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2-10-03 20:15 字数:5871
和他三十年代的诗的看法。他毕竟是现代派诗人啊!)
qikanJbgz7QcEcgvHht8R
《鹰》因收入一本风行一时的《朗诵诗选》而广为人知。鼓书艺人马增芬在北京的多次朗诵会上演唱了它。
qikanJbgz7QcEcgvHht8R
宫玺,1932年4月18日生于山东即墨北万村(今属青岛市区)。在空军生活28年,转业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1956年开始发表诗。主要有诗集《蓝蓝的天空》《无声的雨》《抒情的原野》《宫玺自选集》《宫玺诗稿》《冷色与暖色》《宫玺世纪诗选》,寓言诗集《关于斑马的传闻》,随笔集《青青河畔草》等。
一份“英雄帖”
■ 高 凯
qikanvH5Pyegvrx5vKI9m
16年前,一帮英雄给我撞开了《诗刊》的大门。
qikanvH5Pyegvrx5vKI9m
1990年下半年,我创作的系列英雄诗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登出后,因为手法具有新意而引起诗坛小小的关注。《人民日报》刊发的是《刘胡兰》《董存瑞》和《黄继光》三首,组诗题为《共和国当铭记》。因为参加的是一个诗歌征文,编者在每位作者的诗作后都注明了作者的单位,我的也未例外,诗后被用小黑体字注着:“甘肃省西峰市陇东报社”字样。就因为我的这一线索,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写诗以来做梦也梦不到的约稿信——《诗刊》的,梅绍静的。这是一个很小的牛皮纸信封,“诗刊”等字样是绿色宋体,而我的通信地址、我的名字和封内的信都是玲珑秀气、温润亲切的“梅体”。梅绍静的信很短,她说,总编让她向我约稿,希望我支持一下《诗刊》。
qikanvH5Pyegvrx5vKI9m
我知道,《诗刊》约的是我的那些英雄,这份约稿信其实是一个“英雄帖”。
qikanvH5Pyegvrx5vKI9m
此前,《诗刊》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的诗歌圣殿,从没敢瞎撞过;梅绍静是我内心十分敬仰的著名诗人,也无缘走近。没想到,《诗刊》和梅绍静突然同时向我招手,居然向我这个远在陇东的小诗人约稿,我激动得彻夜难眠,全神贯注做起了她给我布置的作业。两三天后,我就给她寄去了另一组英雄诗,分别是《张思德》《“二兰”》《焦裕禄》和《王进喜》。这便是刊登在《诗刊》1991年1月号头条的那一组《共和国当铭记》。因此,我在《诗刊》第一次发表的诗不是一首,而是一组凭一份“英雄帖”之约登台亮相的四首诗。之后,我不知好歹又寄去了一组英雄诗,竟石沉大海。不久出差北京去《诗刊》拜访梅绍静,她说:各地来稿都是你那种英雄诗,你还能那样写呀!脸红过后,我心里噢了一下:她是说自己不能重复自己!
qikanvH5Pyegvrx5vKI9m
《诗刊》的大门,自这次给我打开后就再没有给我关上。她以一个国刊特有的那种宽容大度,接纳着我以后自以为是的乡土立场书写。继“英雄诗”之后,我的“陇东诗”又登上了她的殿堂。而且,由认识梅绍静一位老师,相继又认识了《诗刊》所有的老师。16年间,不是我一次次呈稿给他们,就是他们一次次向我约稿。在这些老师的激励和引领下,才疏而慵懒的我,参加了1994年第12届青春诗会,被2000年10月号的《每月新星》专栏推介。其中,刊于这期《每月新星》专栏的一首老少皆宜的《村小:生字课》,还意外地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单篇佳作奖。
qikanvH5Pyegvrx5vKI9m
在打这篇文章的腹稿时,我把我收藏的这16年来刊有我作品的《诗刊》全找了出来,作了一个仔细统计:截至2005年12月,除一篇短诗话、一篇写诗人老乡的特稿和别人写我的一篇诗评而外,《诗刊》刚好发表了我50首诗,居然和《诗刊》2006年创刊50周年是同一个数字。这个巧合让我乐呵不已:《诗刊》创刊50年,我平均一年给《诗刊》写了一首诗!
