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节
作者:千顷寒      更新:2023-02-27 21:57      字数:4756
  巧的是,第二天早晨起来,嘉靖皇帝十分钟爱的一只狮猫,不知什么原因死了。皇帝悲痛异常,令人特意为那只死猫铸造了一樽金棺材,将狮猫装敛在里面。他想起昨天夜里神灵让他写青词之事,认为这是神灵提前暗示的结果,对狮猫不能马虎,必须用青词来超度它的灵魂。于是,谕令朝中主要大臣每人为死去的狮猫撰写一篇青词。那些大臣们平常读的是四书五经,又是通过科举考为朝廷官员的,但谁也没有为一只死兽写青词的经历。大家互相观望,不知从何下手。
  袁炜细察皇帝的变化,面对这只狮猫,激发了灵感,将其敏捷的才思表现在青词里。皇帝看后,对狮猫的感情一下子倾泻而出,不禁潸然泪下。袁炜在青词的末了,还不忘写出画龙点睛的一笔,要“化狮成龙”。这让嘉靖皇帝心里找到了默契点,安慰了许多。
  嘉靖皇帝将大臣们挖空心思撰写的青词,庄严肃穆地放在狮猫的棺材前,伴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寄托着对它的哀思,然后把那只狮猫葬在天寿山的山脚下,使它享受皇族的待遇。
  袁炜从此更加受到皇帝的喜爱,并有心擢升他执掌南京翰林院。他听说后,立即上书皇帝,表示不想离开西苑,愿意继续留在皇帝身边撰写青词。皇帝求之不得,当即改袁炜为侍讲学士,两个月后又谕升为礼部右侍郎。
  嘉靖皇帝有心对驸马都尉邬景和进行栽培,经常令他到西苑写青词。那邬景和是孝宗皇帝朱祐樘的皇婿,其妻为永福公主。他的青词开始写得还不错,皇帝认为是大有前途的青词写手,但在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七月的一次写青词中,邬景和竟然以不懂神道玄理为由,辞免了皇帝的邀请。皇帝的一片好心,竟换来如此无理的拒绝。在皇帝看来,写青词不仅仅是文采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能否保持与自己的一致。愠怒的皇帝看他是皇室的驸马,没有对他采取过激措施,但从此不再信任他。
  时隔不久,嘉靖皇帝在西苑清馥殿祈祷礼毕,突然传旨取消邬景和入值西苑的资格,以表明对他的严重不信任。但当时皇帝向在场的每位大臣赏赐银子时,也照顾了邬景和的情绪,特赏赐他一份。谁知他又闹起别扭,感到自己受之有愧,上奏皇帝推辞道:“臣无功受赏,惧增罪戾,乞容辞免,使我能洗心涤虑,以效他日马革裹尸,衔环结草而报。”
  嘉靖皇帝看罢邬景和的辞奏,感到里面传达给他的特殊气息,总觉得不对劲,他又看一遍,终于找出不对劲的地方,原来是“裹尸”二字令他心里不舒服,当即批谕道:“此语不祥,属诅上怨讪,有失臣礼。”遂下令夺去他的爵位,削职为民。
  礼部尚书徐阶感到皇帝这样对待驸马爷实在太过分,上疏力争,结果被皇帝绵里藏刀似的语言驳回。徐阶又反过来劝告邬景和再写出些好的青词,以换取皇帝的宽恕。邬景和也感到事态的严重,不得不撰写令人头痛的青词。
  作为礼部尚书,徐阶很早就在为一件大事作筹备,首辅严嵩也把这同样的事记在心上。他悄悄探知徐阶早有准备,便欲在皇帝面前夺取头功。一天,严嵩亲自递一奏疏给皇帝,称应该为皇帝的五十大寿早做准备。
  嘉靖皇帝一看,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是啊,人生苦短,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年近半百。由此,他又想到自己的儿子。前两年分别为裕王、景王建成了王府,又举行了冠礼,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而今令他不安的是对皇太子的确认。
  自皇太子载壑死后,内阁和朝中其他大臣曾多次上奏,恳请皇帝重立太子,但都被皇帝一一拒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正月,礼部尚书徐阶又两次上奏,请求皇帝为已经年过十六岁的裕王和景王举行选婚讲学之事,并婉转地提出典礼应以长幼为序,即先裕王,后景王,裕王婚后应暂居宫内。皇帝对此很不高兴地说:“二子各以本礼举行,为什么冠婚要有区别?你们现在一而再、再而三地逼朕,这是为什么啊?”徐阶耐心向皇帝解释,但他仍不满意,又对严嵩说:“让他们出府成婚倒也罢了,哪能暂时居住在内宫呢?”
