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
孤悟 更新:2022-11-18 17:10 字数:4877
谦之案“塞”,诸本作“寒”,此误字。“静”,傅本作“靖”,下同。又
“躁”字,马叙伦曰:“‘躁’,说文作‘趮’,疾也,今通作‘躁’。此当作
‘燥’。”案:马说是也。释名:“躁,燥也,物燥乃动而飞扬也。”释言语:
“燥,焦也。”说文:“燥,干也。”严遵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篇曰:“故阴之
至也,地裂而冰凝,清风飂冽,霜雪严凝,鱼鳖蛰伏,万物宛拳。当此之时,
一处温室,临炉火,重狐貉,袭毳绵,犹不能御也;及至定神安精,动体劳
形,则是理泄汗流,捐衣出室,暖有余身矣。”此以“动体劳形”释“躁”
字,虽有见地,然欲以此说明“处温室,临炉火,重狐貉,袭毳绵”,不足
以胜寒,则与常识所见不同,此盖误于以“躁”为“趮”之说。实则“躁”
者燥也,“燥”乃老子书中用楚方言,正指炉火而言。诗汝坟释文曰:“楚人
名火曰燥,齐人曰毁,吴人曰■。”老子楚人,故用“躁”字。“躁胜寒”与
“静胜热”为对文。
“静”与“■”字同,楚辞“收潦而水清”,注作“■”。说文:“■,从
水,静声。”意谓清水可以胜热,而炉火可以御寒也。
清静以为天下正。
严可均曰:“以为天下正”,各本无“以”字。
谦之案:景福、邢玄、室町、顾欢、傅、范本均有“以”字。范“清”
上有“知”字,云:“古本有‘知以’二字。”“清静”,严本与文选扬雄解嘲
注引作“能清能静”。
“正”,遂州本作“政”,敦煌本作“正”,不作“政”,武内误校云:“敦、
景、遂三本作‘政’。”马叙伦曰:各本及文选东征赋注引作“清静为天下正”。
祝Ш由献⒃唬骸澳芮迥芫玻蛭煜鲁ぁ!笔呛由献鳌澳芮迥芫玻?br />
下正”。成疏曰:“清虚宁静,可以自利利他,以正治邪,故为天下正。”则
成作“清静以为天下正”。史记老子传曰:“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盖
节文。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缺、敝韵(祭部,敝音蹩),冲、穷韵(中部),
屈、拙、讷、热韵(脂、祭通韵,屈音缺,拙协音梲,讷协奴月反)。静、
正韵(耕部)。邓廷桢:缺、弊韵,云:“‘弊’音在祭部,‘缺’则祭部之入
声也。”谦之案:姚文田与江同,邓廷桢、高本汉、奚侗、陈柱均不以“热”
字为韵。李道纯曰:“弊”协韵作“鳖”。顾炎武唐韵正十六屑:“缺”去声
则苦惠反,亦作“■”。老子:“大成若■,其用不○。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右景龙碑本四十一字,敦煌本、河、王本四十字,傅、范本四十二字。河上
本题“洪德第四十五”,王本题“四十五章”,范本题“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罗振玉曰:“粪”,敦煌本作“○”,乃“粪”之别构。
谦之案:碑本同。又罗卷“戎”误作“我”,罗失校。“粪”,傅本作“播”。
毕沅曰:“‘粪’‘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种也。”疑老子此处或有播种
之义。
彭耜曰:“朱文公本‘粪’下有‘车’字,谓以走马却粪车也。顷在江
西见有所谓粪车者,方晓此。”吴澄曰:“‘粪’下诸家并无‘车’字,惟朱
子语录所说有之,而人莫知其所本。今按张衡东京赋云‘却走马以粪车’,
是用老子全句,则后汉之末,‘车’字未阙,魏王弼注去衡未远,而已阙矣。
盖其初偶脱一字,后人承舛,遂不知补。
车、郊协韵,阙‘车’字则无韵。”谦之案:车、郊无韵,说见下。
易顺鼎曰:按文子精诚篇云:“惟夜行者能有之,故却走马以粪,车轨
不接于远方之外。”或以“车”字连上读,亦可为吴说作证。然淮南览冥训
云:“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粪”下有“而”字,则“车
轨”当连读矣。高注云:“‘却走马以粪”,老子词也,止马不以走,但以粪
粪田也。一说:国君无道,戎马生于郊,无事走马以粪田也,故兵车之轨不
接远方之外。”淮南有许慎、高诱两注,此一说疑许注,而与高义同。东京
赋薛综注亦引老子“却走马以粪”,是汉末传老子者皆无“车”字,张衡殆
