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
不受约束 更新:2023-04-19 22:59 字数:4808
锹淅镅罢液鲜实摹敖油贰保笸懔烈徽涤忠徽迪M疲樟了敲蜗胫械摹敖跣迩俺獭薄U庀嗟笨悍埽嗟蹦中模蚕嗟毖纤唷U庵质挛沂谴笾铝私獾模裕ノ颐孔叱鲆患也萏ò嘧佣蓟岵挥勺灾鞯兀渎榈爻ぬ疽簧N揖醯媚遣唤鍪怯幸庖宓娜松彩怯腥ざ摹⒂涝吨档没衬畹恼涔笫惫狻D呐率亲詈笠皇挛蕹伞!?br />
当然,我不希望是前者,不希望这次又是在和草台班子打交道。然而,也无所谓,只要给钱,那就是人间正道。现在,在“钱”面前,很多人的操守与个性都相当值得推敲。
在办公室里,小高说,阿成老师,本来以为你是今天早晨到,这样A总就可以早晨请一天假专门接待你,和你谈谈这个剧。但是,您是下午到的,那就只能谈一下午了。
我说,行。
小高说,他一会儿就到,咱们稍等一下。
然后,他给我们泡那种宾馆提供的小袋儿茶。我们几个边喝茶,边添水,边等。一路上的疲惫还厚厚地裹在身上呢,第一个反应就是口渴呀。
过了一小会儿,A总果然到了。
这个A总气宇轩昂,居高临下,派头不小,是个大首长的样子。感觉他也很忙,也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决策。另外,虽然这个公司、这个“剧”是他主抓的,但感觉他似乎不在这里“工作”,或者还没有过来主事。总之,此“身份”与彼“身份”之间还隔着一层雾,猜不出这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怎样一个构成。
也可能是我的错觉,A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好合作,也难以合作。他对待我们完全是首长接见的姿态。我冥冥之中感到前途有点渺茫,此事有点悬了。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他人即坟墓。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别再因为他走进黑暗的坟墓里去。
这个A总倒也痛快,连一句寒暄也没有,一句问候没有,坐下来就开始讲,从他父亲从老家出来当兵开始讲,而且是事无巨细,左右勾连。讲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讲到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滔滔不绝。而且,他的记忆力惊人地好,无论是讲两万五千里长征,还是讲打游击战,中间一律穿插着许多部队的番号、首长的名字、地点、时间、年代、敌军的情况,当时国际的情况和那些老将军、老战友现在的情况,包括他个人的感受、判断、资料来源,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相互穿插。听得我们一头雾水,肉体完全蒸发掉了,各个器官像一个个气球似的飘散在空中,在这个落满灰尘的房间上空无助地飘浮着,痛苦地对接着,组合着。如果想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线索,相当相当困难。他再这么哇哇哇地讲下去,我就会疯掉了。
原以为,他先简单地同我们谈谈一般的情况,剧的概况,谈谈彼此的合作方式,互相商量个价钱,设计个合作的方法,大致排个日程、进度。按照惯例,甲乙双方见面应当谈这些。没想到,他一见面就是铺天盖地的一套准军史。我们丝毫感觉不到“乙方”的身份,就是几个下级军官在听首长冗长的报告。
由于屁股底下的椅子是木条椅子,兼坐了一天的飞机,真是疲惫不堪,神情恍惚。A总一直讲到晚上八点,整整讲了六个小时。听得我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看状态,让A总再讲六个小时也毫无问题。
据A总讲,这些材料都是他多年搜集来的,在与我们合作之前,也和几个编剧谈过,但都没弄成。我估计,所以没弄成,很可能是被他这种气势与讲势给吓回去了。
最后,到了不得不吃饭的时候,A总这才不情愿地结束了这次谈话。他最后表示,想听听我的意见。我当然不能随便讲,只是说,除了资金之外,第一,这种重大军事题材,据我所知,必须经过中央重大题材办公室批准才行。第二,恐怕要开几个座谈会,找几个相关的老将军采访采访。第三,得到先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实地看一下。第四,还要查阅一下有关资料。另外,我们还得知道您在这个剧里想要讲些什么,突出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反正,这个“剧”瞪着眼珠子在屋里编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是一般的室内情景喜剧,或者城市生活肥皂剧,男男女女的,几个人扎堆儿编就行了。您讲的这些,给我的感觉正经挺严肃呢,内容也相当丰富,而您要表现的东西像大海一样的广阔……
A总非常专注地,一脸狐疑地听着。
我补充说,最好是您有一本书,我们可以根据这本书改编,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A总说他有一部书,但被出版社删来删去,没剩多少了。
我问,那跟您下午讲的这些差多少呢?
