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孤独半圆      更新:2022-10-11 20:26      字数:4838
  的扩展领域;有的人会反向地
  去分析失败的可能性及其原因,或者成功的几率因素;还有的人会走到应用体系的环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角度和水平,在一个真正的专家眼中,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发现层次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第38节:推销沟通决定一切(2)
  我想,现在,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太傻强调〃去说,而不是去写〃,〃首先做模拟面试,而不是首先制作简历〃。如果你尚未深入理解你所做的事情,你就很难贴切、全面地描述你做的工作,即使在简历中的那简单的一两行文字上,要想
  表达得恰如其分,已经相当困难了,更不要说在文书那种大段的文字中。很多时候,你认为你在说服一个人,但是,实际上,你在让对方对你的水平有更多的了解。也许这就是在我目前的工作中,我每周必须要向主管汇报工作,而不是
  提交所谓的文字报告的原因吧。在语言的交锋中,所有的缺陷都无处躲藏,当然,真正专业的人,即使只拿到一份文字的报告,也可以敏锐地看出你工作的实质和价值。
  我想,我慢慢地理解申请前期的主要文件及其准备工作的实质了。经过了和太傻的五次谈话之后,我终于开始对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有了一种全面的认识,那是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神奇,很奇妙,我很难用语言去描
  述它,但是,我知道,我自身真的已经发生变化了。当我再重新看我以前申请时写的文书,写的邮件,看以前那些精心准备的资料的时候,我经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陌生感这,真的是我以前做的东西吗?那个时候,我难道真的会写出这
  样幼稚的文书吗?那些我曾经自以为豪的文书中,我不断地抒情,不断地感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兴趣与决心,不断地尝试着用所谓优美的文字去打动教授,现在看起来,是一种无病呻吟。我现在相信,为什么中国学生的申请文书大部
  分都被扔进垃圾堆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美国教授都不会喜欢甚至厌烦看中国学生的推荐信、文书了。因为,从那些东西里面,几乎从来都找不到教授需要的东西,反倒是教授们最厌烦的空洞、修饰和虚伪充斥其中那种某些老师们传
  授的〃白血病〃类型可以把教授感动得〃泪流满面〃的开头,文书专家所炫耀的〃流畅如水文字〃,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在每个申请者之间传颂的优美文书,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垃圾〃。这样成堆的垃圾,每年成堆地生产出来,成堆地涌
  向美国,成堆地进入美国的垃圾箱,很多申请者却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真是一种悲哀啊。
  我想,现在我也可以理解,真正有价值的申请准备,是把所有的美丽外衣都抛开,用最直接的方式去面对教授需求的申请准备,这种准备的核心在于〃有效地提升个人的专业价值〃这毫无疑问,也是教授筛选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其
  实都知道,教授不会因为你〃有开朗的性格〃而录取你或者因为你〃能歌善舞,或者能言善道〃而喜欢你;但是,曾经的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教授当然会喜欢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会喜欢一个能给实验室带来快乐的人〃现在,我相信,教
  授只会喜欢一种人,〃能带来最直接的价值,或者最直接的收获的人〃。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可以回到我大学四年级的那个十二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那个时候信心十足的我自己:你没有任何所谓优势,不要浪费自己未来一年的时间,你应该从现在开始,提升个人专业价值,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
  部分,也许你没有任何实际的项目经验,但是,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去参与一个呢?就算只是打打杂,也比你每天在寝室自怨自艾,或者盲目地信心百倍要好吧?在那些项目中,你只要身在其中,就可以有机会学到很多东西,你会有机会
  弄懂很多东西,即使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份了,你也可以有学到东西的机会。这些东西,也许远远不足以保障你申请到好的学校,但是,为什么不去努力呢?至少你可以获得一些改变,一些提高,你的命运,也许会因此改变。如果你什么
  都不做,把时间浪费在推荐信、文书这些所谓的文件包装上,你肯定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你还是过去的自己,你仍把前途寄希望于所谓的运气上。
  我默默地坐在星巴克的角落里思考,心中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感慨,丝毫没有注意到太傻已经走到了我的身边。当他向我打招呼的时候,我才从沉思中跳了出来,向太傻点头微笑。
  第39节:推销沟通决定一切(3)
  太傻在我对面坐下:〃Hi,想什么呢,想得那么入迷?〃
  我笑着说:〃没想什么很重要的事情。我在猜想,你今天会和我讲哪些新鲜的东西呢?〃
  太傻说:〃那看你想知道什么了。我又没有做什么授课提纲,每次不都是随便聊聊吗?〃
  我点头说:〃我现在已经能够掌握申请前期准备的核心了,大部分的问题我都可以自己解决了。套用营销学的概念,应该可以说,产品已经生产好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把这个产品卖出去了吧!〃
  太傻点头说:〃Jim,我已经感觉到你的信心了,这种信心和你以前那种盲目的自信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有了一种很平静的满足感?我指的是在申请准备上。〃
  〃很平静的满足……〃我琢磨了一下太傻这个用词,说,〃应该是这样吧。在以前申请的时候,不管是在我自信心很足还是略有不足的时候,我都很急躁,总是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于是急切地到网上去看别人在做什么,回头再想想自己
  在做什么。我虽然自信,但是我的自信心始终与焦虑感纠缠在一起,我说不清楚自己在为什么而焦虑,那应该是未知结果的迷茫。嗯,是这样的。我总是担心,总是想,这次申请,会有什么结果呢?我虽然表面上自信,但是,我知道,
  我自己总是不断地在怀疑,在担忧。〃
  〃那现在呢,就不担心了吗?〃太傻接着问。
  〃担心?我应该担心什么呢?结果吗?结果很重要吗?不管结果是什么,我想我现在已经对自己很满意了。就算今年再没有什么我满意的学校录取我,我都不会因此而失望。从申请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价值,已经足够我受益很久了。再
  说,为什么会没有结果呢?太傻,你知道吗,很奇怪,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现在真的对申请的结果没有一点点的担心,我想申请结果还是对我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结果,会对我的生活轨迹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不论怎么改变
