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节
作者:不受约束      更新:2022-10-30 13:41      字数:5052
  这是大实话。又林好,他们这些娘家跟过来的人当然一荣俱荣。又林要是不得势,他们当然也没好日子过。
  这就是现实。
  朱慕贤回屋的时候,又林正看着人理衣箱。又林的嫁妆着实不少,原来准备的地方放不下,不得不又单腾出一间空屋来专门放着这些。又林日常穿的衣裳也都在包袱里衣箱里头没取出来。
  小丫鬟刚看见朱慕贤,他已经到了门口了。
  〃这是在做什么?〃
  又林回过头来一笑:〃理一理衣裳,要穿的就挂起来,一时穿不着的先收着。〃
  做新媳妇,自然得穿戴精致讲究些。今天又林头上那对镂花流苏长簪可是让不少人啧啧称赞。说簪子贵重,可是也得人能衬得起。
  看着搭在一旁的几件衣裳这想必是预备要穿的。
  朱慕贤忍不住问:〃就这几身吗?〃
  又林看小英她们合上箱盖,应了一句:〃是啊。〃
  等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朱慕贤忍不住问:〃够穿的吗?〃
  〃不出门见客,在家里头足够了。回门的衣裳已经单拾掇出来,都拿去熨烫了,你的那身儿也交给他们了。〃
  一回了屋,知道这里有个人在等着你,有热热的茶,还有这样家常的对话。朱慕贤只觉得,有多重的心事,到这儿也全都放下了。
  怪不得人们总管娶妻叫做成家。果然是这样,屋里有了女人,有了温暖,有了笑容,相互关心扶持着,才能称为家。
  〃西屋还空着,你要是想写字儿,就把西屋布置布置。要用什么东西就跟我说。〃
  他在又林身边坐下来,注意到她不自在地挪动了一下。不过也就是这么一下,又林又意识到,他们已经是夫妻了,她没理由躲他,所以她还是坐在了原位。
  朱慕贤肚里觉得好笑,同时又有些爱怜。
  她昨天晚上……肯定吓坏了。他记得她后来哭了,并没有出声,但是落泪了,抽抽噎噎的。
  虽然她自己可能都不记得了。
  朱慕贤后来也有一点后悔。
  她是头一次,既害怕,肯定也会疼痛。他应该更收敛,更小心一些才是。
  可是那种时候,实在是忍不住……
  他清晰的记得那时候的触感,柔软,温润,带着淡淡的清香。
  朱慕贤的心跳快了起来,手心也在发热。
  他轻轻握着她一只手,又林又紧张了一下,她抬头看了一眼门口,确定屋里没有别人,才小声说:〃这……天还没黑呢。〃
  朱慕贤噙着笑说:〃这么说,只要天黑就行了?〃
  又林用力把手抽回去。
  她知道这会儿她不管说什么都只会让这个人更得意。可是哪怕她什么也不说,这个人同样能脑补出许多精彩想象,然后自娱自乐吧?
  这人以前的彬彬有礼会不会都是装出来的?现在一成了亲,马上原形毕露了,那目光……就跟饿了几年没吃过肉终于开了荤一样。
  又林真有些担心自己这点儿皮肉不够他一顿啃的。
  幸好这会儿外头有人来传话,说晚饭摆在朱老太太那儿了,让他们也过去用饭。
  朱老太太对这个儿媳妇是怎么看怎么喜欢,用饭的时候也没让她立规矩什么的,只说:〃咱们家不兴那些,你婆婆、你婶子她们当年进门,也没那么折腾讲究过。再说,你这才头三天里,不必细论这些。〃
  又林这才告了罪坐下了。
  大太太低下头,帕子拭了一下鼻尖的汗意。
  她倒想让媳妇立规矩呢,对新媳妇,起头可得严厉些,才能拿捏得住。可是朱老太太这么发了话,她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大橙子感冒了~~我觉得我好象也要染上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说起来,朱大太太也没在婆婆面前立过规矩。当时她一过门,就跟着朱大老爷去了任上,公婆不过是逢年节时见上一面,客客气气的就过了。
  可是朱大太太很期望能让儿媳妇对自己服首贴耳,恭恭敬敬。她这么出色的儿子,娶了这么个媳妇,李家丫头上辈子可是烧了高香了。
  又林留心看着桌上每个人都吃了什么菜。
  虽然桌上菜肴丰盛,朱老太太也就动了干丝和虾仁两样清淡的。老爷子没看出有什么特别偏好,什么都动了一些。大太太和朱老太太完全相反,她看来对红烧排骨和扣肉更偏好。朱慕贤则和朱老爷子一样,每样都动过,但蒸鱼吃得多些。
  跟胡妈妈打听来的差不多,老太太本就是江南人,口味偏清淡。再加上人有了年纪要养生,肯定不能大鱼大肉的吃。大太太是北方人,这口味就重些。
