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尘小春      更新:2022-08-21 16:31      字数:4753
  书名:药征续编
  作者:
  朝代:
  年份:
  《续编》序
  属性:孔子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医药之道,苟不精义,致用也难矣。其观象索本,知几
  通变,非天下至精,孰能与于此哉?仲景氏出,方法悉备,其书虽存,而知意味者鲜矣。于
  是治疾之要,唯知随证,而不知观证之有法也。其论药能方验药功,混为一,终不辨本性也。
  如斯而得入神,孰不为良医耶?村井大年,肥后人也,笃信吾先考东洞翁。治旧 ,起废疾,
  名声振四海。顷者集《药征》不载之药品,稽古征今,审其功能,作《药征续编》,大年之
  精斯道也。读此书而观其所论,则可知焉。
  x宽政丙辰仲冬平安吉益猷修夫序x
  卷上
  赤石脂
  属性: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脓血。
  卷上赤石脂
  考证
  属性:桃花汤证曰∶下利便脓血。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曰∶下利不止。
  上二方,赤石脂各一斤。
  乌头赤石脂丸,证不具。
  上一方,赤石脂一两。
  据此三方,则赤石脂,治水毒下利不止便脓血明矣。
  卷上赤石脂
  互考
  属性:赤石脂配干姜,则治腹痛下利。若无腹痛,则不配干姜。
  乌头赤石脂丸,证不具。但云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虽然,此方岂惟治心背彻痛乎?
  后世误载之《金匮要略·心痛》病篇内。故世医皆以为但治心痛之方也。 按∶此方本当在
  六经病篇内,某证条下,而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矣。今详前后之条,及病证方法,盖厥
  阴病,蛔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下利恶寒者主之。当是同甘草粉蜜汤,大建中汤等,在
  乌梅丸之前后矣。《外台秘要》第七心背彻痛方内曰∶仲景《伤寒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乌头赤石脂丸主之。小注云∶出第十五卷中。然则是本《伤寒论·蒸阴病》篇内方,而必有
  前后之证存矣。何以言之?则蜀椒治蛔厥。干姜治下利腹痛,乌头、附子,并治四肢厥逆,
  赤石脂惟治下利。由此观之,此方岂惟治心背彻痛乎?余尝疑乌梅能治蛔,故蛔厥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则此方不可无乌梅矣。然则乌头是乌梅之误矣乎?凡仲景之方,无乌头、附子并
  用者,则益知乌头是乌梅之误矣。 又按∶《外台秘要》第七久心痛方内,有范汪疗久心痛
  方,又名乌头赤石脂丸。方内有桂心,(桂心即桂枝,唐方皆以桂枝为桂心)无附子,此为
  异
  耳。或疑附子是桂枝之误矣乎?桂枝能治上冲而厥者,乌头、附子,本同物同功,并存以俟
  明者试效而已。
  桃花汤方曰∶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是分赤石脂一斤以为各半斤。干姜一
  两,粳米一升,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取七合,又取半斤赤石脂末内方寸匕,温服,
  一日三服。后内赤石脂末方寸匕者,未知何故也,宜随仲景之法施之。《外台秘要》引崔氏
  方,阮氏桃花汤,分两法,则与此不同,可考。
  卷上赤石脂
  品考
  属性:赤石脂理腻粘苦缀唇,鲜红桃花色者为上品,近年佐渡州所产者是也。凡方有桃花名者,
  以
  卷上
  栝楼根
  属性:主治渴。
  卷上栝楼根
  考证
  属性: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曰∶渴而不呕。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曰∶发渴者。
  上二方,栝蒌根各四两。
  栝蒌桂枝汤,证不具。
  栝蒌瞿麦丸证曰∶其人若渴。
  上二方,栝蒌根各二两。
  栝蒌牡蛎散证曰∶渴不差者。
  牡蛎泽泻散证不具。
  上二方,栝蒌根诸药等分。
  据此诸方,则栝蒌根治渴明矣。凡渴有二证。烦渴者,石膏主之,但渴者,栝蒌根主之。
