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孤悟      更新:2022-11-18 17:10      字数:4887
  “不以取强”,各本“不”下有“敢”字,“敢”字衍文。但六十七章“不敢
  为天下先”,六十九章“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七十三章“勇
  于不敢则活”,以“不敢”与“不为”对,知顾本成疏经文有误脱。老子原
  意谓常使一般人民无知、无欲,常使少数知者不敢、不为,如是则清静自化,
  而无不治。
  又案不敢、不为,即不治治之。论衡自然篇曰:“蘧伯玉治卫,子贡使
  人问之:‘何以治卫?’对曰:‘以不治治之。’夫不治之治,无为之道也。”
  谊即本此。盖老子之意,以为太上无治。世之所谓治者,尚贤则民争;贵难
  得之货,则民为盗;见可欲则心乱。今一反之,使民不见可尚之人,可贵之
  货,可欲之事。如是,则混混沌沌,反朴守醇,常使民无知无欲,则自然泊
  然,不争不盗不乱,此所以知者不敢不为。至德之世,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此则太古无为而民自化,翱翔自然而无物不治者也。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高本汉以腹、骨、欲为韵,陈柱同。陈
  又以为、治韵,云:“盖歌之音变也。”谦之案:王念孙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
  “欲”“腹”均入幽部,引乐记“君子乐得其道”二句,道、欲为韵。诗经
  蓼莪四章鞫、蓄、育、复、腹为韵。
  楚辞天问育、腹为韵。谦之又案:“贤”“争”为韵。孔广森诗声类二
  阳声二十出“坚”字云:“行苇:‘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
  贤。’案‘坚’从‘○’,‘○’即古文‘贤’,今十七真有‘礥’字,‘礥’
  乃‘贤’声正读也。”又出“贤”字云:“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行苇见‘坚’下。”案“贤”与“争”音近,印度旧译“贤豆”,可为旁证。
  王念孙古韵谱与“坚”同入真部,“争”(音真)入耕部,此为真、耕通韵之
  证。
  右景龙碑本五十七字,敦煌本五十八字,河上本六十六字,王本六十
  七字,傅本六十八字,范本六十九字。河上本题“安民第三”,王本题“三
  章”,范本题“不尚贤章第三”。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
  谦之案:“冲”,傅奕本作“盅”,“盅”即“冲”之古文。说文皿部:“盅,
  器虚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郭忠恕汗简(上之二)“冲”字,引古老
  子作○。
  毕沅曰:“说文解字引本书作‘盅’,诸本皆作‘冲’,淮南子亦作‘冲’,
  并非是。”盖器中之虚曰盅,盅则容物,故庄子应帝王篇曰:“太盅莫胜。”
  严可均曰:“久不盈”,各本作“或不盈”。
  罗振玉曰:景龙本作“久”,敦煌本作“又”,乃“久”之讹。
  俞樾曰:“道盅而用之”,“盅”训虚,与“盈”正相对,作“冲”者,
  假字也。
  第四十五章“大盈若冲”,“冲”亦当作“盅”。又按“或不盈”,唐景
  龙碑作“久不盈”,久而不盈,所以为盅,殊胜今本。河上公注曰:“或,常
  也。”训或为常,古无此义,疑河上本正作“久”也。
  谦之案:作“久”是也。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二引墨子曰:“善持胜者,
  以强为弱,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有弗盈即又不盈。贾昌
  朝群经音辨曰:“有,又也。王弼注:‘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是王本亦
  作“又”,不作“或”。有、又、久古通。马叙伦曰:“墨子引作‘有’,河上
  作‘或’,易州作‘久’,四字古皆通。‘又’‘有’‘或’古通,具见经传释
  词,祝б逶颉谩治ぁ!帧小谩嗤āW又晾制骸擞址慈?br />
  于机。’列子天瑞篇‘又’作‘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久。’殷敬顺、
