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
不落的滑翔翼 更新:2023-02-16 19:55 字数:4785
怀∶袷戮婪祝一菇晌淌伦锓浮5笔被脑谕ド笾屑ι瓯纾堑幕跷锸谴庸愣虾9っ彻竟旱茫轿饲┦鹨环菽诿澈贤静簧婕白咚健H欢庵稚籼先ビ衅蘖ΑT床唤龌闹皇歉鲋屑渖蹋土撬档哪虾9疽仓皇亲值孤簦嬲慕谏淌枪愣∫桓雒性梁5墓尽U庥泄阒莺9乇A粝吕吹囊环?986年11月19日的违章案处分通知书作证:
南海工贸公司在1984年间,委托广东省粤海公司进口100套电脑全套组装件,向我关申报为零部件,逃避许可证制,根据《暂行海关法》210条和205条,已构成违章行为,决定对当事人(南海工贸公司)科处人民币1万元。
这一证据似乎证实涉嫌走私的指控,但是实际情形则又相当复杂。根据广州海关官员的陈述,违章并不能等同于违法。而他们对于走私者也不是一概而论。其一般处理原则是:逃证又逃税,按走私处理;逃证不逃税,按违章处理。南海工贸公司乃是属于逃证不逃税,所以当时广东海关只作违章处理,不算走私。
由于南海的行为是因华夏而起,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在后者是一桩典型的国内买断。就算政府网开一面,将其区别于走私,但是从法律立场来说,这却不能成为断案依据,华夏以失败收场,也就成为必然。1990年11月11日,法庭判决华夏败诉。现在供应站不仅可以撕毁合同,而且还要求华夏把他们已经付出的40万元定金如数退还。在这整个诉讼过程中,华夏曾经三战皆捷,而今一败涂地,再无翻身余地。
事实上,早在诉讼的失败之前很久,华夏已经名存实亡。公司业务完全停止,员工不知去向。那间面对白颐路、光彩夺目的紫红色商铺,也被拆平,一条新辟的大街从这里穿将过去,直通海淀区政府。急于收回贷款的银行封存了公司的只剩370元的账号,继而又将它的剩余物资诉讼保全。陈春先眼看法警打开公司仓库,把里面所有东西——共计44种产品、逾万件、价值219万元,装上卡车,呼啸而去,只把那块写着北京市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的铁牌子留下来。陈春先和纪世瀛,这两位中关村的第一人、开拓者、满怀建设中国硅谷之梦的理想家,此时相顾无言,枉自惆怅。此后他们还有一个短暂的辉煌,那是在纪世瀛主持的民办科技实业十周年庆典上,陈春先登上主席台,以民办先导者的身份获得金奖,又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万里委员长的接见。听到万里说他是冲破束缚的千里马,看到国务委员宋健题词贵在民办,他便激动不已。一位老红军,徐可倬,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就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给他们打气。1991年2月28日,《科技之光》报发表文章,说到华夏,带着强烈的惊叹和疑问:难道我们真的只能在上帝面前为她祈祷吗?安息吧!?永远的安息吧!?华夏所!15个月之后,也即1992年5月31日,这张报纸再次谈到华夏一案时稍微冷静,说的话也是当时我们国家的真实写照:推一推就算犯法,依法治罪,治得名正言顺,拉一拉又不算违法。
然而金燕静是无论怎样都拉不过来了。1992年9月,北京市检察院将其起诉到市中级法院,此案被告除了金燕静之外,还有一个香港商人、两个昔日信通的经理。主审法官名叫周为群,是个女性。庭审持续15个月,在检查了所有物证和35个证人的证言之后,周为群认定,金燕静走私罪名成立。判决在1993年12月9日做出。金燕静获刑8年,并被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其余三人分别被判处13年到5年有期徒刑。判决书还附有扣押款物清单一份,法庭将其全部没收,此外还判处信通罚金200万元。
金燕静不服判决,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她没料到初审法官周为群原本就是高院法官,其判决也代表着高院的意志,所以上诉很快就被驳回。金燕静从此开始牢狱生活,身体日渐衰落,精神越发不振。她在2001年1月4日刑满释放,重获自由。这时她的糖尿病已到晚期,致使肾脏功能衰竭,终日幽闭在家,依靠定时透析维系生命。偶尔有人前来探望,她也绝口不谈那些往事。除了在中关村的老朋友们中间留下无限惋惜和怀念,这个人似乎永无翻身之日。
转变的年代——我完成一个翻天覆地的革命。
