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节
作者:
莫莫言 更新:2022-10-11 20:28 字数:4816
'疏'“故於是复请”至“於陈”。○解云:案上二十五年“冬,公子友如陈”,今又请往,故言复也。
冬,杞伯姬来。其言来何?据有来归。
'疏'“冬,杞伯姬来”。○解云:即上二十五年夏,“伯姬归于杞”者是也。非谓此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者,杞伯姬自是大夫之妻。然则此伯姬是其女,洮之伯姬是其姊妹,故今得并称伯矣。○注“据有来归”。○解云:即宣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是也。
直来曰来,直来,无事而来也。诸侯夫人尊重,既嫁,非有大故不得反。唯自大夫妻,虽无事,岁一归宁。
'疏'注“诸侯”至“得反”。○解云:即此文“直来曰来”是也。其大故者,奔丧之谓。文九年“夫人姜氏如齐”,彼注云“奔父母之丧也”是也。○注“唯自大夫”至“一归宁”。○解云:自,从也。言从大夫妻以下,即《诗》云“归宁父母”是也。案《诗》是后妃之事,而云大夫妻者,何氏不信《毛叙》故也。
大归曰来归。大归者,废弃来归也。妇人有七弃、五不娶、三不去:尝更三年丧不去,不忘恩也;贱取贵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世有恶疾不娶,弃於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於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无子弃,绝世也;淫泆弃,乱类也;不事舅姑弃,悖德也;口舌弃,离亲也;盗窃弃,反义也;嫉妒弃,乱家也;恶疾弃,不可奉宗庙也。○更,音庚。背,音佩。丧妇,息浪反。长女,丁丈反。悖,补内反。
'疏'注“不背德也”。○解云:言巳贱时,彼巳事巳,是其恩德也。若贵而弃之,即是背德而不报,非礼也。○注“逆家”至“人伦也”。○解云:谓仍见其家不行正直,而行顽慝,废其尊卑之伦次,故不可娶。
莒庆来逆叔姬。莒庆者何?莒大夫也。莒无大夫,此何以书?讥。何讥尔?大夫越竟逆女,非礼也。礼,大夫任重,为越竟逆女,於政事有所损旷,故竟内乃得亲迎,所以屈私赴公也。言叔姬者,妇人以字通。言叔姬,贱,故略与归同文,重乖离也。
'疏'“莒庆者何”。○解云:欲言莒君,经不称子;欲言大夫,莒无大夫,故执不知问。○“大夫”至“非礼也”。○解云:大夫所以不得越竟逆女者,正以大夫任重,於政事有所损旷故也。若士则待越竟娶妻,正以其任轻故也。是以《士昏礼》云“若异邦则赠,丈夫逆者以束锦是也。○注“言叔”至“乖离也”。○解云:若不与归同文,宜言莒庆来逆女,叔姬归于莒矣。然则言叔姬者,是其归文也。又云重乖离者,谓书其逆女与归文同也,何者?嫁于大夫,贱不合录,而书其逆叔姬者,重其乖离矣。
杞伯来朝。杞,夏后,不称公者,《春秋》黜杞,新周而故宋,以《春秋》当新王。黜而不称侯者,方以子贬,起伯为黜。说在僖二十三年。○夏,户雅反。
'疏'注“杞,夏后,不称公”。○解云:隐五年传云“王者之后称公”,今而称伯,故怪之。○注“黜而”至“三年”。○解云:僖二十三年“十有一月,杞子卒”,注云“始见称伯,卒独称子者,微弱为徐、莒所胁,不能死位。《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贬称子者,《春秋》黜杞不明,故以其一等贬之,明本非伯乃公也。又因以见圣人子孙,有诛无绝,故贬不失爵”是也。言“方以子贬”者,方以僖二十三年贬之称子,令与伯共为一等,故於此处不得称侯耳。
公会齐侯于城濮。○濮,音卜。
《春秋公羊传注疏》
庄公卷九(起二十八年,尽闵公二年)
庄公卷九(起二十八年,尽闵公二年)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伐不日,此何以日?据郑人伐卫不日。
'疏'注“据郑人伐卫不日”。○解云:在隐二年冬。按彼文虽在十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之下,不蒙其日月,故得据之。
