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
不落的滑翔翼 更新:2022-12-23 20:21 字数:4789
《黄屋顶》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归去来兮
第二章 信息技术的天才
第三章 爱的力量
第四章 所罗门最后的礼物
第五章 寻找过时的烙铁
第六章 孩子们的空中节日
楔子
1
众所周知,海关检查是颇费心计的工作,它既需要经验,又离不开机警、敏锐。而在“所罗门2号”国际机场上的海关检查,其复杂性更是能与电脑上的字谜游戏相比。这是由于从国外飞到这儿来小住个把月的乘客都知道,在返回时完全可以转到另一个国家去。正因如此,机场工作人员所见识的花招难以计数,绝对没有什么诡计能使他们大惊小怪,多么难解的谜,在这儿也必破无疑。然而,9月21日来自亚洲某地的旅游团,不但惊动了阅历丰富、见过世面的老海关人员,也使刚上岗一个月的年轻检查员目瞪口呆。
这些亚洲人总共是14位,什么东西也没有带。无论是随身的小件物品,还是大件行李,一概皆无。他们穿着同样的高领开司米绒线衫,运动鞋,便宜的牛仔裤。同样黄色的脸庞带着礼貌的微笑。只有旅游团领导人肩上挂的那只小运动包是惟一的例外。
旅游团在通过检查时静悄悄地毫无声息,就好像用油保养得很好的轴心在新轴承里转动那样顺溜。14个人,没有一个身上带有丝毫金属物品,不但衣袋里没有钥匙,连皮带上也没有金属扣环。什么也没有。他们的证件说明,旅游团在莫斯科仅仅逗留一天,目的是集体游览,以及参观列宁墓。亚洲游客在着陆18小时后,即应离开首都,仍将乘坐该航空公司莫斯科到亚洲某地的航班返回。
像这样纯净、绝对挑不出一点毛病的团体,反倒引起了怀疑。于是,在14人中又挑了五人作单独检查。两女三男。检查结果,仍然毫无发现。经过大约一昼夜的时间,当亚洲旅游团再次登机,接受海关检查时,不知所措的海关人员决定单独检查所有的亚洲旅客,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
亚洲人外貌的变化十分惹人注目:许多人的脸上伤痕累累,擦伤和血斑触目惊心,歪歪扭扭地贴着膏药,开丝米绒线衫在胸部和腹部都有不少撕破之处。有一个姑娘右手断了两个手指,也只好如此了。惟一会说俄语的旅游团领导人(他的肩上老挎着一个小运动包,包里仍像上次检查时一样,放着一些证件和不大的救急药包)解释说:
“车祸!汽车翻了……我们全都活着。一切正常。我们也不打算向贵国政府索赔!我们家乡的路也是这样的……也是这样不好!没有什么赔偿……”他的俄语半生不熟,错误百出。
在检查一位妇女时,女检查员要求她脱下胸部撕碎了的开司米绒线衫,发现有些混纺线是烧焦了的,这足以证明路上确实有可能发生过车祸。在女游客的绒线衫里面穿的是薄薄的纯棉衬衫,衬衫绝对完整,只不过揉皱了,浸透了汗水。
2
亚洲人登上了飞机,返回故里。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拖延他们的行程。直到一昼夜后,有关部门才收到海关人员的报告和袭击“鹈鹕公司”办事处案件的报告,并予以对比,从而得出根据并不充分的最初说法,来解释所发生的事件。
侦查汇报说明,“鹈鹕公司”大楼位于旧斯拉夫雅斯基街四号楼。正午1点半有一辆旅游车开到大楼近前。从车里下来一队亚洲游客。据目击者证实,亚洲人手上都拿着武器,他们甚至不打算将武器遮盖住。就这样招摇过市。
亚洲人走进“鹈鹕公司”大楼,当即响起了自动枪和手枪的射击声,一分钟后手榴弹在楼内爆炸,紧接着大楼起火。1点35分,亚洲人离开现场,钻进了自己的旅游汽车,迅速离去。
在这次袭击中六人丧命,四人受伤。“鹈鹕公司”经理罗斯季斯拉夫·阿达莫维奇被击毙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他的绰号叫阿诺尔德,在刑侦界颇有名气。
引起了机场工作人员注意和怀疑的亚洲旅游团与这个案件的某些方面十分合拍。过去也有过从亚洲某地雇佣杀手的事例。于是有关部门对旅游车的行进路线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在距离机场五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雇佣人员所使用的武器。在前去作案的路上,他们从这儿拿到武器,返回时仍将武器放还此地。袭击时间也完全吻合,1点到1点45分正好是亚洲游客的午饭时间。
