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大热      更新:2022-10-11 20:26      字数:4697
  俑者和推波助澜的网站与媒体。木子美的日记今年6月19日始发于博客中文网站,10月中旬以来,该性爱日记的访问量每天近20万次,并以每天6000次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点击率最高的私人网页之一,博客中文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一跃成为最热门的网站之一。“对于木子美这样露骨的文字为什么网站没有审查,还是将其刊登出来?对于木子美事件,刊登其日记的网站应该负很大责任!”有网友提出,“如果博客在中国以这种形势发展下去,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还有不少评论者提出,如果说刊登木子美日记的网站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将木子美推向巅峰的话,真正将木子美推向大众视野的则是个别门户网站。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如此留言:“有门户网站将木子美放在显眼的位置,开辟木子美的专题,推出木子美的照片,甚至木子美的日记《遗情书》。不少人不是通过博客知道木子美,而是通过门户网站,这些门户网站在木子美事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无耻的角色。”
  关于木子美个人道德观的问题,正在演变成一场对中国网络职业操守的思考。“个别门户网站对新闻价值的捕捉完全缺乏理智的判断,对点击率的盲目追求忽视最基本的道德尺度,而它超乎寻常的传播能力,无形中为公众树立起了一个糟糕的榜样。”一位记者分析到,旗帜型网站对这类事情的盲目追捧,将产生致命后果,它会让人误以为,政府新闻主管部门对这类事睁一眼闭一眼,不闻不间,而最终使网络文化陷人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状态中。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次事件中也遭到了民众的抨击。“有报纸整版整版地推出专题,讲述木子美历史,介绍日记内容,开展正负方讨论。虽然是苦口婆心的教育为主,但掩不住‘率先报道’的喜色,木子美及其玉照已经频频亮相杂志报纸。转载,拷贝,无数篇报道从流水线上下来,虽未见人物专访,但人物却已淹没在全国人民的唾沫之中。从这个角度说,木子美的出名,报纸也是‘功不可没’的。”有网友如此留言。在民众对木子美以及推波助澜的媒体和网络斥责的同时,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木子美事件中的部分情节已经触犯了法律。按照新闻出版署对七种淫秽出版物的规定,木子美的性爱日记《遗情书》应该属于淫秽作品,因为性爱日记这种文学创作,仅仅是对性体验单纯的描述,木子美用文字具体描述性行为,露骨传播性交行为、性感受,这种描述既没有任何文学创作的价值在里面,也不符合当前公众的审美观,应该被列人淫秽作品。关于博客网站的法律责任,也有法律界人士提出,木子美在日记中使用对方真实姓名,而网站的经营管理者负有审查传播内容的合法性的责任,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所以其允许明显违法、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文章在网上传播,肯定是违法的。而且网站有牟利的性质,所以网站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关的民事责任,如果构成犯罪,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另外,木子美对做爱过程的具体描写,以性爱日记的形式在网上传播,并且多次、经常性传播,传播对象人数众多,对社会影响面大,网站有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是什么导致了木子美的乐于跟男人一夜情,乐于把一夜情的经过公之于众的这种“另类”行为?一些性学专家和临床心理医生也就此发表了看法。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著名性学专家朱嘉铭教授在看完有关木子美的报道和网上相关资料后说:“木子美现象可以透过两个层面来分析,其一是她并不乐于这样做,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其二是她乐于这样做,这可能与生理有关。”“一是她体内很可能雄性激素分泌水平过高,导致性亢奋;二是她有一股强烈的猎奇心理,这种欲望可以冲破一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理咨询门诊黄医生则认为,“她的行为与性格障碍有点类似,背负着一定的社会报复心理。”