至之日也。用兵之道,当先至竟侵责之,不服乃伐之。今日至,便以今日伐之,故曰以起其暴也。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至日便伐,明暴故举伐。
'疏'“战不”至“伐何”。○解云:正以上十年传云“战不言伐”云云,书其重者,故此弟子据而难之。
《春秋》伐者为客,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伐者为客,何云“读伐长言之”,伐人者也。
'疏'“《春秋》伐者为客”。○解云:谓伐人者,必理直而兵强,故引声唱伐,长言之,喻其无畏矣。
伐者为主。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伐者为主,何云“读伐短言之”,见伐者也。
'疏'“伐者为主”。○解云:谓被伐主,必理曲而寡援,恐得罪於邻国,故促声短言之,喻其恐惧也。公羊子齐人,因其俗可以见长短,故言此。
故使卫主之也。战序上言及者为主。曷为使卫主之?据宋襄公伐齐,宋主齐。
'疏'注“据宋”至“主齐”。○解云:即僖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会曹伯、卫人、邾娄人伐齐”,夏,“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В胧Π芗ā保啤罢讲谎苑ィ似溲苑ズ危克喂敕ザ挥胝剑恃苑ァ!洞呵铩贩フ呶停フ呶鳌j挛皇蛊胫髦坑胂骞髌胍病j挛胂骞髌耄炕腹溃丁⒁籽勒ú辉幔枪史ブ病笔且病?br />
卫未有罪尔。盖为幽之会,服父丧未终而不至故。○盖为,于伪反。
'疏'注“盖为”至“至故”。○解云:上二十七年“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是也。按上二十五年“夏,五月,癸丑,卫侯朔卒”,至二十七年六月幽之会时,始二十六月未尽。今传复以为无罪,故知正为父丧未终,是以不至,则幽之会不至之卫侯,惠公朔之子,盖懿公也。
败者称师,卫何以不称师?据桓十三年己巳,燕人战败绩称师也。
'疏'注“据桓”至“称师也”。解云:即彼经云十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是。
未得乎师也。未得成列为师也。诈战不言战,言战者,卫未有罪,方欲使卫主齐,见直文也。不地者,因都主国也。○见直,贤遍反。
'疏'注“诈战不言战”。解云:通例如此。
夏,四月,丁未,邾娄子琐卒。日者,附从霸者朝天子,行进。○琐,素果反。
'疏'注“日者”至“行进”。○解云:欲决上十六年冬十二月,“邾娄子克卒”不书日故也。正以行进而书日,故知附从霸者朝天子,贤於会霸者於北杏而已。但外相如例所不书,故无其文,何氏以理知之,故如此解。
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邾娄人救郑。书者,善中国能相救。
冬,筑微。○筑微,《左氏》作“麋”。大无麦禾。冬,既见无麦禾矣,曷为先言筑微,而后言无麦禾?讳以凶年造邑也。讳使若造邑而后无麦禾者,恶愈也。此盖秋水所伤,就筑微下俱举水,则嫌冬水,推秋无麦禾,使若冬水所伤者,但言无麦禾,则嫌秋自不成,不能起秋水,因疾庄公行类同,故加大,明有秋水也。此夫人淫泆之所致。
'疏'注“此盖”至“秋水”。○解云:既言无麦,是建未之前事,故知秋水所伤也。若其经云冬筑微大水无麦禾,即大水在冬下,嫌是冬水矣,则嫌推寻此秋无麦禾之事,若使冬水伤杀之者矣。若不言大而但言无麦禾,则嫌此秋但地气不养而麦禾不成,不能起见此秋实有水矣。因欲疾庄公之行,不制夫人,令其阴盛,类同於水,故加大以见之。
臧孙辰告籴于齐。告籴者何?请籴也。买穀曰籴。
'疏'“告籴者何”。○解云:欲言买穀,不见将物之文;欲言非买穀,而经书籴者,改执不知问。
何以不称使?据上大无麦禾,知以国事行,当言如也。
'疏'注“当言如也”。○解云:正以如者,内称使文故也。
以为臧孙辰之私行也。曷为以臧孙辰之私行?据国事也。君子之为国也,必有三年之委。一年不熟告籴,讥也。古者三年耕,必馀一年之储;九年耕,必有三年之积,虽遇凶灾,民不饥乏。庄公享国二十八年,而无一年之畜,危亡切近,故讳,使若国家不匮,大夫自私行籴也。○委,於鬼反。诸,直鱼反。畜,敕六反。匮,其位反。
