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作者:怀疑一切      更新:2022-10-03 20:14      字数:4956
  好事。”
  亲自指挥东北战场(二)
  针对刘浩今后的工作,朱德说:“中央考虑你是云南人,做过地下工作,有做云南上层统战工作的经验,对云南上层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决定派你去开展这项工作。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还要同你谈话,布置任务。”
  刘浩当即表示:愿意去东北做好滇军的工作。
  4月29日,刘少奇接见了刘浩,具体安排了他的工作。
  刘少奇说:“对滇军的策反工作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依靠我方在滇军中的地下党组织,广泛结交朋友,从滇军内部做好工作;二是依靠我军军事力量和党的政策,在前方积极开展对滇军的政治攻势;三是利用各种可能,直接与滇军上层将领接触,公开对他们进行策反。总之,工作要从各方面去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争取或迫使滇军大部分起义。”
  刘少奇还告诉刘浩,中央还将抽调一部分云南籍干部去东北开展滇军工作,滇军中地下党员的关系,由刘浩负责联系。并要求刘浩先乘飞机去北平,到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由叶剑英、李克农具体安排接近滇军的事宜。
  1946年5月6日,刘浩按中共中央指示,飞抵北平,向李克农等汇报受命策反滇军的情况。
  李克农与刘浩详细研究了如何安全进入滇军的问题。由于国民党军加强了东北的防护,沿途盘查甚严,最后决定:刘浩先乘飞机去张家口,再经晋察冀转冀热辽,想办法进入东北。
  李克农要求刘浩首先与东北滇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然后再相机行事。
  在李克农的帮助下,1946年7月下旬,刘浩辗转进入东北。此时东北上空已弥漫着战火的硝烟了。
  刘浩到东北滇军后,立即与九十三军中共地下党员张士明和六十军地下党员杨重接上了头,传达了中央指示,并根据滇军中中共地下党员的情况,与他们研究确立了八项工作任务:对具备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迅速分别发展入党;共产党员要争取掌握带兵实权;广泛开展交友活动,更多地团结中、下级军官;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和广大官兵的不满情绪,适时地进行策反宣传,团结进步,争取中间,孤立顽敌;积极搜集军事情报,配合解放军外线作战;建立与解放区的交通联络,内外配合;为便于工作,把滇军中的地下党组织分为两个独立活动的党组织,六十军地下党组织由杨重负责,九十三军地下党组织由张士明负责;积极慎重地开展对上层将领的工作,争取在滇军内部策动反蒋起义。两个军的地下党组织,按照统一部署,积极活动,迅速发展了一批党员,开展了广泛的交友活动。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很有成效,很快,两军的带兵实权就掌握在中共地下党员张士明、宁坚、杨重、范啸谷、赵国璋手里。
  刘浩将两军的实际情况向中央作了汇报,他认为,九十三军军长卢浚泉,虽然为保存实力,作战消极,但对中共顾虑颇多;和国民党其他将领一样,他迷信美国的支持和手中精良的装备,不到走投无路是不会认输的。
  针对这一形势,中央经过慎重考虑,作出决断:集中精力策反六十军。
  李克农居“庙堂”之高,刘浩处“江湖”之远,策反工作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昼夜不息地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长春城外人民解放军大兵压境,城内已弹尽粮绝,军心涣散,士无斗志。军长曾泽生哀叹:“我少年从戎,本想为国为民,御侮安邦。但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却是自相残杀。”原先充盈胸中的“为卢汉争光,为滇军争气”的豪情壮志,已荡然无存了。
  于是,在历史的日历上,记载下了这样两个振奋人心的日子:1948年10月15日,东北滇军第九十三军在锦州被全歼,军长卢浚泉被俘;
  1948年10月19日,东北滇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军部和一八二师、暂编二十一师、暂编五十二师3万余人,在长春起义。曾泽生部起义后,被中共中央军委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军,曾泽生任军长。1950年10月,五十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涌现出白云山团、帽落山英雄营及修理山、文衡山英雄连等英雄集体和一批战斗英雄,立下赫赫战功,打出了军威国威。曾泽生本人则于建国后历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长春起义,使蒋介石东北棋盘上重要的一颗子,不战而为我所有,这对改变战局,无疑有莫大的裨益。
  滇军,是国民党军链条上的一个薄弱环节,继续从滇军入手,李克农把眼光盯住了云南。云南掌握在龙云、卢汉手中。
  龙云,1884年生,云南昭通人,彝族。他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曾在云南军阀唐继尧部任过军长。1927年,43岁的龙云发动倒唐政变,一举夺得云南的实权,成为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和第十三路军总指挥,成了名副其实的“云南王”。抗战胜利后,早有消除异己之心的蒋介石,免去了龙云云南省政府主席的职务,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明升暗降,将龙云闲置了起来。龙云被蒋介石夺去了军权,但在云南的一方天地,影响却还在,他不时通过各种渠道,遥控云南局势。新任云南省主席卢汉便受其影响。
  卢汉,1896年生,云南昭通人,彝族。1914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是龙云的老部下。此时,接替龙云,主理滇政。蒋介石此举,意在挑起龙、卢二人的矛盾。
  龙云在抗战时期,曾与中共有过接触,此刻对蒋介石将其调虎离山的一招,正愤愤不平。卢汉偏于云南一隅,手握杂牌部队,蒋介石借“勘乱”消灭非嫡系部队的伎俩,也令他大为不满。显然,蒋介石在弄巧成拙。
  全力策反云南
  在这种形势下,卢汉向中共发出信号———请求与中共联络。中共中央也相应作出决定:全力策反云南!
