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上网找工作      更新:2022-09-26 14:24      字数:4859
  “可别小看了这堆Mail。表面上彬彬有礼,里面不知埋着多少圈套,就等着你钻进去。”一个刚上任的CEO大发感慨。大概吃过几次实话实说的亏,如今的他讲起话来十分“外交辞令”,并且总结出一条金律“对原则性的问题要飞快地表示赞同,对细节性的问题表态则须万分慎重”。比如:可以大谈特谈“创意一定要新锐、独特、有品位”,但具体实施时到底是让这个女人戴花还是让那个男人戴花,则不可轻易发表意见。经验来自于血的教训。他曾经对一个拍广告的模特表示不满,并指示换人,结果被换掉的模特竟是香港总部老板的新情人。连护官符还没搞到手就烧起新官三把火来,不烧到自己才怪。
  有很多第一次当CEO的人对自己的权威不够自信。为了强化权威,时时刻刻想的就是“管”人。有个刚上任不久的年轻CEO居然开口就说:“员工其实就是管理层的对立面。”如何对付这些对立面呢?他的做法是一个一个谈话,威胁利诱大家不要拉帮结派,否则就会被解雇。结果拉帮结派的人倒一个没有,他的个个击破的管理战术却传遍了圈内,成为饭后笑谈。
  还有一个CEO更离谱,由于行业经验浅薄,只徒有一个洋学历,有些心虚。于是拼命地否定员工的提议,想借此树立权威。有人推荐A当项目经理,他必定不同意,另外选一个B;大家觉得A方案好,他一定拍板B方案。而且越是资深员工的建议,他越是要驳回。三四个回合之后,他的权威是有了。没人再和他争执,但不久后几个资深的员工纷纷跳了槽。总部觉得这里的风声不太对,派人做了员工调查后,与权威CEO提前解约,并高薪请回了几位资深员工。屈指一算,这位权威CEO在公司仅呆了29天。
  如果你以为CEO都是高薪那你就错了。对于从未当过CEO的人来说,能和这个职位发生关系比拿到更多的报酬更有价值。前不久遇到一个十分低调的泰国老板,在国内投资了多家大型购物中心。他爆料说,他手下大大小小的CEO不下20个。有些小CEO的年薪比中层经理的还要低。泰国老板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年薪便宜,他想当什么CEO都行。”
  不管什么行当都是欺生的,看来CEO这一行也一样。
  …
  给老板做规矩
  …
  养不教,父之过;学不教,师之过;老板不教,下属之过。
  很多老板的坏脾气是被员工惯出来的。
  遇到一个酒店的公关经理,她最近的气色很糟,即使涂上腮红也只不过像是在发烧。原来这些日子展览、会议不断,许多大人物纷纷入住总统套房。她工作日忙到夜里12点,周末还要一大早跑过来,捧着鲜花、穿着高跟鞋站在门口当迎宾小姐。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一家酒店的公关经理身上,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对待。当她得知某国总理周六入住酒店后,安排了一个手下过来迎接,自己气定神闲休息去了。“若有贵宾入住,工作日时公关部3位同事可以一起迎接,若遇到周末,值班的那个迎接即可。这是我给老板做的规矩。”
  规矩是人做出来的。在死板的规章制度之外,做与不做,如何做,都有很大的弹性范围。
  某公司总部老板要来视察中国分部。E…mail里传达的日程是周六上午抵达上海。中国区老板立即吩咐全公司周末加班,严阵以待。顿时人怨沸腾。这时,他的不听话的秘书机灵地提示:要不要回封信问问他周六来上海是否有私人目的?需不需要我们帮他找个地陪呢?一句话提醒了中国CEO。不久收到总部回复:周六周日要处理其它项目,周一早晨来公司开会。
  一封mail,挽救了近百人的双休日。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蹊跷。有时你无意识做的一件事,搞不好就成了加在你头顶上的规矩。一次会议上,市场部职员小李出于好心给大家一人端了一杯水。谁知从此以后,老板就习惯性地笑向小李:“麻烦你给大家端杯水好吗?”一步错,步步错。