  严嵩劝说道:“这是伦序已定的,应该以礼官说的为准。”但皇帝就是对此不满,在奏折上批示道:“二王同体,为何要对他们区别对待?现定在三月行冠礼,选婚后敕行,修府第二所,二王不许违慢。”这些事情做完后,礼官请求在皇宫内举行婚礼,但皇帝就是不准允,裕王、景王只好各自在自己的王府成婚。
  皇子们都已成婚,住进各自的王府,按说皇帝应该为自己考虑了。自己快要五十岁了,该考虑什么呢?徐阶奏请立皇太子的事总是缠绕着他。
  大臣们发现,嘉靖皇帝在为两个皇子选配老师时,还是有所区别的。裕王的讲官为翰林编修高拱,景王的老师是地位较低的翰林侍读。皇帝在对待两个皇子上,虽然嘴里说是同等对待,但却决定裕王成婚后留在京城,而景王成婚后令其去封地就藩,藩地就定在直隶德安府。皇帝没有急于让景王离京就藩,而使他一直留在京城。大臣们猜测皇帝对太子的人选一直犹豫不定,究竟立谁为太子,谁也无法看出眉目。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正月,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病死,朝中大臣心里一阵欢喜,为什么?大家可以从对康妃的葬礼上看出皇帝的心事。礼部官员要在这时对皇帝进行试探,便奏请说裕王的母亲与其他皇妃不同,对康妃的葬礼应以隆重为宜。
  嘉靖皇帝看后,质问礼部道:“谁让你们对康妃如此厚葬的?”最后,康妃的葬礼只能跟普通妃子一样草草了事。裕王见自己的母亲死后只按一般的礼仪下葬,十分伤心。皇帝对此既不安慰也不解释,使这一谜团越来越乱。
  至今走到五十岁了,皇帝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皇子,是社稷的安危。严嵩看皇帝对大寿之庆的奏章没有反应,又面呈皇帝道:“皇上,您的五十大庆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是天下众生共同的心愿,是向海内外展示大明江山盛世祥和的大好时机。还有皇帝一家老少的团聚,定能给朝廷官员以鼓励。”
  嘉靖皇帝只是淡淡地说:“嗯,朕知道。这些让礼部去办吧。”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八月初,皇宫中到处张灯结彩,乐声一片,早早地开始了喜庆。全国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和外国的庆贺团相继到达北京,他们把自己国家或民族最好的礼物送给嘉靖皇帝,衷心祝愿他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十日,朝廷为嘉靖皇帝五十岁生日举行隆重的庆典,朝廷文武百官悉数出席,外国使团和少数民族首领坐在前台席上。仪式开始,便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龙灯龙舞龙船早在几天前陆续在宫中表演,充满着一片节日气氛。最显眼的要数文武百官们给皇帝送的寿礼啦。可嘉靖皇帝对这些银子、礼物并不感兴趣,唯独对寿轴、寿联审视十分仔细。他怀着高兴的心情,令人打开一一审看,想在这众多的联轴中找出几幅上乘的对联欣赏一下,但他看来看去,都是些“咸歌不老”、“共庆长生”、“恩照日月”、“寿域岗陵”之类的陈词滥调,竟没有一幅内容新颖,符合他的心意的。皇帝非常扫兴,突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出现,他决定在寿筵开始前,出出那些胸无点滴文墨,只知道使权弄势的官僚们的洋相。
  不一会儿,礼部尚书徐阶宣布寿筵开始。朝廷将外国使团和少数民族首领安排在雅致的小餐厅里,由严嵩、徐阶等人全程陪同。众官员则纷纷涌入膳食厅,找好座位,准备放开肚皮大吃一场。嘉靖皇帝却突然站起来宣布说:“大家不要着急,朕这里有一上联求对,对得上的,赐御酒三杯。对不上的,滴酒不沾。”皇帝一说完,餐厅里便议论开了,很多官员摩拳擦掌,想趁机在皇帝面前露一手,得到那三杯御酒。因为在朝廷,能喝到皇帝的御酒,那就是最高的奖赏了。
  只听嘉靖皇帝说出的上联是——
  洛水灵龟献瑞,天数五,地数五,五五还归二十五,数数定元始天尊,一成有感;