误读文子与!王弼“以粪田”,正用旧义也。车、郊音亦相远,吴氏以为协
韵,尤所未详。又按文子自然篇云:“足迹不接于诸侯之境,车轨不结于千
里之外。”是“车轨”连读无疑矣。何氏焯读书记谓文子作“粪车”,李注偶
未引及,非也。
谦之案:张景阳七命注引王弼曰:“天下有道,修于田而已,故却走马
以粪田。”又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老子德经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为
粪。’”疑“粪”字或上有“为”字,或下有“田”字,此与“粪车”同为误
引无疑。韩非解老、喻老引经文。与此石同。
又案盐铁论未通篇曰:“当此之时,却走马以粪。其后师旅数发,戎马
不足,牸牝入阵,故驹犊生于战地也。”此以军中所用之戎马不足,牝马上
阵为言,当为老子之古义。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莫大于欲得。
严可均曰:“罪莫大于欲得”,王弼无此句。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景福四本均有“罪莫大于可欲”句,
释文河上本亦有此句。又“大”字,敦煌本作“甚”。
谦之案:广明、庆阳、磻溪、楼正、遂州、柰卷、室町、高、顾、彭、
傅、范均同此石。惟傅、范本第三句作“咎莫憯于欲得”,遂州、顾欢“大”
作“甚”。韩诗外传九引首句“可欲”作“多欲”,吴澄本第三句在第二句上。
又“○”乃“咎”之别构,与第九章同。
俞樾曰:按河上本此句之上,有“罪莫大于可欲”一句,据韩非子解
老篇则此句当有。惟韩子作“祸莫大于可欲”,误也。其上文曰:“夫上侵弱
君,而下伤人民者,大罪也。”则本是“罪”字明矣。刘师培曰:俞说是。
韩非子解老篇“祸”字涉上文“君祸”而讹。又喻老篇亦引此三语,正作“罪
莫大于可欲”。且承上文“以名号为罪,以城与地为罪”言,则老子本文作
“罪”明矣。惟韩非子解老、喻老二篇引“咎莫大于欲得”句,“大”均作
“憯”,解老篇“得”又作“利”。又解老篇此语上文云“苦痛杂于肠胃之间
则伤人也憯,憯则退而自咎”,即释此“憯”字之义也。“憯”与“痛”同,
犹言“祸莫痛于欲得”也。老子古本亦必作“憯”,傅本犹然。今本作“大”,
盖后人以上语“大”字律之耳。至于解老篇“得”作“利”,则涉上文“欲
利”而讹,顾千里识误谓仍当作“得”,是也。
谦之案:“大”作“憯”,是也。“憯”与“甚”通。敦、遂本作“甚”、
傅、范本作“憯”。范曰:“憯音惨,痛也。”毕沅曰:“河上公、王弼‘憯’
字亦作‘大’,韩非作‘咎莫憯于欲利’,李约‘憯’作‘甚’。说文解字:‘憯,
痛也。’古音甚,憯同。”马叙伦曰:成疏、罗卷作“甚”。成疏曰:“其为咎
责,莫甚于斯。”是成亦作“甚”。“甚”借为“憯”,声同侵类。说文“○”
重文作“○”,是其例证。
故知足之足,常足。
严可均曰:“常足”,御注、王弼作“常足矣”。
罗振玉曰:敦煌本无“故”字、“矣”字。
谦之案:严遵本亦无“故”字,遂州本无“矣”字,韩诗外传引有。
司马光本无“之足”二字。韩非喻老引“知足之为足矣”,文选东京赋注引
“知足常足”。案“足”字从止,即“趾”字,故义为止。易“鼎折足”,郑
注:“无事曰趾,陈设曰足。”汉书五行志:“足者止也。”二十八章“常德乃
足”,河上注:“止也。”刘咸炘曰:“知止即知反。经屡言知足,即知止,知
止谓保富贵也,相对往来皆不常久,必反乃为常,乃能久。”常久,实老子
之宗旨。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姚文田:欲、足韵(六屋入声)。邓廷桢、
奚侗同。
高本汉、陈柱:欲、足、得、足韵。案吴澄云:“‘粪’下有‘车’字,
车、郊协韵。”车,鱼部,郊,霄部,易顺鼎谓车、郊音亦相远,是也。魏
源老子本义曰:“‘静胜寒’三句,或谓此当属下章,盖正、粪为韵,而有道
却走马,即清静治天下之效也。姑存其疑。”案正、粪为韵,更所未详。此
章以道、郊为韵。道,幽部,郊,霄部,此幽、宵通韵,与四十章笑、道为
韵同例。吴棫韵补入声一屋:“得”,得失。老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
于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见头足;终日至夜,竟无所得。”右景龙碑
