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
冬冬 更新:2022-08-10 08:39 字数:4762
主讲人简介蔡克勇: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英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文波:大连大学副校长王保华: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内容简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使得我国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成为摆在我国教育事业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的讨论话题。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我国高校的发展便成为瞩目的焦点。其实从整个世界大的趋势来看,高教发展已是一个潮流话题。当然,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当中不仅包括重点大学,也包含着数量众多的新建院校。
新建院校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建立的一批普通高等院校。新建院校和重点院校以及有相当校龄的院校相比,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在我国实现大众教育的道路上,它们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且入世带来的机遇,使得这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新建院校,获得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它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程度,对中国教育的整体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当众多的焦点和目光都投向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和忽略这些新建院校。
本次论坛的举办,就是要让大众对这些新建院校引起重视,让新建院校重新进入大众关注的视线范围,以形成一个客观正确的理解和评判。本次论坛请到了教育界的专家、官员和众多著名的新建高校的学院领导,他们将一起就新建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为新建院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寻找理论上的解决方案,并为新建院校下一步的改革提供思想上的准备。
本期论坛的话题是《新建高校定位及办学特色的探讨》。按国际标准,大众化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超过15%,而我们目前只有9%,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没有做到大众教育。普及大众教育是我们早就提出的目标,目前的高校扩招其实是一个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不能将任务压在少数的重点高校身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艰巨任务真正主体还是普通高校。而新建高校在普通高校中有着极重的分量。他们是1978年之后成立的一大批普通高校。因为特定的历史时期赋予他们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发展方向引起我们的关注,下面我们将采用论坛的方式来,架起平台进行研讨。
我们请来四位新建高校的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英杰,大连大学副校长王文波,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王保华。四位嘉宾从教育学理论出发阐述了新建高校定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新建高校正确定位的概念以及创出办学特色的途径。他们就新建院校的定位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高校的任务所在,新建高校应该走应用型发展的道路。
全文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教育事业应该说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如何来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是摆在我们教育事业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那么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改革开放以来呢,新建的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看看它们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那些问题,我们进行一些探讨,那么今天我们首先请到了新建院校的一些校长,以及教育专家,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些新建院校在初创以及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来寻求自身的定位,以及他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认识一下今天来到我们论坛的四位嘉宾,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克勇教授,欢迎您,第二位嘉宾是大连大学副校长王文波教授,我们第三位嘉宾来自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王宝华处长,欢迎您,最后一位嘉宾是我们资深的一位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王英杰教授,今天我们把四位嘉宾请到论坛的现场,有我们新建高校的校长,也有我们三位教育专家,今天我们可能提出来一个叫新建高校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新建的这些普通高等院校那么它们在我们国家现有的教育格局当中,它到底占有怎样的一个地位,那么蔡教授是不是您先给我们来谈一谈。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这样来看,我们目前呢,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是有1114所,其中呢,教育部直属的有71所,中央少数特殊部门,比如说外交部 国防科工委,它们管的学校有40所,也就是说,中央各个部门,包括教育部内,管的学校是111所,剩下的一千多所都是地方管的学校,这其中呢,相当大的一部分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因此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它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是起着半壁江山的作用。
这样听上去呢,可能比我们想象当中的新建高校它的数目要大,我们印象当中可能大家熟悉的都是清华 北大这些知名的院校,那么,在这个教育格局当中我们所占的比例几乎是半壁江山的话,那么我们承载的这样的教育任务,是不是应该说是也是非常重。
是的,你刚才说到了北大清华这样一些名牌老校,这类学校它的作用当然是很大的,但是我们新办的这些普通高校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呢从我们整个国际的大背景来看,现在实现了所谓全球化 国际化这样的一个浪潮,但是,大家也还要知道,伴随着这种全球化,国际化浪潮出现的就是地方化的浪潮,我们可以这样讲,国际化全球化和地方化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凡是全球化发展越快的,就越要求要地方化,为什么呢,因为全球化国际化它是一个双刃剑,它有它积极的作用,也有它消极的作用,而这种消极的作用呢,需要地方化来抵消它,这就是从全球的大的格局来看。