以研究性文化著称的李银河博士认为对于“木子美现象”,“不必过于激动,如果自己不愿意投人其中,就静观其变:观察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之内,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道德根深蒂固的社会中人们行为模式所发生的如此剧烈的变迁,应当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有人认为,李博士的观点过于宽容,并指出“我们不能因为标榜宽容而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勇气”。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接受记者如何评价木子美在网上发表“性爱日记”的行为的采访时,明确地指出:对于文学作品中性爱的描写好不好,我自己是不写的。我想性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小说和生活是不一样的。我自己的小说里就不写(性爱描写)。当然在小说里也可以写,比如说《金瓶梅》也有很多性爱的描写。但我个人是不大赞成,我觉得人的一些具体生活状况不能在小说里详细描写,比如用不着花大篇幅去写刷牙、太阳升起、上厕所这些事情。广州女作家张梅也认为,她不喜欢木子美这种写作,“文学应该有严肃的主题,文学还要有创造性,而不是单单描述事件。木子美的素材如果只以揭短的形式出现,就太浪费了。”
  约在11月间,木子美的《遗情书》由江西某出版社正式出版,但刚一上市便被禁售。这种正版的《遗情书》包装比较精美,书中有不少木子美的生活照。整本书被分成了5个板块,除了《你“性”什么》的专栏、性爱日记《遗情书》之外,木子美创作的诗歌、随笔、小说所占的篇幅在整本书的一半以上。虽然出版社此前表示,出版的书是经过了删减的,而且性爱日记的篇幅也不到一半,但是书中对性的描写还是比较明显。随后,即有各种版本的盗版《遗情书》暗中行销。这种盗版书,包装简陋,上面没有书名,装订也极为粗糙。一查看里面的内容,果然是关于“木子美”的所谓的性爱日记,文字极为露骨。据知情人介绍,地摊上售卖的“木子美日记”是直接从网络下载下来并经过节选,然后进行粗糙印刷装订完成的。
  “木子美现象”作为一种风波,已不再惹人眼目了,但它的堂皇出现、引起的反响以及背后显示的问题,却远没有完结,并留待人们继续而深人地思考。诚如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所言:“就木子美现象谴责一个人是没有用的,要看到它背后出了什么问题。”这背后的问题,概要来看,就包括了社会文化状态的浮躁,各种文化行为都有滋生的土壤和表现的机会;而一些个人在张扬个性时,因素质不高或爱走极端,把低俗当高雅,把乖决当时尚;而在这个媒体的时代,网络越来越追求点击率,报纸越来越关注可看性,使得判断作品与问题的基本道德尺度淡化或弱化。可以说,当基本的规范都没有时,宽容的尺度也就没有了。“木子美现象”所带来的影响主要的是消极和负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被传播和放大,正是失却规范的网络与媒体最终促成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木子美现象”所反映的木子美个人的道德叛逆,事实上构成了对中国网络和中国媒体的职业操守的挑战与考验。而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的网络与媒体交出的是并不合格的答卷,而这正是值得我们认真检省与深人反思的。
  小说《沙家涣》招致批评
  小说《沙家浜》,是青年作家薛荣发表在浙江作协主办的大型文学刊物《江南》2003年第1期上的中篇小说。这部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对广为流传的特别是经由京剧样板戏《沙家浜》而广为人知的“沙家浜”的故事,在主要人物、主干故事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写,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文坛的争议。争论所涉及的问题,从怎样评价这部作品,到怎样看待这种改写,最后又涉及怎样对待过去的“红色经典”——“革命样板戏”等。