  是宜分别而治之。按栝蒌根者,盖兼治口中燥渴及粘者,然是非栝蒌根一味之主治也。合用
  而后见其妙,要宜考之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栝蒌桂枝汤二方。
  卷上栝楼根
  互考
  属性:栝蒌桂枝汤证,不具。然太阳病,其证备云,则是全备桂枝汤证之谓也。但身体强几几
  然云者,岂独栝蒌根所主乎?几几然,是项背强急之状也。故桂枝加葛根汤证曰∶此方盖于
  桂枝加葛根汤证曰∶项背强,几几然,则几几然,是为葛根之证明矣,余故曰∶此方盖于桂
  枝加葛根汤方内,加栝蒌根二两,煮法水率,亦皆根据桂枝加葛根汤法,而不根据桂枝汤法也。
  岂不其征乎?然则益知此方者,是桂枝加葛根汤证全备而渴者主之。《类聚方》不载此方,
  水率煮法者误也。
  牡蛎泽泻散,证不具。此方七味等分之剂,而不知何以为主药也?然今此谓大病瘥后,
  从腰以下有水气,则必有渴证明矣。故有栝蒌根也。
  卷上栝楼根
  辨误
  属性:《尔雅》曰∶果 之实栝蒌。郭璞曰∶今齐人呼之为天瓜。李巡曰∶栝蒌子名也。据此
  说,则根名果 ,子名栝蒌。凡仲景之方,栝蒌桂枝汤,栝蒌瞿麦丸,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及牡蛎泽泻散,柴胡桂枝干姜汤二方内,栝蒌皆当作果 。若作栝蒌,则当须加根字。不然,
  与子相混,不可不改焉。又小陷胸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方内,瓜蒌实皆当作栝蒌也,实字当削之。李时珍曰∶栝蒌即果 二字音转也,亦作
  KT,后人又转为瓜蒌,愈转愈失其真矣。时珍之说非也,栝蒌决非果 音转也,《尔雅》
  岂
  以音转注之乎?瓜蒌 KT ,后世假栝蒌之音者也。 KT 本见《灵枢经》,盖俗字,误
  见于经,后
  卷上栝楼根
  品考
  属性:栝蒌二品,其色赤,一其色黄,但其根不异,通用而可也。雷 曰∶圆者为栝,长者为
  蒌,亦属牵强。今药肆所有者,土瓜根混卖,不可不择也。盖土瓜根,短如甘薯,味苦。天
  瓜长如薯蓣,最大,味甘微苦,宜以此分别也。若无此物,则天花粉可权用。其色如雪,握
  之又作雪声,不贴银器者佳。
  卷上
  蜀漆
  属性:主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故兼治惊狂,火逆疟疾。
  卷上蜀漆
  考证
  属性: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曰∶惊狂起卧不安者。
  牡蛎汤证曰∶牡疟。
  上二方,蜀漆各三两。
  牡蛎泽泻散,证不具。
  蜀漆散证曰∶牡疟,多寒者。
  上二方,蜀漆诸药等分。
  据此诸方,则蜀漆之为功,古来未尝谓治动矣。然疟疾,及惊狂火逆诸证,必有胸腹脐
  下动剧者。故见其有动者而用之,则法证无不治者。然则蜀漆者,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明矣。
  卷上蜀漆
  互考
  属性:牡蛎汤服法曰∶吐则勿更服。今疟疾有喘鸣急迫,或自汗,或不汗,胸腹动剧者,服之,
  则其人必吐水数升,而无其证不愈者,若有不吐者,则其证不愈也。由此观之,蜀漆能吐水
  毒,动是水毒明矣。当知疟之为病,亦水毒之所为矣。虽然,此方岂惟治疟疾乎?凡病患喘
  鸣迫塞,或自汗,或不汗,胸腹动剧,皆此方能治之。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所以不豫也。
  晋唐以来,世医之见仲景之方也,皆以为惟治伤寒者。故如彼葛洪、孙思邈、王焘、许叔微
  之书,皆知备仲景之方于伤寒门,而未尝知治万病矣。殊不知仲景本取治万病之方,以治伤
  寒矣。降至赵宋之时,有《金匮要略》之书,当时如王洙,得仲景治伤寒中杂病证之方于蠹
  简之中,而后各分其门,以为一书。世之为医者,遂称其书谓之《金匮玉函》之方。金匮之
  玉函之,盖尊重之至也。自此以往,世之为医者,又见某门之方,以为某方惟治某证,于是
  乎如牡蛎汤蜀漆散二方,亦署诸疟疾篇内,而徒知治疟疾,未尝知治余病矣。甚之束之高阁,
  而谓古方不宜今病,可胜叹哉!呜呼!仲景之方法之衰也,不独王叔和为之,彼葛孙王许实
  为之,又医道之大罪人乎哉?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曰∶惊狂,起卧不安。 按∶此证者,是外证也。
  凡仲景之为法,不独以外证治之,且并诊内外治之。故无胸腹及脐下动者,若虽有惊狂起卧
  不安证,亦非此方所宜也。呜呼!是吾东洞翁千古卓识,吾侪岂不奉此乎哉?