qikanvH5Pyegvrx5vKI9m
《诗刊》的大门就是中国诗坛的大门,我由此而将自己的“陇东诗”。标上了当代中国诗歌的版图。其实,《诗刊》的大门哪是我的那一帮英雄给我打开的,没有梅绍静及以后认识的一些老师的关爱,我不可能那么早那么经常地进入《诗刊》的大门。我虽由陇东至兰州数次搬家,但梅绍静老师的那个约稿信,也就是那份“英雄帖”,我却一直细心收藏着。
qikanvH5Pyegvrx5vKI9m
高凯,生于1963年2月2日。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甘肃省文学院院长。1982年开始写诗,1983年组诗《在田野上》获《飞天》文学奖。1994年出席《诗刊》第12届青春诗会。2002年诗作《村小:生字课》获第五届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单篇佳作奖。1991年以来,出版了《想起那人》《心灵的乡村》等诗集,编有《中国现代无题诗百家》等著作。2004年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
美国现代诗选十二首
■ 赵毅衡
qikanVWOTkJfvp3lsTpWf
沃伦诗二首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沃伦是美国当代诗坛中承上启下的人物之一,虽然他作为小说家比诗人重要。
qikanVWOTkJfvp3lsTpWf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沃伦在梵得比尔大学读科学,十六岁时认识了兰色姆,才改攻文学,并参加了兰色姆等人的“逃亡者”诗派。在三十年代又成为新批评派评论家。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编的《理解诗歌》《理解小说》等书,成为新批评派影响最大的著作。
qikanVWOTkJfvp3lsTpWf
沃伦长期在南方各大学执教,一九五O年起主持耶鲁大学文学系,与克林斯·布鲁克斯,雷奈·威莱克,W·K·维姆萨特等人形成新批评派的后期中心“耶鲁集团”。一九七三年退休。
qikanVWOTkJfvp3lsTpWf
沃伦与“逃亡者——新批评”集团其他人不同,他的理论文章不多,主要致力于创作。他的文学活动范围之广,现代美国作家几乎无人匹敌,他在长短篇小说、诗歌、文学理论、文学编辑等各方面,都有突出成绩,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国王的全班人马》(1946),使他赢得盛名。
qikanVWOTkJfvp3lsTpWf
他的早年诗作受兰色姆的影响较大,六十年代以来他连续出版多本诗集,其中兰色姆提倡的玄学派形式主义的影响已不多,而有不少风格清新明朗的作品。尤其他的戏剧独白体诗,用碎句造成很强的节奏感,值得一读,某些诗中也多少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世事沧桑话鸣鸟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那只是一只鸟在晚上鸣叫,认不出是什么鸟,
qikanVWOTkJfvp3lsTpWf
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
qikanVWOTkJfvp3lsTpWf
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
qikanVWOTkJfvp3lsTpWf
空一样静。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
qikanVWOTkJfvp3lsTpWf
有的人已谢世,
qikanVWOTkJfvp3lsTpWf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qikanVWOTkJfvp3lsTpWf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
qikanVWOTkJfvp3lsTpWf
而是鸟鸣时那种宁静。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夜之鹰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从光的平面转入另一个平面,翅膀穿越
qikanVWOTkJfvp3lsTpWf
落日筑起的几何学与兰花,
qikanVWOTkJfvp3lsTpWf
飞出山峰阴影的黑色角度,骑着
qikanVWOTkJfvp3lsTpWf
最后一阵光线喧闹的雪崩
qikanVWOTkJfvp3lsTpWf
在松林上,在咽喉似的山谷上,
qikanVWOTkJfvp3lsTpWf
鹰来了。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它的翅膀