他说,五分之三吧。
这时,黄葵才说话,A总,你刚才讲的并不是剧,而是……
我立刻瞪了他一眼,他马上闭上了嘴。
A总看在眼里,脸子很不好看。
此刻,我已经预感到这次合作的前途渺茫了,只是表面上不动声色罢了。
小高一直紧张地观察着我们。肖鹏也一直在紧皱着眉头。我想,他们应当能感到点什么。
吃饭的时候,A总声色俱厉地让服务员把已经摆到餐桌上的四瓶啤酒马上撤下去,继续讲着他下午的话题。的确,如果几个人一喝酒,一干杯,那还怎么说,怎么听呀?
开始,我们还放下筷子礼貌地听着,后来就边吃边听,或者干脆不听了,饿了,肚子咕咕叫,真的听不下去了。可惜了他那么珍贵的军史资料了。
这伙计的确是一个活的、了不起的军史专家。看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什么人才都有哇,有些领域还真的要靠这些专门人才来支撑。只是,他离开了“剧”的特质讲给我们听,就有点白瞎了。他应当清楚地明白,我们大老远地,急匆匆地过来,关注的并不是这个,这个不归我们关注,那是军队的事情,我们关注的是剧,说白了,我们关注的是编剧和挣钱。
吃过饭,回到宾馆的客房,就我们两个人了,我问黄葵,怎么样?
黄葵是非常沮丧,一副闹心的样子,只说了一个字:悬。
我叹了一口气说,那就顺其自然吧,反正我们的返程票已经事先买好了,两天后我们就离开这里了。明天,我还要去见我一个老朋友,他也要策划一个电视剧。咱哥儿俩的生活,就是把死马当作活马医,所以,要学会善待自己,把自己当成小朋友一样照顾自己。
黄葵翻了翻白眼,说,我可告诉你,你朋友的那个剧如果有谱,我来当编剧。
我说,行。
肯定?
肯定。
我又接着说,不过,我得先过去看看,探探风。鲁迅先生不是说嘛,希望本无所有,也无所谓无。既然“无所谓无”,那就过去看看,来回也就三十块钱的出租车钱,小投入,大回报,谁知道哪条马路上有黄金哪。
黄葵咧了咧嘴,丑陋地笑了。
在海岛小住的时候,另一个在北京的东北朋友老郝,听说我在海岛写东西,便也想带他的家属一块儿过来玩玩,让我帮他找一个旅馆。尽管我知道他的话没准儿,但我还是到附近的一家旅馆帮他打听一下。这家旅馆是一个私人的家庭旅馆,条件还行,挺干净的。有一个老先生在那看着,也是一个东北人。他乡遇故知,像亲人见面,两个人特别地坦率,特别地知心,特别地放松。
老先生一脸无奈地说,这家旅馆真正的老板是他的儿子,我是给我儿子打工,没办法。
很显然,这个老先生已经对海岛厌烦透了,似乎在这个四季长夏、炎热全年的地方待得快发疯了。
他说,这个熊地方太热了,热得我浑身直起热痱子,不知咋办好。你说,咱们东北多好啊,四季分明,该冷冷,该热热,是个人待的地方呀。这儿可好,白天黑天,就这么一个劲儿地热,人像上了蒸锅似的。
反正也没事,反正人已经在蒸锅里了,我们就站着聊了起来。
他告诉我说,他那个当老板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
我问,那是为什么?
