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
击水三千 更新:2022-11-23 12:11 字数:4784
第二章 丑时养生 养肝如同养护树木(11)
注足厥阴经筋原文《灵枢·经筋》: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结内辅骨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语译 足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上,向上结于内踝前方,上沿胫骨内侧结于内辅骨(辅骨指膝两侧突出的高骨,包括股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在内名内辅骨,在外名外辅骨。)之下,再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器而与各经筋相联络。其病症:足大趾强滞不适,内踝前部痛,膝内侧痛,大腿内侧痛、转筋,阴器不能运用。若房劳过度则阳痿不举,伤于寒邪则阴器缩入,伤于热邪则阴器异常勃起不衰。
(注:“纵挺不收”即中医文献中讲的阳强、强中、阳强不倒、茎强不痿等阴茎异常勃起现象,是一种长时间无性欲要求的海绵体痛性勃起,能持续数小时、数天,乃至逾月,具有病急、易留有永久性阳痿后遗症的病症,不可误认为是性欲亢进、肾气充盛、身体强壮的标志)穴名穴位主治特定穴 1大敦大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疝气,遗尿,经闭,崩漏,阴挺,癫痫肝经“井穴”2行间足背,第一、第二趾间缝纹端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胁痛,疝气,小便不利,崩漏,癫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中风肝经“荥穴”3太冲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参考资料:据报道,对施行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的急性胆道疾病患者,针刺足三里、阳陵泉,或单刺太冲,都能使注射吗啡后胆道压力不仅停止上升,而且迅速下降。针刺太冲缓解胆道口(奥狄)括约肌痉挛的作用大于足三里、阳陵泉肝经“输、原穴”续表穴名穴位主治特定穴4中封足背侧,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内缘疝气,遗精,小便不利,腹痛肝经“经穴”5蠡沟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肝经“络穴”6中都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疝气,崩漏,腹痛,泄泻,恶露不尽 肝经“郄穴”7膝关小腿内侧,阴陵泉穴后1寸膝部肿痛8曲泉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腹痛,小便不利,遗精,阴痒,膝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肝经“合穴”9阴包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4寸,缝匠肌后缘腹痛,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10足五里大腿内侧,曲骨穴旁开2寸,直下3寸小腹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瘰疬11阴廉大腿内侧,曲骨穴旁 2寸,直下2寸月经不调,带下,小腹痛12急脉又名“羊矢穴”。耻骨联合下旁开 25寸,当气冲穴外下方的腹股沟处小腹痛,疝气,阴挺13章门侧腹部,第十一肋端腹胀,泄泻,胁痛,痞块脾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脏会章门;肝经与胆经交会穴14期门胸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胸胁胀痛,腹胀,呕吐,乳痈肝的募穴;足厥阴、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足厥阴肝经穴歌
一十四穴足厥阴,太敦行间太冲侵,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五里阴廉羊矢(急脉)穴,章门常对期门深。任脉经穴歌诀
任脉三八出会阴,曲骨中极关元侵,石门气海阴交穴,神阙水分下脘临,建里中脘上脘配,巨阙鸠尾中庭对,膻中玉堂上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冲,廉泉颔下结下是,承浆穴在唇下中。附二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第三章 寅时养生 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1)
寅时——3:00~5:00——肺经最旺
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此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素问·刺法论篇》中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寅时醒来寻太渊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如果把心比作一位君主,那肺就像一位辅佐君主的宰相,协助心脏治理全身,调节气血营卫,沟通和营养各个脏腑。
在时辰养生中,寅时是肺值班。这时大地阴阳开始发生转化,由阴转阳,这时人们需要保持熟睡。寅时睡得好的人,第二天清晨就会显得面色红润,精神也充沛。
肺病自己查肺部出现疾病一般可以从咳嗽、咯血等典型症状辨病。
① 晨咳:一般多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
② 夜咳: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左心功能不全。
③ 无痰咳嗽:多见于慢性咽炎或喉炎、胸膜炎。
④ 多痰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等。
⑤ 青壮年咯血:可能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
⑥ 中老年咯血:如果常反复发作,可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癌。肺主一身之气,它具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寅时人体气血开始重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是由肺经分配完成的。如果此时醒来,多是肺气不足的表现。因此,过敏气喘、咳嗽等与肺经相关的疾病,通常会在这个时辰发作,尤其是过敏气喘的小孩,常在此时咳到醒来。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根据经络理论,可选取肺之“原穴”太渊穴。原穴是脏腑原气(即元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如下表所示。十二经脉原穴表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由此可见原穴对人体非常重要。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当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在临床上,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正气以抗御病邪,临床主要用来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来治疗五脏病变。
