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
美丽心点 更新:2022-12-03 20:01 字数:4714
李修文笔下的爱是刻骨铭心的无悔的爱,死是悲欣交集时从容的死,具有一种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做一个不背叛自己气质的作家
——青年作家李修文谈新作《捆绑上天堂》
长篇小说《滴泪痣》今年上半年推出之后,在全国刮起一阵“流泪”的旋风。从此,《滴泪痣》便和李修文这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日前,这个曾让无数人流泪的武汉青年作家又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捆绑的天堂》。在这本书即将出单行本的时候,记者采访了这位年轻气盛的作家。
《捆绑的天堂》写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个垂死的图书馆管理员,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与女主人公沈囡囡——一个明亮、活泼的女孩子相识、相爱。爱情到来后,女孩子却因爱而获罪,死在了男主人公之前。李修文说这其实是一个多少有些“老套”的故事。写之前也犹豫过,但后来想到像许多关于战争与爱情题材的常见模式——男人从战场上归来,自己的爱人却变成了妓女,这种故事也被许多作家写过,同样产生了大量动人心魄的作品,他觉得有了信心。“不在乎写什么,关键在怎样写”李修文这样告诫自己。他喜欢这种将爱与死紧紧捆绑的题材,他认为这能给写作者提供极大的发挥空间,最后李修文决定挑战自己。
李修文用伤感而愉悦来形容自己的创作过程。伤感是因为故事本身,愉悦却是因为他越来越坚信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写作的一条新路。从《滴泪痣》开始,他就认为自己比较有抒情气质,喜欢那些传统的人物关系,比如妓女和小混混。而且他发现他在越写越好,越来越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李修文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小说家,而不是一个作家。他认为小说家就是首先要讲一个好故事给大家听的人。因为如此,他心里特别安静。整整一年,除了几次出门旅行外,日常生活就是写作、读书、听音乐、跑步。也不大容易受到别人批评和赞美的左右了。他要做一个不背叛自己气质的作家。
然而写作过程并不轻松,李修文也遇到过十分压抑的时候。因为他用第一人称写一个将死之人,越往后写越痛苦,简直怀疑他自己也活不下去了。李修文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实在受不了了,写着写着把笔一扔,就给邓一光打了个电话。当时邓一光好像在马路上配钥匙,就和他在马路上用电话聊了一个小时。
李修文曾说他就是要写“让人流泪的书”。当记者问道这本书是不是“流泪”的继续的时候,他说单纯使人“流泪”的小说,并不是他写作的全部目标。一部小说固然要有一个基本的情感尺度,但也不能夸大情感对一部作品的作用。但是,当他的确听见、看见有人为我的小说而流泪时,他也觉得很满足。他觉得自己的写作是有价值的。有时候上网,看到有的人网名就叫“蓝扣子”和“滴泪痣”,他就会感到非常激动。
在经历了无数次与自己的痛苦搏斗之后,李修文迎来暂时的安宁。然而,这种搏斗并没有结束。李修文打算在出门旅行一次后,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他的“爱与死亡”三部曲第三部的创作中。
据悉,记者访问李修文之际,《捆绑上天堂》已经在200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登上了销售排行榜,同时,曾出产过《橘子红了》、《大明宫词》等优秀影视作品的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中心已买断这部小说的影视版权,该中心将和出版社一起发起在全国寻找沈囡囡扮演者的活动。
可能的天堂
叶舟
在《新约》里,上帝假借一位使者的嘴,道出了自己的局限与无知,这让他老人家的形象更高大、也更亲近了一些,否则,一位全知全能的主宰会让琐屑的我们感到龌龊和无望,另外亦可小小满足一下我们的虚荣心和轻薄。上帝他老人家坦言,有四件事是他所不知道的,计有:旗在风中飘动的方向;鹰在天空中滑行的轨迹;蛇在青苔上走过的路径;男女之