1992年4月27日,星期五,王志东在北京大学西门外他的小公寓里一觉醒来,朦胧中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脑子里涌现出来的画面居然不是那个中文之星,而是别的什么东西。突然之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软件工程师,还是公司老板了。于是他一反往日的懒散随意,翻身跳将起来,以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的身份开始了他新的一天。
王志东是一个可以钻在小屋里一年不出门的程序员,一个让同行惊叹的软件奇才,也是中关村第二代企业家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中关村的创业者大都能将精明强悍和吃苦耐劳融于一身,喜欢散漫无矩的生活,他也一样。然而他对计算机软件的理解比之大多数同时代的程序员都要机敏和深刻,就连前辈师长王选也对他另眼相看。但是在这个春天里,他禁不住两个同学的怂恿,不再恪守程序员的本分,办了一间公司,还取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叫新天地。
新天地其实是个简易楼,坐落在白颐路北端的丁字路口上。楼下是个公共厕所,他的办公室在二楼,一股臭哄哄的味道顺着楼道飘上来,包围着这几个年轻人。他们却都像没有鼻子似的。这是个有点象征意味的场面。那时候大学生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出国留学。过去一年里,有超过10万人拿着签证走人了。王志东和他的新婚妻子原来也是这样筹划的,事实上,他已经把新加坡的签证拿在手里好几个月。如果当时走了,中关村日后看到的一定是另外一个王志东。可是他没走,为了新天地,他放弃了新加坡。这件事要是让他的那位北大校友俞敏洪知道,一定会大摇其头。
俞敏洪是个坚定的托派由于出国留学普遍需要经过托福考试,所以当时人们把想要出国的人叫做托派。同时把那些不想出国留学,整天打麻将混日子的人叫做麻派。托派这个称谓中还有某种黑色幽默的味道,因为苏联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把赞成托洛斯基思想的人叫做托派,并且加以整肃。。1992年开始的时候,他和北京大学闹翻已经两年了。这个来自苏北、瘦小、孱弱、疾病缠身的年轻人,成了自80年代以来中关村60多所大学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教师。他原本供职北大,却跑到校园外面开办一个英语培训班,专门讲授托福攻略。一大堆学生跟着他荡来荡去,由此激怒他的上级。校方给他一个严厉处分,在广播喇叭里连续三天播出这一决定,还把他的错误张贴在三角地的公告栏上示众,让全校师生都知道。俞敏洪遭此羞辱,一气之下离开学校,自立门户。现在人们都已知道,这场冲突后来铸就了俞敏洪的伟大事业——新东方学校,把他变成一个拥有100万在校学生的校长。他的新东方大厦位于中关村西区。这里早先是海淀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后来政府搬走了,老式建筑被推平了,插满一大片光彩照人的大厦,就此成一个热闹、奢华的商务中心。有一天俞敏洪来到这里,一眼看中,把其中一幢楼买下来,作价3亿元。
这都是后来的事。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未来竟会如此辉煌。1992年初他的大学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的一间小教室里开张。他的第一批学生只有3人。北风呼号,天寒刺骨。教室里连个暖气也没有。他后来回忆说,那是他平生最艰难的一段时光。然而随着冬去春来,他的学生迅速膨胀,乃至这间教室里面无法容纳。于是俞敏洪把他的大学带回未名湖畔,先是租用一间大教室,然后又租用大礼堂。后者面积巨大,可以容纳3000人,居然场场爆满,没有虚位。
