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
不受约束 更新:2023-01-17 10:36 字数:4723
铩V徊还饧梗谴┰诠笞迳砩系摹m耄侵负诎紫嗉涞母位ㄎ疲豁辏侵盖嗪谙嗉涞膩喰位ㄎ啤!端翟贰防锼担菏糠辏蠓蝽搿1鹦】凑饪槌し叫蔚淖笆纹罚谏讨苁贝凸⑵熘摹⒊德怼⒂衽逡谎际窍笳魅ㄍ模芸闯鲆桓鋈说牡匚簧矸堇矗酵跽弑匾马胄澹熳游焐詈钗浦焐?br />
在那个时代,我们的先民们,男人的服装比女人的服装更加丰富,更倾向于引导方向。这种加工不同、制作精良的黼黻,后来叫做蔽膝,完全取自于它的位置和功能。相传出自东晋顾恺之之手的《洛神赋图卷》里,曹植就在长裙外腹前挂着这么一副蔽膝。
然而我们今天对围裙的印象,是妈妈做饭时围在腰间的一块擦手用的棉布,是奶奶围腰里兜着的干果。小时,见到姥姥,总要跑到她跟前,摸摸她的围裙里有没有好吃的东西。在潮湿的南方,老年妇女冬天系围裙有时也是为了保暖。
我印象很深的是小时看京戏《沙家浜》,小孩子的目光所及正是阿庆嫂蓝底白花的大襟上衣上系着的小围裙,那围裙里,兜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不寻常。怪不得2003年一篇小说《沙家浜》引发轩然大波,谁让新版阿庆嫂围裙里兜的尽是风流呢!革命风流是好地,既革命又风流是不行地:)
第 二 辑 首饰
不晓得是什么人开始用明珠或明珰来指称耳环……我怀疑后世的很多作家们正是从这两个字里得到了很多灵感,才塑得出那些绝世妖女。
玉簪记
俗语说看三国掉眼泪是替古人担忧。生活在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想当然地会替我们的老祖宗着想,比如他们的性教育问题。后来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忧天的杞人,我们的老祖宗,虽然严男女之大防,但性生活在整体上是健康和完全正常的。研究中国古代房中术的高罗佩言之凿凿。
绘有各种性行为姿势的春宫画,曾经是新嫁娘嫁妆的一部分,以供初次人道的新婚夫妇依样画葫芦。新娘子出嫁前,也要接受母亲的亲口传授,甚至还有令人惊骇的做法。据说,出嫁前,母亲会特地送给女儿一把银簪子,叮嘱她,和新郎在行房事的时候,如果新郎控制不住,可能会出现暴脱症,就拿银簪子在新郎的尾椎骨猛刺一下,可以防止出现精尽而亡的悲剧。不知这有无医学上的根据?
不过,簪子有此救命作用,倒真是物有所值了。古代女子到了15岁,就要行笄礼,也就是挽个成人的发髻,插上笄固定。这笄,就是簪子。这是女子的成人礼。如果还没有许嫁,就意味着她可以出嫁了,如已经许嫁,就是一件喜事,要宴请宾客,还要在女子的发髻上缠上一根彩色丝线,表示身有所许,和现在的订婚戒指意义一样。从此以后,她隐身深闺,连最密切的男性亲属都得回避了。直至成婚之日,她的丈夫才可以把这根丝线取下来。可见簪子和姻缘的关系非浅。有一出明代传奇《玉簪记》,说的就是书生潘必正和尼姑陈妙常相爱,横遭各方阻拦,最后发现他们早经双方父母指腹为婚,聘礼便是一只碧霞玉簪。
清初文人李渔有一套簪子审美学。他认为,簪子的颜色最好是浅色,这样方好衬托一头乌发,质地当然是玉簪最好,其次是近黄色犀角,其次是近白色的蜜腊,金银又次之,玛瑙琥珀就不取。簪头结实自然,不宜雕斫过甚。
簪子对于女性,还别有一种关照。那就是,它还常常充当女子们反抗强暴维护贞洁的工具。明代拟话本小说集《石点头》有一则《王孺人离合团圆梦》的故事,被劫掠的乔氏就用头上的簪子将奸人的右眼戳瞎。虽然,一把簪子和一把宝剑的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却也是女性对男性社会里普遍存在的暴力的积极反抗。
人家的姑娘有花戴
对项上人头重视的结果,是催生了繁多的首饰。后世圣人,一见鸟兽冠角冉页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饰件。我们的老祖宗模仿动物,也想把自己的脑袋打扮得花团锦簇漂漂亮亮。女孩子头上戴的金翠之首饰,就有簪、钗、胜、步摇、金钿、头花等。固然是因为头部地位重要,也许还是头部那种夸张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个人的记忆和幻想,间接暗示了欲望、恐惧等始终支配着人们的感觉。
