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节
作者:
美丽心点 更新:2022-12-28 10:21 字数:5481
既贺诸侯,诸侯自来称贺。诸侯称贺过,便已定诸侯之体,纵有征伐,不无
可救。大王恃强,苦苦不听。今齐王遣臣匡章,兴师十万前来问罪,檄文打
来,便不以诸侯视大王,只称乱臣贼子矣。不日兵必压境,却将奈何?大王
须早为之计,或令何城坚守,何郡护持,再着何将前去迎敌,勿使临期手慌
脚乱。”子之笑道:“贤卿何胆小如此?寡人既有为君之才,自有为君之福。
况燕地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兵精粮足,匡章小竖子,领十万兵便敢入我
燕境,如驱羊入虎穴,自送其死。沿边郡城者,有原戍之兵,便可拒敌,何
必再加兵遣将以示弱?”鹿毛寿道:“大王高论,只知其大概。然臣闻兵骄
者败,宁可过慎,不可疏虞。望大王还添兵守护为良策。”子之又笑道:“前
日市被作乱,贤卿也是这等惊慌,被寡人只一槊。便已丧其性命。今匡章之
来,又何以异此?”鹿毛寿道:“大王若有此论,便失之远矣。市被不过大
王之一将,所率不过部下干余人,故为大王所诛。今齐乃万乘之国,匡章乃
大国上将军,兵满十万,潮涌而来,大王岂可小视?”子之道:“既贤卿如
此小心,便依卿所奏,着大将贾雷领兵五万前去迎敌,自万万无失矣。”又
传旨:凡敌所临之城,皆添兵戍守,若有疏虞,罪在不赦。
令旨一出,贾雷早奉令率兵五万,前往清河、渤海一带去矣。鹿毛寿又
奏道:“燕都虽云防守严谨,但当此兵马交加之际,大王亦宜传令,着意加
③
倍紧饬 。”子之笑道:“齐兵纵插翅也飞不到此,贤卿何须过虑?有寡人在
此,即有不戒,寡人尚力足当之。”遂不听鹿毛寿之言,竟欣欣然还宫去荒
淫酒色矣。正是:
贪图富责千般巧,酒色临身一味浑。
不是此中心诱去,为君何以死于昏!
鹿毛寿初意劝燕王让位,实看得子之勇猛过人,又有谋略,各诸侯定不
敢来侵伐;且身助子之篡位,自然宠幸听信,可以常保富贵。不期子之篡位
之后,一味荒淫酒色,全不以国事为心,自诛了市被之乱,一发看天下人不
在心上。今齐兵压境,只作罔闻,鹿毛寿未免心慌,苦口进谏,他又退入宫
去。此情此苦,无门可诉,只得闷闷地走入文华宫来,朝见旧主燕王哙。
这文华宫原有宦官把守,不容一个臣子进去。惟鹿毛寿,宦官知他是子
之一党,故不拦阻,任他入去。鹿毛寿到得宫中,看见燕王哙凄凄凉凉在殿
①
上坐着盹睡,旁边虽有几个近侍宫人伺候,却败残色敝 ,无一点火色。鹿毛
① 噬(shì,音是)脐——比喻后悔不及。脐在腹部,自食不及。
② 践位——帝王即位。典出《孟子·万章上》:“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③ 饬 (chì,音赤)——准备,整顿。
① 败残色敝一衰落、凋残,容貌下佳。此处指宫人。
… 页面 222…
②
寿看了,不胜嗟悔 ,因上前朝见道:“旧大夫鹿毛寿朝见,愿大王千岁,”
燕工哙昏沉中忽听见有人说话,忽然惊醒,惟抬头定睛一看,认得是鹿毛寿,
心中不觉酸楚起来,因噙住眼泪问道:“鹿大夫何得至此,莫非梦中么?”
