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节
作者:生在秋天      更新:2023-03-10 15:50      字数:4834
  场贰ⅰ堵晁膳了罚换熬缬小墩绞康男摹贰ⅰ杜瘤恰贰ⅰ逗Q蟮幕槔瘛罚ǜ菹@肮诺渚绺男矗┖汀段返取U飧鍪逼谝苑牒透男赐夤难ё髌范琶幕褂信⑴凡钔毯团辽忱蜕K窃蒙程旄枭湍强ò顽暗谋拭献鞣搿⒏男戳恕陡陕昴洹贰ⅰ妒龃蟪嫉墓适隆贰ⅰ睹峡死锏墓适隆返取K堑奈谋视琶馈⒑ǔ氖芏琳叩幕队U庑┪鞣阶什准段难ё髌返姆牒徒樯埽固┕难г谀谌荨⑿问胶痛醋鞣椒ㄉ隙挤⑸司薮蟮谋浠!?br />
  在译介西方名著的同时,中国古典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列国志》也被陆续译成泰文,对推动泰国文学的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
  1932年资产阶级维新政变的前夕,泰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倾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青年作家。他们受西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泊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影响,努力打破旧框框,摒弃以王公贵族的生活为题材的传统,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泰国社会的矛盾,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西巫拉帕(详见本章第二节)就是这批青年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男子汉》中,通过几对男女的爱情纠葛批判了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憧憬、理想和情操。小说内容新颖,受到群众欢迎。阿戛·丹庚亲王也是当时一位青年作家。他的小说《人生的戏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没落。作者认为人生即是戏剧,生活的幸福和痛苦是变幻无常的,流露出一种悲观情绪。女作家多迈索开创了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她的描写手法细腻,富于哲理。她的第一部小说《她的敌人》,描写了年轻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在当时颇受欢迎。
  总之,这批青年作家的作品,着重反映现实。他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新思想与旧思想、新一代与老一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日益尖锐的矛盾,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阶层,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朝气蓬勃的情绪。
  1932年6月24日,资产阶级维新政变震撼了泰国的旧体制,君主专制制度崩溃了,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党提出了要求平等的口号,体现了时代要求,这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反映。
  从“六·二四”政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二十年的泰国文学,就思想内容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以西巫拉帕的小说为代表的进步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在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反对专制独裁,要求自由民主。后来逐渐发展为要求国家民族以至劳动人民的解放,并明确地提出文艺要为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服务的问题。西巫拉帕就说过:“认为小说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作家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写出对社会有益的作品”。西巫拉帕的作品《罪孽》、《一幅画的后面》、《生命所需要的东西》等,就反映了这一文艺思想的发展过程。西巫拉帕的小说《生活的战争》(1932),表现了对被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尖锐批判,是当时泰国文坛的一枝独秀,它给泰国小说的创作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道路。
  紧跟西巫拉帕,这时还出现了一批很有意义的作品。骚瓦蓬的《旺拉娅的爱情》(1952)写一个出身较贫寒的学生考取公费留学,到法国攻读音乐。在法国,她接受了进步思想,结识了一个农民出身流落国外当码头工人的泰国青年,两人志同道合而相爱,他们立下宏愿,回国后要去农村,为广大的工农群众服务。西拉·沙塔巴那瓦的《奴隶国》(约1957年),茵他拉育的短篇小说《神在那里?》(约1950年),也都是这一类型的优秀之作。
  第二种类型是宣扬人道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政界的争权夺利和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甚感不满,进行揭露和鞭挞,而对受苦受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为他们鸣不平。但是,作品表现主人公的反抗都是个人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这一类型的作品有:社尼·骚瓦蓬的早期作品《失败者的胜利》(1943年),蒙叻差翁尼蜜蒙坤·那瓦叻的《幻境》(1939),奥·乌达恭的短篇小说集《这一辈子》,西拉·沙塔巴纳瓦的《天上没有回答》、《这块土地属于谁》,依沙拉·阿曼达恭的《慈善家——罪人》(1943)、《毁灭的大地》、《黑暗时代》等。
  第三种类型是反映新一代和老一代之间新旧思想的矛盾与对抗的作品。这类作品为数最多,对封建礼教、贵族上层社会的黑暗腐朽,都有所揭露和批判,同时也反映了小市民的爱与恨,小康家庭的苦与乐。有的通过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现实矛盾。但作者还往往流露出对上流社会的依恋之情。这类作品有西巫拉帕早期作品《男子汉》,阿戛·丹庚亲王的《人生的戏剧》(1929)、《黄种人和白种人》(1930)、《幻灭》,克立·巴莫的《四朝代》(1953)、伊沙拉·阿曼达恭的《瓦俞博折翼记》,西拉·沙塔巴纳瓦的《必须偿还的债》,高·素朗卡娘的《妓女》,多迈索的《第一个错误》以及麦阿侬的《我们的土地》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泰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除西巫拉帕外还有一批重要作家。
  克立·巴莫(1911…)是这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戏剧家和政论家。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四朝代》。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婆罗伊宫女一生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自拉玛五世末期到拉玛八世泰国四代王朝的沧桑变迁,展现了王宫生活、历史重大事件,反映了人们的思想面貌。尽管作者对没落的封建世家寄予了深切同情,但《四朝代》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泰国上层社会真实情况的巨幅历史画卷,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此外,克立·巴莫的作品还有传记小说《孟获》、《终身总理——曹操》、《慈禧太后》以及《番人》、《红竹》、《芸芸众生》等长篇小说和短篇讽刺小说。