  卢汉的联络人,名叫宋一痕,此人1926年入党,1928年脱党后在上海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38年卢汉北上抗日时,宋一痕投身卢汉麾下,跟随卢汉征战南北。鲁南战役中,宋一痕在突围时与部队失散,几经周折后,于1939年携妻子回到昆明。与中共联络,卢汉想到  了这位老部下。1946年9月底,宋一痕夫妇被卢汉派往香港,卢汉希望他们能在香港找到与中共接触的渠道。
  宋一痕夫妇下塌于“九龙饭店”,前脚进店,后边就跟来了香港“一斋书屋”的老板黄洛峰。
  黄洛峰是中共党员,宋一痕参加中共后,二人曾在一起工作过,是老相识。而所谓“一斋书屋”,正是中共在香港的一个秘密联络点,黄洛峰就是该联络点的总负责人。
  此后,宋一痕在香港和昆明之间穿梭来往,在中共和卢汉之间传递信息。
  卢汉心动了,他嘱夫人写了封起义决心书,签字盖印后,交宋一痕面交中共领导人。
  1949年6月,宋一痕在中共华南局护送下,来到了北平。李克农会见了他,向他布置了云南起义的有关事宜。
  中共中央对卢汉的决心书作了答复,宋一痕再回香港。而北平和香港之间的电讯联络也正式开通。宋一痕要回昆明见卢汉,他夫人的二弟席宣负责与中共的联络。宋一痕临走时,向他交待了暗语,说“我们在香港的地点,北平已知道了,如果北平来了电报,你就转昆明,而昆明来的电报,则转往北平。记住,北平来电的代名是:邹明。”邹明,就是李克农。
  北平的电报南来,昆明的电报北往,通过香港的中转站,中共和卢汉频繁联系。为防国民党特务窃听,电报一律用密码加暗语:来往电报谈的全是有关汽车买卖的事。连席宣自己也弄不明白,只是照转不误。
  终于水到渠成。1949年8月,先期避往香港的云南省“老主席”龙云发表声明:脱离国民党集团,拥护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9日,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消息传出:云南省“新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偕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和潘文华,同时在昆明和彭县通电起义,宣布即日起率所部与国民党集团脱离关系。云南、西康和平解放!
  据史料记载: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50年海南岛解放,中共策动国民党军起义、改编、投诚近500起,整师156个,舰艇74艘,飞机26架,官兵177万。起义投诚官兵占解放战争中被歼人数807万余人的1/5以上。这一业绩,在中外军事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在战火硝烟的背后,李克农参与策动了部分地区的和平解放工作,并组织了多起起义,功不可没。
  形势下的傅作义
  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神州大地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国共双方摆出了战略决战的态势。经过两年多作战,双方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解放军愈战愈勇,由战争初期的120万人迅速增加到300万人;而国民党军则大量被歼,仅1948年7月至11月间,就丧失了100万部队,总人数则由发动内战时的430万人下降为290万人,元气大伤。对此,蒋介石神情黯然,手足无措;而毛泽东却充满了自信,他说:“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  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1948年底,处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围困的北平城中南海居仁堂内,一位体态魁武、神情严肃、身着黄布军装的国民党将军在室内默默徘徊,疲惫不堪的脸上露出忧虑的神情。此人,就是国民党军中名声显赫的傅作义将军。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今临猗县)人。1895年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青年时期,他抱着救国的理想,投身军营。1918年,傅作义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阎锡山的晋军中任职。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和阎冯反蒋战争、抗日战争。1939年,傅作义脱离阎锡山部队,到国民党第八战区任职。
  1948年5月,国民党军在华北遭到人民解放军的沉重打击后,为挽救败绩,蒋介石决定成立华北“剿总”司令部,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傅作义走马上任后,绞尽脑汁,期望有所作为,不料,就在他刚刚上台不到两个月,华北人民解放军在保定以北的涞水、庄町一役,重创其“王牌”第三十五军、歼灭他的新编第三十二师和第一一师,给傅作义以极大的打击。
  在正面战场给傅作义部迎头痛击的形势下,针对傅作义已陷入兵临城下的艰难处境,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傅作义部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方面傅作义曾是抗日的爱国将领,与蒋介石的独裁卖国、排除异己的所作所为有较深的矛盾,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即将覆灭时,有争取过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傅作义是反共的,长期与共产党兵戎相见,整个华北由他统帅的有60万国民党军队,不到不得已时,他不可能轻易接受和谈。因此,中共中央在立足于打、准备打的同时,力争和平解放北平,以保全北平的文物古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为胜利后在北平建都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配合中共中央的部署,李克农领导的情报系统积极活动起来。当时担任傅作义机要秘书的阎又文,就是李克农领导下的一名秘密党员。
  阎又文原是1938年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派往傅作义部的一名情报人员。由于他与傅作义是同乡,又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深得傅作义器重,长期在傅作义身边隐蔽。1947年冬,李克农提出要尽可能地发挥阎又文的作用,决定将阎又文直接划归中共中央情报部领导,并将与他联系的王玉调入情报部。
  傅作义被蒋介石委任为华北“剿总”总司令后,李克农两次约见王玉,亲自布置工作,要王玉秘密进入北平,向阎又文安排进一步了解傅作义的思想动向,提供傅作义部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计划,随时报告中共中央。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后,李克农又多次指示阎又文要随时掌握傅作义的一切动向,并不失时机地向傅作义做一些影响工作。阎又文按照李克农的指示,开始积极而谨慎的工作,将傅作义的思想动向、矛盾心理都适时地向中央汇报。甚至连傅作义焦躁不安、想乘飞机逃走又怕蒋介石整他以及解放军一旦用武力攻下北平后,自己将成为毁坏这座历史名城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