qikanVWOTkJfvp3lsTpWf
切下又一天。它的运动
qikanVWOTkJfvp3lsTpWf
像磨快的钢刀挥动,我们听见
qikanVWOTkJfvp3lsTpWf
时间之茎无声地倒下。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每根茎上都沉着地挂着金子,那是我们的
qikanVWOTkJfvp3lsTpWf
错误结成的。
qikanVWOTkJfvp3lsTpWf
看!看!它正攀上最后的光线
qikanVWOTkJfvp3lsTpWf
它既不知道时间,又不知道错误,不知道
qikanVWOTkJfvp3lsTpWf
在谁的永不宽恕的眼光下,这未被宽恕的
qikanVWOTkJfvp3lsTpWf
世界
qikanVWOTkJfvp3lsTpWf
摆进了黑影之中。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最后一个画眉
qikanVWOTkJfvp3lsTpWf
唱了很久,现在也静默了,最后一个蝙蝠
qikanVWOTkJfvp3lsTpWf
在尖削的象形文字中回翔。它的智慧
qikanVWOTkJfvp3lsTpWf
太古老,太宏大。星星
qikanVWOTkJfvp3lsTpWf
像柏拉图一般坚定,照在群山上。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要是没有风,我想我们能听到
qikanVWOTkJfvp3lsTpWf
地球在轴上转,格格地响,听到历史
qikanVWOTkJfvp3lsTpWf
在黑暗中点点滴滴,像地窖里漏水的管子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斯奈德诗二首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斯奈德自己不承认属于垮掉派,但他早年参与这派诗人在旧金山的活动,许多文学史家仍把他看作垮掉派的一员。
qikanVWOTkJfvp3lsTpWf
大部分垮掉派诗人在五十年代末一举成名,以后创作就渐渐走下坡路,而斯奈德在五十年代末并不太引人注目,但后来他的创作一直在发展。从现在看来,他是这派诗人中至今创作成绩最大的诗人。
qikanVWOTkJfvp3lsTpWf
他的经历很奇特。一九四八年他离开大学,去做海员,此后他干过许多职业,包括在西北山区做林业工人。一九五一年到伯克利加州大学读东方文学,五十年代他写的诗(后来收集于一九五九年出版的《石砌的马道》中)已看出他特有的将东方诗意境与美国西部农业林业工人生活结合的特有的诗风。这个时期他翻译的寒山诗对他起了很大影响。
qikanVWOTkJfvp3lsTpWf
一九五六年斯奈德东渡日本,居住十多年,并曾出家三年,专习禅宗佛教。回到美国后,他定居于加里福尼亚北部荒僻的山区,身体力行地实行“抛弃腐朽的现代文明,走向自然”。他把禅宗思想与儒、道二家思想糅合。把东方文化与美国印第安人文化思想结合,试图从中找出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替代物。这种努力当然是徒劳的。但是却使他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诗歌代言人。
qikanVWOTkJfvp3lsTpWf
斯奈德的诗风力求简约、明朗,语言朴实、精练,他的诗大都以自然风光和人在自然界的劳动生活为题材。在荚国当代诗坛他的诗风独具一格。
qikanVWOTkJfvp3lsTpWf
一九七五年他的诗集《龟岛》获得普利策奖,这是反学院派诗人第一次得到这个由学院派控制的奖金。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马吃的干草
qikanVWOTkJfvp3lsTpWf
qikanVWOTkJfvp3lsTpWf
他驾了半夜车
qikanVWOTkJfvp3lsTpWf
远远地,从圣裘昆
qikanVWOTkJfvp3lsTpWf
穿过马里波萨,拉上
qikanVWOTkJfvp3lsTpWf
峻险的山道,
qikanVWOTkJfvp3lsTpWf
在早晨八点
qikanVWOTkJfvp3lsTpWf
他把那一车干草
qikanVWOTkJfvp3lsTpWf
拉到谷仓后面。
qikanVWOTkJfvp3lsTpWf
用绞盘,绳索和钩子
qikanVWOTkJfvp3lsTpWf
我们把大捆草
qikanVWOTkJfvp3lsTpWf
全堆上粗糙的红杉椽子。
qikanVWOTkJfvp3lsTpWf
片片苜蓿飞扬在黑暗中
qikanVWOTkJfvp3lsTpWf
在木瓦裂缝中透进的光里旋转,
qikanVWOTkJfvp3lsTpWf
浸透汗水的衬衫和鞋子里
qikanVWOTkJfvp3lsTpWf
干草的细末痒得难受。
qikanVWOTkJfvp3lsTpWf
午饭时,在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