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节
作者:赖赖      更新:2023-03-10 15:52      字数:5543
  兄弟们哟,相信我!他死得太早了;假使他达到了我的年龄,他自己当会反对了他的教
  义!他的高贵足够反对了他的教义!
  但你仍然是不成熟。这青年不成熟地爱,也不成熟地仇恨人和大地。他的灵魂和他的精
  神的翅膀仍是被锁着而沉重!
  但成人的童心多于青年,而悲郁却少于青年:他关于生死理解得更多。
  自由而死和死于自由;当肯定已非时,便是一个神圣的否定者:如是他理解了生和死。
  朋友们哟,我从你们的灵魂恳求着这:你们的死须不是对于人类和大地的谩渎!
  当你们死,你们的精神和道德当辉灿着如落霞之环照耀着世界;否则你们的死是失败的。
  我如是愿意着死,使你们朋友们为我之故而更爱大地,我愿意复返于地,使我于诞生我
  者之地中得享安息。
  真的,查拉斯图拉有一个目标:他向那里投掷着他的球。现在,朋友们,做我的目标的
  嗣子吧;我向你们投掷了这金球。
  最妙是我看着你们,我的朋友们,投掷着球!所以我仍然在大地上待一会——原谅我!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目   录(卷二)人与国家
  第一章 让记忆唤醒历史
  社会记忆               康纳顿
  记忆即生命力             徐友渔
  “抢救失足音”            韦君宜
  大跃进亲历记             李锐
  “文革”博物馆            巴金
  我们的父亲刘少奇           刘平平等
  青春是可怕的             钱理群
  托付                 刘烨园
  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理想        筱敏
  书厄小史               散木
  编者旁白               李新宇
  第二章 传统与变革
  新的!旧的!             李大钊
  灯下漫笔               鲁迅
  破坏                 傅斯年
  文化的变化与进步           蒋梦麟
  中国文化之出路            陈序经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胡适
  自信力与夸大             梁实秋
  论传统与反传统            王元化
  “东方文明”琐议           严秀
  编者旁白               李新宇
  第三章 重新点燃启蒙火炬
  “什么是启蒙运动?”         康德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李泽厚
  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陈独秀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中
  《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        牧惠
  “皇帝来哉”             刘洪波
  编者旁白               王彬彬
  第四章 革命反思录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我们的政治主张             胡适
  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       张灏
  历史的记录与革命的反思         单世联
  “路标”改变以后:世纪初沙俄改革与自由知识界的悲剧   苏文
  格瓦拉为什么出走         程映虹
  其兴也勃             潘旭澜
  编者旁白             王彬彬
  第五章 自由思想档案
  关于新闻自由           休漠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
  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        李大钊
  论思想统一            梁实秋
  政府利刃指向《观察》       储安平
  言论自由与反民主的少数      科    恩
  四大自由             罗斯福
  自由主义的前途          米瑟斯
  编者旁白             谢泳
  第六章 民主 ABC
  民主               阿克顿
  对于民主的再思考         陈独秀
  民主与“终极目的”        顾准
  华盛顿的选择           傅国涌
  民主的价值观放之四海内皆准    阿玛蒂·森
  编者旁白             谢泳
  第七章 平等与公正
  三个神圣的词           勒鲁
  自由与平等互利          托克维尔
  资本主义和平等          弗里德曼
  对内的平等            王造时
  三种社会体制           张五常
  机会不均等导致的分配法则畸变   何迪
  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      李昌平
  威海忧思             魏明伦
  平等、价值和功能         哈耶克
  编者旁白             谢泳
  第八章 个人·社会·国家
  易卜生主义            胡适
  个人与国家之界说源        杜亚泉
  随感录二十八           钱玄同
  国民人格之培养          张奚若
  “公仆”之名不能成立论     邵燕祥
  良民的标准           苏中杰
  从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   茅于轼   周鸿陵
  纳税人,说出你的权利      萧雪慧
  论公民的不服从         梭罗
  公民社会            达仁道大
  编者旁白            李新宇
  第九章 什么是知识分子
  关于知识阶级          鲁迅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殷海光
  民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功能    霍克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知识分子的责任         哈维尔
  我们的志趣和态度        储安平
  左拉与德雷福斯案件       贝尔纳
  陈寅烙的最后二十年       陆键东
  中国作家与精神气候       林贤治
  编者旁白            李新宇
  本卷导言
  ◎李新宇
  本卷所关注的主题是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民。在一个人的“精神成人”过程中,
  不仅必然要面对个体自我的种种问题(如“人与自我”卷所述),而且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个
  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等一系列关系。因为人不可能拒绝一切社会组织而孤立地生存,而是
  必然要生活于各种特定的环境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这些
  关系的构成原则却有文明与野蛮、健康与病态之分,关于国家的理念也有传统与现代、落后
  与先进之别。现代国民应该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然而,在传统厚重的国度里,现代公民意识
  的生成过程却往往艰难而又漫长。古老的专制主义传统笼罩之下形成的观念能够轻易地制造