  在根据沪剧《芦荡火种》加工改编的京剧样板戏《沙家浜》里几,剧中的主要人物阿庆嫂、郭建光作为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已深人人心。但在薛荣的小说《沙家浜》里,人物形象及彼此的关系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主要人物阿庆和阿庆嫂,靠一家茶馆维持生计。阿庆嫂不能生育,为此,阿庆在外边找了一个能生育的寡妇,生养了一个儿子。由于阿庆嫂牵线,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与“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做了一笔交易:以提供一批军火为代价,请胡传魁出兵救出被日本鬼子抓走的新四军伤病员。小说中还安排了郭建光设计炸日本鬼子碉堡的情节,但最终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却是不起眼的人物阿庆。小说中的阿庆嫂“风流成性”,胡传魁、郭建光都是她的公开的情人,而且人们都知道,“阿庆的老婆跟镇上的男人不干不净已不是头一桩了。”小说中的郭建光则遇事束手无策,只知道依赖阿庆嫂。相反,胡传魁倒成了江湖豪杰,他敢作敢当,“有一股义气在,有一股豪气在。”这对人们熟知的故事,几乎是采取了全盘“翻案”写法的小说,在刚一发表出来,便在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
  争论在一开始就出现了严厉批评和极力回护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随后批评的意见逐步居于上风。《浙江日报》在2月18日发表萧何的文化时评,认为小说《沙家浜》是“有严重政治错误的小说”。并且指出,这部小说的出现,“与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戏说风’有关。”论者指出,“小说创作允许虚构,允许改写,但决不能允许随意伤害历史人物形象在大众情感中所积淀起来的价值取向。阿庆嫂、郭建光虽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特定人物,其形象已被民族大众的价值观所认同,体现了大众的爱僧情感,成为我们记忆中的记忆人格。假如不讲是非标准,不顾大众情感,随心所欲胡编乱造,把李玉和写成卖国贼,把孙悟空写成邪恶的化身,读者肯定不会接受。这类作品泛滥开来,势必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必须坚决制止。”《北京娱乐信报》在2月24日发表李庚辰的文章,也就小说《沙家浜》指出,“现在这样的小说太多了, ‘汉奸’变成‘英雄’,‘英雄形象’被丑化,可以说是泛滥成灾,但好像又是时尚的东西,许多年轻人都能接受。但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创作,什么东西都可以想像,文学创作应该有一定的界限。我不知道小说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我们这个时代本身就缺少英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战争,原本文艺创作中的英雄形象就不多,现在还被糟蹋成这样。一个国家是需要英雄的,没有英雄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这个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在这个缺少英雄的时代,我们应该歌颂英雄,张扬英雄的这种气概。但是这篇小说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丑化了,将英雄鄙俗化了,这是一种悲哀。”据说,故事的发生地沙家浜镇政府,对小说《沙家浜》的描写更为恼火,镇政府的领导已表示,小说作者和小说出版社如不认错,将与之对簿公堂。
  听到读者对于小说《沙家浜》的强烈反应后,刊发作品的责任编辑谢鲁渤表示难以接受。他说:“当初看完这篇小说时,我感觉很好。小说完全是从生活中人的真实情感出发,从一个合理的心理角度剖析了阿庆这个主要人物,小说里的阿庆嫂是一个次要人物。我们之所以要登这篇小说,也只是想做一个试验性的理性创作,没有想到会引起这样那样的评论。这篇小说我们已经出版了一段时间都没什么问题,突然就被人说成戏说作品,甚至是跳出文学创作的范畴,我觉得很可笑,如果说小说在细节上存在一些问题的话,我们可以探讨。” 《江南》的主编张晓明认为:“这只是一篇和样板戏《沙家浜》同名的小说。众所周知,样板戏《沙家浜》是一个‘高大全’的精神产品,是不符合历史环境的产品,靠吃吃喝喝、靠斗智斗勇,能打败日本鬼子吗?我们这个小说只是一个试验性的否定这种‘高大全’的形式的文艺创作,作者只是从人性化的角度,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创作,这跟‘戏说’是没有关系的。刘胡兰是不能戏说的。因为她是革命烈士。但是阿庆嫂不是,她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虚构出来的人物。”
  作者薛荣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浙江青年作家,他是浙江省嘉兴市秀州区某中学教师,著有《等一个人发疯需要多久》、《青灯照》、《纪念碑》、《通往前妻家的路》;《啤酒瓶盖》等中、短篇小说,其中发表在《上海文学》2000年8期的《纪念碑》获得中国小说学会举办的“2000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的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