但是再往下就茫无头绪了。首先,查不出任何犯罪动机。阿诺尔德的死亡非但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而且会使莫斯科勉强维持的各帮派势力的均衡一下子被打破。匪帮之间新的火并、厮杀一触即发。
令人惊奇的是:很快就顺利地查明了运输武器的汽车。原来预定卡车运货是地地道道的私人所为。司机根据运货单到莫斯科的某个仓库提取乡镇包装的农用汽车配件,运往靠近“所罗门2号机场”的近郊地段。
旅游车的司机,一个叫伊·伊·普罗霍罗夫的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他一回到家就急急忙忙地收拾行装,随即乘班车向基辅车站方向驰去。以后的情况,侦查人员虽然费尽心机也未能找到什么线索。他好像已溶化在茫茫人海之中了。
对于运出“配件”的仓库也进行了检查,照样毫无结果。原来,汽车满载着货物进进出出的这个地方,早在半年前就有了争议,争夺的一方是邮电部,另一方则是莫斯科市府大楼。等到特别行动小组奉命冲进这块风水宝地时,仓库里早已空空如也,连个空箱子都没留下,人们能见到的只有那白白的墙壁。
3
从内务部的报告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亚洲杀手的这次行动是由某人在莫斯科策划安排好的,根据种种迹象分析,大概是一次性的行动。
但是,事隔一周,到了9月底,故剧又重演了一遍。
上午9点,从亚洲某地到莫斯科的航班在“所罗门2号机场”着陆。从飞机上下来11个人,一色的高领开司米绒线衫和运动鞋,不带任何行李。这次旅游团成员中没有一个妇女。事先受到警告的海关检查人员立即与内务部的某特别科联系,报告说,可能又有一批杀手人境。
没有什么借口可以将他们羁留在机场。亚洲人安然无恙地钻进了自己的旅游车,飞驰而去。正如上次的旅游团一样,他们结束了一天的莫斯科之游后,返回机场。也正如上次一样,旅游团的成员们一个个疲惫不堪,蔫蔫巴巴。机场行政当局与内务部联系,得到的指示是予以放行。
这次袭击也和上次相同,时间在午后1点至2点之间。一辆旅游车开到伊林斯基大街8号楼,从车上出来11位黄皮肤的杀手,手执武器,毫不遮掩。匪徒们进入大楼后,立即响起射击声。攻击整整持续了八分钟,这以后亚洲人坐上汽车,匆匆离去。
这次袭击的结果,有四人死于非命,其中有一个叫依万·萨莫伊洛夫的绰号“胖小子”的人,在黑社会里享有盛誉,实际上是首都北部地区的一霸。
“胖小子”死后,刚刚平息下来的匪帮,又爆发出新的。更加残酷的火并。显然,有人在肆意挑起犯罪团伙的派别之争。但具体是谁?怎样实施?却始终是个谜。
更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为什么机场工作人员两次与内务部的打击犯罪特别科联系,两次都得到指令,不必拘留那些可疑的外国人呢?正因如此,他们才能从容离开俄国疆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经过对程控电话交换机的检查,发现:这一天机场的确曾两次打来电话,海关工作人员曾两次直接找侦查组组长奥尔纳缅托夫大尉。但是奥尔纳缅托夫大尉矢口否认,他绝对肯定地说,没有接过任何电话。
后来,在与另一名侦查员当面对质时,机场工作人员分辨出了奥尔纳缅托夫大尉的声音,于是内务部的那位侦查员被拘留审查。然而,八天之后,亚洲人的故事再次重演,所有的细节几乎与前两次一模一样,不同的只是仓库地址、雇佣人员的数目以及光天化日之下当众被击毙的匪帮权威人士的姓名。
这么一来,无论是在黑社会,还是在刑侦部门圈里,都产生了一种令人惊慌而又模糊不清的概念:“黄种人——黄祸”。
4
随着时间的推移,首都的面貌终于有所改观。首先,在动荡时期经过千百次血腥厮杀的黑社会渐趋稳定。同时,一蹶不振的经济也有所复苏。不言而喻,各式各样的帮派都在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拼斗,不过,现在已由一些庞大的垄断组织在内部进行了。有些自发产生的小股团伙刚一露头便被势力雄厚的黑帮吞而并之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有头有脸的企业忽然通过邮局收到一封封来历不明的信件,信中彬彬有礼地建议他们停止支付某些讹诈团伙的保护费,转而受“黄屋顶”的庇护。起初,这件事只被当作笑谈,谁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组织。无论是在新政府机关的挂靠单位,还是在保卫机构的目录册里都找不到“黄屋顶”的名号,就连半公开的战时编制队伍也对它一无所知。