  有位秘书就很会处理这样的琐事。她从来不给她的老板倒咖啡。不知怎么回事,有次老板竟把她叫到会议室,众目睽睽之下让她倒一杯咖啡进来。她考虑了一下,端进来一杯咖啡,迅速地昂首挺胸走出去。只见这位老板啜饮了一小口,马上一脸苦相。原来这是一杯4倍浓度的清咖,比中药还要苦。事后秘书一脸无辜地对老板说:“我真的不会煮咖啡,我又不是你的生活秘书。”从此把这个差事推得一干二净。
  可是天底下的人千差万别,事情也是千差万别。也有这样的秘书,不要说平时倒咖啡,就连老板的小孩她都要负责接送,身兼秘书、保姆、老板家的装修工人等多种职务。这样的规矩,也难为她竟创造得出来。得了这样一个好秘书,她的老板大概睡梦中都会笑出声来。
  …
  E…mail大战
  …
  以前有个同事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写E…mail,那怕被他mail的人就坐在正对面。他的理由是:如果当面说或者在电话里讲,对方左耳听右耳也许就忘了,许多事情从此死无对证。写成E…mail,白纸黑字,谁也赖不掉。他电脑里保留着自他懂得收发E…mail起的所有邮件,最早的一封是1996年的。每次换电脑,都要把这堆数以万计的邮件搬到新家去。
  自从E…mail作为正式文件形式被公司接纳后,阅读公司E…mail有时就成为一种额外的乐趣,甚至比朋友穷极无聊时群发的小游戏还有趣。
  记忆深刻的一封mail来自我们的CEO,主题是:致本公司杰出的S/M团队。所有人收到mail后都以为大老板心情甚佳,给大家开个玩笑。细看才知道,原来他的S/M是Sales和Marketing的缩写。这还不算,当他发现大家都在偷笑时,竟然摸不着头脑。直到后来逼问一个助理,才明白原来S/M另有深意。一个经典公司八卦就此诞生:老板竟连S/M都不懂。
  有的mail像慧星一样,拖着长长的尾巴。一条一条看下去,也许就是一场如火如荼的战争。
  收到过一封莫名其妙的邮件,一个平时连脸也不太熟的同事声泪俱下陈述他的委屈:“亲爱的全体同事,以下是我做这个项目的具体时间表,请各位明察。”下面是一张没头没脑的时间表。这时突然看到屏幕旁的下拉滚轴显示,这几行字还仅仅是这封信的开始。一封封读下去,就像一篇长篇小说。原来他们的项目误期了,客户很生气,不仅不准备付款,而且根本不打算再与他们合作了。第一封mail是客户发给项目经理的,彬彬有礼地陈述了拒绝付款的理由。项目经理群发给小组成员,希望大家找出责任人。然后小组成员接二连三的回复,间中还有证人与证词。后来有人在回复的时候,顺带抄送给了大老板。最后把责任落实在几个一直没有回复的人身上。其中一个被逼急了,于是写了这样一封信,抄送全公司员工,以示清白。
  可别小看了E…mail功能中的抄送、暗送、转发等功能,简单的几个词,里面大有玄机。他们有时比会议更暧昧,比八卦传媒更辣手。记住,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将作为之后的mail法庭中的证词。
  据一位微软的员工说,他们设计的邮件产品,除了抄送、暗送、转发等功能,还有“不得抄送”、“不得暗送”、“不得转送”甚至“不得回复”、“阅毕自行删除”等功能。只是这些新武器还没有被广泛掌握。看来,若想打好下一场升级的mail战争,先要把邮件新功能研究透了再说。
  …
  成功的妥协者
  …
  考虑到穿高跟鞋、铅笔裙可以让自己显得更专业、更有女人味,许多职场女精英爽快地向牛仔裤、运动鞋握手言别。她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个性向职业妥协的第一步。
  大部分人能胜任这种妥协,甚至不觉得这是一种妥协,而是“应该”如此。
  然而随着职业需求的不断升级,“应该”还是“不应该”变得越来越让人困惑。
  25岁的薇薇,在广告公司奋战两年后进入瓶颈状态。新上任的独身男老板热爱夜生活,喜欢找男男女女的同事一起出去泡吧。每次薇薇总是微笑着拒绝,第一,不喜欢泡吧这种娱乐方式;第二,就算是泡吧的话,也不想和老板一起泡。然而不久后她发现,公司的业务渐渐跑到喜欢和老板一起夜生活的人手里去了,而她则蜕变为那些人的副手。在这一轮的职场竞争中,她莫名其妙败下阵来。
  是老板的爱好不合常理?是同事采取了“不应该”的竞争手段?还是自己“应该”忘记个人喜好,踊跃地参加到泡吧夜生活中去呢?
