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节
作者:蝴蝶的出走      更新:2022-09-07 20:33      字数:4768
  皇枪匦牧跷昂杳挥惺苌耍蔷头判牧恕?br />
  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的。
  现在李鑫和刘伟鸿说话,口气就十分的随意。
  “李哥,和省报的人熟不?”
  “怎么,想要找人帮你吹一吹?”
  李鑫马上就明白了刘伟鸿的意思。
  刘伟鸿笑道:“我现在还不够格。帮我们局里吹一吹吧,咱们搞了个菜篮子工程,初见成效了。这个东西,值得在省报上冒个头,还是比较有新闻价值的……”
  刘伟鸿简单将菜篮子工程介绍了一下。找省报的记者宣传这个事,也早就在刘伟鸿的计划之中。身在官场,想要向上,有几个重点是一定要牢记的。
  第一个当然是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后台。没有一个硬扎的后台,想要上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然后台这个东西,主要得靠自己去找。就像他刘伟鸿,老刘家嫡孙,招牌够大了,后台够硬了,却还是不够。这个大招牌和大后台,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用上去的。无论多厉害的“绝招”,用多了就不灵。所以刘伟鸿现在要找的,就是能随时在浩阳地区派上用途的后台。朱建国是最直接的后台,用好了,效果不小。李鑫背后的省委组织部长李逸风,偶尔也能派上用场。
  第二个就是政绩。政绩分两种,一种是真的,硬邦邦的政绩;另外一种就是虚的了,官样文章,好看。但甭管哪一种政绩,都必须会操作。
  这就是第三个重点:舆论宣传。
  做出了政绩,还得有人帮你摇旗呐喊,将这个好事情公之于众。这样才能引起上级的重视,提拔重用你的时候,也有了理由。
  刘伟鸿原本想这个菜篮子工程一开始的时候,就联系省报记者,仔细思考过后,决定往后押。等见到了真东西,再惊动省报的大记者不迟。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人家看,这样的报道比较扎实。
  所有的领导,都是“操作”的高手。甭管报纸上、电视上宣传得多热闹,事情的本质到底如何,道行高深的领导一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某种政绩,是不是会引起领导的重视,主要取决于这个政绩能给领导本身加多少分。但实在的政绩还是比虚的东西更受欢迎一点。至少这个经得起调查,没有穿帮的危险。确实拿不出真家伙,才不得不用假货凑数。
  菜篮子工程本身的意义还是比较大的,也值得推广。
  李鑫八面玲珑,聪明得紧,听了刘伟鸿的介绍,马上就意识到这个事情确实有新闻价值,当即说道:“好,我帮你联系一下。应该没问题,我和省报新闻部的梁主任比较熟……你要是有时间的话,就来大宁一趟,见个面,喝个酒,大家认识一下,以后常来往。”
  这个就真是将刘伟鸿当自家兄弟看了。一般的交情,李鑫不会说后面那一段话。刘伟鸿直接和新闻部梁主任拉上关系了,往后就有可能将李鑫撇开了。但他们之间,自然不是一般的交情。
  刘伟鸿在体制内打拼,能够和省报新闻部的头头搞好关系,助力是显而易见的。
  “行,那我请示一下局长,尽快过去一趟吧。”
  “好啊,我等你。好久没在一起喝酒了,怪想的。”
  刘伟鸿笑着和李鑫聊了几句,挂断了电话,便起身前往朱建国的办公室。这个算是大事,得第一时间向朱建国汇报。辛苦了两个月,不就是等着这最后一锤子吗?只要上了省报,这个政绩就出来了,功劳也就扎实了!
  也真是巧了,刘伟鸿刚走到朱建国办公室门口,正碰上陈崇慧从里面出来。
  “陈局!”
  刘伟鸿礼貌地给陈崇慧打了个招呼。
  陈崇慧脸色有些不好看,似乎刚才在里面和朱建国的谈话,不是那么愉快,听到刘伟鸿打招呼,停住脚步,板着脸望了刘伟鸿一眼,微一点头,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便径直去了自己的办公室,“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刘伟鸿分明在陈崇慧眼里看到了一抹浓浓的恨意。
  这倒是有点奇怪了。
  自从上次在陈崇慧办公室顶牛之后,两人之间再没有发生正面冲突。由于刘伟鸿依照陈崇慧的意见,安排陈伟南分管了后勤,陈崇慧似乎对刘伟鸿的顶撞也一笑置之,揭过去了。日常相见,也有说有笑,看不出什么隔阂。
  刘伟鸿恪守本职,该为陈崇慧服务的,一样把服务做好。不管怎么说,陈崇慧是局领导,办公室就是为局领导服务的,本职工作不能马虎了事。
  怎么今天陈崇慧是这种眼神?