  对联一出,刚才还议论纷纷的文武百官,突然缄默不语了,偌大一个膳食厅里死一般沉静。一场喜庆洋洋的寿筵变得死气沉沉的,大臣们急得只冒冷汗。想想看啊,这是严嵩当政朝廷,各部官员大部分都是他网罗的社会渣滓,个个结党营私,以搞阴谋诡计为能事,以陷害忠良为职业,弄得正直忠诚的大臣辞职的辞职,罢官的罢官,杀头的杀头。在位的大多数是严嵩的狐党狗友,全然不懂翰墨文章。此刻人人低着头不敢看皇帝一眼,生怕他点到自己。这时,寿筵上的山珍海味已经上齐,五颜六色,香飘四溢,大家看着这些美味佳肴,口水直流,但却没有一人敢动筷子尝一口。
  沉闷的气氛一直持续着,日影有点西斜,还是无人以对。嘉靖皇帝的脸色变得铁青,瞪着的双眼如闪电一般来回扫射,击打着群臣们的肉头肥脑。眼看皇帝已经失去忍耐,快要发作了,一场盛大的寿庆筵就要变成尴尬无趣的训斥会,忽见寿筵末席上走出一人,他俯伏金阶,向皇帝奏启道:“微臣自不量力,狂妄应对,以博皇上一笑!”大家望去,原来是深受皇帝宠爱的青词高手袁炜。只听他对道:
  丹山彩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总成三十六,声声祝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袁炜的话音刚落,膳食厅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嘉靖皇帝脸色立刻由阴转晴,亲自赐御酒三杯,当场宣布袁炜的职位恩加一品。
  袁炜寿筵解危后,文武百官才开始动筷吃那已经等凉的寿菜。虽然大家没有喝到御酒,但能够轻轻松松地吃完庆寿筵,已经很满足了。
  嘉靖皇帝五十岁大寿过后,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长寿问题,而要能长生不老,就得请教陶仲文。
  陶仲文深知皇帝身体虚弱的原因所在,便有意引导他戒掉女色。与皇帝说戒色,这恰巧是他一直关心的事情。作为天下的皇帝,不说后宫佳丽三千,就是叶玉娘、玉容若这两个丽人,他是一晚上也舍不得戒掉的。皇帝不喜欢听戒色,而对道教的以色补身倒是充满兴趣,他毫不隐藏地对陶仲文说:“朕就是想让真人解决‘女色’的戒律,使她们能为朕的健康长寿服务。”
  陶仲文被皇帝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拿出最后一招说:“皇帝以前曾经试过和童贞处女相交,效果怎么样啊?”
  皇帝一听,回忆说:“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效果还不错,但朕没有坚持下来。唉,你要朕丢下仙女嫔妃,光去采补幼女之阴,这有什么意思嘛。”
  陶仲文进一步劝说道:“皇上,这才是真正的采阴补阳啊!我的师傅都是这样修炼的。”
  嘉靖皇帝一听,喜出望外,终于找到了崇道与女色的统一,使自己的淫乐有了理论根据。陶仲文诡秘地说:“只要有幼女入宫,皇上既可以采阴补阳,又可以炼丹壮体,真是一举两得呀!”
  嘉靖皇帝心想幼女进宫,这还不是很简单的事吗?他立即下诏,以“博求淑女,为子嗣计”的理由,令各级官员向宫中进献幼女。
  严嵩接到圣旨一看,哪相信皇帝会做这样的事,便又拿着圣旨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搞不明白,便大惑不解地问道:“皇上,征召八岁的幼女有何用啊?宫里又不办学堂。”
  皇帝的眉头一皱不高兴地道:“朕令办的事,还要对你解释吗?”皇帝心想这首辅是老糊涂了,对这样的事怎么就转不过弯来呢?
  面对圣旨,严嵩即使不理解也要去认真执行。
  各地的官员奉了皇帝选秀的圣旨,如获至宝,便在民间鼠窜一通,肆意敲诈勒索。宣府有一个知县怀揣着皇帝的圣旨,径直到一户大户人家。他很早就知道这一家有一女孩叫玉秀,小小年纪便出落得艳丽如牡丹,纯洁似芙蓉,养在深闺不轻易见人,就是知县大人来了也吃闭门羹。这次机会降临了,知县大人哪里肯放过?他带上一班人马,抬着大轿,要把这女孩送到宫里献给皇帝。
  女孩的父亲一听,大惊失色,辩解说:“我闺女根本不在选秀之列,你们怎么要违背圣旨呢?”
  知县一听道:“朝廷规定十四岁以下,是包括十四岁的呀,怎么不在之列呢?给我把她带走!”
  女孩的父亲用手拦住他们说:“慢着!我闺女已经十五岁了,不信你们看。”于是拿出政府的户籍证明,家里的佣人也一起出来帮忙说情。他在当地是大户人家,平常有什么请求,只要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