  陈景元释文曰:‘久音有,本作又。’汉书杨王孙曰:‘精神者天之有。’即本
  此文,并其证。盖‘又’‘久’‘有’三字声,并属之类也。”谦之案:傅本
  “盈”作“满”,陆德明曰:“‘盈’,本亦作‘满’。”盈、满同义。一切经音
  义卷十三引说文“盈”作“器满也”。二徐本作“满器也”。田潜曰:“案水
  部‘溢’下云:‘器满也。’器满即溢,亦即盈也。故‘满’下云:‘盈,溢
  也。’训义甚明。”可证“盈”“满”可互用,惟原本当作“盈”。马叙伦曰:
  “‘满’字诸本作‘盈’者,荀悦曰:‘讳盈之字曰满。’盖汉惠帝名盈,讳
  之改为‘满’也,‘盈’字是故书。”深乎!万物宗。
  严可均曰:“深乎”,御注作“渊似”,河上作“渊乎似”,王弼作“渊
  兮似”。
  “万物宗”,河上、王弼“物”下有“之”字。
  罗振玉曰:敦煌本作“渊似万物之宗”。
  谦之案:释文出“渊○”,云:“河上作‘乎’。”毕沅曰:“○,古兮字。”
  卢文弨曰:“‘○’ ,今本皆作‘兮’。”又傅、范本:“渊兮似万物之宗。”范
  “万”均作“万”。玉篇:“‘万’,俗‘万’字,十千也。”举此一例,知范
  本多古训,亦存俗字。又案“深”与“渊”义同。
  玉篇:“‘渊’,水停又深也。”小尔雅广诂:“‘渊’,深也。”劳健曰:“景
  龙作‘深乎万物宗’。当是唐人避讳改‘渊’作‘深’。”挫其锐,解其忿,
  和其光,同其尘。
  俞樾曰:按释文,河上公本“纷”作“芬”;然“芬”字无义。此句亦
  见五十六章,河上公于此注云:“纷,结恨也。”。。于彼注云:“纷,结恨
  不休。”注文大略相同。
  则河上本“芬”字当读为“忿”,若以本字读之,则注中结恨之义不可
  解。。。王弼本五十六章作“解其分”,注云:“除争原也。”则亦读为忿矣。
  顾欢本正作“忿”,乃其本字,“芬”“纷”并假字耳。
  武内义雄曰:“解其纷”,河上作“芬”。按“芬”当作“忿”。此句在
  四章,又见于第五十六章。旧钞河上本,彼章作“忿”,此章作“纷”。王本
  于彼章作“分”,据其注,则“分”者“忿”之讹。此章与旧钞河上本同此,
  王、河两本字亦同。至景龙碑及敦煌本此章之“纷”,皆改为“忿”,此以假
  借字而还为正字者也。
  谭献曰:五十六章亦有“挫其锐”四句,疑羼误。
  湛常存。
  严可均曰:河上作“湛兮似若存”,王弼作“湛兮似或存”。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二本均作“湛常存”,敦煌本作“湛似常存”。
  武内义雄曰:敦本此句作“湛然常存”,遂州本“湛似常存”。
  王昶曰:邢州本“湛似或存”下句“谁”下有“之”字。
  谦之案:傅、范本与王弼同。邢州本旧谓即遂州本,今知非是。又十
  四章“是谓忽恍”,王昶曰:“诸本并同,邢州本无此句。”案今遂州本实有,
  作“是谓忽怳”,此亦一证也。又“湛”,说文:“没也。”小尔雅广诂:“没,
  无也。”此云“湛常存”,言其虚灵不眛,似无而实有也。
  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严可均曰:“谁子”,河上、王弼作“谁之子”。
  焦竑曰:“谁之子”,陈碧虚司马本无之。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三本均无上“之”字。
  谦之案:室町本“谁”上有“其”字,下有“之”字。案无“之”字
  是也。广雅释言:“子,似也。”“吾不知谁子”,即吾不知谁似也,语意已足。
  此段意谓神耶帝耶?此世所称生杀之主,而道独居其先。道者疑似之间,若
  不知其谁子;然而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也。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纷、尘、存、先韵(文部,先,思殷反)。姚
  文田、邓廷桢同。邓曰:“‘先’,古音读若‘诜’。”谦之案:盅、盈、宗亦
  韵。奚侗、陈柱、高本汉说同。姚鼐曰:“道冲”为句,与“宗”为韵,言
  道之体至冲也。奚侗曰:盅、盈、宗为韵。东、庚之变,如二十四章以“功”
  韵“明”,庄子在宥篇以“虫”韵“情”“成”“鸣”也。又纷、尘、先为韵。
  素问八正神明论“先”与“神”“存”韵,楚辞招魂“先”与“纷”“陈”韵。
  钱大昕曰:说文“冲”读若“动”。书“予惟冲人”,释文:“直忠反。”古读
  “直”如“特”,冲子犹动子也。谦之又案:“湛常存”,河上、王“湛”下
  有“兮”字,“兮”字为楚辞最常见之助字,老子书已发其端。孔广森诗声
  类七曰:“‘兮’,唐韵在十二齐,古音未有确证。然泰誓‘断断猗’,大学引
