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曾氏六合网      更新:2022-12-23 20:30      字数:5270
  好,三四两句描写钱塘江的景色,色彩绚丽,令人向往。“风景旧曾谙”,
  “谙'ān'”,熟悉。这句的意思是说,那里的风景作者过去就很熟悉。白居
  易做过杭州、苏州的地方长官。他关心当地人民的疾苦,熟悉那里的山水草
  木。拿杭州来说,那里绕城的荷花、拂郭 (城)的松树、画图似的西湖、奇
  特的钱塘江大潮、碧线毯一般的稻田……都曾写入他的诗篇。这一切是那么
  美好,使他难以忘怀。他记得,在春天的早晨,他徘徊江边,看着一轮红日
  从东方冉冉升起。“日出江花红胜火”,江边的春花沾满了露水,本来就很
  可爱,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红艳得胜过了火焰。江花,即江边的花朵。“春
  来江水绿如蓝”,“蓝”是一种蓼'liǎo'科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制深蓝
  色的染料蓝靛'diàn'。春天的水色绿得象蓝靛,这是一个很贴切很生动的比
  喻。它写出了春水的色泽和深度,这些比喻都好在真切地写出了自然景物的
  美。“能不忆江南”是用设问的语气来作肯定的结论。读到这里,热爱祖国
  锦绣河山的人们,仿佛听到了作者赞美的声音,感觉到了他的激动,很自然
  … 页面 5…
  地也会产生一种共鸣。
  谒 金 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栏杆独倚,碧
  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已'sì'(九○三——九六○),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
  市)人,做官一帆风顺,两次被任为宰柏,生活优裕。他的词思想内容可取
  的不多,但在艺术上对北宋一些词人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妇女在思念她爱人时的复杂感情。
  词一开头就写了主人公周围的环境。这里有一个池塘,时当春天,春光
  明媚,她深感离开了心爱的人,自己孤单单的太寂寞了。“风乍起,吹皱一
  池春水”,“乍'zhà'”,是忽然的意思。忽然间吹来一阵春风,池水出现了
  微波,象乎滑的丝绸被轻轻抖动产生了皱纹一样。在这里,作者暗示她的心
  情象“吹皱一池春水”那样引起波动的情绪。是什么引起了她的情绪波动呢?
  这里没有说明。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这两句是倒装关系。按正常的顺序
  应说“手挼红杏蕊”“闲引鸳鸯芳径里”。写诗写词,因为格律和表现手法
  的需要,是允许这种颠倒的。她看到水边成双的鸳鸯鸟,感到自己的孤单,
  引起情绪波动。“闲引”是说无聊地逗引着。“鸳鸯(yuānyāng'”,鸟名,
  雌雄常常成对地生活在水边,所以文学作品中喜欢用鸳鸯来比喻夫妻。“芳
  径”,指池边的小路。她想逗鸳鸯玩玩,便顺手摘了一枝红艳艳的杏花,搓
  揉 (挼ruó')着花蕊来逗弄鸳鸯。
  “斗鸭栏杆独倚”,不是写她离开了鸳鸯,又去看斗鸭了,只是写她靠
  在池边的栏杆上。“斗鸭”是修饰栏杆的,是什么样的栏杆呢?是曾经圈养
  过斗鸭的栏杆。斗鸭是使鸭相斗,那要有人逗弄,当时只有她一个人,可见
  没有斗鸭,要是她真的去看斗鸭,那她的心情就变了。可是她的心情没有变,
  是“终日望君”。所以当时没有斗鸭,只有曾经圈养斗鸭的栏杆。她独自依
  倚在栏仟上,心情不佳。因为她斜靠在栏杆上,所以“碧玉搔头斜坠”,这
  是写她低头俯视的样子。“搔'xāo'头”,就是别头发的簪'zān'子。“碧玉
  搔头”,就是用碧玉做成的簪子。“斜坠”,是说它斜露在头发外面,给人
  以一种快要掉下来的感觉。
  作品没有直接说主人公是多么闷闷不乐,而只是写她的一些漫不经心的
  动作,这就形象地刻画出了她百无聊赖的心情。她为什么不快活呢?那是因
  为“终日望君君不至”。“终日”,整天,“君”,古代对人的一种尊称,
  这里指妇女心爱的男子。假若是平庸的作者,也许还要把她的愁写下去,可
  冯延已不这样,他笔锋一转,却写起了这个妇女突然变得高兴的心情:“举
  头闻鹊喜”。俗话说:“喜鹊叫,行人到”。把喜鹊叫当作一种预兆,当然
  是一种迷信。但这里不是要表现人物的迷信思想,而是通过她听见喜鹊叫,
  便高兴地抬起头来朝树上看这一动作,进一步刻画出她对爱人的思念之切。
  … 页面 6…
  把她转优作喜的感情变化,不仅写得跃然纸上,如见其人,而且也使作品:
  更有余味了。
  风流子
  孙光宪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
  促,轧轧鸣梭穿屋。
  孙光宪,贵平(在今四川省仁寿县)人,生长在五代的后唐和北宋初期。
  他很勤学,博通经史。这首 《风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词中,是别具一格
  的。它描写了田园、村舍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
  在一条小溪拐弯的地方,有一所周围围着槿'jǐn'树篱笆的茅舍(草房)。
  鸡鸣狗吠之声,时断时续,从草房的南边和北边传来。水边的茭白 (即菰'g
  ū'的嫩茎)的叶子已经长大,茭白也可以采来做成美味的菜了。那水葓'hóng'
  即红草,叶呈红色,也已开放。门外池塘里荡漾着碧波。虽然,在茅舍外,
  看不见那忙于织布的农家妇女,但她那“轧轧鸣梭”的急促的织布声,却从
  房屋里传到外边来。
  我们读了这首词,好象也看见了那有声有色的农村画面,有一种清新爽
  快之感。“门外春波涨绿”,从“春波”二字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应是春
  天里田园、村舍的大好风光。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yù'(九三七——九七八),字重光,五代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第六
  子,公元九六一年继位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历史上称他为南唐后主。
  他在位十五年。公元九七五年,宋灭南唐,他被俘虏到汴京 (今河南省开封
  市),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他擅长音乐、书法、绘画,尤以词著名。他前
  期的词,主要写宫廷的享乐生活;被俘以后,大都抒写失去昔日生活的悲痛。
  他的词,语言清新,形象丰满,艺术性相当高。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
  外的亲人的情景。
  分别以来,现在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