  大太太心思并不在用饭上头,她心里各种念头转来转去,她看着同坐在一张桌子上的儿媳妇。
  年轻可真好,皮子细得跟缎子似的。手看着也细滑肯定在家里也是娇养着没做过活儿的。
  朱老太太笑着说:〃今儿汤不错,天气燥,多喝点汤水。〃
  大太太答应了一声,朱老太太又想了起来,转头说:〃我记得那年夏天你们家烧的那个荷叶羹很好,你娘还说是你亲手做的呢。〃
  又林也笑着说:〃那天出去划船,正好折了很多鲜荷叶回来,就把荷叶磨碎了做羹了,其实还是靠着鸡汤提着味儿。〃
  〃说到鸡汤,都是一样煮法,可那回喝的特别清爽呢?〃
  又林想了想:〃我用茶叶把汤上头的油吸去了。〃
  朱老太太笑了:〃怪不得呢,你倒是会想点子。〃
  朱大太太看了这和睦融洽的祖孙二人,心说,这张嘴倒是巧。挺会说话的。可是看那样儿哪象是能进厨房的人啊。
  反正日子还长着,过日子可不是光凭一张嘴会讨巧卖乖就能行的,就算刷了金漆,日子久了也得露原形。
  一回屋里。朱慕贤就问:〃你几时还做过好汤?让祖母到现在还念念不忘的。几时再做一次给我尝尝。〃又林抿嘴笑:〃现在时节不对,那羹是大暑天儿里做的。现在小荷才露尖尖角呢。〃
  朱慕贤把小荷才露尖尖角念了两遍,目光忍不住就在又林身上勾旋打转。
  可不是么。
  她还这么……这么小。
  面庞和身体娇嫩得就象刚刚露出水面的嫩荷叶,正是诗里头说的,羞颜未尝开。
  两人宽衣安置,又林还是有些僵硬,仰面躺着。好大会儿一动都没动。
  当然也没睡着。
  朱慕贤心里怜惜她,纵然有什么想法,也是自己忍下了。他一时也睡不着,往常这时候他都是在读书。可现在是新婚,祖父下午还打趣他,让他可别又捧起书本把新娘子一个人晾起来了。
  〃下午祖父找我说话。〃
  又林微微侧过脸看他:〃都说什么了?〃
  〃祖父决定回京一趟,我们也一同回去。说起来,也该去一趟。父亲,哥哥嫂子他们,也都该见见。〃
  又林已经猜着几分了。并不特别意外:〃有说什么时候动身吗?要去多久呢?〃
  朱慕贤倒没有瞒她:〃可能得不少日子。祖父当初的事又有另一番说法了〃
  又林一惊,不过随即镇定下来。今天看朱老爷子模样还是一如既往,老太太心情也很好,还有心思跟她说汤羹,应该不是飞来横祸。
  也许是要翻身?
  但是又林也没有多大欣喜。
  官场上的事情谁都说不准,虽然朱老爷子当时被牵累不无冤枉,但是俗话说人走茶凉,这做官向来是好几个萝卜都盯着一个坑,你走了自然有别人来顶上。朱老爷子已经是古稀之年,这种年纪含饴弄孙差不多。东山再起基本可能性不大,不是人人都象姜子牙那么老当益壮的。
  朱老爷子已经没有威胁性了,别人自然会给几句好听话,说不定还会给个闲职,把他养起来。又林虽然不懂这些,可是平时长辈们议论。书也读了不少,她也能估摸出几分来。象国子监,鸿胪寺这些地方,事儿又少,说起来还很好听。
  因为又林不说话,朱慕贤想着,她肯定是为了一嫁过来就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而感到难过。
  这个消息是太突然了些。
  虽然朱慕贤之前也知道他不会在于江住一辈子,可是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离开。他总觉得,倘若能中举,再进京,那起码得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
  他觉得挺对不住又林的,她长这么大,也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而且身边没有她熟悉的亲人。
  这一去,什么时候回来,或者说,到底能不能再回来,都很难说。
  朱慕贤有种预感,也许他不会再回到于江了。
  又林也有同样的感觉。
  朱慕贤会在于江,是因为朱老爷子和老太太回来,他也顺便回来,陪伴祖父母,读书在哪里都是一样能读。
  当时朱家这个举动也不无避祸的的意思。他们家刚回来时,李光沛看朱老爷子泛舟湖上,醉心棋与渔,曾经对又林说过这么一句话。
  老爷子和这船,要是画进画里,那也是一景,就叫武陵桃源。
  桃源中人避于世外,为的是什么?并不是他们天生就追求那种生活,是为了躲避秦乱,是为了逃命,为了逃离战火和迫害。
  世人说起来,总爱用桃源比喻美好的世外乐土。可是实际上桃源并不美好,它的形成是被迫的。
  朱老爷子当时那样子,也未必就是纵情放旷,万事不理了。他也是做出无害的姿态给别人看。
  如果不用再避祸了,他们是不是还会长久的待在于江呢?
