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节
作者:
孤独半圆 更新:2022-10-30 13:53 字数:4711
可证今本不误。”珂案:此经所说大泽,实有两处。大荒北经云:“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此千里大泽也,位在西北方。下云“夸父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所走者即此大泽,亦穆天子传卷四所谓“北至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之旷原也。郭注穆天子传所引乃大荒北经方千里之大泽。至于此处大泽,实海内北经所记“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之百里大泽,位在北方,或即今河套附近之地。又此节文字(连同以下二节),亦应在海内北经“宵明烛光”节之前,始与方位地望大致相符。
2 郭璞云:“百鸟于此生乳,解之毛羽。”珂案:“解之毛羽”不成文义,宋本、藏经本作“解氄毛羽”,是也。郝懿行云:“此地即翰海也,说见大荒北经。”翰海古本泛指沙漠之地,北方有翰海,西北亦有翰海,史记霍去病传:“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此北方之翰海也。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云:“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此西北之翰海也。郝以此处所记大泽为翰海是也,然以之混同于大荒北经所记大泽则非也。
鴈门山1,鴈出其闲2。在高柳北3。
1 郝懿行云:“淮南墬形训云:『烛龙在鴈门北,蔽于委羽之山。』疑委羽山即鴈门山之连麓,委羽亦即解羽之义。江淹别赋所谓『鴈山参云』也。”
2 郝懿行云:“水经注(?水)及初学记三十卷引此经并作『鴈出其门』。”珂案:今本(蕴石斋丛书本)初学记仍作“鴈出其闲”。
3 毕沅云:“山(高柳山——珂)在今山西代州北三十五里。”
高柳在代北1。
1 珂案:水经注?水引此经北作中,云:“其山重峦叠巘,霞举云高,连山隐隐,东出辽塞。”藏经本北作地。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1。在氐国西2。
1 郭璞云:“在广都之野。”珂案:海内经云:“西南黑水之闲,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以上十六字系经文误入郭注者,据王念孙、郝懿行校复)。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叙写后稷葬所景物,至为详尽,实有人间乐园之概。惟经文作都广之野,郭注则作广都之野。夷考古籍所引,或作都广、或作广都不一(详海内经“都广之野”节注)。华阳国志蜀志云:“广都县,郡(指成都——珂)西三十里,元朔(汉武帝年号——珂)二年置,有盐井渔田之饶。”据蜀中名胜记(明曹学佺撰),其地盖属双流县,在今成都与双流之间。故杨慎山海经补注径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衡之以后稷葬所地望,大致相近,故都广、广都,当是一而非二也。后稷除在都广之野之葬所外,尚有其在槐江之山附近所潜之渊。西次三经云:“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郭璞注云:“后稷生而灵智,及其终,化形遯此泽而为之神,亦犹傅说骑箕尾也。”盖关于后稷死的神话之异闻,犹鲧潜羽渊也。所谓“潜”者,乃化形遯身于水泉之地,非郭注“傅说骑箕尾”之比也。至于淮南子墬形篇云:“后稷垄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则后稷死后,既已埋葬,复化形为异物,实兼“葬”与“潜”二说而为一也。
2 珂案:海内南经云:“氐人国在建木西。”淮南子墬形篇云:“后稷垄在建木西。”则后稷垄与氐人国俱在建木之西。此复云:“后稷之葬,……在氐国西。”氐国当即氐人国也,脱人字。
流黄酆氏之国1,中方三百里2。有涂四方3,中有山4。在后稷葬西。
1 珂案:海内经云:“有国名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麈(麈原作尘土,据清蒋知让校改,说详该节注)。有巴遂山,绳水(绳原作渑,从水经注若水引此经改)出焉。”淮南子墬形篇云:“流黄沃民在其北,方三百里。”即此国。民字或氏字之讹。
2 郭璞云:“言国城内。”珂案:经文“中方三百里”者,即海内经所谓“其域中方三百里”也,郭注城字当为域字之讹。
3 郭璞云:“途,道。”珂案:郭注途,宋本作涂,是也,经文正作涂。
4 珂案:即海内经所谓“巴遂山”也。
流沙出钟山1,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2,西南入海黑水之山3。
1 郝懿行云:“楚词招魂云:『西方之害,流沙千里。』王逸注云:『流沙,沙流而行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本味篇云:『流沙在敦煌郡西,八百里。』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云:『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注云:『流沙,沙与水流行也。』亦言出钟山,西行,极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
2 珂案:宋本作昆仑墟,下同。
3 郭璞云:“今西海居延泽。尚书(禹贡)所谓『流沙』者,形如月生五日也。”杨慎云:“谓形如半月也。唐诗:江畔洲如月。”珂案:郭杨之说流沙,乃诗之构想也。宋沉括梦溪笔谈卷三云:“予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之外皆动,澒澒然如人行幕上。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车,应时皆没,至有数百人平陷无孑遗者。或谓:此即流沙也。又谓:沙随风流,谓之流沙。”则是流沙之科学状写也。
东胡1在大泽东。
1 郝懿行云:“国名也。伊尹四方令云:『正北东胡。』详后汉书乌桓鲜卑传。广韵引前燕录云:『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云云。其后为慕容氏。”
珂案:“东胡”已下四节当移海外北经“舜妻登比氏”之后,海内东经“国在流沙中者埻瑞、玺?”已下三节当移于此处。说详上卷“匈奴”节注。
夷人在东胡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1。地近于燕,灭之2。
1 郭璞云:“今扶余国即濊貊故地,在长城北,去玄菟千里,出名马、赤玉、貂皮、大珠如酸枣也。”郝懿行云:“(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说夫余与此注同,即郭所本也。唯貂皮作貂●,后汉书东夷传又作貂豽。艺文类聚八十三卷引广志曰:『赤玉出夫余。』”
2 郝懿行云:“大雅韩奕篇云:『其追其貊。』谓此。”
