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作者:
精灵王 更新:2023-04-15 17:40 字数:4802
的那副傲慢相,顺手从腰间拔出一支火枪,大笑着说:“司芬克斯先生,别那么神气,尝尝我这火药的味道吧!”随即朝石像脸上开了一枪。这一枪打破了周围的肃静。这时,一个侦察兵快马赶到,报告说,埃及的近卫骑兵已从南面冲杀过来了。拿破仑十分得意,他的计谋就要实现。等到埃及骑兵节节靠近,并能听到马蹄踏着黄沙发出嚓嚓响声之后,拿破仑觉得诱敌深入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下令吹号,集合步兵。
一场血染黄沙的激战,发生在金字塔下。英勇的埃及骑兵,几十匹马排成横队,前前后后的横队构成方阵,威武雄壮地疾驰而来。他们挥舞着马刀,直奔北面正在集合整队的法国步兵冲去。这种中世纪的方阵进攻在近代的法军面前,显然已太落后,一等埃及骑兵冲进伏击圈,法军的几百门火炮,从东西两面一起轰击。埃及骑兵前仆后继,毫不畏惧,一个方阵被炸乱了,第二个方阵立即补上去,这样连续毁了几个方阵。后来,趁着埃及骑兵队形已经大乱之机,法国步兵掩杀过来,埃及骑兵大量伤亡,剩下来的人只好勒马后退。结果,几千人马被打死,几千人被俘,剩下的向南逃散。埃及的主力部队,只在一场厮杀之中就被消灭了。金字塔下大战以后,法军开进了开罗城。拿破仑成了埃及的霸主。
十面埋伏之例说——陈赓设伏全歼日军
陈赓(1903—196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优秀领导人之一,军事家,大将军衔,湖南湘乡人。
抗日战争中,驻威县的日军连续遭到八路军的袭击。日军有个特点:每次被袭击后,必派部队追击。陈赓看出了这个特点,便决定利用这个特点,以一支小分队继续对日军袭扰,诱其追击,将敌诱进威县南端的香城固西北一带沙滩伏击区,歼灭之。
1939年2月10日,我六八八团两个营,按照陈赓的指示,悄悄摸到威县城下,分布于城墙四门,架起云梯,虚张声势,摆出一副大肆攻城的态势。
敌人见攻城阵势如此之大,以为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到了。本来遭到其上司指责的日军头目,正想找八路军决战,现在八路军送上门来,于是全部登城参战。
然而,陈赓指挥“攻城”部队只是虚晃一枪,就迅速向城南撤去。日军以为八路军不敢交锋,又急又恼,立即下令追击。正当日军找不到八路军主力的踪影时,隐蔽在城南的八路军骑兵连又向敌展开了进攻,将敌补充大队的大队长和翻译击毙。骑兵连袭击敌人之后,又遵照陈赓的指示,立即撤至耿庄隐蔽待命。
日军被激怒了,发现追击目标失踪,异常急躁。这时,陈赓又命令骑兵连在康洼庄向敌射击。敌发现目标,饥不择食地离开公路,转道河滩地,向袭击他们的骑兵连扑去。
可是,日军哪里知道,就在他们向骑兵连追击时,已经陷进了陈赓早就安排好了的伏击圈。当日军到达香固村北街口时,突然遭到六八八团迎头痛击,敌人一辆汽车首先被毁。敌中队长安田组织反扑,但没有成功,便分兵由东向南,妄图抄六八八团的后路。但当他们刚刚接近庄头村时,又被预伏的八路军拦截。直到这时,安田中队长才如梦初醒,准备向威县突围逃命,不料,其先头部队一踏上大沙滩北坡,即被八路军截住。日军成了瓮中之鳖,被团团围在大沙滩之中,进退两难。垂死挣扎的敌军无计可施,竟施放毒气。八路军用集束手榴弹把毒气炸散后,立即端起刺刀冲向敌人,被围日军200余人全被歼灭。
十面埋伏之例说——张着血口的巨蟹
1757年,普鲁士遭受到四路大军的攻击:东面,俄军8万人已进入普鲁士境内;南面,10万奥军正在大踏步挺进;西面,13万法军向柏林逼近;北面,瑞典军队1。7万人开始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四路大军,结成联盟,铁壁合围,企图扼杀普鲁士。
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虽处危境,但不服输,他要趁四路大军完成合围之前,利用敌军的矛盾,加以各个击破。他分析:四路敌军最具威胁的是法、奥两国的军队。尤其是法军,不仅兵力强大,而且近在咫尺,即将兵临首都柏林城下。
腓德烈大帝派出4万精兵去牵制10万奥军,集中主力来对付法军。
进攻的法军分为两股,一股是戴艾斯提斯的10万兵力,一股是苏比兹元帅的;万兵力,排德烈大帝趁大股法军更换统帅的机会,以10万金币买通接任的李希留公爵,让他的10万大军按兵不动。这样他可腾出力量专门对付苏比兹的3万法军。
即使如此,腓德烈的主力部队也只有2万多人,兵力也少于法军。但他采取了以少攻多的战略,主动寻找苏比兹,要与之决战。
