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作者:
痛罚 更新:2023-04-15 17:40 字数:4723
⑽恼隆⑿颉⑵缆邸⒁胛摹⒀〖⒒匾渎肌⒆柿虾退男∷担坏沂玖税吕飧觯玻笆兰臀难飞献钇嫣氐呐酥坏闹种置孛埽卜从沉耍玻笆兰头ü奶车囊欢卫贰U纭妒澜绫ā匪担霸谡獠砍渎で榈拇侵校髡吖蠢樟硕嗝啄峥说囊簧ü奶成夏歉鼋艹龅呐苏鞣艘磺小6琳獗臼椋褪乔比耄玻笆兰偷姆ü难澜纭!敝骷宜骼扯挂灿型校骸罢馐且徊砍渎で榈拇牵徊讲浇铱宋迨昵胺ü难Ш驼蔚哪缓笮挛拧!薄锻际橹芸吩蛉衔罢馐且徊砍晒χ鳌A俣嘁常吹煤芰鞒柿铣涫担嗝啄峥耸且桓雒找谎呐耍浅I衩亍W髡咭云洹说母芯酢枋隽苏飧雠松衿娴拿恕!贝笪浪淙荒昵幔沂堑谝淮涡词椋盐帐贝腿宋锏哪芰θ萌顺跃缎鹿鄄旒摇吩扪锏溃骸罢獠皇且槐敬牵且徊空嬲男∷怠U獗臼槭且豢抛晔豢藕谧晔!?br />
他们也没闲着
如果不是利特尔,阿兰·弗莱舍尔获2006年龚古尔奖应该是胜券在握。在秋季的文学大奖中,他一直紧跟着利特尔进入各项大奖的提名,直至最后与利特尔角逐龚古尔奖。弗莱舍尔研究的是电影,但他写的小说和他的电影研究成果一样多。《穿短裤的情人》可以说是他至今为止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这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写20世纪50年代十六岁的“我”在伦敦学英语时,被住在同一家膳食公寓的二十岁漂亮女孩巴巴拉所吸引,并第一次偷尝了禁果。这个来自巴黎的“情人”成天穿着短裤,收集歌星的照片,还没有真正长大,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作者揭示了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和两个年龄段的冲突中所发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带领读者去东欧寻根,语言幽默,十分有趣。
虽然米勒多次宣布法国当代文学已经死亡,许多人却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认为他是“在世的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并预测,法兰西学院的下一个院士很可能就是他,但他的作品在文学大奖中屡屡落选,尤其是《丑女人的趣味》的失利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愤怒。米勒的新作《吞噬》写的是一个让人心痛的爱情故事:孤女埃斯泰尔投奔在外省一个偏僻乡村开客栈的叔叔,当了三十年女佣,受尽剥削,生活中毫无乐趣可言。一个乡村教师的到来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个前来寻找清静与孤独的巴黎男人不但给她带来了爱情,也使她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她渴望得到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却爱上了别人。米勒的作品和他的为人一样深沉,他常常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极端状态,作品中充满了欲望、激情和力量。读他的作品是愉快的,可以说很痛快,这种快感主要来自他独特的语言。他的语言幽默而俏皮,但又浸满了血泪控诉和愤怒。他以前的小说语句很短,现在越写越长,有点像普鲁斯特了,但读起来并不累。
洛朗·莫维尼埃的《在人群中》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小说,获得了Fnac小说奖,这是书商们评出来的奖项,说明了小说的平民化倾向。作品通过一场足球悲剧引发对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的思考:安德森和朋友托尼诺去布鲁塞尔看足球大赛,但既没有票,也没有地方住,他们偶然遇到一个叫加布里埃尔的人,此人刚刚晋升,心里高兴,邀请这两个陌生人去酒吧跟他的朋友们一起分享他的喜悦。喝酒时,托尼诺得知加布里埃尔和他的朋友有两张球票,就与安德森偷了球票。第二天,他们与两个意大利人塔纳和弗朗切西科结伴同去球场,加布里埃尔发现球票被偷,也赶到球场,想到座位上捉拿偷票者。就在这时,看台塌了,死了二十四个人,其中包括那两个意大利人。托尼诺和安德森在门口遇到了加布里埃尔,相对无言。经过这场灾难,以后的路将怎么走?