鹿毛寿奏道:“非梦也,臣实在此朝见。”燕王哙听说非梦,定了定神,方
正色说道:“寡人虽已让位,与大夫尚是旧君臣,何许多时竟不一见,今又
为何忽然至此?”鹿毛寿道:“一向非臣不来,臣因念大王让位者,喜静摄
③
也,既已静摄此宫,自朝享逸乐,暮展闲情,以快大王宿昔之心矣。臣若时
时朝见,岂不惹大王之嫌,故忍而不来;又兼国事忧心,久无闲暇,又忙而
不能来。”燕王哙道:“大夫既是这等说,为何今日又来?”鹿毛寿道:“臣
昔日苦劝大王让位者,盖误听苏代之言,以子之为圣贤也。今见其一味酒色,
④
满腹骄矜 ,国事全不料理,民情全不体贴,以至兵连祸结,连年不休。臣苦
口谏诫多番,竟塞耳不听。目下齐兵临境,民心倒悬,他全不在意,只怕大
王一番让位圣心,让非其人,要被他辜负了。困他所为不义,恐怕奉敬大王
不能尽礼,故更偷暇来朝见大王问个端的。不知大王退居于此,果能享用遂
心么?”燕王哙见问到伤心处,不禁扑簌簌堕下泪来道:“寡人承先王之封
疆;燕山易水二千余里,何所不有?乃贪为君之乐,而畏为君之劳,又因闻
大夫之 ‘良言’:‘让位无为君之劳,而常享为君之乐,且得尧、舜神圣之
名。’故信以为实,遂废太子而不亲,舍臣民而独处,所望者为君之乐也。
谁知自入此宫,令不能行,言无人听,要衣不衣,思食不食,六宫之锦绣绝
①
观,朝夕之笙歌罢响,每夜止对着几个老宫人作糟糠之伴,每日止同着几个
② ③
衰近侍为故旧之欢,苟全此犬彘 不如之性命,苦度此囹圄尤甚之残生。此
皆大夫所赐也,有何不遂心而又劳大夫念及?莫非大夫以寡人德薄,让位不
足尽辜,尚欲寡人并让此身耶?”
鹿毛寿听了,拜伏于地不能起,半晌方言道:“胡为至此!是臣误大王
也。然事已至此,求大王耐心再守些时。今齐国已兴师问罪矣。边兵解体,
俱无斗志,自然战败,俟其战败,容臣会同苏代,怂恿其亲自率师往救。彼
若身离燕都,臣当可号召臣民,请大王复位,以赎前愆,不识大王有意乎?”
燕王哙道:“若得如此,重见天日也。但恐逝水不能复回,空劳大夫美意耳。”
鹿毛寿道:“事已有机,容臣图之,大王勿急。”遂即辞出。正是:
甑破思量复保全,拼拼凑凑也徒然。
追思往事真堪笑,看到时情又可怜。
鹿毛寿既出,又自思道:“此事非我一人所能自主,须还与苏代商量。”
遂一径来寻见苏代道:“齐兵压境,燕土荒淫,国事日非,民心思乱。请问
苏君,何以教我?”苏代道:“鹿君,岂不闻‘木直,可以匡扶而立之’,
若迥而且朽,则力何所施?昔王未立,甚有心计,今立为王,则一味夸张,
④
料无主国之道。大都兴亡皆有天命,当兴,故作事精明。今狂悖至此,定是
② 嗟悔——嗟叹,后悔。
③ 宿昔——往日。典出曹植诗:“宿昔梦见之。”
④ 骄矜——骄盈自满。
① 糟糠——本指贫穷时之妻。典出 《后汉书》:“糟糠之妻不下堂。”此处专指老宫人。
② 犬彘——谓其非人。典出《唐书》:“尔附贼,乃犬彘也。”此处为燕王哙比喻自己处境难堪。
③ 囹圄(língy ǔ,音灵雨)——古代称监狱为囹圄。
④ 狂悖——放荡而违背事理。
… 页面 223…
天命该亡了。吾与鹿君,人力岂能斡旋,只合听之耳。”鹿毛寿道:“新王
既败,复立旧王何如?”苏代道:“旧王若才,不更新主矣。新主且败,旧
⑤
王又何为?但大源 尚在,别开新流,庶几可也。”鹿毛寿点头道:“苏君高
①
明,如立千切之山,所见透彻,但国亡民叛,此身安归?”苏代道:“鲲鹏
但患无羽毛,若羽毛俱足,则何天不可以高飞?我与鹿君,胸藏智计,舌有
机锋,秦楚赵魏,何国不可以立身,而以为忧乎?”鹿毛寿道:“承苏君之
教,昔迷皆觉,宿醉俱醒。但燕齐雌雄尚未明判,若去之早,设或不然,未