  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
  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
  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
  经很久了。他就象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撒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
  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两句,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
  … 页面 7…
  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
  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
  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
  “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为什么久久地站在花下呢?他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他
  的思念具体化了。原来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大雁传
  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
  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
  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
  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
  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
  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
  往是相通的。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
  可能,岂不叫人更思念万分吗?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
  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如”,正象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
  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不就象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
  吗?无论你走到哪里,它们都在你的眼前,使你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
  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
  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公元九七一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九七
  四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
  痛哭。这首词有可能是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在一个冷清的秋夜,独自登楼时,为离别的愁苦所
  纠缠的心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点出了他的行踪,也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他走上西楼,孤单一人,可见他的寂寞。默默无言,这表明他把满腔心事埋
  在心底,心情抑郁。他上得楼来,抬头看到天上挂着一弯如钧的月牙。他俯
  视庭院,在这幽深的院子里,高高的梧桐树也是悄无声息,使他分外感到庭
  院的寂寞,也格外敏感到笼罩着院中的一片凄凉的秋意。他甚至觉得,这冷
  清凄凉的秋意,好象是彼关闭着的院门锁在院中似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锁”字,以突出院中充满着的秋意。同时,这
  个”锁”字,也巧妙地透露了作者当时的特定心理状态。不正是因为他自己
  存在着幽居独处、被关锁着的景况,才产生了秋意似乎也被关锁着的联想吗?
  在词的上片,人物动态和景物描绘,好象一幅高明的剪影,使我们从画
  … 页面 8…
  面中感受到了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然而,到这儿作者并朱满足。他的
  诗笔继续深入挥洒,一直触及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把一般人常常只能意会、
  难以言传的感情思绪,形象地揭示了出来。
  他究竟怎样为离愁所苦呢?对于表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
  作者显示出了一个优秀词人的杰出艺术才能。“剪不断,理还乱”这两句,
  不仅概括了“千头万绪,心乱如麻”的情怀;还更进一步,突出了这种乱的
  难以理清。麻还可以来个“快刀斩乱麻”,而纷乱的心绪却是剪也剪不断的。
  这里只用两个简单明了的比喻,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那种牵肠挂肚、纠缠不
  去、使人不胜烦扰的离愁。读到这里,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同意作者的结语: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它是什么滋味呢,很难说得出。我们平常也只
  能说,“很不是滋味”。真是随意拈来,恰到好处。
  在这首词中,作者用眼前景、平常话,三言两语,似乎是信手写来,就
  把别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东西,和盘托出来了。由此可见作者的善于写
  情的功夫。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
  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俘,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