  ,我都会很满足。〃
  太傻点点头:〃Jim,你看这说明,你已经真的理解留学申请了。当你不再为方法、手段、策略、途径的选择而焦虑的时候,就是你已经将申请融会贯通的时候了。你现在应该感觉到,要做的事情,是非常确定的,你会说,'当然应该
  这样',而不会再有'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之类的疑虑,对吗?〃
  我沉思着,然后点点头。是的,这段时间,我真的很少再像以前那样感到漫无目标。我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不断地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做好,或者什么事情做错了。我甚至都没有想过这样做是正确还是错误,我只是努力地把事情做
  好,并且,我知道,还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在等着我。我感到,生活在自己掌握之中,申请也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没有什么值得疑虑或者担心的地方。也许我的确不是最强的申请者,但是,我对我申请的结果不存在疑问。因为我
  知道〃我真的尽力了,并且我真的超越了我自己〃。
  太傻看我沉默不语,笑着说:〃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把它保持下去。我相信,你的结果肯定是出乎意料的好。〃
  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现在我知道我怎么也不算一个次品了。但是,未必良品就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吧?要是你处在我现在的位置上,你会怎么把自己卖出去呢?〃
  太傻笑着说,〃首先,我要确定自己到底需要卖给谁,然后给自己定一个好的价格,AGOODPRICE!〃
  我点点头:〃如果你是我,你希望把自己卖给谁呢?〃
  太傻说:〃如果我是你,我会把自己卖给TOP10的学校!〃
  我说:〃这个目标是不是太高了?要是卖不出去呢?是不是应该先分析分析,到底前30名的学校,有哪些教授,他们都研究哪些方向,然后再具体确定卖给哪些人呢?〃
  太傻微微笑了笑:〃Jim,你看,你其实对这些都明白,不用去套我的观点。我肯定,你在这段时间,没有和任何教授或者学校联系吧!〃
  我笑着说:〃确实没有。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以前已经做得很多了,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了,所以不用再费力做什么联系了。把自己做成一个好产品,让自己的'肉丝'多一些、大一些,比费力地去琢磨'到底什么人要买',有价值得多吧?
  不过,假如你是第一年申请,并不知道什么教授做什么方向,你会怎么做呢?〃
  第40节:推销沟通决定一切(4)
  太傻说:〃我想,我还是不会去在自己没有做好专业准备之前,去费力地联系什么教授。就算联系上了,又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我有些感概:〃说实话,一个没有申请经验的人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很多人在开始申请的时候,对学校并没有什么了解,这种对学校层次的概念,基本上要自己做过一次申请,才会真正地获得吧。记得我第一次申请的时候
  ,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各种人联系,套取各种信息,如奖学金呀,录取率呀,教授是不是招人呀,可累坏了。〃
  太傻点头说:〃可以想象得出你当年的辛苦。但是,Jim,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你再回想一下,那个时候,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那么多的教授联系,是不是真的了解到了必要的、有价值的申请信息呢?〃
  我摇摇头:〃说实话,现在看起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多少。虽然,那个时候,我总是很激动,我总是觉得,我了解了很多别的申请者都不知道的小道消息,比如某某学校今年奖学金设置得特别多呀,或者某某教授对中国学生很有
  兴趣呀。我觉得,我在申请中,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些消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于是我会更乐此不疲地去收集这些东西,但是,现在看来,真的有一些好笑。从本质上来讲,做这些工作,对申请根本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帮助。〃
  太傻接着问:〃为什么不会有实际的帮助呢?〃
  我想了想,说:〃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些大学热门,哪些大学冷门,都是摆在面上的事情。你看,中国每个申请者,一般都申请10…15所的学校。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有人甚至会申请30所以上的学校。每个人都对自己申
  请的学校作了排名,通常是把最好的也是录取希望不大的学校放在前面,把最有可能录取自己的学校放在中间,然后挑几所学校保底。于是,排名30…80的学校几乎每个学校都是人挤人,尤其是热门专业,中国申请人挤到上千,尤其像
  USC,IOWA,OHIO这种最喜欢招收中国学生的地方,谁都不会忘记去申请它。就算一些相对不是很热门的文科专业,每个学校也至少有300以上的申请人去扎堆。你以所谓的小道消息、内部信息为依据进行选校,以为这样做可以少走弯
  路,但最后却发现,你只是扎堆到那种申请人已经多得成堆的地方了。而且,虽然多数人都在申请前查看了相关资料,但至少有50%的申请人最终只是凭感觉作随机选择。换句话说,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碰运气罢了。这种行为方式,导致
  了美国所有的学校都有人申请,特别排名150名以前的学校几乎都会被扎堆,就算Harvard也不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很简单,至少5个申请者中肯定有一个人申请Harvard。就算他知道自己肯定不会被Harvard录取,也会把它加在自己的学校
  列表里面。他会想,试试吗,就算是落榜了,也不会死人的,申请15所学校和申请16所学校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于是,每年Harvard都至少要收到两份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吧。你说,就算我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明白了,原来Harvard今
  年会多招2个国际学生,于是我要申请Harvard,这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更可笑的事情是,中国学生在选校过程和沟通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自以为是地把收集教授信息作为第一目标,他们都认为,要是我发现某个教授今年有比较多的奖学金,比较多的招生计划,于是我就可以主攻这个对象,这样会
  有更大的成功率。于是大家都会拼命去收集这类信息。还有不少人给教授发无数邮件,询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