然而“黄屋顶”却迅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开始它只在几个热闹的中心地区发号施令,制伏了某些地痞流氓后,便逐步扩大影响,进而吞并了所有在该地区横行霸道的黑帮。于是,一些银行和大企业便接二连三地转而要求它的保护。这样做不但合算,最主要的是更为安全。新组织对银行、商号、企业索取的保护费比原先少,而且办事效率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所有的竞争者搞得服服帖帖,即使在交接时期,也没有一家发生重复付费的情况。“黄屋顶”在与其他黑帮协作行动时,常常投机取巧,借刀杀人,但每到关键时刻,便有亚洲杀手神出鬼没地插足其间。
要想弄清到底是谁付款给亚洲人,简直是不可能的。钱是通过立陶宛的一家国有银行划拨到某家瑞士银行的大批保护费都流向同一个地方。
“黄屋顶”与银行的业务往来多半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对方一旦要求客户必须亲临现场,它就充分利用身边对自己唯命是从的小团伙办理种种杂务,显然也是相当得心应手的。
令人惊讶的是:“黄屋顶”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声名遍及半个首都,总共只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5
近一周来,安全局的少校马克西姆·阿法纳西耶维奇·区霍采夫心绪紊乱,寝食不安,活像热锅上的蚂蚁,倍受煎熬。他是个老练的侦查员,一贯认为身体是成功的保证,所以饮食起居都很有规律,而今生活乱了套,都只因为他想不通:首都所发生的事不仅超出了作案常规,而且完全不符合逻辑。
以往莫斯科也有过大规模械斗,可多半是由于两派分赃不匀或是争夺地盘。热闹的市区偶尔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会响起自动枪的连射,然而现在突发的却是小规模战争。而他自己就是发动战争的罪人。
撇开职业偏见不谈,区霍采夫一向被认为是侦查员中的佼佼者,他所抓的案子侦破率极高。由于上层领导感兴趣的只是数字,很少过问工作人员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区霍采夫养成了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的习惯。
他刚来到安全局时还只是个年轻的中尉,但那时他就懂得,没有上层的支持,什么大事也干不了。于是他竭力钻营,讨好上级,为自己编写了一份出色的档案。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干得出,根本不讲职业道德。他把案件当作一场象棋比赛,并不急于捞取物质利益,只是满足于胜利的快感。
后来,在深得领导层信任之后,区霍采夫便开始心安理得地与黑帮头面人物结交,甚至同时在几个敌对的帮派之间周旋,利用他们的支持取得成功。直到现在,他在法律和犯罪团伙的利益之间仍然顺利地保持着平衡。区霍采夫侦查麻醉品问题已有好几年了,主要是大批量的毒品运输过境。他常用安全局的情报与黑帮首领换取毒品交易的情况。黑帮分子们一般都很乐意出卖自己的竞争对手。过去从未出过差错,可突然之间,一切全完了,他被指控故意提供假情报,并挑起帮派内讧,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具体地说,这次失误发生在三个星期前。当时区霍采夫兴冲冲地向上级报告,即将破获一大批印度海洛因。可是等他去会见那位声名赫赫的阿诺尔德,以便拿到货车的准确路线时,却碰了个大钉子。
阿诺尔德宁愿送他一笔钱,以代替提供运货路线。
“现在,我没法帮你这个忙!”阿诺尔德解释说,“这是你自己的错,你还记得上次给我们送来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