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保时捷      更新:2022-08-16 20:17      字数:4759
  主讲人介绍
  伊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1985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入北京老龄协会至今。长期从事老龄理论与实践工作。主要学术成果有:1995年发表的《关于中青年人在家庭中供养照料老年人现状的思考》被“中国老年学研究十年成果”评为“优秀奖”;1997年《老年护理产业化势在必行》获“第二界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2000年发表的《社区——接过家庭照料功能的第一棒》获“中国人口学会与社会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内容介绍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1。3亿人。老龄问题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整体的社会格局,有了深刻的变化,使延续了上千年的反馈式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一个极大的冲击,养老方式越来越走向社会。社会化养老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本次讲坛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龄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伊密,在近20年的老龄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就机构养老与社区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完善社区服务是推进我国社会化养老的主要途径。伊密说,好多人觉得社会化养老,就是到养老院去住,养老院才是现代化的养老方式,其实这是错误的,机构养老不等于社会化养老。伊密提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应该结合我国上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使社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这种援助之手直接进入家庭,向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使老年人能够在家里,得到全方位的照顾,使家庭中的子女以及其他成员,能够摆脱沉重的负担,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国家的建设,通过带动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使老年人充分分享到社会发展成果。
  全文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机构养老和社区服务》。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就是说目前我们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1。3亿人,和日本的总人口相当。到了(2049年)的时候,就是咱们共和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老年人口是多少呢?正好相当于建国时的总数,四亿五千万。2025年的时候北京市是每三个半人当中,就有一位60岁的老年人。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人问我说,你在做什么工作。我说研究老龄问题。当时就有人说,老龄问题有什么可研究的,不就是研究带老人去看电影吗。但是今天我们再来提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大家就会非常清楚的,人口老龄化是事关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多个社会问题的综合体。那么我还要强调的是,我们目前还是只是处于一个老龄化的社会,而并没有进入高龄化社会。所谓高龄化社会,就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一定比例后,那么他们要求家庭和社会所提供的帮助将更多,那个时候,老龄问题才真正地显现出来。因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他那个生活自理程度不足50%,就是说平均每个人到他临终的时候大概是有1。99年是要卧床度过的。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家里有一位老人,如果躺在床上将近两年的时间,整个家庭成员的生活都会被打乱。
  那么这20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因此这个整体的社会格局有了深刻的变化,使延续了上千年的这种反馈式的这种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一个极大的冲击,那么现在老年人开始考虑的是谁来养老,在哪儿养老,谁来照顾我的晚年生活。我们北京市在2000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大规模的抽样调查,那么其中就问老年人,你生活当中最担心的三件事是什么?第一件是经济问题。第二件就是说怕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第三件就是怕没有人照顾。他们生活当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没人陪同去医院看病。这是老年人生活中面对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那么1998年的时候,北京市还做了一项调查,我们调查了相当一部分中青年人,就是说问他们你们在照顾老人生活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困难?那么33%左右的中青年人说他们照顾老人有很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呢是没有时间,精力不够,经济压力太大,工作压力太大。这是中年一代的反映。老人,我们了解到他们非常心疼自己的儿女,那么同时又感到非常忧虑。所以在我们问到老年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养老的时候,老年人是这样回答的,第一个是为了不给子女添负担。第二个是仍然是这个给子女减轻负担。然后呢表示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愿意住到养老院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养老机构。这个1999年的调查我们发现,表示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愿意住进养老机构的人是多少呢,是占老年人总数的6%。那么老年人的这种选择,我认为一方面是出自于自己对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化养老,就是到养老院去住。养老院才是现代化的养老方式。到那里以后,可以丢掉一切家务的烦恼,一起玩,一块玩,所以把它想成一种东方的伊甸园。我只是说根据我常年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我觉得真正能够下决心,并且住到养老院的老人,可能只占老年人总数的1%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为什么呢?大多数老人一般是在生活不能自理了,而且必须需要提供长期的医疗帮助的情况下,他才会真正下决心住到养老机构当中。当然呢也有一小部分人,比如说经济状况很好,住房条件很好,身体也不错,还有子女,他也住在养老机构当中,但是他真正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他内在的深刻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说我们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不了解为什么他会住进养老机构。而且中国人比较含蓄,一般自己内心的很多想法和感受是不愿意告诉公众社会。