孟鸟1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2。
1 郭璞云:“亦鸟名也。”郝懿行云:“海外西经有『灭蒙鸟在结匈国北』,疑亦此鸟也,灭蒙之声近孟。”珂案:郝说是也,详海外西经“灭蒙鸟”节注。
2 珂案:藏经本黄上无赤字。
海内昆仑之虚1,在西北,帝之下都2。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3。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4。面5有九井6,以玉为槛7。面有九门8,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9。在八隅之岩10,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11。
1 郭璞云:“言海内者,明海外复有昆仑山。”郝懿行云:“海内昆仑即西次三经昆仑之丘也。禹贡昆仑亦当指此。海内东经云:『昆仑山在西胡西。』盖别一昆仑也。又水经河水注引此经郭注云:『此自别有小昆仑也。』疑今本脱此句。又荒外之山,以昆仑名者盖多焉。故水经禹本纪并言昆仑去嵩高五万里。水经注又言晋去昆仑七万里。又引十洲记『昆仑山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似皆别指一山。然则郭云海外复有昆仑,岂不信哉。说文(八)云:『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2 珂案: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即最早有关昆仑神话之记叙也。“帝之下都”,郭璞云:“天帝都邑之在下者。”穆天子传卷二云:“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则此天帝实黄帝也。“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之神陆吾,即此经所记“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之开明兽也,“司帝百服”之鹑鸟(禽经云:赤凤谓之鹑),即开明西凤皇鸾鸟之属也:以传闻不同而略异其辞也。
3 郭璞云:“皆谓其虚基广轮之高庳耳。自此以上二千五百余里,上有醴泉华池,去嵩高五万里,盖天地之中也。见禹本纪。”珂案: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云:“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4 郭璞云:“木禾,谷类也,生黑水之阿,可食,见穆天子传。”珂案:穆天子传卷四云:“黑水之阿,爰有野麦,爰有荅堇(祇谨二音——原注),西膜之所谓木禾。”
5 珂案:初学记卷七引此经作上。
6 珂案:吕氏春秋本味篇云:“水之美者,昆仑之井。”淮南子墬形篇云:“昆仑旁有九井。”
7 郭璞云:“槛,栏。”
8 珂案: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引此经作旁有五门。御览卷三八引此经作面有五门。
9 珂案:水经注河水引遁甲开山图荣氏注云:“天下仙圣,治在柱州昆仑山上。”十洲记亦云:“(昆仑)真官仙灵之所宗,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悉记。”则是神话仙话化之自然表现也。
10郭璞云:“在岩闲也。”珂案:谓百神居处昆仑八隅岩穴之间。大荒西经云:“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可证神处岩穴,在古人质朴的思想观念中,并不足异。
11郭璞云:“言非仁人及有才艺如羿者不能得登此山之冈岭巉岩也。羿尝请药西王母,亦言其得道也。羿一或作圣。”珂案:郭注“羿一或作圣”,宋本、藏经本俱无一字,一字衍。“仁羿”,郭释为“仁人及有才艺如羿者”,嫌迂曲;据近人研究,仁羿,即夷羿,“仁”即“夷”之借字,“夷”之重文古作(入二),与“仁”音形并近,较确。郭云“羿或作圣”,亦通。“非仁圣莫能上冈之岩”,犹海外西经称“龙鱼陵居在其北,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无非对古有才德者之赞美而已。然此处仁羿实当即羿,为有关羿神话之零片而散见于此者。淮南子览冥篇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云:“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为月精”之说,不见于今本淮南子,唯初学记卷一引古本淮南子有之,云“(姮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蠩,而为月精”,此十二字盖后人或以其“不雅驯”,刊落去也。“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者,羿登此(昆仑山)冈岩向西王母请不死药也。西王母或居玉山。西次三经云:“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或居弇兹山。穆天子传卷三云:“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寄名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郭璞注:“弇,弇兹山,日入所也;言是西王母所居也。”或居昆仑。大荒西经云:“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虽传说中西王母居地非一,而唯昆仑有不死树及不死药。本卷下文云:“开明北有……不死树。”又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则羿“上冈之岩”之所请者,亦唯有居于昆仑之西王母耳。郭璞图赞云:“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请药西姥,乌得如羿!”是能得其解者。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1。
1 珂案:宋本下有“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九字,明藏本、吴宽抄本、清吴任臣本、汪绂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并有之,当系脱文。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1。
1 郭璞云:“禹治水复决疏之,故云『导河积石』。”珂案:此积石山盖即西次三经所云“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之积石山也,郝懿行以此为海外北经禹所积石之山,非也,说详该节注。
洋水1、黑水2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3。
1 郭璞云:“音翔。”郝懿行云:“高诱注淮南墬形训云:『洋水经陇西氐道东至武都为汉阳(阳字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