②
免遗士君子笑之;苟流连不决,祸到临头,又恐脱身无路。”苏代道:“水
满不碍鱼游,林深何妨鸟去?变由他作,机自我乘,鹿君何过虑也!”鹿毛
寿听了,方大喜道:“天下服苏君之智谋,良不虚也,寿之朽骨,皆苏君生
之。感谢,感谢。”因而辞出。正是:
好人传会待君王,得愿从之失想亡。
谁料高才兼捷足,死来飞不到他方。
按下鹿毛寿计算逃走不提。却说匡章领了十万齐兵杀奔燕地,临了一城,
到了一郡,以为必有燕兵把守,燕将迎敌,不敢轻易进攻,只得扎寨打探。
谁知燕将、燕兵,怨恨子之入骨,又见齐国檄文暴扬其恶,一发怨恨,没一
人肯出力效劳,为燕守城迎战。众百姓闻知,纷纷议论道:“我等同系燕民,
食燕之水上,岂肯轻易从齐?但新王钱粮又加半,为人又暴虐,所下之令无
非害民,所作之事都是荒淫。为王三年,民之膏血俱已沥尽,若再过几时,
民之皮骨定不存矣。今齐兵来伐,何不开城迎接入来,借他的刀枪,除我们
的祸害,有甚不好,怎还要去与他对敌?”大家都以为说得是,遂来与守城
的兵将商议。不料别处调来的兵将,闻知得齐兵入境,已早早逃了。惟本地
兵将,不舍远去,尚在,见百姓迎降,竟欣欣然同着众百姓大男小女,以箪
载食,以壶盛浆,大开城门,远远地迎接齐师,求其勿伤居生,休扰地土。
匡章初见之犹疑其诈,着兵将围住细搜,却身无寸铁,方知是实,遂欢喜受
了,下令戒备而过。到了一郡,打点交战,不期兵民同心,也是如此,竟不
费一毫气力,早已下了七、八座城他,方遇着贾雷之兵。
这贾雷乃子之一党,望见齐师强盛,虽然害怕,却还想出力支撑。因摆
开战场,分开队伍,手执长枪,一马当先,拦住道:“燕、齐久已通好,为
何无故敢来侵犯?”匡章答道:“燕齐通好,乃太公、召公子孙之事,与汝
子之何干?子之,燕之乱贼,篡燕君之位,故彰大义而讨之,何谓无名?”
贾雷道:“此乃燕君无德易有德,让位也,非篡位也。”匡章道:“君臣,
冠履也。冠虽敝,不可着之于足;履虽新,又安敢加之于首哉!况子之逆贼,
又臣子中之大奸大恶,何德之有,而敢受天子诸侯之位郡?列国尽欲诛之,
①
故寡君先兴问罪之师,以除恶逆。一路城邑,皆应天顺人,箪食壶浆 以迎齐
师。汝何人,乃不知天命,尚敢操戈阻吾去路,真死有余辜矣!”因挥兵大
进。贾雷见敌兵来攻,急回头招兵拒敌,不期五万兵早已弃甲抛戈逃去八、
九。贾雷见势头不好,急欲逃走时,而左臂忽中了一箭,跌下马来。齐兵一
⑤ 大源——水流所从出的地方,引申为事物的根由。这里指旧王的家族尚在,后继有人。
① 鲲鹏——大鱼及大鸟,以喻至大之物。
② 遗士——前朝之旧臣。
① 箪 (dān ,音单)食壶浆——典出《孟子·梁惠王下》,写的正是本书这段史实。说的是人民群众踊跃
犒赏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 页面 224…
涌上前,早已踏为泥土矣。正是:
党恶思能常有势,从奸定道永无伤。
谁知一旦人心变,党恶从奸更易亡。
贾雷既被杀,燕国再无阻拦。齐师所到,如人无人之境,不五十日而前
军已离燕都不远。探子报入燕宫。只因这一报,有分教:石应胆战,铁也魂
消。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页面 225…
第四回 燕子之无道受齐刑 并匡章有心乱燕国
诗曰:
施恩布义是王师,保国安民身不危。
愚蠢不思除祸乱,贪顽只顾讨便宜。
前奸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