尼古拉·法尔格的《我在你后面》是上半年法国文坛最火的小说之一,写的是一对夫妇互相欺骗的故事:丈夫爱上了一个漂亮的意大利女人,妻子则与一个四肢发达的黑人偷情。浪漫的忏悔,恶意的报复,喜剧的外表掩饰不住内心的伤痛,爱情保鲜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不是作家的一部作品所能解决的。
就在本文即将截稿之际,传来了本年度最后一个大奖联合奖的评选结果,米歇尔·施奈德也曾与利特尔角逐龚古尔奖,但比弗莱舍尔幸运,毕竟没有空手而归。他写《梦露的最后一幕》是在冒险,这么多人写过的题材他还能翻出什么新花样来?和托比·纳唐的《我的病人弗洛伊德》异曲同工,他也把小说和传记融为一体,这部“虚假的真小说”讲述那位著名女星去世前三十个月与心理分析学家拉尔夫·格里松的神秘关系。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心理分析学家,对人物的心理把握得很准。他写传记有经验,出版过波德莱尔传和普鲁斯特传。
(胡小跃:深圳海天出版社法语译审邮编:518033)
“我为何在60年后打破沉默”
徐莉
近六十年后,君特·格拉斯首度披露自己曾经是纳粹党卫队(WaffenSS)队员的事实。十五岁的格拉斯作为一名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曾自愿报名参加潜艇部队,十七岁时从青年义务劳动军被征召入党卫队的第十装甲师“Frundsberg”。在于今年9月出版的回忆录《剥洋葱》中,格拉斯回忆了他在但泽度过的童年,作为一名士兵所经历的战争最后时刻,他至今难忘九死一生后被俘的经历和战后初期的种种动乱。
您的回忆录名为《剥洋葱》,请问,“洋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我必须为这部书找到一种形式,在整个写书过程中,这是最难的一步。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们的回忆录、“自画像”可以具有欺骗性,而情况往往也的确如此。我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粉饰性的戏剧化处理,将之打造成趣闻逸事。我希望读者从形式上就可以直观感受到我所要回忆的一切,包括文学方面的和那些会引起疑问的经历在内。缘此才有了“洋葱”一词。写作好比剥洋葱,我们用一个又一个的句子使事物变得清晰明朗,就好像剥去洋葱外面一层又一层的皮,此时,某些消失在记忆深处的东西会重新变得生动起来。
是什么促使您写这部回忆录的?
我不想说这部书曾经历过一个“难产期”,但我的确需要克服某些东西才能开始进行书写,因为我对自传持有一些关乎原则的异议。很多自传试图用欺骗性的手段让读者相信,某件事是这样而非那样的。就这一点而言,我想做得更公然些,就因为这个我才把形式看得如此重要。
您在书中忆及了您的童年时代,但您没有用您最初的记忆作为该书的开篇,而是选择了您十一二岁那年战争的爆发作为回忆之路的起点。为什么?
那场战争是一个转折点。它的开始宣告了我童年的结束,因为随着战争的开始,我们的家庭第一次受到了外部事物的影响。我在波兰邮局工作的叔叔突然失踪了,他再也没来看过我们,我们也再没机会和他的孩子一起玩耍。之后传来的消息称,他被以军事管制法的名义枪毙了。此后,我母亲那边一直与我们有来往的卡舒布族亲戚突然就不愿再登门拜访了。直到战争快结束前的那几年,我姨婆才又重新露面,给我们带些农产品,再
从我们这里拿走一些煤油。由于物资紧缺,农村买不到煤油。就这样,一家人又重新回到了一起。但是面对当时的情况,我父母一开始抱有一种投机心理。所有这些往事我都想再弄个明白,主要是某些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是什么阻碍了你、阻碍了那些你曾经也是其中一员的年轻人做出正确的怀疑?你曾经是个清醒的、甚至有点叛逆的孩子,但你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关键性的疑问。我当时的问题就在这里。我不想只是简单地描述自己的过去,然后告诉读者,事实就是如此,我想向他们叙述这一切。因为我要做的事是“叙述”。
您一直在为您的回忆和叙事本性寻找来自外部的刺激。洋葱或来自您所爱的波罗的海沿岸的琥珀给您以启示和收获。难道没有什么家族档案可以激发您的创作灵感吗?
