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2-11-10 16:23      字数:4732
  第一部分在这些照片拍摄的时候(1)
  在这些照片拍摄的时候,我正在北大办理我的毕业离校手续,而当这些照片能够发布的时候,我应该已经离开了母校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是痛苦的,如同离开我生活需要的阳光与雨露。而我又不得不这样。前天晚上路过28号宿舍楼的时候,看见一个男生被两个同学架着往前走,男生一边哭一边喊:“我不走,大家都别走!”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常常看有人写文章,缅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一塔湖图”,就是北大标志性的建筑物),而在毕业之际,你会真的发现,最值得珍惜的,仍然是身边的这些朋友,没有他们的存在,没有与他们可以一起分享的记忆,这里便可能只是石块、瓦砾和清水。
  第一部分在这些照片拍摄的时候(2)
  我高考时成绩并不理想,被调剂进了山东聊城师范学院,那个时候心里很压抑,总感觉自己被生活曲解了。我仍能清楚地记得,我之所以在那个时候保持一些特立独行的举动,为的就是从当时生活的环境中脱离出来,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与外界隔膜的生活环境。这种在现在看来未免有些可笑的行为,却是我在那个时候执着坚持的。我一直这样认为,一个人可以颓废些,可以没有理想,可以偏激些,可以愤世嫉俗,却不能没有朋友。在大三的时候,我已经与同宿舍里的几个兄弟十分投契,他们是我生活在聊城师院最大的精神支持,正是他们,让我觉得生活在这个小城也可以开心。我们彼此了解对方的脾气,生活中时常找一些鬼点子捉弄一下对方,而逢大事须同心协力时又能真诚地团结在一起。我真的是很喜欢这份感觉。那时的我们,虽然同有生不逢时、才子落拓的感叹,但彼此间的默契已经使我们融合为一体。在本科毕业的那个夏天,当我拖着行李回到自己家的小屋时,我仍能感觉自己生活在他们中间。每到夜里,我就常盯着自己屋里那间巨大的窗户,听着窗外夏虫们“奋力哼唱着”此起彼伏的小曲,心里却期待着屋子里的某个角落里会响起他们某个人的声音。
  第一部分在这些照片拍摄的时候(3)
  本科毕业,我本是报考了北京一所院校的研究生,结果成绩不够,所以只好先工作。那时我在一家畜牧兽医学校教语文,学生多是农家子弟,他们对我这个学生样的老师保持着单纯而好奇的尊重,问我问题时常常是怯怯的,后来发现我这个人也没什么脾气,才慢慢显现出他们孩子纯真的天性。逢到周六上午时,学校里常会组织学生我的做实验,他们经常拽着一只羊去开膛,而在他们手里抬着的羊当然是不情愿的,用腿北用力蹬着地面,不肯向前。学生们看我有时也没事,就拉着我也去。其实我不愿去,于大是只好在课堂上和他们重复讲:“君子要远离厨房”之类的道理。后来我动了辞职考研故的念头,就离开了学校,专心考研,其实最舍不得的,仍然是这帮学生,这群单纯的事孩子们。结果竟然考上,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录取。
  或许是经过高考不顺利,考研第一次未果的打击,当这录取通知书来到时,当我真正步入北大校园后,我心里反而平静了下来,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考上北大并不代表变成神仙。好的老传统要保留,新的事物要学习,坏的习惯要渐渐改掉,简单而又复杂,三年,就是这样。
  第一部分在这些照片拍摄的时候(4)
  毕令我没想到的是,在第三年来临之时,将要离开北大时,对北大的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却时时萦绕着我,总感觉自己已经与这里的一草一木融为一体。我所居住的46楼,下楼向东走一段就能到艺园餐厅买饭,再往东走几步就是学校的浴室,若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学校的百年纪念堂,在这里我们可以观看电影和演出,价格绝对便宜,质量绝不逊色。如果选择向西去,便是海淀的硅谷电脑城,有一次我匆匆下楼,迎面碰上同班同学,问我干什么去,我说:“下楼买块硬盘去。”这一切,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方便,太习惯了。所以当第三年来临之时,我选择了报考北大的博士,结果却没考上。还好,这已经不是我生活中第一次失败,我已经不怕了。于是我也加入了找工作的洪流,经过重重关卡,最终成为中国银行卡中心的一名职员。每当有人和我谈及这个职位时,我常会说,“一颗小螺丝。”经历过失败,人才容易把心态放得平和些,这样才好正正经经做事情。