你看到影视作品里某个女子出场,鬓边簪花,轻浮和淫荡的气味立刻钻进了你的大脑。你走在街上身旁一女子飘然而过,花朵插在头上,你也会觉得荒诞可笑。
这完全是因为现在和过去在视觉审美上的差异所致。古代不仅女子簪花,就连男子也是戴花的。横行《水浒》、义胆包身,武艺出众的阮氏三雄里的阮小五很嬉皮地出场: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道插朵石榴花,披着一领旧布衫,露出胸前刺着的青郁郁一个豹子来……此等人物,若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中国,肯定令无数女青年竞折腰。
然后你会发现,古代的男人们其实很骚情,并不像现在男人很比尔·盖茨很陈天桥。他们和女人一样担心逝水年华:朱颜渐老,白发雕骚,只待强簪花,又恐傍人笑。明清时,男子一般很少簪花了,只有科考及第者循例簪插花朵,以示荣耀。
古代男女所簪之花,随时令变化,一般而言,春天多簪牡丹、芍药,夏天多簪石榴、茉莉,秋天多簪菊花、秋葵等。传说,杨贵妃鬓角长着一颗黑痣,常常采集大朵的鲜花戴在鬓边掩饰,可是鲜花委顿得快,便让人研制同样色泽的绢花,很快带动了这一行业的飞速发展。民间的巧匠能以中药通草为原料,染上深浅不同的颜色,编制成各种花朵,怒放的,含苞的,簪在头上,几可乱真,便有像生花的美名。用珍珠仿花朵的珠花,则是上下女子们都很钟情的首饰。就连清雅的林妹妹,问明了并非是别人挑剩的,也拣了两朵呢。
我也说几句红楼
说起林妹妹,最近红学家和刘心武打嘴仗,我觉得最没道理的一点,是红学家们不是找刘心武的观点和论据中的破绽,而是批评刘心武的研究业余,这样会误导喜欢《红楼梦》的人民群众。好像人民群众都是林妹妹,风一吹就倒,实在是低估了读者的鉴别力。退一步说,就是真信了秦可卿是王爷的女儿,难道会影响到读者对《红楼梦》、对生活的热爱不成?我忍不住也想说说自家的想法。
为啥曹雪芹给两个女主角取的名字都和头上的妆饰有关呢?黛玉名字的涵义通过宝玉之口说出来: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虽是杜撰,却透露了一些信息。早期女性用来画眉的黛,正是一种叫石黛的青黑色矿石,加入麝香等香料制成。宝钗就直道其义,是古代女子头上的发钗。
《红楼梦》全书,充满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些语码,一看到这些语码,读的人就会有一串联想出现。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屈原老师那,蛾眉,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才智。画蛾眉,也便指一个有才学有志趣的人,他对于自己才能的这一份珍重爱惜。宝钗,是烘托发型的华丽的装饰品,古代常常用分钗来指代离别。纳兰容若有词曰: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
薛林二人,名字各取一个字,正是宝玉。以前有研究《红楼梦》的学者提出钗黛合一的说法,就是说,薛林实是一个人,被批得一塌糊涂。换个角度看,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古代的老师们最喜欢用美人以喻君子。钗黛合一后,是一个真宝玉,一个徘徊在真性情真志趣和世俗规范生活中的宝玉。照禅宗的说法,林黛玉是宝玉的自性,她洋溢着自主自由和创造性的情感。宝钗则代表了世俗生活的衰荣际遇。宝玉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最终超越了对这二者的执着。这么说来,《红楼梦》还是一部成长小说。
当然,这完全是本人神游《红楼梦》的大放厥词。我想说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红楼梦》,谁想独霸一部伟大作品的阐释权,那才是痴心妄想!