  究竟应该为职业牺牲多少呢?
  当薇薇为自己的妥协底线苦苦挣扎的时候,有的人却在向更大的妥协挺进。
  一位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遍阅众多“销售宝典”之后,发现自己有个致命的弱点――眨眼的频率太高。根据宝典,频繁眨眼容易给人不稳重、不自信甚至不诚实的感觉。他决心向这个“恶习”挑战。之后的两周内,他每天晚上对着镜子练习,尽量减少眨眼的频率。现在的他每两分钟才眨一次眼,并且习惯成自然,给人的感觉是他这个人天生不爱眨眼。
  对于职业,很多热爱生活的人的美丽梦想是:职业是职业,生活是生活,两者泾谓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只是在职场的阶梯上,走得越高,越会发现这是个不能完成的使命。要么向职业妥协,要么向生活妥协。一天只有24小时,多做一小时的工作,就必定少睡一小时的觉,道理正是这么简单。
  只不过,有些人妥协得很聪明。拿上面陪老板泡吧的例子来说,有的同事只在最初的几次去泡了。和老板混熟了、彼此十分信任了之后,让老板明白,自己实在不喜欢泡吧,然后即时抽身出去。既稳住了事业,又保全了生活。反而是那些次次陪老板泡吧的人,被老板怀疑是否工作量不够饱和?
  还有一些人呢?既不愿意妥协,又不甘心从此放弃职场的名利,只能每天向人抱怨、夜里做恶梦去了。
  ***************
  *白领极限生存第五部分
  ***************
  彼此相熟的上班族聚到一起,一般总会骂骂老板,再抱怨一下公司。可是有一次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在一家美国公司就职的老同学,竟然大吹特吹他们公司文化有多么多么好。让他举例说明。想来想去却只是“下午茶”这一件事。为了不打扰他们上班,他们的阿姨总是凌晨四点就把他们的冰箱通通塞满:酸奶果汁、饼干蛋黄派……一部分懒人拿来当早餐,更多的人用来打发下午四五点钟肚子里青黄不接的时候。
  …
  激情通缉令
  …
  我在巴黎曾经碰到一个高级白领,四十岁的法国男士,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全球市场总监。那次他召集了全球各地区的市场总监来开会,讨论接下来的重大市场活动。豪华的晚宴上,大家都在轻快的聊天,只有亚太区市场总监,一位瘦瘦小小的香港女士在穿梭忙碌着。她掏出精致的小本子,奔波在各个餐桌之间,向公司其它部门和媒体及社会名流展示新产品、征询意见并一条条记下来。
  全球总监揶揄她:“辛苦!坐下来吃饭吧。”
  亚太总监一脸幸福地回应:“这是我的工作。”
  全球总监对她的工作激情显然并不是很欣赏,他转过头来对我说:“天哪,你永远无法让她停止工作。”然后不以为然地扬扬眉毛,耸耸肩。
  早就听说法国人的职场作风懒散,岂能不抓住这个机会证实一下?我不失时机地问他:“你经常加班吗?”“很少。像今晚这样的商务晚宴我一般都拒绝参加。”“那商务旅行呢?”“很多。一般一个月我有半个月在全世界飞。但即使是旅行的时候我也不加班。”
  不知道那位亚太总监听到这番话后是否还会激情依旧?
  在上海的职场里,多的是像上述那位亚太总监一样的拼命三郎。有人每天早上8点出现在办公室,直到夜里12点才离开,周末去一躺健身房之后,回办公室继续演绎职场激情;有人从美国坐16个小时的飞机回来后,从机场直接回办公室,精神抖擞地和员工再开上10小时的会;有人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连续一个月只睡3小时还神采奕奕。
  只是这样的激情究竟是兴趣使然还是压力使然,就不得而知了。
  上述那位全球总监对于自己的工作显然没什么兴趣。对他来说,与其陪着下属吃饭,倒不如回家给爱人表演一道上好的牛排。幸运的是,他这样想,也可以这样做。更多的上海精英只能把这样的愿望永远藏在想象中。因为一旦这样做了,就有可能永远同这个机会、这个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