作为一名难童——我快八十了,但一直自称为“难童”——我一无所有。我在书里写了,我的那些在波登湖畔或纽伦堡长大的同事依然保存着毕业证书和所有童年时代有可能留下的东西。而我没有,所有这些东西都遗失了。少数几张我母亲得以保存下来的相片,也不见了。也就是说,我曾身处一种不利的境遇,但事实证明,当我对其进行叙述时,它却成了有利的一面。
在您遗失的童年珍藏中还有您第一部小说的手稿。
对,那是一部历史小说,故事发生在13世纪的空位时期,一个没有皇帝在位的恐怖时期。那时有私设刑庭,斯陶芬王朝逐渐没落,一切都混乱不堪。但我不能对由我自己虚构出来的人物太过仁慈,第一章结束时他们都死了。这样一来就写不下去了。不过从中我学会一点,那就是,今后处理人物时一定要精打细算。图拉·坡克里夫科和奥斯卡·马策拉特在首次亮相后存活下来,从而得以出现在后来的作品中。
您曾多次提到,直到巴尔杜·冯·席腊赫在纽伦堡审判中认罪时,您才确信德国人犯下了种族屠杀的罪行。但是现在,您第一次告诉我们您曾是纳粹党卫队队员这一惊人事实。为什么到现在才说?
这段历史让我感到心情沉重。这些年来我的沉默,也是我写作此书的原因之一。我必须说出来,终究得说出来。当年的情况是这样的:我自愿报名参军,但我报的是潜艇部队,而不是党卫队,这同样也是一种荒诞的举动。但前者已经满额。反之,党卫队在1944—1945年战争结束前的最后几个月内则是来者不拒。他们既征召新兵,也接收老兵,后者大多来自空军,人们管他们叫“赫尔曼·戈林的施舍品”。完好无损的机场越少,就有越多的地勤人员被迫加入陆军部队或党卫队。海军也同样如此。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一点我记得很清楚——党卫队起初一点都不可怕,在我眼里他们是一支精英部队,总是被派去处理棘手的问题,而他们,就像人们传言的那样,也是损失最惨重的人。
您肯定是到部队报到后才最终明确自己将要遭遇的一切,还是从征兵令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因为我不确定当时是怎么回事:是从征兵令的信头、签署人的军衔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还是在我到达德累斯顿后才意识到?我记不得了。
您和您当时的同伴有否谈论过,成为党卫队队员将意味着什么?在当年那些来自三教九流、又非常偶然地聚集到一起的男青年中,这是不是一个讨论的话题?
就像我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在部队就是军事操练。除此之外,别无其他。那时候想的只是:如何才能逃避这种操练?我让自己患上黄疸病,但这病只持续了几星期。随后又开始了非人的军事操练,草草了事地训练一下如何使用过时了的军事器械。——无论如何也得把这些写下来。
您可以不写,没人可以强迫您。
这是一种自我强迫,我迫使自己这么做。
您为什么要自愿报名参加国防军?
最初的目的是想逃避,逃离当时的困境和家庭。我想结束这一切,所以才自愿从戎。这件事也很奇怪:我大概是十五岁时报的名,之后就把整个事情经过给忘了。这样的事情同样也发生在很多与我同龄的人身上:我们一开始在青年义务劳动军,一年后很突然地接到了征兵令。很可能到了德累斯顿后我才发现,这是来自党卫队的征兵令。
您曾因此而有过负罪感吗?
当时吗?没有。后来让我心情沉重的负罪感是一种羞耻感。在我感到羞耻的同时,我也一直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那个时候你能看清你前方的路吗?举个例子,我在这部书的开头写了我的一个同学,他了解的情况比我们班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多。他父亲是州政府中来自社会民主党的委员,后来被关进集中营。我还知道另外一些有类似情况的人,作为孩子他们随后都站到了父母的对立面。当这些父母曾从他们的市民保守立场出发批判过纳粹时,这种批判就会变得很危险。那时候要让一个年轻人明白这一点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要忘了,作为一种预备力量,希特勒青年团和少年队被培养得多么机警和新派。希特勒一句“青年得由青年领导”,在他们中间起到了惊人的效果。我所在分队的队长是个很能干的人,我们就觉得自己比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