  难道他刚才与朱建国之间的不愉快是因为刘伟鸿引发的?
  没有道理啊,这段时间,刘伟鸿确实没有和朱建国谈到有关陈崇慧的任何事情。
  刘伟鸿摇摇头,也不去胡乱猜测,伸手敲了敲朱建国的房门。
  朱建国坐在办公桌后抽烟,脸色也比较凝重,听见敲门声,抬头一看是刘伟鸿,便点了点头,示意刘伟鸿进去。
  刘伟鸿走进办公室,顺手带上了房门。
  “伟鸿,什么事?”
  朱建国板着脸问道。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局长,我刚才和省城的朋友联系了一下,他和省报新闻部的梁主任比较熟,你看我们是不是抽个时间上趟大宁,和省报的记者见个面?”
  “省报?”
  朱建国的心思显然还在刚才和陈崇慧的谈话上头,脑子一时拐不过弯来。
  省报跟咱们农业局什么事?
  刘伟鸿笑道:“局长,菜篮子工程第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眼下已经初见成效了。我考虑,是不是请省报的记者下来采访一下,帮我们宣传宣传?这是个好经验啊!”
  “啊?对对对,好经验好经验……伟鸿啊,快坐快坐!”
  朱建国立马回过神来,变得满脸笑容了。
  这个刘伟鸿,办事就是靠谱,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好主意。
  “怎么,你和省报的人也熟?”
  刘伟鸿刚在办公桌对面落座,朱建国便主动递了支烟给他,笑呵呵地问道。
  请宣传部门出马,朱建国不是没想过。问题在于,浩阳地区的报社,还没成立呢。浩阳市又太小,不可能有报社。至于请省报记者出马,朱建国有点憷头。他在省报没熟人,想起为了朱玉霞论文获奖的事情,在省城求爷爷告奶奶,忙乱了好几天,最终还是靠刘伟鸿才解决了问题,朱建国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年头,办事都要靠关系,关系到不了那一步,多好的想法都没用,实现不了。
  不料刘伟鸿就主动提起了这个话头,朱建国自然兴奋。
  “嗯,也是一个朋友介绍的。他和省报新闻部的梁主任比较熟,让我们去找他,他帮我们介绍。”
  朱建国将信将疑,问道:“什么朋友啊?这么厉害,和省报新闻部的主任也熟?”
  在朱建国想来,不要说省报新闻部主任,就算是省报正式的记者,那也是很了不起的。当时媒体还不如后世那样发达,远未达到记者满街走的地步。省报记者,算得是真正的“无冕之王”,能量极大。
  刘伟鸿微微一笑,很随意地说道:“李鑫。省委组织部李逸风部长的公子,我和他认识。”
  朱建国顿时呆住了。
  好家伙,刚才还只是省报记者,一不小心,省委组织部长就这么随随便便从这位嘴里溜出来了。但以朱建国对刘伟鸿的了解,这个年轻人几乎从来不在这样的事情上乱攀关系。何况这是要见真章的,胡乱吹牛可不行,等到了省城,不就穿帮了?
  “呵呵,也只是普通朋友,一开始也是其他朋友介绍认识的。李鑫这个人比较讲义气,肯帮忙。”
  见朱建国吃惊的模样,刘伟鸿就笑着解释了两句。
  他越是说得轻描淡写,朱建国心中的疑虑就越甚。李鑫再讲义气,若刘伟鸿身份太低,也是攀不上这个高枝的。
  先前是省卫生厅廖厅长亲自上门拜访,现在又和省委组织部长的公子拉上了关系。
  眼前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第107章 话不投机
  朱建国心中疑惑,却不多问。
  别看朱建国刚刚步入正经的官场,悟性可是不低。他很清楚,有些事情,是不能刨根究底的。就算心里明白,面上也只能装糊涂。刘伟鸿倘若真的大有来头,又不肯张扬,多半是有原因的,自己硬要去揭开这个秘密,只怕会有诸多不便。
  “哈哈,是李部长的公子亲自牵线,那肯定没问题了。”
  朱建国高兴地说道。
  且不管刘伟鸿是何种来头,他现在正启用自己的关系网为他朱建国摇旗呐喊,这就足够了。多好的小伙子?那么运气,就让他朱建国碰上了!