'疏'注“危亡切近,故讳”。○解云:谓危亡之事,切於国家,理应不远矣。
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厩。新延厩者何?脩旧也。旧,故也。缮故曰新,有所增益曰作,始造曰筑。○厩,九又反。
'疏'“新延厩者何”。○解云:欲言新造,不见作名;欲言修旧,修旧不书,故执不知问。○注“缮故曰新”。○解云:即此是也。○注“有所增益曰作”。○解云:即僖二十年“新作南门”是也。○注“造曰筑”。○解云:即止“筑微”,传云“凶年不造邑也”之属是也。
脩旧不书,此何以书?据新宫灾后修不书。
'疏'注“据新”至“不书”。○解云:即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三日哭”,於此以后,不见修作之文是也。
讥。何讥尔?凶年不脩。不讳者,缮故功费差轻於造邑。延厩,马厩也。○费,芳味反。差,初卖反。
'疏'注“不讳”至“造邑”。○解云:上二十八年“筑微”之事,实在大无麦禾后,而在前言之者,讳以凶年造邑故也。然则去年无麦禾,今兹凶岁而修厩,不讳者,正以功费轻也。
夏,郑人侵许。
秋,有蜚。何以书?记异也。蜚者,臭恶之蟲也,象夫人有臭恶之行。言有者,南越盛暑所生,非中国之所有。○蜚,扶味反,臭蟲也。行,下孟反。
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国灭卒者,从夫人行,待之以初也。
'疏'注“国灭”至“以初也”。○解云:桓七年“夏,穀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传云“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其称侯朝何?贵者无后,待之以初也”。然则今此叔姬,其国已灭而书卒,正以本贵为夫人,今虽国灭,犹以夫人之礼待之而书其卒,故云待之以初也。案隐七年,则此叔姬乃是伯姬之媵,而言从夫人行者,正以十二年春“叔姬归于酅”,传云“其言归于酅何?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归于叔尔也”。然则初去之时,虽为媵妾,至庄四年三月“伯姬卒”之后,纪国未灭之前,纪侯立之为夫人,其言夏“纪侯大去其国”,叔姬乃归于鲁,至十二年春归于酅之时为夫人,故曰从夫人行也。
城诸及防。诸,君邑。防,臣邑。言及,别君臣之义。君臣之义正,则天下定矣。○别,彼列反。
'疏'注“诸君”至“臣邑”。○解云:知如比者,正以昭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传云“其言及防兹来奔”,传云“其言及防兹来奔何?不以私邑累公邑也”,彼注云“公邑,君邑也。私邑,臣邑也。累,次也。义不可使臣邑与君邑相次序,故言及以绝之”。然则都邑言及别公私,故知此言城诸及防者,是君臣邑故也。○注“言及”至“定矣”。○解云:所以君臣之义正,则天下定,可以为王者之法矣。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师次于成。
秋,七月,齐人降鄣。鄣者何?纪之遗邑也。降之者何?取之也。取之则曷为不言取之?为桓公讳也。时霸功足以除恶,故为讳。言降者,能以德见归,自来服者可也。○降鄣,户江反,下注同。鄣,音章。为桓,于伪反,注同。
'疏'“鄣者何”。○解云:欲言是国,《春秋》未有;欲言非国,复无所系,故执不知问。○“降之者何”。○解云:欲言自服,文道齐人;欲言兵加,而文又言降,故执不知问。
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尽也。襄公服纪以过,而复尽取其邑,恶其不仁之甚也。月者,重於取邑”。○复,扶又反。恶其,乌路反,下同。
'疏'注“月者,重於取邑”。○解云:以取邑例时,即隐六年“冬,宋人取长葛”之属是。
八月,癸亥,葬纪叔姬。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乎叔尔。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是后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