云鬓花颜金步摇
李渔是个真正好色的人。他说:妇人青春有几,男儿遇色为难……不得一二事娱悦其心,不得一二物妆点其貌,是为暴殄天物,犹倾精米洁饭于粪壤之中也。所以,寒素之家,也应该在自家屋旁隙地,种树栽花,以备妇人晨起簪花。奇怪,现代搞绿化的环保人士,怎么想不出这样一箭双雕的好主意。
作为小资和小布尔乔亚的老老老祖宗,李渔虽然没有当过官,只在出版业里混,靠着刻印自己写的传奇,也过上了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显然,他还是不能理解什么叫真正的贫穷——人的眼里看得见的脑子里想的,只有填饱肚子这回事。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那种知识分子的闲逸,名花倾国两相欢那种帝王家的奢靡,在赤贫人家眼里,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所以说,任何审美上的价值,都要透过一个观赏者的眼,才能体现出来。
现在我们且通过唐明皇的眼,看看刚出浴的杨玉环:被华清池水滋润过的皮肤像脂玉一般,姗姗而来,云鬓花颜,金步摇前后晃动,啊,啊。明皇激动不已,马上就芙蓉帐暖度春宵了。白居易没写杨玉环穿什么衣服,大概就是披了一层薄纱之类的东西。唯一提到的饰物就是金步摇,它正像明皇此刻砰砰跳动的心吧。
据《杨太真外传》里记载,杨玉环进宫觐见时,奏《霓裳羽衣曲》。是夕,授金钗钿盒,上又自执丽水镇紫库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唐代贵妇喜欢簪步摇,我在陕西乾县李重润墓石刻上,就看到有插步摇簪的女子形象。
步摇这种首饰,最初流行于汉代宫廷。步摇者,贯以黄金珠玉,由钗垂下,步则摇之之意,是礼制首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代表所戴女子的高贵身份,汉以后才广泛流传于民间。唐宋以后,除了金步摇,还出现了玉制、珊瑚、琉璃、琥珀、松石等质地的步摇。明代兴起的焊接工艺,将金累丝与金底托焊接起来,镶嵌上珍珠宝石,做成的步摇,结实耐用。
关于步摇,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要严男女之大防,女子们人未到,步摇先到,提醒无关男子赶紧回避。
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古人写美女,往往不先说这个美女美得如何如何惊天动地,总是先铺垫这个美女的环境背景怎样美。上回写到的杨玉环,我觉得她戴的那个金步摇,最撩人春情。写美女最会骚情的词人温庭筠,就能调动一切感官,先让你丧心病狂,然后就觉得,啊,啊,美女来了。即使这美女本来只是中等姿色。
譬如他有一首《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被这满屋子的暖香熏着,似梦非梦,那睡在颇黎枕上的女子,难道不会美得冒泡吗?
在这种迷迷瞪瞪的气氛中,参差不齐的人胜就显得颇为跳脱、灵动,原本是个静态的画面,钗头上风丝袅动,人胜也飞舞起来了,花香也弥漫开了。这位美女才算真正地撩动人心了。
人胜,也是头饰的一种,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就在人日,也就是正月初七这天,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荆楚习俗,女人们在人日用五彩的丝帛、丝绸等材料,剪成一个幡胜,插戴在头上,姐妹淘们之间有竞赛斗胜的意思。
英雄豪杰的辛弃疾也写过一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立春》)。看到美人头上袅袅飘动的幡胜,就知道春已经归来。
辛弃疾的春天到了,我的春天还远呢。12月初的北京,天冷得让人想哭。暖气聊胜于无,开着空调,电暖气,穿着长棉睡衣,毛袜子,还是冷。实在冷不过,就去洗热水澡,直到水流变冷。一直坚持的瑜伽也停了,单衣不胜寒,肯定会感冒。我害怕人流感!
法国作家莫罗阿谈论《人生五大问题》。在我看来,一切人生重大问题在寒冷面前都会发生戏剧性的转折。拜伦有言,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过生活,也不能过没有女人的生活。在漫漫寒夜,有一个人挤在一起取暖,这种平常被蔑视的幸福听上去多温馨啊。怪不得我那誓死不在40岁前结婚的帅哥朋友也要订婚了。
温庭筠的那个美女要是生活在此刻的北京,估计也还在怀念情人:请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吧。
第三辑 妆容
甄后仿照盘蛇的形状,挽发为髻,每天都有新花样。其他宫人纷纷效仿,却总是不能像甄后那么好。按照弗洛伊德老师的说法,这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