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节
作者:莫莫言      更新:2022-10-11 20:28      字数:4781
  公至自会。
  晋人纳接菑于邾娄,弗克纳。纳者何?入辞也。其言弗克纳何?据言于邾娄,与纳顿子于顿同,俱入国得立辞。○捷菑,在妾反,又如字;下侧其反,二传作“捷菑”。
  '疏'“纳者何”。○解云:欲言得国,下有不克之文;欲言不得国,纳者入辞,故执不知问。○注“据言”至“立辞”。○解云:即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是也。此上言于邾娄,是其得国;下云弗克纳,自相违,故难之。
  大其弗克纳也。克,胜也。郑伯以胜为恶,此弗胜,故为大。
  '疏'注“郑伯以胜为恶”。○解云:即隐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传云“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已杀之,如弗与而已矣”,注云“克者诂为杀,亦为能,恶其能忍戾母而亲杀之”是也。
  何大乎其弗克纳?据伐齐纳子纠,耻不能纳。
  '疏'注“据伐”至“能纳”。○解云:即庄九年“夏,公伐齐,纳纠”,传云“纳者何?入辞也。其言伐之何?伐而言纳者,犹不能纳也”是也。
  晋郤缺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接菑于邾娄,力沛若有馀,沛,有馀貌。○乘,绳证反。沛若,普具反,有馀貌。而纳之。邾娄人言曰:“接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出,外孙也。○玃且,俱缚反;下子馀反。子以其指,指,手指。
  '疏'“子以其指”。注“指,手指”。○解云:子谓卻缺,言子以手指,指麾于邾娄,令使纳接菑也。
  则接菑也四,玃且也六。言俱不得天之正性。
  '疏'注“言俱”至“正性”。○解云:地四生金于西方,地六成水于北方,皆非天数也。言此者,喻皆庶子矣,贵则皆贵矣。
  子以大国压之,压,服也。服邾娄使从命。○压,於甲反,又於辄反,服也。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设齐复兴兵来纳玃且,亦欲服邾娄使从命,未知齐、晋谁能使外孙有邾娄者。○齐复,扶又反,下同。贵则皆贵矣。时邾娄再娶,二子母尊同体敌。
  '疏'注“时邾”至“体敌”。○解云:盖皆是古媵之子,或是左媵之子,言非侄娣所生也。旧云子以其指者,言凡立子之法,以其手指相似,则接菑犹人之四指,玃且犹人之六指,皆异於人,故曰俱不得天之正性也。虽然者,虽皆不得正性,但四不如六,故长者宜立矣。
  虽然,玃且也长。既两不得正性,又皆贵,唯当以年长故立之。○长,丁丈反,注同。郤缺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克也”。如邾娄人言,义不可夺也,故云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弗克纳也。大其不以已非夺人之是。此晋郤缺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据赵鞅纳蒯聩不贬。
  '疏'注“据赵”至“不贬”。解云:即哀二年夏,“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是也。
  不与大夫专废置君也。曷为不与?据大其弗克纳。实与,弗克纳是。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大夫之义,不得专废置君也。不复发上无天子,下无方伯传者,诸侯本有锡命征伐忧天下之道故,明有乱义,大夫不得专也。接菑不系邾娄者,见挈于郤缺也。不氏者,本当言郤娄接菑,见当国也。○见挈,贤遍反;下音苦结反。
  '疏'注“不复”至“之道故”。○解云:欲道僖元年“救邢”、“城楚丘”之经,悉是实与而文不与,文与此同。其传皆云“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今此不复言之,故云尔。言诸侯本有锡命征伐忧天下之道故者,正谓保五连帅,本有共相存恤之义,是以上无天子,下无方伯之时,容有存恤之道,是故异於大夫耳。○注“明有”至“专也”。○解云:言大夫若有专废置君者,即是乱义,故曰明有乱义,大夫不得专也,正由大夫不得专废置故也。○注“接菑”至“缺也”。解云:据僖二十五年纳顿子系顿也。○注“不氏者”。○解云:据宣十一年“纳公孙甯、仪行父于陈”皆言氏也。○注“本当”至“当国也”。○解云:即隐元年传云“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注云“欲当国为之君,故如其意,使如国君,氏上郑,所以见段之逆”是也。