  就算老爷子老太太真心想在这儿养老,京城的事情他们就真能放得下吗?
  他们再回来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屋里静了一会儿,朱慕贤轻声问:〃平时这会儿,你都睡了吗?〃
  〃没有。〃又林说:〃我可不会这么早上床,有时候陪祖母说话,有时候要陪弟弟妹妹们。你呢?〃
  朱慕贤坦然说:〃这几年都没这么早睡过。〃
  得都不是爱早睡的人,所以现在两人躺床上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可朱慕贤觉得这么说话真的很难得。他记不得自己有没有这么和人轻松的聊过天,也许有,但是太少,他已经不记得了。没什么负担,也没有太多顾忌,想说什么都行。他知道她在听,而且知道她都能听得懂。
  又林问:〃咱们家在京城哪条街上?宅子个什么样儿?〃
  她声音软软的,但是朱慕贤更喜欢的是〃咱们家〃这个称呼。
  是啊,他们已经是一家人了。夫妇一体,休戚与共,当然要说〃咱们家〃。
  〃京城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是住在永崇街,后来祖父升迁,迁到了西城延福街。宅子有前后五进,带一个小花园儿。不过这回回去,我们肯定不会住在我原来那两间屋里了,得找几间宽敞的屋子才住得下。〃
  可不是,原来朱慕贤连主带仆才几个人?一巴掌就数完了。可是现在又林带过来的人叮了啷当的一串,还有这么多箱笼东西
  朱慕贤打小就知道一个道理,女人是永远不嫌衣裳首饰多的。以前母亲跟父亲在任上,要搬迁的时候那箱笼多的让人惊诧,也不知哪来这么多东西,还全都塞得满满的。
  朱老太太也是这样,换季的时候晒衣裳,连三十年前穿过的一件衣裳都还保留着,指着衣裳就能说出那天的事儿来。这些东西的存在并不只有占地方这一个用处,它上头凝结记载着许多回忆,所以舍不得轻易丢弃。
  朱慕贤揽着又林的肩膀,并不带**的意味。
  又林也能感觉得到,所以她并没有紧张得浑身僵硬。
  〃京城冬天比这儿冷得多,有时候雪会连下三天三夜,早早就得烧炕,不然晚上会冻得人睡不着觉。不知道你能不能习惯……〃
  〃慢慢来,会习惯的。〃
  朱慕贤微笑着说:〃对,慢慢来。〃
  又林想,她对北方可不陌生,上辈子她可是个地道的北方姑娘呢。
  但是这辈子,她还真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京城对她来说全然陌生。
  回门那日,又林和朱慕贤是早早起来了,又林还是一身红,除了没凤冠和盖头,打扮得也得新娘子差不多了。按风俗都是这样穿,这可不以她的个人喜好为转移。朱慕贤也是一身簇新长袍,拾掇得十分光鲜。
  两人去给朱老太太请安的时候,老太太刚起身,还在梳头呢,笑着说:〃你们起得可真早,不用这么急,用过了早饭再去。〃
  徐妈妈在一旁笑着说:〃咱们这是赶巧了,离得近。那离得远的人家,鸡不叫就起身赶路的也有。要是那隔着几百里地的,说不得就得满月才回门了。〃
  大太太只吩咐:〃早点儿去早点回吧,头一个月新房不能空可别多喝了酒,让你丈人笑话你。〃
  大家有没有觉得,冬天一年比一年冷呢,而且还冷的那么早。
  第一百六十三章
  李家自然是洒扫一新,早早打开大门迎接新姑爷。大概每一个亲娘在女儿回门时都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