陷。
你是假定,对方也和自己一样想推动谈判的进行。而如果情况果真如此的话,难道只有做出“善意”让步才是你所应采取的最佳行动吗?
殊不知,你这样做的后果,不是推动了谈判的进行,而是在使自己的谈判立场向对方的立场靠拢。事实上是走到了“举手投降”的边缘。他一压,你就退,他就会想,最好加把劲再压上一压,直到你再也不肯退让时才会罢休。
住在北方冻土地带的老百姓可比你聪明多了。他们深知让步对于谈判是何等的荒谬!这是从不断的吃亏上当中学来的。
你要是走进北极圈里的哪个小镇(比方在挪威北部、加拿大或是阿拉斯加),边喝啤酒边自我吹嘘自己是最爱做善意让步的人,人们不马上把你扔到门外的雪地里去才怪(哪怕外面是零下40度的严寒)!
当地有些贸易场制定了“土政策”,不许搞什么“善意让步”。而当地的法庭对违犯这条禁令的城里人,处理起来也从不手软。事实上,“善意让步”在冻土地带是绝对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好多年以前,当第一批行商跑到那儿去兜售“文明产物”,比如:电冰箱、防晒霜和冰镇啤酒……时,以殷勤好客著称于世的当地居民,曾对他们表示过热烈的欢迎。
这些行商乘坐满载商品的狗拉雪橇从一个居民点走向另一个居民点,四处兜售。(这些行商全是来自南方“精明过度”的男子,其中没有一个女人,坏事全坏在男人身上!)
与这些家伙相伴而来的是种种“文明”的恶习,而其中之一便是在那儿臭名昭著的“善意让步”。
起初,当地土著没有看清这些新朋友带来的恶习中所包含的害处,生活还是照常进行。麻烦开始于他们教会了这些新来者在旅途中如何捕猎食物。造成灾难的行为开始时还不很明显,但它愈演愈烈,终至不可收拾,到了非加以制止不可的地步。
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冰镇啤酒商边尔恩·麦克肯泽,据说他是个瑞典血统或是苏格兰血统的人(传说各异,也许是个混血种也说不定)。有一天下午他在冰天雪地里,忽然发现后面出现了一头狼,距离自己约摸有几英里左右。这时他刚猎到一头角鹿,正在费力地往雪橇上拖。人的狼嚎声越来越近,吓得他连忙收拾帐篷,赶着雪橇向最近的居民点逃跑。只恨狗儿跑得太慢,狼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近,几乎到了火枪的射程以内,他拼命驱赶狗群。雪橇负载太重,他那一百多斤的身躯,加上橇上满载着的货物和刚猎到的角鹿,累得狗群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
狼越来越近(他发誓说已能听到它的呼吸声了),这该怎么办哪?
他突然灵机一动:狼一定是饿了,想吃鹿肉!“雪橇再也跑不快啦,何不割下点鹿肉喂狼?”对,就是这个主意!他庆幸妈妈生下了自己这么个机灵儿子。
他推理道,狼吃上了肉自然不会再玩命地追,那自己就能趁机钻进居民点去安享太平了。
说干就干,他在飞驰的雪橇上好不容易地割下一块鹿肉,扔向后面的饿狼。心想,这头鹿大得很,扔掉一小块不算回事,可是却能捡回一条命呀!
开头两英里的路果然一切不出所料。狗群跑得更欢,雪橇驶得更快。他不禁有点飘飘然起来,琢磨起进了居民点后该怎么大侃其机智脱险的故事了。
只可惜好景不长,狼又追上来了。
听上去不止一只,可能两只,三只也说不定!
这可怎么办?吓得他的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心想只怕一块肉不够三只饿狼吃,赶忙割下三块向后面扔去——也不知道那另外两只狼是从哪儿来的?
反正鹿身上有的是肉,除去喂狼的以外还足够自己吃,管它呢!据他后来说,这回雪橇还没跑上几百码,就又听到狼追上来了,而且不止三只!另外还有几只正从树林里发疯似地猛蹿出来!
9“善意”的神话——“让步”!(3)
他一边像电影里常见到的那样大声吆喝着催赶狗群,一边大块大块地向四方扔肉块。
狼越聚越多,差不多够几打了。
而且还在呼朋引类,狼从四面赶来!
狼嚎像是在嘲笑。显然,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令它们满足了,它们已越来越疯狂!
他改为专向几只狼扔肉,为的是好取悦它们,以便一旦自己不得不丧身狼嘴时,它们能“口下留情”!
没过多久,边尔恩的鹿肉已扔得一干二净,而狼群却越来越多,已超过百只了。
幸而鹿肉刚刚扔完,他也终于钻进了居民点。真是好险呀,生死就只一步之差!
他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尽管当初只想扔掉一块肉,而结果却落得个点滴不剩,但总还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于是他在逃生之余又吹开了牛,说狼毕竟没有自己聪明!
自古以来,当地从没听说过有狼追雪橇的事。一只也没有,更别说是成百只狼了。边尔恩的故事把他们听得直摇脑袋,以为是城里来的骗子手在吹牛皮。
而那些行商们则是闻所未闻,认为大长见识,纷纷往雪橇上大带其鹿肉,以便途中遇狼时有法逃生。
于是这便造成了灾祸的根源。
接下来的半年里,边尔恩及其同行在四处兜售冰箱、防晒霜和啤酒时,一见到狼就大扔鹿肉,认为这是对付狼的一大发明,真是聪明透顶!
这帮人在冻土地带虽然未能发财,但也的确从未听说有丧身狼嘴的。
当他们看到土著居民群集起来用枪口逼迫自己收拾起包裹向河边赶时,那种震惊简直超出了想像!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