我觉得我们很多老年人做出这种选择,当时是出于一种情感选择,就说完全是觉得好像应该减轻一下子女的负担。如果我们像在做所有事情的评判的时候,我们拉出一张表,比如说住养老公寓,养老院等等,你觉得好处是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是什么?我们把它列出一串来让他逐项地,一个一个地细心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的话,我觉得恐怕真正选择住养老机构的人仍然是少数。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老龄事业,尤其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的关心,已经说是做了很多的努力。不仅政府投入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而且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养老院,或者叫养老机构。到2002年的时候,我们仍以北京为例,一共是有各种养老机构319所,床位总数大约是1。8万张,也就是说平均每一百个老人当中有一个床位,是这样一个数量。那么现在呢,大约养老院里有60%的床位是有老人住的,40%几的床位是空闲的。
  养老院床位的空闲,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个是地域分布不合理。就以北京为例,城区当中60%的老年人居住在城区当中,但是他所拥有的床位总数不足35%,而30%几的农村老人却占有了床位的总数的60%多。也就是更多空的床位是在农村。就是过去的养老院。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过去老龄化问题不突出,所以对城市养老院的建设非常地少,那么老年人急剧增加之后,就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这样相继建起了一些养老设施,那么它的设施条件普遍比较差一些,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对这种环境的要求。那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分类不清。名称的叫法没有经过统一规范的界定。想叫老年公寓,就叫老年公寓。想叫老人院就叫老人院。那么到底它所具备什么样的服务功能。老年人并不清楚。所以很多老人说,他到了很多地方去想入住的地方,真正去的时候,这儿也不能收,那儿也不能收,种种原因不得(不)又回到家中。还有一点呢就是我们感觉到,就是说现在参与为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还有一点就是收费偏高。因为它规模非常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所以价格比较高。我们调查发现呢,就是说他真正入住养老院的时候,他个人的收入只能承担费用的60%,而40%的费用是需要子女补贴的,那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就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之后,他的很多东西需要改变。比如说作息时间。那么在家里呢,老年人可能非常随意,我想坐着就坐着,想躺着就躺着。我今天想晚点起来,我就不必起一个大早。另外比如说房间的布置。那么就是说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固定模式。大家整个机构里面,这一个机构里都是统一的。还有一个就是尊严。老年人的尊严受到一定的干涉。也就是说,你的独立性减少,你是处于一个被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因此你要服从这个工作人员的安排。我曾经见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进入老人房间的时候,推门就进。这是不够尊重老年人的,老年人仍然具有隐私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亲情。因为你住在养老机构当中,子女们相对来说比较放心,就是说有养老机构在照顾我的父母。他可能因为工作忙,或者因为心理上比较轻松一些,探望的时间会减少,因此老年人会生活在一个与亲情、天伦之乐相距遥远的这样一个环境当中。老朋友、老同事、老邻居来往也都在减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家来想一想,有哪一个老人在他晚年的时候,愿意离开他的子女、孙子女、他的老邻居而住进目前来说条件比较好的这种宾馆饭店式的养老机构当中呢?所以,我发现有的老人一开始他愿意去,表示愿意去,等他的子女带他真正去看过之后他就不再去了。国外一些比较发达国家的人士在我们访问或者做学术交流的时候,不断地提示我们,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问题解决了,那么世界的老龄问题就有希望了,因此你们在制定本国养老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你们老年人的特点考虑到你们的长项,家庭养老,而尽量少走弯路避免我们西方现在又回过来回归家庭、回归社区的这种做法。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呢就是说我们再来看一下家庭养老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应该说中国家庭养老的状况处于一个喜忧参半的状况。也就是说我们仔细地来想一想当今的老年人,至少你们平均子女是有三个到四个,这是平均子女数,还有一个呢,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大约65%左右都是在70岁以下,应该说多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他们完全有自己的生活能力,甚至是娱乐,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并不需要得到别人的全方位的帮助。我们曾经搞过一个调查,就问老年人你觉得在哪儿生活好呢?其中60%以上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他喜欢和子女在家庭中生活。那么他所列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生活有人照顾。第二个是热闹。第三个是不孤独。第四个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第五个是生活很丰富。第六个是开销少。大家都知道合着过日子是比较省的。所以老年人考虑问题都是非常非常实际的。那么我们还了解到46%子女他能保证每周和自己的父母见面达到4次以上,就是说不低于4次。那么老年人邻里之间的交往,就是互相在一起聊天的每周达到4次的人数占多少呢?占32%。因此老年人在家庭当中所得到的那种欢乐亲情与安慰,在老年人生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就是说这种好处我们千万不能低估它。我个人认为,就是人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对家的这种依赖性是最强烈的,对家庭生活的渴望也是非常强烈的。人老的时候,我认为最怕失去的是什么?就是失去一个家。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落叶归根”。那么生活在海外的老年人晚年的时候希望能够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作为我们老年人希望能够和子女、孙子女生活在一起,这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当然,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那么在若干年以后,家庭对老年人的照顾的确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今后应该怎么养老?是需要我们今天需要认真探讨,研究、规划的时候。而我们现在呢就是急于动员或者号召老年人住到养老机构当中。我觉得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家呀给老年人这种安慰是任何一个多好的机构都不能代替的,都不能给予的。因此呢我们应该更多地宣传、鼓励老年人生活在家庭当中,但是家庭面临的困难并不是没人管了,该怎么管呢?这就是我下面要讲的一个问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