他说,为什么?手里有二百多万哪,就是钱烧的,要是没钱,随便找一个丫头早就结婚了,现在我连孙子都抱上了。
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说,我让我儿子赶快找对象结婚,我儿子说,一个人清静。我说,出家当和尚更清静,你咋不去呢?
老先生说,我当初在东北,我儿子说,海岛这地方空气好,爸你就来吧,人能够长寿。我说,我也没看哪个东北老头、老太太短寿了。
我问,那你儿子在干什么?
老先生说,到处扎钱呗,东一趟西一趟的,脚不沾地。
我没说什么,心想,看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人都在忙着扎钱哪。
老先生说,反正待到年底,说什么我也得回东北老家了,我咋也得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哪,我跟着他瞎忙活啥,有我什么事呀?我都多大岁数啦……
聊到最后,我问了问他房钱的事。
他说,春节期间每天400元,平时每天60。短时间过来玩玩还行,十天八天的,长了谁也受不了。
…………
我将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老郝。
老郝说,春节期间400,不便宜啊。
我说,这是便宜的了,还有每天两千的,在吴支洲岛。
老郝立马就急了,干啥那么贵?
我说,你问谁呢?又不是我要你两千。
放下电话,心想,也难怪黄葵把钱看得那么重,人哪,要想过那种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得有钱!就得有好多好多钱哪。但是,我现在已经跟黄葵不一样了,我清楚地知道我不可能有好多好多钱,所以,我必须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会理解它,谅解它,亲近它,充分地跟它沟通,从它身上挖掘有温度的、惬意的、让人迷醉的东西。我告诉我的生活,我认了,我喜欢你,那样深情地爱着你……
那么,我与黄葵连一丁点共同点也没有吗?这可信吗?不可信。我不过是把心中的魔鬼装在瓶子里。现在的我,正在过着一种童话般的生活,现在的我很儿童。
第二天一早,我就扔下黄葵一个人到老郝那儿去。我知道黄葵其实是想跟我一起去。但是,生活就是残忍的,需要我们去面对它,认可它。
我跟黄葵说,你守在这里,万一有什么好消息。比如说,他们来跟咱们谈定金的事,你立刻打电话告诉我,我马上就赶回来。
黄葵说,能谈定金的事吗?
我说,现在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黄葵说,真的?
我没吱声,一脸凝重地开门走了。临出门前还补了一句,有事立刻给我打电话。
黄葵说,知道。你也快点回来,我一个人应付不了,我不行。
…………
老郝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北京“漂”的那一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就不甜蜜地描绘与述说了,总之,他成功了,拥有了眼前的这幢大楼的整整一层楼,干得挺气派。
老郝是个古董迷,过去喜欢文学,曾经读过北大作家班,是我非常铁的一个东北哥们儿。眼下,他正和香港方面联合办一本杂志,综合性的,印刷精美,办得挺火。最近,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搞点电视剧,想涉足影视圈儿,并且打电话让我来当策划。
我一进门,他就把一本书摔到桌子上,愤怒地说,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太庸俗了,像通俗小说。
我故作紧张地问,不是我送给你的那本书吧?
他说,不是。妈了个巴子的,就这种书也好意思送人。
我说,别这么说,人家出一本书不容易,这也是一种成绩,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嘛,别那么不厚道。
他一听,咧嘴乐了。
然后,他一本正经地跟我讲,他要搞一个“牛布衣”的电视连续剧,戏说的那种,二十集,或者三十集都行。
看他这种牛皮的神态,好像他已经拍完了似的,并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用脸皮淡淡地笑了笑说,兄弟,现在像可地扔的矿泉水瓶子似的,到处都是戏说的电视剧,你还弄戏说?有点落伍了。另外,你不是反对庸俗吗?兄弟,戏说就是庸俗!
他笑嘻嘻地说,现在我变了,我开始喜欢庸俗了,他们戏说咱们也戏说,他们搞笑咱们也搞笑。识时务者为俊杰嘛。这种事全世界都一样。
我说,是啊,现在的人变的速度可真快,闪电一样,一秒钟之前是一个立场,一秒钟之后,刷!变了,变成了完全相反的立场了。正像“领袖语录”263页最后一段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