地方化的发展,就必然要求要有地方院校为它的发展服务,从我们国家来看呢,新办院校也有它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中大国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跨度非常大,比如说大家熟悉的从飞船上天,一直到我们一些家庭小作坊,这里这些都有,大家想一想这个跨度有多大,您刚才讲的北大清华这些名牌老校,他们可能选择大跨度当中的某一段,它不可能把这么多跨度都做,因此就需要地方院校一起来各自选一段作为你的服务的对象,另外呢,我们就知道了,我们是个人口大国,人口大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求上大学的人非常多,特别是随着以这种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就所谓呢,高学历等于高收入,这样呢,你必然是迫使大家都愿意去上高等教育,而名牌老校数量不多,是不能够满足我们13亿人口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的。
第三个方面呢,我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国家,我们8亿人口在农村,我们要搞现代化,农村不现代化,我们国家呢是没有办法实现现代化的,农村现代化就需要什么呢,我们现代所谓“三化”,要农村城市化,要农业产业化,还有城乡一体化,这样一个“三化”,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我们那些名牌老校,往往它培养的人才到不了农村,对于农村的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就需要我们地方院校很好地负担起这个责任,还有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我们大连跟西部 跟新疆(这些)地方的差异就太大了,有不同的资源,这种不同的资源呢,需要有地方政府把它变成为优势的产业,发展本地的经济,这样一种不同的资源要转化为优势的产业,发展经济,它要求的人才呢,各个地方就各有特色,因此,地方院校呢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当中,叫做不可以替代的是起着半壁江山的作用。
那刚才蔡教授这么一讲我们觉得在新建高校它们所起的作用呢,可能和这些资深的老校来比,它们承担的我们国家教育体制当中不同的职责,那么它生存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大众高等教育的时代,根据加州伯克利大学一位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马丁。特罗 他的看法,当高等教育的某种学历达到15%的时候,开始进入大众高等教育的时代,他的这个看法被广泛地引用,但是他在讲这个话的同时,讲到了不仅有量的变化,还有质的变化,那么一个很重要的质的变化就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制定了一个叫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它把大学高等机构分了三个层次,一个层次就是像伯克利这样的著名的有世界影响的大学,那么再一个层次就是加州州立大学,最下面一个基础层次是加州社区学院,那么就我看,我们现在的这些新建院校应当属于中间这一个层次,那么,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它主要的是以中间这个层次和基础的这一个层次实现了大众化,那么在我们今天的大众化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这些新建院校,我们的地方大学应当成为并且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力军,如果说在最上层这些著名的老校,它们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话,那么我觉得我们高等教育的民主化,我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主力军应当是我们这些新建院校和我们这些地方大学,在这样一个层次,因为这些大学它们最能够满足地方的需要和支持这些大学的纳税人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血肉的联系,这些大学它们办学是为了本地的纳税人服务,它们所从事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应用型的研究是为本地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的,那么它们是本地社区的文化的中心,精神的家园,它们引领本地社区文化的发展,为本地社区建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做出它们的贡献。
那么这些大学 新建的大学,因为它没有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它们变化非常快,能够适应社区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它们所设的专业符合地方的需要,它们所设置的课程,在本校之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要,那么所以我觉得这些大学是充满生机的大学,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的大学,我们对这些大学予以关注就因为它们在我们整个高等教育结构当中,有一个独特的,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不能被取代的这样一种地位,我们现在报纸新闻舆论,很多的情况下,是更关注那些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我们今天这个节目,给我们这样的一些大学予以关注,我觉得是正好适应了我们国家在大众化过程当中,改革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建设我们自己有特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多样化的高教结构的非常重要的支持。
王教授您刚才在阐述观点的时候,我发现您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您说是这样的新建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将来的主力军,这个观点我不知道另外两位嘉宾你们怎么看。
我说一下我的观点,刚才两位教授讲,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要很多学校去增加学生的招生数量,首先我觉得,地方高等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它本身的数量很多,在1000所,那么这里边有相当大一部分又是新建高校,所以说它们招生的数量相当大,他的“主力军”是不是有这个概念,是不是有这个,第二呢,因为随着这几年高校的扩招,很多名牌大学为了维护它的声誉它不肯扩招,地方普通高校就大量地扩招学生,实际扩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增加一点点学校的收入,更主要的它是有的时候是以牺牲一些学校的质量或者声誉有的时候是付出这种代价,有时候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所以说这些高等学校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主力军”的问题我想谈两个想法,第一个想法呢,就是说我最近在做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题目是《地级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研究》,那么做了一些初步的统计,统计的数字显示呢我们现在全国有290个地级市,那么普通高等学校呢,占了478所,所以说,在高等学校这个阵地上来说,它的比重是可以说是半壁江山,像蔡教授所讲,第二个观点我们现在都讲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那么知识经济时代我觉得衡量一个大学的标准,应该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率的问题,那么不同的大学应该说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我认为,那么知识经济是美国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默罗他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