  一代又一代卑微的“草民”和逆来顺受的“子民”“顺民”或“良民”
  、        ,却不能培育出现代
  公民。那些。。声声“吾皇圣明,奴才该死”的“臣民”显然不是现代公民,那些揭竿而起
  打家劫舍的“暴民”也不是现代公民。合格的公民应该能够走专制主义造就的“顺民” “暴
  与
  民”的传统笼罩,清楚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应该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个人
  的价值与尊严,意识到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事实上,从 19 世纪末那个帝国的黄昏开始,醒来的知识分子已开始为此努力。严复、
  梁启超、鲁迅、胡适、陈独秀,都曾为此而思索和呐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
  没有能够得到继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重视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恰
  恰相反,更惯于把人熏陶成缺少独立人格和思想能力的驯服工具。通过历史的遮蔽、信息的
  封锁和片面的知识灌输,一代人处于蒙昧之中,对历史事实模糊不清,对现代理念一无所知,
  甚至颠倒文明的基本价值,破坏人类的道德底线,是非不明、美丑不辨、善恶不分。这是“文
  革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一笔难以迅速摆脱的灾难性遗产。它严重污染
  着我们的精神,阻碍着我们与世界文明接轨,使现代化进程步履艰难,并且从根本上阻碍着
  我们生存状态的改善。
  正是基于这一状况,本卷设置的重点有二:一是穿越遮蔽,激活历史记忆,直面民族百
  年历程的问题和矛盾;二是张扬现代国家理念,重铸现代社会伦理。作为青年学子,应该知
  道这片土地的百年沧桑,认识前辈走过的坎坷路途,了解先驱者在风雨中留下的思想成果。
  我们有幸走进了大学校园,便同时有了这份责任。否则,我们便无颜面对先驱,也无颜面对
  后来者。因此,本卷从“让记忆唤醒历史”开始,编选了一组反思苦难的文章、它可以提醒
  我们不忘历史的悲剧,并且正视生活的沉重。从这个沉重的起点开始,回顾 184o 年以来的
  中国历史,从洋务派的经济改革开始,到维新派的政治体制改革,再到陈独秀、胡适、鲁迅
  等人的文化革命和“立人”之举,古老中国的社会文化转型面对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启蒙
  与救亡,改良与革命,传统与现代,世界化与本土化……面对这些矛盾,中国知识分子进行
  了怎样的思考?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想遗产?虽然本书篇幅有限,但通过“重新点燃启蒙
  火炬”“革命反思录”“传统与变革”等章所选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的种种矛盾
  、      、
  和误区,也可以看到时代矛盾中所产生的思想。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问题。 因为那些
  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全部成为过去。
  要成为一个现代国民,就不能不具有现代国家理念。自由、民主。平等与公正,都是现
  代国家理念的关键词。早在一百年前,觉醒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了对这些理念的言说。
  “五四”
  时期陈独秀等人对民主、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张扬,1920 年代末胡适等人面对新生的国家政
  权而进行的人权抗争,1940 年代储安平等人对民主的呼唤,都毫无疑问在中国文明发展的
  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甚至在“文革”的血腥背景之下,身处险境的顾准仍然执著地思
  考看民主之路。虽然这些理念一直难以扎根,在某个特定时期,甚至全都成为被批判和否定
  的对象,但历史终于证明,生活于现代世界的人群,只要不想自绝于人类,就无法不接受这
  些现代理念。所以,那些在历史的艰难行进中留下的文字,自然闪耀着特别的光辉。这些文
  字与西方思想家的论述一起,构成了“自由思想档案”“民主ABC”“平等与公正”“个
  。      、      、
  人·社会·国家”诸章,我们从中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什么是现代国家理念。个人与社会、
  国家的关系主要是一种政治伦理关系,其关键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国
  家?纳税人应该享有怎样的权利?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这种社会转型的标志何在?如何
  理解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如何理解平等和社会公正?从上世纪初到本
  世纪初,一百年了,一代又一代思想者,对此思考甚么 那些最具现代精神的思考应该成为
  我们走向现代的精神资源。
  本卷最后一章讲的是知识分子。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努力中,
  知识分子责无旁贷地扮演了现代化精神先驱的角色。正因为这样,知识分子自身的命运也成
  了中国现代化坎坷历程的一个缩影。“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的裂变中觉醒,主
  动承担起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神圣使命。他们因此而创造了自身的辉煌。然而,在历史的风
  云变幻中,他们却一步步陷落,直至成为改造的对象。这一切的成因主要在于外部,但知识
  分子人格和精神持守却也值得认真反省。因为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常常伴随着知识分子的
  迷思和误入歧途。因此,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清楚知识分子的责任,了解知识分子
  的姿态和风采,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文明的发展毕竟需要成熟的知识分子的群体承担。
  “文革”博物馆
  巴金
  (1904…2005);中国现代作家。本文选自《全集》
  第 16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前些时候我在《随想录》里记下了同朋友的谈话,我说“最好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
  我并没有完备的计划,也不曾经过周密的考虑,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是应当做的事
  情,建立“文革”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我只说了一句话,其他的我等着别人来说。我相信那许多在“文革”中受尽血与火磨炼
  的人是不会沉默的。各人有各人的经验。但是没有人会把“牛棚”描绘成“天堂”,把惨无
  人道的残杀当作“无产阶级的大革命”。大家的想法即使不一定相同,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
  决心:绝不让我们国家再发生一次“文革”,因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