  “伟鸿啊,这个,你看,你是不是再和李鑫联系一下,咱们马上就去省城?”
  朱建国征询似地问道。
  “局长,我的建议呢,是咱们明天再下去一趟,看看还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咱们先把一切都弄妥帖了,再去请省报的记者下来,比较合适。”
  刘伟鸿沉稳地说道。
  虽然就算一切不那么妥帖,只要梁主任肯帮忙,省报记者也一样会把文章做得花团锦簇。但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到更好一些,自然更加合适。可以预见的是,省报记者报道之后,会有不少人前来取经问道。浩阳地区的其他兄弟县来取经还好说,若是外地区的同志过来了,最好是能给他们看到一些真正实在的东西,也好叫大家服气。
  依照朱建国的想法,恨不得现在就动身去省城。早一日把这事敲定,早一日心安。但刘伟鸿说的也很有道理,朱建国想了想,点头同意。
  “局长,刚才看到陈副局长了,好像火气很大啊?”
  谈完了省报的事情,刘伟鸿话锋一转,像是很随意地扯到了陈崇慧身上。
  “嘿嘿,老陈这个人,就是脾气不好。有时候喜欢自作主张。”
  朱建国脸上闪过一抹怒色,不过很快就压了下去,以一种宽宏大量的语气说道。不过刘伟鸿还是在这种宽宏大量之中读到了某种极度的不爽。
  “局长,听庄姐说,有些财务上的报销凭证,最好还是能够一次审批,不要分开来。”
  刘伟鸿益发随意地说道,却明白无误地点了朱建国一句。
  朱建国哼了一声,说道:“有些人就是喜欢搞小动作,怎么办呢?”
  刘伟鸿就明白,朱建国和陈崇慧之间的矛盾,果然是因此而起的。前不久在财务科和庄栖凤谈话时,庄栖凤就提到了这上面。朱建国是给了陈崇慧一定的财政授权,三千元以下的支出,陈崇慧可以做主。结果陈崇慧就自行扩展了这个授权。一些项目的开支明明不止三千,陈崇慧便属意经办人员拆开来报,这样就依旧在陈崇慧的权限之内。
  但如此行径,只好去瞒小孩子,庄栖凤也好,朱建国也好,又不是傻瓜!
  既然陈崇慧喜欢搞小动作,朱建国自然也要点他一下。
  刘伟鸿微微一笑,不再就这个话题发表意见。
  朱建国当初带陈崇慧一起过来,刘伟鸿就有些不以为然。在农校和陈崇慧打了一年的交道,刘伟鸿知道此人脾气不佳,器量也不够,就是具体办事能力还行。在农校不要紧,到了新单位,手里有权了,心里的想法就会起变化。和朱建国之间起矛盾冲突,几乎是必然的。
  不过当时刘伟鸿什么都没说。他到农校不过一年,朱建国与陈崇慧却是多年的交情,他冒然去劝阻朱建国,不免犯了“疏不间亲”的忌讳,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引起朱建国的反感。
  如今矛盾已经逐步展现出来,他心里有数就是了。
  “局长,近段时间,也有不少人向我反映,陈伟南在工作中有些毛病,比如喜欢贪小便宜之类的,已经引起同志们的不满了,我打算找他谈谈话。”
  刘伟鸿将话题引到了陈伟南身上。虽然说陈伟南是办公室的干部,他的直接下属,终归是陈崇慧的侄儿,有些事,在处理之前,最好还是先跟朱建国打个招呼,万一要是引起什么冲突,朱建国也心里有底,不至于有被刘伟鸿“突然袭击”的感觉。
  再说了,机关工作,尤其是政工工作,自有其特殊性,就算陈伟南不是陈崇慧的侄儿,毕竟也是农业局的正式干部,慎重些总是好的。
  朱建国眉头一皱,有些不悦地说道:“就是这个陈伟南,总喜欢搞东搞西。我看,老陈都被他这个侄儿影响了,他以前没这么过火!”
  听这话里的意思,朱建国还是比较顾忌朋友交情的,和陈崇慧多年的老同事,也不愿意一下子就把关系搞僵了。农业局刚成立没多久,局长和常务副局长就闹矛盾,而且还是从一个单位调过来的老同志关系,传扬出去,也不大好。
  刘伟鸿心里就有了底。
  朱建国不介意他敲打敲打陈伟南。
  这也很好理解,不好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