  作‘断断兮’,似‘兮’‘猗’音义相同。‘猗’,古读‘阿’,则‘兮’字亦
  当读‘阿’。”右景龙碑本三十七字,不分章。河上、王弼、傅奕本四十二字,
  范应元本四十三字,敦煌本三十九字。(武内本云“三十七字”,实三十九字。
  罗卷注“四十九字”,“四”乃“三”字之误。)河上题“无源第四”,王弼题
  “四章”,范应元题“道冲章第四”。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
  严可均曰:“○○” ,别体字。
  罗振玉曰:景龙、广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刍”之别
  构。
  谦之案:河上、王弼、傅、范并作“刍狗”。释文、群书治要及遂州本
  “刍”作“■”。李文仲字鉴曰:“‘刍’,说文:‘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从二屮,即‘草’字也。俗又加‘草’,非。”刘师培曰:案刍狗者,古代祭
  祀所用之物也。淮南齐俗训曰:“譬若刍狗土龙之始成:文以青黄,绢以绮
  绣,缠以朱丝,尸祝○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已用之后,则壤土草
  ○而已,夫有孰贵之?”高诱注:“刍狗,束刍为狗,以谢过求福。”说山训
  云:“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刍狗。”又曰:“刍狗待之以求福。”高注:“待
  刍狗之灵,而得福也。”是古代祭祀,均以刍狗为求福之用。盖束刍为狗,
  与刍灵同,乃始用终弃之物也。老子此旨曰:天地之于万物,圣人之于百姓,
  均始用而旋弃,故以刍狗为喻,而斥为不仁。
  谦之案:吕氏春秋贵公篇高诱注引老子二句同。又庄子庚桑楚篇:“至
  仁无亲。”齐物论:“大仁不仁。”天运篇:“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
  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语皆出此。
  天地之间,其犹■蘥。
  严可均曰:“■蘥”,御注作“橐钥”,河上、王弼末有“乎”字。
  谦之案:王弼注“‘橐’,排橐也。‘钥’,乐钥也。”孙诒让曰:“案一
  切经音义一云:‘○○’ ,东观汉记作‘排’,王弼注书作‘■’,同皮拜反,
  所以冶家用,吹火令炽者也。又十二云:‘排筒’,东观汉记‘因水作排’,
  王弼注:‘橐,■囊也。’(玉篇○部云:‘■,吹火囊。’)据玄应说,则所见
  王注‘排橐’作‘■囊’,今本及陆氏释文并作‘排橐’(释文云:‘排,扶
  拜反。’与皮拜音同。‘排橐’,亦见淮南子本经训高注)。‘排’字正与汉记
  同,岂唐时王注固有两本乎?”(今本王注不分道、德二经,与释文本异。
  又释法琳辩正论引“人法地地法天”章注,与今本不同,亦唐时王注有别本
  之证。)又乐钥之说,与成玄英“钥,箫管也”说同,而与吴澄之释橐钥异。
  吴澄曰:“‘橐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于外者,橐也;
  为辖以鼓扇于内者,钥也。天地间犹橐钥者,橐象太虚,包含周遍之体;钥
  象元气,絪缊流行之用。”吴说义长。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严可均曰:王弼、顾欢作“不掘”。“俞出”,各本作“愈出”。
  谦之案:傅、范本亦作“俞”。
  罗振玉曰:今本王作“屈”,与景龙、御注、景福三本同。释文出“掘”
  字,知王本作“掘”。释文又云:“河上本作屈,顾作掘。”谦之案:作“屈”
  是也。王注“故虚而不得穷屈”,是王注本原作“屈”,范本同。
  傅本“屈”作“诎”。劳健曰:“按说文‘屈’训无尾,引伸为凡短之
  称,故有竭义。
  ‘诎’训诘诎,乃‘诎伸’本字。掘与搰互训,释文引顾云‘犹竭’者,
  谓通假作屈也。
  傅之作‘诎’,盖释为诎伸,非是。此字当作‘屈’,训竭,音掘。”毕
  沅曰:“俞”,诸本并作“愈”。案古无“愈”字,盖即用“俞”也。诸本并
  非。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谦之案: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中作忠。”知法京图书馆所藏河上
  本敦煌残卷作“守忠”,与遂州碑同。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