原穴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与其他输穴相配伍。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等。所以,按五脏有疾当取之原的理论,肺有疾当取肺原穴即太渊穴。
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即对于按时发病或症状加重的,可以取此时当令经的“输”穴。肺经的输穴还是“太渊”。因为阴经的输穴和原穴是同一个穴位,即“以输代原”。所以还是选择太渊穴。
第三章 寅时养生 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2)
如果根据“虚则补其母”的理论,应用五输穴时,肺在五行属金,土生金,即土为金母。在肺经上穴性属金的穴位为“经渠”,穴性为土的穴位为“太渊”。所以培土生金,还是要选择“太渊”穴。
个人经验对于寅时醒来难寐者针刺太渊穴,常可一穴见效。这是针灸的临床经验,对于不会针刺者,或没有条件针刺的患者,自己轻柔(轻柔属补,重按为泻)地按摩一下太渊穴,或许能够收效。因为民间中医的经验是,以指代针按揉穴位的效果取决于施术者是否练功。所以,如果自己按揉后不能取效,最好的办法还是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此外,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人体在清晨寅时血压低,脉搏、呼吸次数也少,尤其是清晨4时左右,血压最低,脑部供血量最少,生命力最弱,尤其肺系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栓塞、婴儿猝死症……都易发病,特别是冬季,经常有意外发生。因此,有这些病人的家庭,一定要在寅时多照顾病人,以防意外。
中医养生专家认为: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须避之。肺主皮毛,司肌肤腠理之开合,此时一定要做好防寒暑的工作,这当为首要保肺之道。
平时那些肺部虚弱者,可学习按摩、导引等保健方法,以增强机能、改变体质。一旦察觉肺系病症状,急早治愈,以绝后患。
寅时醒来后要是觉得睡不着的话,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静坐。坐姿以自己能接受的动作,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均可。道家认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所以是练气的最好时机。两手握固或结印或掐诀置于腹前,存神内守,以舌于口腔中上下搅动舔揉牙齿牙床内外,术称“赤龙绞海”。舌下系带两边有“金津”、“玉液”两穴,当津液满口时,叩齿鼓漱(次数自定,如果怕影响别人可以直接鼓漱),然后分数次咽下,意随吞咽动作转移至小腹。依法吞咽七次。应该注意的是,在行功过程中呼吸应始终保持自然舒畅,不论有无唾液或唾液多少,皆应做以上意想和吞咽动作。
闭口绞海鼓漱可刺激唾液分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含有黏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因此,“赤龙绞海”、“吞津”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健体防病良方。
此法是通过用舌抵口腔及漱口动作,刺激唾液腺分泌。这种导引方法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中记载道:“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可“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也”。《太上黄庭经》中亦载:“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嵩山隐士太元先生亦于《太元气经》中著述:“天地有泉源,非雷霆功则气不能润荡万物。人身有津液,非咽漱则无从溉五脏、蒙五彩……”此法备受历代功家推崇,南北朝陶弘景、隋代巢元方、唐代孙思邈、宋代刘河间及明代高濂和汪昂、石室道人,以及清代方开,还有少林祖师达摩、大文学家苏东坡、明太祖朱元璋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等历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武功大师也都奉此法如瑰宝奇术,举不胜举。
为什么肾有病,却在肺经当令的寅时来运功呢?这就是五行学说在养生上的运用,肾属水,肺属金,按照五行理论,金能生水,虚则补其母。补肾也就是用补金的方法,即“金水相生”法。
第三章 寅时养生 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3)
那么,怎么补肺呢?土能生金,所以临床常用培土生金法。比如,肺气不足者,常用健脾益肺的方法,参苓白术丸就是在此原则下的组方。运动疗法以五行拳为例,五行拳横拳属土应脾,劈拳属金应肺。练拳时适当多练习一下横拳、劈拳,就是取培土生金、健脾益肺之意。知道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补泻原则,也就可以化生出很多的方法。
问:经常吹冷气对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
答:中医认为,“形寒饮冷”皆有害于肺,因为肺主皮毛,皮肤是肺的对应部位。如果皮毛感受寒气,会直接影响浅表气血的运行和汗液的排泄,气血运行和汗液排泄一有问题,肺气的宣肃功能,也就是肺的气化功能马上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冷气吹得太过,不利于肺脏的气化功能。“手太阴肺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吃下凉的东西,寒气从内在肺经影响肺的功能,吹冷气则是由外在体表侵入,其致病结果是相同的。
“窝囊废”其实是“肺窝囊”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指出:“五脏所藏……肺藏魄。”“魄”是什么?就是人的魄力、气魄、体魄。人的“魄”属于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代表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类经·脏象论》指出:“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说明人体一些知觉和动作是“魄”作用的结果。
在生活中,常骂一个不成事的人为“窝囊废”,是个废物、不中用的家伙。中医里将窝囊废也称为“窝囊肺”,那为什么不叫窝囊心、窝囊肝、窝囊脾呢?说一个人是窝囊肺,其实也就是说他的肺窝囊。肺有问题、肺气不足也常表现为缺乏“魄”力,就会变得很窝囊。人的肺气足,就会有“魄”力,常能做成大事;而肺气不足的人,连说话声音都很小,表现为缺乏魄力,自然就成了成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