  我常常在电脑上玩一个叫“Balance”的游戏,游戏者控制一个小球在一座天空之城向前走,有种种路径可以选择,有的路好走些,有的路不好走,但如果离开这些路,就会掉下万丈深渊,一去不回。我想自己也是这么一个小球,在自己的路上往前走着,有时是顺境,有时是逆境,但只要有路可走,我就一定要走下去。留在原地,我会空空老去,脱离轨道,我会从此断送自己。
  回想这八年来的时光,我所能想到的道理可能只有两条。
  第一,要学会面对失败。人这一生,不可能事事如你所想,很多时候你必须面对失败。失败带给人们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精神和情绪上的一次打击。
  要学会从精神和情绪上调整自己,把失败当成是成功的一部分。就像一个拳手一样,在拳台上只要钟声未响,你仍有机会再站起来与对手再决一次。
  第二,学会珍惜你身边的朋友。前几天刚刚送走了我们宿舍的大哥,他回家乡工作。本以为已经过了25会成熟些,可见他一上车,我又不由眼泪涟涟。而且快要到毕业的时候,大家常常在宿舍楼里串串门,聊聊天,打打牌,我才发现竟有那么多人我从前没有好好去认识过,他们本可以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而离别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好吧,让我们上路吧。
  搬家公司把我的行李全从宿舍中搬出后,我用圆珠笔匆匆在床板上写下三行字:“方政曾在此睡过,2005年7月9日离开,永远怀念北大!”
  第一部分在这些照片拍摄的时候(5)
  姓名:方政性别:男籍贯:山东潍坊入学时间:2002年专业: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选择此专业的理由:个人喜好最喜爱本校的地方: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和谐理想职业:银行职员第一部分我的大学(1)
  《四书》中的《大学》里有句话:“大学之道,在明理,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育人的道理,在于传授知识,明白道理,陶冶个人情操,培养个人美德;在于团结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北大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它的民主与科学之传统,让我有更多的接触中外新知识,探索世界新领域的机会;它的宽容与广博,始终提醒我要塌实做人、学习,去尽量吸纳这里的精华。
  2002年我有幸地踏入北大这块圣地。初入校园,坐在飘散着墨香的图书馆里,时时感到自己的浅薄,稚嫩的笔端流淌出的文字难以写出这所百年古校的精神内涵。
  北大图书馆学习气氛让我感触最深刻。每天早上7∶30分开馆,即使是7∶40分赶过去,图书馆内也早有许多同学开始自习了。除了吃饭时间,其他时间图书馆内都人满为患。不错,在这高手云集的殿堂,你若还想出类拔萃、独占鳌头,确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看着那些埋头苦学的莘莘学子,使刚入北大的我就犹如踏入一条新的起跑线,浑身顿时涌上一股压力和动力,而正是这股压力和动力鞭策着我在大学求学征途上中奋力奔跑。
  追逐中没有方向地奔跑是行不通的,所以还要有良好的导师指点方向。北大的教授可谓资辈深厚,满腹经纶。每次上课时,我喜欢早早地去占座,往往坐在靠前的位置上,静听老师解惑。在课堂上,我们畅游四海,与古人交谈,和今人攀峰,将生命延长上千年,将眼光放逐全世界。当然,尊师门下的弟子也并非个个睿智,在课后,我常常不耻下问。例如每逢朱苏立教授的讲座,我必问他三个问题,每次听完我的问题,朱先生都是一脸茫然。其实我知道他听懂了,只是认真回答其中一个问题会引来我另外三个问题,以此类推,朱先生就一定不能回家吃饭了。
  第一部分我的大学(2)
  课余饭后,我常和宿舍同伴一起去未名湖畔散步。黄昏的树影拖得很长很长,威风拂过湖水送来阵阵清凉,如此优雅安详的未名湖畔已成为北大学子休憩纳凉、读书静思的天堂。我们踏着湖畔的石径慢慢走着,望着湖里绿绿的浮萍,偶尔有小鱼翻倒水面上来吐气泡或者嬉戏玩耍,还见过乌龟。湖边绕着路的有无数高高大大的银杏树和婉娩垂妆的柳树,它们与未名湖的平静温淑水面相映衬,显得相得益彰,宛然江南园林。