这位28岁的校长讲起课来,听者众多,如同一场盛大的集会。他能如此叫座,原由在于9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特殊形势。出国留学变成年轻人的时尚。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那三年里出国留学的年轻人,比此前30年的留学生加在一起还要多。你怎么还没走啊?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语。在中关村,大学生们聚在一起就是这个话题。托派迅速占了上风,这使得英语培训和出国咨询转瞬成了最走红的行业。俞敏洪印制的小广告在急速增长。根据一位擅长调查的记者卢跃刚的统计,开始时每周印制1000份,后来每天5000份。那时候大多数公司不在媒体上刊登广告,他们没有钱,也没有那个想法。所以大街两侧的电线杆子就是他们的广告牌。也就是被叫做城市牛皮癣的那种东西。好在这里集中了30万个大学生,出门就能看见。像北京大学三角地的那块十几米长、三米高的广告栏,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俞敏洪指派一个属下前去,把自家的广告糊到别人的广告上,却不料早有竞争对手潜藏暗处。那一边跳将出来,挥刀便砍。这一边猝不及防,血溅当场。
这场不大不小的械斗发生在1992年早春,意味深长。北大三角地的闻名遐迩,原本因为它在过去年代始终都是青年学生指点江山的舞台。20年代的要科学要民主、40年代的反内战反独裁、80年代的反腐败,学生们都是从这里出发,一路喊着口号,走到都市中心。而今天,三角地竟因争夺广告进而发展成为持械行凶的现场,这是社会风尚由热衷国家政治转向物质第一主义的一个证明。
从1989年春天到1992年春天,这非同寻常的3年是中国的艰难时代,非但国家政治无常,经济跌宕,而且年轻一代的心态也出现根本变化。在经过漫长的茫然和颓唐之后,他们重新开始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出国潮已是既成事实。徐小平在后来好多年里一直把它叫做逃亡的时代。这是有点根据的。因为当时源源离去的不仅是人群,还是人心。在太平洋的那一边,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给予中国移民更加宽厚的永久居留政策,叫无数中国青年惊喜万分。不用说,这些人内心深处最重要的计划就是得到绿卡。如今中关村的好多出名人物,徐小平、李彦宏、邓中翰、严望佳、周云帆、杨宁、田朔宁,都是这支队伍中的成员。当时没人想到,他们居然在10年以后掀起回国潮,会把你怎么还没回来啊当做最常用的见面问候语,那口气就像10年以前说你怎么还没走啊一个样。
但是也有些人,被一种鬼使神差般的力量留在白颐路上,没有逃亡。杨元庆是其中一个,郭为也是一个。这两个人自从在1988年进入联想,一直都在盘算着出国读书的计划,却被柳传志以各种方式挽留下来。到了1992年4月,此辈双双成为柳传志新人战略中的重要角色,郭为被任命为联想公司助理总裁,而杨元庆也从一个低级销售人员一跃成为计算机辅助设备部总经理,实际上是外国品牌的代理商。此后2年里,杨元庆把它的年销售额增加10倍。在一定程度上说来,它是联想微机终于崛起的前奏曲,也是杨元庆个人历史的新起点。十几年后他如愿以偿来到美国,但不是作为留学生,而是就任收购IBM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之后的新联想的董事长杨元庆后来成为是联想集团总裁;郭为后来是神州数码总裁。关于这两个人的故事,我在《联想风云》中有详细的叙述。
至于当初留下不走的原因,与其说是柳传志的规劝,倒不如说,他们初来乍到,发现中关村是个老一代已经过气、新一代还无踪影的地方。于是他们打算做这新一代人,而且说到做到。很多年后学者们喜欢说的第二代,就是指他们这些人。其中有些人在90年代把中关村弄得红红火火,一浪高过一浪,因而名气颇大,还很富有,就连他们的那些在国外留学的朋友也艳羡不已。
除了杨元庆和郭为,还有冯军。当我们国家进入21世纪的时候,此人已是华旗资讯的总裁,把他的爱国者牌弄得满世界都是。而在1992年早些时候,他还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四年级学生,跟着新东方学校一个名叫李雨红的老师学习托福攻略。很显然,这是在打出国留学的主意。可是到了夏天毕业时,他却改了主意。他来到中关村大街上,从推销计算机机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由此可以看出,中关村第二代人的工作方式和资本积累,和他们的前辈没有什么不同。此外还有鲍岳桥,还有雷军。这两个人都是在这一年进入中关村,一来就不想走了。前者钻进希望公司的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