  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已绝,卒之者,为后齐胁鲁归其丧有耻,故为内讳,使若尚为大夫。
  '疏'注“已绝”至“大夫”。○解云:言已绝者,即上八年公孙敖奔莒是也。《春秋》之例,大夫出奔之后,即绝於大夫之位,不复书其卒,即公子庆父、臧孙纥之属是,是以於此怪其书卒矣。言为后齐胁鲁归其丧有耻者,即下十五年夏,“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传云“何以不言来?内辞也,胁我而归之”是也。
  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此未逾年之君也,其言弑其君舍何?据弑其君之子奚齐也。连名何之者,弑成君未成君俱名,问例所从也。
  '疏'注“据弑”至“齐也”。○解云:即僖九年“冬,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传云“弑未逾年君之号”是也。
  已立之,已杀之,商人本正当立,恐舍缘潘意为害,故先立而弑之。
  '疏'注“商人本正当立”。○解云:正以弑舍不书日,见不正遇祸,则知商人本正明矣。
  成死者而贱生者也。恶商人怀诈无道,故成舍之君号,以贱商人之所为。不解名者,言成君可知。从成君不日者,与卓子同。○恶,乌路反。卓,敕角反。
  '疏'注“从成君”至“子同”。○解云:即僖十年春,“晋里克弑其君卓子”,彼下注云“不日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是也。
  宋子哀来奔。宋子哀者何?无闻焉尔。
  '疏'“宋子哀者何”。○解云:欲言宋君,经书子哀;欲言大夫,文不言氏,故执不知问。○“无闻焉尔”。○解云:即隐二年注云“言无闻者,《春秋》有改周受命之制,孔子畏时远害,又知秦将燔《诗》、《书》,其说口授相传,至汉公羊氏及弟子胡毌生等,乃始记於竹帛,故有所失也”是也。○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执者曷为或称行人?或不称行人?此问诸侯相执大夫所称例。
  称行人而执者,以其事执也。以其所衔奉国事执之,晋人执我行人叔孙舍是也。
  '疏'注“晋人”至“是也”。○解云:即昭二十三年,“晋人执我行人叔孙舍”是。
  不称行人而执者,以巳执也。巳者,巳大夫,自以大夫之罪执之。分别之者,罪恶各当归其本。○别,彼列反。单伯之罪何?道淫也。恶乎淫?淫乎子叔姬。时子叔姬嫁,当为齐夫人,使单伯送之。○恶,音乌。然则曷为不言齐人执单伯及子叔姬?据夫人妇姜系公子遂。
  '疏'注“据夫”至“子遂”。○解云:即宣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是也。
  内辞也,使若异罪然。深讳使若各自以他事见执者。不书叔姬归于齐者,深讳以起道淫。书单伯如齐者,起送叔姬也。齐称人者,顺讳文,使若非伯讨。
  '疏'注“不书”至“姬也”。○解云:言此者,欲决隐二年“冬,十月,伯姬归于纪”之属书归也。言深讳者,正以子叔姬有罪故也。言以起道淫者,谓深讳不言其归,即是以起道淫之义,何者?若更为小事而见执,何须讳其归于齐?今不言归于齐,而与单伯俱见执,明其在道与单伯淫,于归事不醒醒矣。或日不书归于齐者,深讳其起道淫故也。何者?若言叔姬归于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即有道淫之理也。○注“齐称人”至“伯讨”。解云:即僖四年夏,“齐人执袁涛涂”之下,传云“称侯而执者,伯讨也。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是也。
  十有五年,春,季孙行父如晋。
  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月者,文公微弱,大夫秉政,宋亦蔽於三世之党,二乱结盟,故不与信辞。不称使者,宋无大夫。官举者,见宋乱也。录华孙者,明恶二国,非以月恶华孙也。○华孙,户化反。见,贤遍反。恶二,乌路反,下皆同。