法军元帅苏比兹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洞察腓德烈大帝“各个击破”、“找软果子吃”的谋略,便反其道而行之,始终不与普军决战,将兵力紧缩在布劳恩斯多夫坚固的营地里。
相持日久,显然对腓德烈大帝不利。他便制造假象,将主力悉数撤退,引诱法军来追。
苏比兹不知是计,还认为腓德烈疲于应付,去解救别处了,便趁机追击。谁知普军并未退远,见法军来追,又复摆出了进攻的姿态,这样,普法两军构成了会战的形势。
法军虽然中计,但仍有侍无恐,双方兵力相仿,即使会战,胜败还难预料。哪料腓德烈大帝计中有计,他摆出了一个“巨蟹阵”迎敌。
所谓“巨蟹阵”就是加强两翼兵力进攻,就像巨蟹张开的两把钳子。而在腹部则以猛烈的炮火坚守阵地,恰似巨蟹张开了血红的大口。
待等法军进入了“巨蟹阵”,腓德烈大帝就下令攻击,普军先伸出了一只钳子夹住了法军的一侧,钳牢之后,又伸出另一钳子去钳另一侧,中间的大口始终喷射着炮火。经过近3个小时的战斗,彻底瓦解了苏比兹的法军,并进而破坏了联军四方包围的态势,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战略目标。
十面埋伏之例说——埃军伏击打坦克
坦克是近代战争的主要武器,它全身披甲,突出于顶部的炮塔,能够360度地旋转,全方位地杀伤敌军,远的炮打,近的枪击,能攻善守,即使在夜间,也能凭借红外线瞄准仪弹无虚发,加之它能爬坡,能涉水,可以说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即使是用自身的重量也可将敌军的工事、障碍、人员辗得粉身碎骨。所以近代战争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坦克的较量。
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乘以色列军民正在过“赎罪节”之机,发动了突然袭击,接着以消防车开路,攻破了以军的“巴列夫防线”后,又进行两次坦克会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以军为了抑止埃军的攻势,不得已出动其王牌军——阿萨夫·亚古里率领的一九O装甲旅以挽回败局,作孤注一掷的拼搏。
谁知,以军出动王牌坦克旅的情报被埃军截获,便针锋相对,派阿布·萨德率领的步兵师进行伏击,打算将以军的坦克旅聚而歼之。
步兵对坦克,显然处于劣势,但敌明我暗,又是个极大的有利因素。埃军充分地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伏歼敌。
首先埃军制定了恰当的作战计划,他们将伏击地点设在公路的两侧,避开坦克的正面攻击力量,同时隐蔽地挖掘许多单人掩体。据弃硬碰硬的战术,而是使用先进的轻型手提反坦克火箭,只用30辆坦克作为机动力量。
同时,在伏击圈附近构筑假的工事和交通设施,摆开迷魂阵,诱敌上当。
当以军坦克的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时,埃军四面开火,让以军不明真相,而埃军将其主力深藏不动。
以军果然上当,当先头部队遭到袭击后,他们出动全部的120先进T一60型坦克全速前进。他们并不把埃军的“散兵游勇”放在眼里,认为只是螳螂挡车而已,而实际上他们已全部进入了埃军的伏击圈。
埃军的伏击战开始了,由于事先有了续密的计划,每个士兵的目标都很明确,对远的坦克每辆发射三枚火箭,近的则发两枚,一枚击履带,一枚击炮塔。
战争只进行了20分钟,以军的王牌旅就全军覆没。埃军创造了近代战争史上以步兵设伏全歼敌军坦克群的奇迹,为世人所瞩目。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孙权应诸葛亮之约,出兵进攻曹操空虚的东部防线。合淝守将张辽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尽撤西部大军,来救合淝,与孙权接战。
孙权为挫曹军锐气,决定趁其远道而来又立足未稳之际,率先进攻。部将凌统主动求战,于是带三千人奔向曹营。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交锋,走马奋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恐怕凌统有闪失,才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就要求孙权,让他当天夜里只带一百名战士奔袭曹营:“要是损失了一个人、一匹马,也不算成功!”