本四十四字,敦煌本四十三字,河上本四十四字,王本三十九字,傅、范本
四十五字。河上本题“俭欲第四十六”,王本题“四十六章”,范本题“天下
有道章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罗振玉曰:景福本“户”下及下句“牖”下,均有
“以”字。
谦之案:柰卷、室町及淮南道应训、文子道原篇、治要、意林引与景
福本同。又文子精诚篇、下德篇引“户”下有“以”字,淮南主术训、后汉
书张衡传注、文选思齐赋注、韩诗外传三引有“而”字。吕氏春秋君守篇引
作“不出于户而知天下”,傅、范本作“不出户,可以知天下”,韩非子喻老
作“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又淮南主术训:“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
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盖即“不出户,知天下”之
古义。
不窥■,见天道。
罗振玉曰:景龙本、御注本“牖”作“■”,“牖”之别体。
谦之案:罗卷“窥”作“窥”,缺“牖”字,“见天道”作“知天道”。
御注、邢玄、庆阳、磻溪、楼正、河上、顾欢、彭耜、傅奕、高翿均作“窥”,
同此石。诸王本、室町本作“窥”。又“牖”下,顾欢、室町本有“以”字,
陆希声有“而”字。吕氏春秋君守篇引作“不窥于牖,而知天道”,文子精
诚篇作“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傅、范本作“不窥牖,可以知天道”。又尸
子处道篇引仲尼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下其堂而治四方。”鬼谷子本经
阴符七篇引:“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语亦本此。
毕沅曰:案韩非子作“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说文解字曰:“窥,
小视也。”“窥,闪也。”“闪,窥头门中也。”方言:“凡相窃视,南楚谓之窥。”
沅以为穴中窃视曰窥,门中窃视曰窥,应用“窥”字。老子楚人,用楚语矣。
韩非是。
谦之案:毕说是也。玉篇:“窥,相视也,与窥同。”字林:“窥,倾头
门内视也,字亦作○。”任大椿字林考逸引汉孟郁修尧庙碑云“○极道之要
妙”云云,据此知“窥”“○”二字通。又“窥”,说文:“小视也,从穴,
规声。”与“窥”略同。易观“窥观利女贞”用“窥”,丰“窥其户”用“窥”,
此当用“窥”。敦煌本作“窥”,与韩非喻老篇同,当从之。夏竦古文四声韵
出“窥”字,引厉山木道德经本作○。
其出弥远,其知弥近。
严可均曰:“弥近”,各本作“弥少”。
谦之案:“弥”,傅本作“○”,“近”乃“少”字之误。“少”,傅、范
本作“尟”。范曰:“‘尟’字,韩非、王弼同古本。”又韩非喻老篇、淮南道
应训、精神训、吕氏春秋君守篇引“远”下有“者”字。淮南精神训“故曰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注:“以言夫精神之不可使外溢也。”王念孙云:“此
十二字是引老子而释之,后人误以为注文,故改入注耳。”又吕氏春秋先己
篇云:“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论人篇云:“太
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
弥远。”盖皆老子之变文。君守篇云:“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
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则虽不引老子,一见而知其是引老子而
释之也。又案傅本作“尟”,说文:“尟,是少也。”朱骏声曰:“贾侍中说字
亦作■。
易系辞郑本‘故君子之道尟矣’,虞本‘尟不及矣’,经传皆以‘鲜’
以‘罕’为之。
尔雅释诂:‘鲜,罕也。’‘鲜,寡也。’鲜、罕皆即此尟字。”毕沅曰:
“‘尟’,古‘鲜少’字,诸本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