间的交合之道。乖乖,你能听出里头遍布的机关和禅意吧,他老人家鄙夷了一下,而后一笑而过,像那英唱的那样。
李修文也看见了其中的破绽,他在破解,他在寻求一个答案;或者说,他出了一道难题,在四件事儿上又追加了一件,成为五件。
6月的一天,我和修文刚刚从香格里拉回到昆明,我说,一块儿去杭州玩吧?修文一脸凝重地说,不,我回武汉,去写一个“捆绑”的故事。此后,“捆绑”这个词就像一块礁石兀立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却。我弄不懂这位70年代出生的新锐作家又会搞出什么名堂来,此前,他的《滴泪痣》热销已久,并顺利地和电视剧接上了电源,也引得我周围的年轻同事们唏嘘不已,眼泪滂沱。过了几个月的某个傍晚,修文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已经“捆绑”完毕,我为他道贺了一下,很快在街角书亭里买到了新鲜出炉的《捆绑上天堂》——
又是那个古老的话题:爱与死的纠缠,以及生生灭灭说下的诺言;又是李修文:爱情的催泪弹,全面复辟情感主义的写手;又是一段单纯到了颤抖的传奇,一个等待死神光临的黑袍隐士式的“我”,与一位灿烂女孩儿囡囡的情感传奇;又是一出悲剧的重演,脱下了戏装,在现代的武汉上演……
修文为他的“捆绑”找到了一个模糊的依据:江南名妓董小宛与冒辟疆的情感个案,而且他在题记里不无得意地抄录了冒辟疆《影梅庵忆语》里的自白——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如此,修文所经意刻画的乃一道爱情的弧光,一场情感领域的火灾,一次粉身碎骨的祭献。其实,类似的“篡改”或虚构在修文以前的文学实践中已经屡见不鲜,但他在“捆绑”的过程中柔美地拾起了破碎后的一地景象,并试图完整地复圆它。
也许,可以借用“向死而生”这样的哲学术语来进一步阐发,但我想,一来那是评论家的饭碗,毋掠人口粮;二者,修文看见了破绽,他力图求证的答案,也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天堂。已经有汗牛充栋的文字在寻找着这种可能性,但它并没成为上帝他老人家身上“最后的一根稻草”。
在这一点上,情感显得如此卑微,才令人有掌心化雪的疼痛与顾及。是的,“捆绑”完毕,但可能的天堂又在哪里?
还是得说到去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路上,在颠簸的车上,一个甘肃的朋友吼着嗓子唱了几首来自西北的民歌“花儿”,修文是一个极敏感的人,他像海绵那样吸收了它,并在书里引用了部分歌词。那个唱歌的人就是我,所以我不揣冒昧,再写下以下两句,表达我对修文《捆绑上天堂》的直觉:
白牡丹白得耀人哪,
红牡丹红得要破哩……
彼此相望的天堂
海力洪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匆忙地宣称,李修文的小说将深切地影响他的同代人。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这位生于70年代中后期的年青作家,已经在不经意间感动了无数读者。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滴泪痣》造成的轰动尚未消褪,半年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李修文长篇新作《捆绑上天堂》。此书未出先热,早早被购下影视版权。加上前期由沈好放执
导的《滴泪痣》,书届与银屏交相辉映的“李修文热”已是呼之欲出。
如果说《滴泪痣》是一曲如泣如诉的纯爱挽歌,新著《捆绑上天堂》则仿如一出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这一次,爱情发生的地点由日本转移到了中国――身患不治之症的青年“我”,在平静地等待死亡降临之时,和漂泊在同一天空下的美丽女孩沈囡囡邂逅。爱的激情喷涌,竟忘却了死之将至。而沈囡囡得知“我”的绝症后,更是将无尽的爱倾注到“我”身上。“没有我的批准,你不能死。”――治愈的希望尽管渺茫,她还是把“我”送进医院,担负起昂贵的医疗费用。为挣钱她竟同时打四五份工,终于无奈沦为小偷,在行窃时无意中导致了他人的死,走上了一条不归之途。“我”病情恶化,最后倒在了爱人囡囡的尸体旁。