  社尼·骚瓦蓬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同时是个职业外交家。他的代表作《魔鬼》(1957)是当代泰国文坛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在展示太平洋战争期间泰国人民自发抗击日本侵略军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反映了泰国农村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还着重描写了出身贫苦的知识分子和出身豪门闺秀的女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典型意义。小说受到泰国评论界的好评,威他耶功·昌恭在《没有社尼·骚瓦蓬的消息》一文中评论说:“对于一个在其文学遗产中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甜言蜜语的小国来说,《魔鬼》不失为一部巨著。时至今日,这部著作仍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包括进步的新生代,因为至今还没有那一位作家能创作出比《魔鬼》更伟大的作品。”
  西拉·沙塔巴纳瓦(1918…1975)是泰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贫苦,曾当过公务员、教员、伐木工人等,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敢于揭露和抨击压迫者和剥削者。他一生写了近三十部长篇小说,五十年代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块土地属于谁》(1956),描写了泰国的抗日斗争。其他主要作品如《生活的奴隶》描写了农村反对恶势力的斗争。《天上没有回答》则描写了爱慕虚荣的妻子离开丈夫去寻求新的生活,结果为黑暗的社会所吞没。西拉·沙塔巴纳瓦的作品结构严谨,语言酣畅,夹叙夹议,有其独特风格,但后期作品揭露的锋芒有所减弱。除了长篇小说,他也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剧本和评论等,是泰国多产作家之一。
  多迈索(1905…1963)是泰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第一位女作家,是泰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她原名蒙銮卜帕·尼曼赫明,生于旺班茂的皇宫里;1929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她的敌人》。后来陆续写的几部长篇小说《第一个错误》、《銮纳勒班的胜利》、《如此世界》、《贵族》等都深受读者的欢迎。她的作品主要描写家庭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善于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例如《第一个错误》就是描写一个少女由于爱慕虚荣而跟一个浪荡公子结婚,终于铸成大错而悔恨终身。作者的笔触细腻,风格纤细,有时流露出没落贵族的思想情绪。多迈索的创作对后来的女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高·素朗卡娘(1911…)也是在泰国文坛有较高声望的女作家,没落贵族家庭出身。她1930年开始写第一部短篇小说《玛丽妮》。她的成名之作是《妓女》(1937),描写一个农村姑娘受人拐骗而流落城市当了妓女。作者通过这个妓女悲惨的遭遇,揭露了社会的种种罪恶,表示了对受蹂躏的贫苦妇女的同情。这在当时是少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高·素朗卡娘的重要作品还有《金沙屋》、《僻静的路》、《贵妇人》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所谓看破红尘的思想倾向。因此,泰国文坛也出现了一些反映经历战争磨难的人们所存在的那种劫后余生、恍惚迷惘心情的作品。罗·詹他平帕的姊妹篇《自我主宰》(1946)和《在瓦西堤的坟墓上》(1950),以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主题,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二次大战后泰国中上层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官场贪污腐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人们的思想和家庭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高·素朗卡娘的《这一辈子》(1946),则着笔于两个不同的家庭:一个家庭重视对孩子及家庭成员的教育,注意灌输为社会和人类谋福利的思想;另一个家庭只知追求荣华富贵,结果碌碌无为。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不少脱离现实的爱情幻想小说。如銮威集瓦他干的《爱情——深渊》、《日落》、《青龙宝座》等。这些作品,虽然多是描写风花雪月、多角恋爱,但因文笔生动,故事曲折离奇,兼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因而风靡一时。
  这些充满虚幻思想,引导读者逃避现实的作品充斥文坛,更使进步的文学家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因此,战后泰国文坛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文艺论战。曾经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他们在自己作品中明确提出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应该由人民来决定社会面貌的思想;并提出了“艺术为了人生”的口号,与当时社会流行的“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相对抗。在这一形势下,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品相继问世。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西巫拉帕的小说《后会有期》(1950)、社尼·骚瓦蓬的《旺拉娅的爱情》、西拉·沙塔巴纳瓦的《这块土地属于谁》等。
  除小说外,五十年代的泰国文坛也出现了不少进步的诗篇,较突出的有乃丕的诗《东北》和集·蒲密萨的诗集《神教我生来自由》等。尤其是《东北》一诗,描写了泰国东北部全国最干旱、最贫瘠地区的农民的艰苦斗争,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诗中写道:
  天上没有水,
  地上尽是沙,
  洒下的眼泪,
  来不及渗透就蒸发。
  …………
  天上没有水,
  地上尽是沙,
  洒下的眼泪,
  似鲜血滋润着大地。
  我们的双手多有力,
  我们反抗的声音有人听,
  可怜东北快要毁灭,
  别退却!抡起双臂奋击。
  狂风在呼啸,
  仿佛要把整片森林夷为平地,
  千千万万的东北人,
  岂能束手待毙!
  诗歌朴素无华,感情深沉真挚,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泰国进步文学,在发展中经历了崎岖不平的道路,它在斗争中成长起来。正如西巫拉帕所说:“新的文学已经点燃起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希望之火。文学果实的享受者再也不是社会上一小撮独揽特权的阶层了。人民将是创造文学和收获文学果实的主人。我们相信,历史将向这个方向发展。”(注:转引自1959年古腊·赛巴立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讲的《泰国现代文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西巫拉帕
  西巫拉帕(1905…1974)是泰国最负盛名的现代作家、翻译家、新闻工作者。他是泰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西巫拉帕原名古腊·赛巴立,出生于泰国王朝五世末期曼谷一个中等职员家庭。四岁开始读书,在越贴西林学校读完中学后,即投身于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后又入曼谷法政大学深造,获得了法学士学位。他担任过多种报刊主笔、总编辑,并任过泰国报业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