  蜀漆散证不具,且云牡疟,盖牡疟者,独展不热,非无热也,多寒也。夫疟之为病,先
  其寒而后其热,虽然,不可以寒热治疟,则岂无内候在乎?曰∶必有脐下动剧矣。故仲景尝
  以龙骨主之,以蜀漆佐之,医者其察诸。
  牡蛎泽泻散证不具,然以仲景用牡蛎之方推之,则其证必有胸腹之动剧。苟有胸腹之动
  剧,则无有不加蜀漆之方。由此观之,盖此方治水肿胸腹之动剧而渴者明矣。《方极》可考。
  凡仲景之治动也,其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动,则以牡蛎治之;有脐下之动,则以龙骨治之;
  有胸腹脐下之动剧,则以蜀漆治之。此为仲景治动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
  牡蛎者,或有配之龙骨者,或有配之龙骨、牡蛎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论不载此法
  者,盖属脱误。故晋唐以来,无有知蜀漆之功者,而诸病之有动者最多。则动之为病也,为
  诸病内候之主证,而最为难治者。虽然,二千年来,诸医之说诸家本草,何其不载龙骨、牡
  蛎、蜀漆之本功矣乎?或云∶牡蛎之咸,消胸腹之满;或云∶龙骨、牡蛎,收敛神气;或云∶
  蜀漆辛以散之;或云∶龙骨、牡蛎之涩以固之。未尝见言及治动之功者,又未尝知动之为诸
  病内候之主证也。吾东洞翁,生于二千年之下,始知龙骨、牡蛎、蜀漆之功,其说详于本条
  之下,是诚二千年来不传之说。而翁独得其旨者,不亦伟乎?韩退之尝推尊孟子,以为功不
  在禹之下,余以为翁之有功于我医,不在仲景之下矣。是非余之过论也。
  卷上蜀漆
  品考
  属性:蜀漆,乃常山苗,其功与常山同,蜀漆无华舶来之物。常山者,华物为良,和产多伪品。
  若
  卷上
  生姜
  属性:主治呕。故兼治干呕噫哕逆。
  卷上生姜
  考证
  属性:小半夏汤证曰∶呕吐谷不得下。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曰∶卒呕吐。又曰∶先渴后呕。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不具。
  橘皮汤证曰∶干呕哕。
  橘皮竹茹汤证曰∶哕逆。
  橘皮枳实生姜汤证,不具。
  以上六方,生姜各半斤。
  生姜半夏汤证,不具。
  上一方,生姜汁一升。
  黄 桂枝五物汤证,不具。
  吴茱萸汤证曰∶食谷欲呕。又曰∶干呕。又曰∶呕而胸满。
  上二方,生姜各六两。
  大柴胡汤证曰∶呕不止。又曰∶呕吐。
  生姜甘草汤证曰∶咳唾涎沫不止。
  栀子生姜豉汤证曰∶呕。
  旋复花代赭石汤证曰∶噫气不除。
  浓朴七物汤证,不具。
  浓朴半夏汤证,不具。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不具。
  以上七方,生姜各五两。
  茯苓泽泻汤证曰∶吐而渴。
  生姜泻心汤证曰∶干噫食臭。
  茯苓饮证曰∶自吐出水。
  以上三方,生姜各四两。
  桂枝汤证曰∶干呕。(凡桂枝汤出入诸方皆仿之)
  真武汤证曰∶呕。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曰∶呕。
  桂枝枳实生姜汤证曰∶诸逆。
  茯苓甘草汤证,不具。
  以上五方,生姜各三两。
  干姜人参半夏丸证曰∶呕吐不止。
  上一方,生姜汁糊丸。
  据此诸方,则生姜但治呕也,哕逆噫气干呕,或干噫食臭,皆呕吐轻证也。故加咳唾涎
  沫不止,似哕不哕,亦生姜所兼治也。岂不呕之余证乎?
  卷上生姜
  互考
  属性:凡仲景之方,二百十余方。而其内用生姜之方,六十有余首。并用大枣之方,四十有七
  首。又其内生姜五两,对大枣十二枚之方二首(十二枚乃四两之例,若去核则为三两)对十
  枚之方一首(十枚乃三两八铢之例),对十五枚之方一首(十五枚乃五两之例)。生姜六两,
  对大
  枣十二枚之方一首。生姜四两,对大枣十二枚之方一首。生姜一两,对大枣十枚之方一首。
  生姜半斤,对大枣三十枚之方一首(三十枚者十两之例)。如此数方,无不专取生姜、大枣
  之
  功者。又桂枝汤,去加之方,二十有六首,及越婢汤之方三首,葛根汤之方二首,小柴胡汤
  之方五首,文蛤汤,防己黄 汤,以上十三方,凡三十有九首。皆以生姜三两,对大枣十二
  枚,虽他品加减之。亦至生姜、大枣,无有变之者何也?其证不变故乎?又别有妙用乎?由
  此观之,姜与枣者,虽为日用饵食之物,亦仲景方内二味必相对者多,则盖似有调和之意。
  故后世谬仿之,方后必有谓姜、枣水煎者。虽似取仲景之法,亦未知其本功之所在也。殊不
  知生姜、大枣之于其证也,每方必有其所治之毒矣。宜以桂枝汤小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