  '疏'注“月者”至“秉政”。○解云:即公子遂是也。○注“宋亦”至“之党”。○解云:即上八年传云“曷为皆官举?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是也。言为三世内娶之故,三世妃党皆强,而为君之所蔽,故云蔽于三世之党矣。○注“故不与信辞”。○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凡莅盟、来盟例皆书时,所以然者,欲见王者当以至信先于天下故也,是以桓十四年夏,“郑伯使其弟语来盟”,注云“时者,从内为王义,明王者当以至信先天下”是也。今而书月,故言不与信辞耳。○注“不称使”至“大夫”。○解云:正决“郑伯使其弟语来盟”之文也。○注“官举”至“孙也”。○解云:大夫之义,例不官举,而此言司马者,正以见宋之乱,是以详录华孙,明其书月不与信辞者,不由华孙之故也。
  夏,曹伯来朝。
  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何以不言来?据齐人来归子叔姬。
  '疏'注“据齐”至“叔姬”。解云:在此年十二月。
  内辞也。胁我而归之,笋将而来也。笋者,竹箯,一名编舆,齐、鲁以此名之曰笋。将,送也。为叔姬淫,恶鲁类,故取其尸置编舆中,传送而来,胁鲁令受之,故讳不言来,起其来有耻,不可言来也。不月者,不以恩录,与子叔姬异。○笋将,音峻,竹箯也。将,送也。竹箯,婢绵反,一音步贤反,服虔音编,韦昭音如频反。编,必绵反,一音篇,郭璞音步典反。舆,音馀。为叔,于伪反,下“父为”、“子为”、“若为”、“实为”同。传,直专反。令受,力呈反,下同。
  '疏'注“故取其尸”。解云:谓取其死尸矣。○注“不月”至“姬异”。解云:正以下“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书月故也。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是后楚人灭庸,宋人弑其君处臼,齐人弑其君商人,宣公弑子赤,莒弑其君庶其。
  '疏'注“是后楚人灭庸”。○解云:即下十六年秋,“楚人、秦人、巴人灭庸”是也。○注“宋人弑处臼”。○解云:在十六年冬。○注“齐人弑商人”。○解云:在十八年夏五月。○注“宣公弑子赤”。○解云:即十八年冬子卒,传云“子卒者孰谓?谓子赤也。何以不日?隐之也。何隐尔?弑也”者是也。○注“莒弑其君庶其”。解云:在十八年冬。
  单伯至自齐。大夫不致,此致者,喜患祸解也。不省去氏者,淫当绝,使若他单伯至也。○解,户买反。省,所景反。
  '疏'注“大夫不”至“祸解也”。○解云:正以内大夫出聘,例不书至故也。○注“不省”至“伯至也”。解云:正以昭十四年“春,隐如至自晋”,彼是被执而归,省去其氏,今单伯存氏,故解之。
  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入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其日何?据甲寅齐人伐卫日伐也。
  '疏'“入不言伐”。○解云:庄十年师解云尔,故此弟子据而难之。○注“据甲”至“伐也”。○解云:即庄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是也。
  至之日也。嫌至日伐,不至日入,故曰入也。主书,与甲寅同义。
  '疏'注“主书”至“同义”。○解云:即彼云“伐不日,此何以日?至之日也”,何氏云“用兵之道,当先至竟侵责之,不服,乃伐之。今日至,便以今日伐之,故日以起其暴也”是也。然则令此郤缺亦今日至便以今日伐之,故书以日起其暴也。
  秋,齐人侵我西鄙。
  季孙行父如晋。
  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不序不日者,顺上讳文,使若扈之盟,都不可得而知。
  '疏'注“不序”至“而知”。○解云:上七年“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云“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云云,何氏云“文公内则欲久丧而后不能,丧娶逆祀;外则贪利取邑,为诸侯所薄贱,不见序,故深讳为不可知之辞。不日者,顺讳为善文也”。然则此不序者,为不可知之辞。不日者,顺讳为善文也,何者?盟不日,善文故也。
  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其言来何?据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不言来。闵之也。闵伤其弃绝来归。此有罪,何闵尔?父母之於子,虽有罪,犹若其不欲服罪然。孔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