  学北大时光奔流太快,又到期末考试了,有时候也得临时抱一下佛脚。晚上,自习室突如一夜春风来,各道神仙坐满堂。平时大家都很陌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下子熟悉起来,整个教室的学习氛围如云叠丈。当然,我们之间很少说话,大家看书都非常认真仔细。于是我就喜欢晚上秉烛夜读至东方泛白,于名景9李大钊雕像我是喜欢看自己的自行车在我的上完最长的晚自习之后,在北大寒冷的夜色之下孤零零在教故学楼门口久久等待的身事影……虽然辛苦,却也收获颇丰。在大学里,学习上的收获是不容易忽视的,这几年的学习经历也使我学会了思考,融会贯通了专业知识,也给了我以后安身立命之本。
  北大培养的是善于思考、多才多触、理论与实践俱佳的优秀人才。课堂上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精神,课后的众多研究机会、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也给了我开阔眼界、学有所用的领地。
  第一部分我的大学(4)
  2002年9月我加入了北大法律援助协会,从事义务法律咨询工作,为社会慕名而来的人提供法律援助。
  书本毕竟是简单的,而生活却是复杂的。与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相比,再复杂、再高深的理论也只是几句或听来精妙却无所裨益的呓语。一次,我接待的是一个年迈六旬的老人,他从外省千里迢迢地跑来寻求法律的帮助。我问他为何如此奔波劳碌、长途跋涉来京上访,并告诉他就这些问题当地法律部门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他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我是不会再找当地法律部门的。我宁愿找你们,我相信你们这些学生,相信你们这所学校。”听到这话,我一时之间说不出话。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微弓着背坐在我面前时,我心中升起一股悲凉:让一个历经事世幻变的老者最终来向未有任何历练的少年求助,那时如何不得已才会引发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景,即使曾经有过几分轻狂傲气,也会熄灭了,因为义不容辞的使命已然压在肩头—中国法治之路漫长而艰辛。当我有了那种悲凉的认识时,我就已知晓这将是我今后学习的担当,未来工作的己任。
  学文化与学做人是不可偏废的两件事,而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在北大这几年,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不仅在学习、研究上,在思考、做人等许多方面都有长进。北大不但传授给我丰富精湛知识,而且还铸造了我庄严无畏的思想。不知不觉中,我已深爱这片土地,关爱这里每一个人,甚至怜惜这里的一草一木。北大已成为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再也不想离开她了。即使有一天,我将要离她而去,飘到天涯海角,但与北大的情怀却将会永远永远。
  第一部分我的大学(5)
  姓名:符真林性别:男籍贯:广西入学时间:2002年专业:法学选择此专业的理由:希望国家早日走向更为发达的法治之路最喜爱本校的地方:图书馆 未名湖理想职业:法官检察官《我的北大故事》第二部分140那扇门(1)
  “到了,140室。”我推开房门,一股新楼独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此前,在楼长室的登记册上,我已看到了室友:安徽的阿诚,江苏的阿辉,上海的小旭。“惨了,就我一个是北方人。”心中嘀咕着。
  “你好,我,阿辉,江苏农村的。”憋的普通话。说话这人,耳朵好大!“我是小晨,来自北京,第一次住校,请多关照。”握他的手,好糙,像砂纸,硌得我生疼。再看他,一件BALENO圆领衫,衬出黝黑的皮肤;一身肌肉,百转千回,起伏绵延,简直像—大青蛙!我笑了。我和他的桌子,背对背,在靠门一侧。
  窗户在南边。一个小个子,蓝色T恤,戴着眼镜,坐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