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咱们奉命偷袭魏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
那一百名战士听到后,面面相觑。
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生命,你们还有什么迟疑的?”
战士们见甘宁变了脸,都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
饱食之后,夜半三更时分,甘宁让每个士兵头盔上插一根白鹅翎,作为吴兵记号,然后披甲上马,大喊一声,杀入曹营。
夜黑,声杂,曹兵惊慌之际,辨不出对方来了多少兵马,结果奔跑进退之间,自相扰乱,十分狼狈。
甘宁趁乱,率百名战士在曹营中纵横疾驰,碰到人就杀。又迅速从南营门杀出来,也没遇到什么阻拦。
曹操恐怕对方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为防中吴军埋伏,也就没敢追击。
于是甘宁偷袭成功,一百名战士没一个受伤。回到吴军时,命令这一百人击鼓奏乐,欢呼“万岁”。孙权亲自出门迎接,赏赐众多。一时,甘宁声名大振。
'评析'
这一计谋是出其不意的应用。出其不意就是出乎敌人意料,就是敌人想都没有想到,所以能保证出师大捷。要想成功,打破俗套、一反常规并出乎常人预料,有新奇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何况“创新”更是军事家最重要的素质。
出其不意之例说——唐太宗单骑挫颉利
唐武德九年(626年)冬,突厥首领颉利、突利二可汗率领十余万骑入侵唐朝,直抵渭水便桥的北面。
颉利派他的心腹执矢思力来长安见唐太宗,想探一探虚实。执矢思力虚张声势说:“二位可汗率领百万大军,现在已经到达了渭河。”太宗对他说:“我与突厥已经当面议定了和亲。既然他们违背了盟约,我也没什么惭愧之处。你们为什么率兵侵入我京城附近?我以前待你不薄,虽然是突厥人,也应该有人心,为什么把大唐对你的大恩大德全都忘了,还自夸强盛,我应当先杀了你。”执矢思力见此情景,非常害怕,请求太宗保全他的性命。太宗便下令先将他囚禁起来。
然后,唐太宗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骑马来到渭水河边,与颉利隔渭河对话,斥责颉利负约背义。突厥可汗大惊,慌忙率其部下下马,罗列而拜。
不久,唐朝各军相继赶来,旌旗销甲,漫山遍野。颉利见唐朝军容如此强盛,又不见执矢思力返回,知道被唐朝扣留,因而感到非常害怕。
太宗指挥各军稍稍退却,独自一人留下来与颉利对话。肃打马前来,极力劝说太宗返回军阵,别冒风险。太宗说:“突厥之所以敢于倾国入侵我朝,是因为听到我朝最近有内乱,而我又刚刚即位,认为我一定不敢抵抗他们,倘若我关门自守,突厥就会大肆劫掠。所以我单枪匹马,独自出阵,以表示我们轻视他们。又向他们展示我们雄壮的军容,是告诉他们,我们将力战来犯。突厥军队孤军深入,必然有些害怕。如果与他们交战,则必定要取胜,如果与他们和谈,则一定能够巩固。制服突厥,就在此一举。”
这天,突厥颉利可汗请求和谈,太宗下诏同意和谈。于是斩杀白马,与突厥在便桥之上缔结盟约,颉利率兵退去。
出其不意之例说——赵匡胤以愚治巧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征杀,统一了中国北方,吓得盘踞在东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