在《捆绑上天堂》中,李修文又一次将“爱与死”的经典主题推向了极致。李修文笔下的爱是刻骨铭心的无悔的爱,死是悲欣交集时从容的死,具有一种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读者喜爱李修文的小说,有许多理由:因为精妙的令人欲罢不能的故事建构,因为天才的叙事,因为如火焰一般燃烧的激情……当然最显著的,则是作者始终坚持的对爱情与生命的肯定态度。这一特征,在惯于嘲讽和否定爱情的70年代作家中显出了卓尔不群和独一无二。即便放在当下整个中国文学的写作大背景中,也是极其罕有的。
《捆绑上天堂》中的“我”和囡囡一度怀着生命终结后进入天堂的梦想,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同生此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捆绑上天堂》并不仅止于讲述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它还引导我们进行了一次终极意义的追寻。死后的天堂对这对男女是关闭着的,或者说他们始终无法相信。他们知道,真正的天堂存在于他们比常人更加短暂,更多苦痛和艰难的现世生活之中。那是“我”和囡囡将“一天当成四天过了”的最后“一千零九日”,因为真挚永恒的爱,他们在彼此相望间,终于成了自己所爱之人的天堂。
有时疯狂,有时悲怆
张楚
(1)我时常疑惑,这个叫李修文的人,这个看起来比大多数北方人还要壮硕的南方人,这个以前经常恣肆地将经典故事解构至迫人疯狂的叛逆者,是如何写出了如此细腻、感伤和另人绝望的小说呢?譬如,那部唯美的《滴泪痣》,譬如,这部同样唯美的《捆绑上天堂》。
(2)《捆帮上天堂》的故事就象这部书名本身,在我们阅读之前,已事先昭示了一种气息,如果气息是可以描述的,那么我想说,它的气息就是纯净中搀杂着失控的那种气息。这气息一直笼罩着我,就象以前读《大闹天宫》、读《心都碎了》、读《苏州》时候感受到的那种剧烈癫狂的气息——尽管它们如此不同,但是毫无疑问,我曾被它们震撼。前者行云流水般笼罩了我,在夜深犹如水银漫过我的思维,而后者,使我象一个突然被雷电击中了的马车夫——体验是截然相反的,而思维受到的挤压的结局,却如此相似。
(3)很多年没有读过所谓的爱情小说。也许在这个物质消费和精神欲望媾和的时代,那些所谓的身体写作者和伪“垮掉”写作者已经伤害了我对此类小说的阅读胃口。在一批时尚的写作者笔下,我们单纯看到了一种肮脏的情色,猥琐而糜烂的情色,或者说,写作者故意将爱情弄的很动物化,也许他们以为,彻底暴露的原始欲望,才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妥协和挣扎、勾引和献媚吧。
(4)而这部《捆绑上天堂》让我体验到的,只是纯净和宁谧的美。或者说,在阅读过程中,我曾被小说的诸多细节感动的一糟糊涂。毫无疑问,《捆绑上天堂》延续了《滴泪痣》细腻阴郁的风格,同时,在细腻和阴郁中,又搀杂了自虐和绝望的新味道。小说里的每个细节,每个电影画面似的镜头,无不让人在保持缄默的同时,也保持着感伤—现在能让我们感伤的事物已凤毛麟角。这个来日无多的图书管理员,这个个性乖巧的女孩,他们的故事从开始便注定了是种悲剧,而毫无疑问,悲剧是最妖艳的。他们会在胆怯中追逐与被追逐、渴望与被渴望、拒绝与被拒绝,伤害与被伤害,纠缠和被纠缠…有什么比亲自体验在爱情中沉沦和崩溃、刺痛和死亡更幸福也更恐怖的事情?囡囡为了避免“我”逃跑,把“我”的存折缝进牛仔裤兜里,甚至不惜烧了“我”的身份证;囡囡为了安慰“我”,用石子把自己的脸划伤;囡囡甚至为了“我”的住院费,去偷亲人,去偷陌生人,去偷一切可以偷的人……我在作者安然的叙述中,时时感受到一种信任的危机感,我好象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但是我仍然不想放弃对故事的体验。
(5)在这部书里,每个人对情感的追求都是及至的,比如“我”的朋友杜离,为了避免爱人被她吸毒的丈夫继续伤害,不惜用自残的手段将瘾君子吓得哭泣着逃跑;而“我”的好朋友小男,一个美丽安静的空姐,在患夜盲症后保持了一个孩式的执拗,甚至在被那个烧伤的男人强奸后,她只是安静地爱上了他,在他自杀后,她把他的尸体冷藏到电冰箱里……作者的叙述始终是波澜不惊的,包括最后囡囡的死。而我们在作者冷静的呓语中,体验到了关于爱的有关说法:甜蜜和被肢解的甜蜜、疯狂和被诅咒的疯狂、死亡和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