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2-08-10 08:37      字数:5287
  … Page 9…
  是喀山人的骄傲啊!”
  “对,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使俄国科学的名声远
  扬国外。”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也许闻名世界的荣誉正在等待着您呢,这
  情景我们会活着亲眼看到的。”
  “可不能这么说,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你们数学家的想象力实在太丰
  富了。”
  1857年夏末,布特列洛夫来到柏林。他仔细参观了艾哈德·米学里过去
  工作过的实验室,同一些学者进行了交谈,几天后来到威斯巴登,后来又到
  了波恩。他在波恩稍事逗留后,继续游历德国、瑞士、意大利和法国。他这
  次旅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当时全世界的化学研究中心——巴黎。
  他到巴黎去,首先是想会见阿道尔夫·武慈。布特列洛夫到达后立刻前
  去拜会他——他们的谈话是在医科大学武慈教授的办公室里进行的。
  “我这里的条件很差,”武慈说,“您参观后会觉得我的实验室简陋极
  了。”
  “我参观了欧洲的一些规模最大的实验室”,布特列洛夫急忙回答道,
  “最使我吃惊的是这些实验室都使用了煤气装置。太方便了!我一回喀山,
  一定马上把我们的实验室装备起来,以便实验更顺利些。”
  “您想在我这里参观些什么呢?”
  “我想在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好熟悉一下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和合成方
  法,您采用的独特方法,我觉得很有意思。”
  武慈想了一想,随即拉开写字台的抽屉,拿出一个装着无色液体的小玻
  璃瓶。
  “这是二碘甲烷,很多科研人员都在想办法研究它,可是这种物质的成
  分一直没有准确地测定出来。要是您乐意的话,可以先研究这种物质。”
  “我非常乐意,”布特列洛夫回答道,“对我来说,用什么物质无关紧
  要,我感兴趣的是工作方法。”
  布特列洛夫十分熟悉类型论。他在齐宁和克拉乌斯的帮助下,从大学毕
  业时起就已出色地掌握了实验操作技术,因此研究起来驾轻就熟,在短时期
  内就收集到大量资料。
  布特列洛夫抛弃了传统的那套办法,总结出了自己的新方法。他在法国
  科学院做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热烈讨论。
  “原子互相结合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在这方面特别有意思的也比较特
  殊的是碳。奥古斯特·凯库勒认为,碳是四价元素。如果设想价键的形状像
  一些触须,原子借助于这些触须互相结合,那么,就一定能够看出,这种结
  合方式会对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
  过去还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设想。
  “也许这样一个时刻已经到来,”布特列洛夫接着说,“就是我们的研
  究成果一定能成为物质比学结构新理论的基础。这种理论不会像数量定律那
  样精确,但是它却能使我们预见到有机化合物的各种性质。”
  这真是有先见之明的预言!
  布特列洛夫在武慈的实验室里工作了两个月,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从事
  实验研究,在以后的二十年间,发现了数十种新物质和新反应。“布特列洛
  夫进行的大量标准合成——乙醇、乙烯、二异丁烯、叔醇、六次甲基四胺、
  … Page 10…
  三聚甲醛、乙烯烃的聚合——开了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先河,从而对工业起了
  最直接的促进作用。化学结构理论已毫不例外地成为合成化学各现代分支的
  基本原理。人们按照结构化学划分的范畴考虑问题,工程师和技术员们也据
  以建立新的生产部门和从事设计。”
  几年后,布特列洛夫第二次出国访问时,曾把他创立的理论提交大会讨
  论。他还在施佩耶尔举行的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第三十六届代表大会上作
  了报告。
  这次代表大会召开于1851年9月。布特列洛夫去施佩耶尔的唯一目的就
  是会晤德国化学界人士,向他们介绍自己关于有机物质结构的观点,以便在
  讨论中改进这一理论,并且公诸于世。
  他在化学分组会上作了报告,题目十分简单:《略论物体的化学结构》。
  “物体包括的每一个化学原子都参加物体的构成,并具有一定的作用
  力。这种力能对周围的其他原子产生影响,结果使原子结合成化学微粒——
  分子。我把这种能使原子按一定顺序结合的作用力的分布称为化学结构。由
  此可以得出结论,复杂微粒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基本微粒的性质、数
  量和化学结构。”
  布特列洛夫讲得简明扼要,他避开那些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只向听众介
  绍了有机物化学结构的新理论。他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莫大兴趣,使艾米
  尔·艾伦迈尔和奥古斯特·凯库勒产生了极深的印象。直到大家都已离开会
  场,他们还在继续交谈。
  “碳原子是四价的,并具有连成链状的特性,这种假设是您的理论的一
  个基本点。”艾伦迈尔说。
  “正是这样”,布特列洛夫肯定地点点头。
  “但是第一个得出这个结论的是我的同事凯库勒!”艾伦迈耶尔和凯库
  勒交换了一下眼色。
  “不错”,布特列洛夫表示同意,“毫无疑问,库柏第一个试图写出有
  机化合物的结构式,但这种努力并未成功,因为当时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凯库勒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一直凝视着布特列洛夫兴致勃勃的面孔。
  “不管怎么说,类型论仍然是我们这门科学的支柱。”凯库勒在竭力掩
  饰自己的激动心情。
  “类型论?决不是这样!”布特列洛夫提高了声音,“连类型论的创始
  人热拉尔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他一方面否认原子团的存在,另一方面在许
  多情况下又利用原子团来解释化合物的性质。例如……”
  布特列洛夫忙从书堆里抽出一本小册子,匆匆翻看了一下,查找着要看
  的地方。
  “我在自己的新理论中坚持的主要论点是:原子化合时相互间占有一定
  位置。它们会发生不同反应的原因就在这里。换句话说,它们所以会表现出
  不同的性质,也是由这一点决定的,而不是其他。”
  “噢,您关于触须的比方非常恰当,”艾伦迈耶尔说,“显而易见,如
  果我们把原子价的作用力比做触须,那么在两个原子使邻位或对位的原子价
  饱和时就会表现出差别来。可是,对这种既看不见,又不能证明的东西,我
  们能不能做这样的类比呢?”
  “不错,我们既不知道化学键是什么,也不清楚原子实际上是什么。甚
  至我们可以不承认原子在空间进行排布的这个物理概念,但是却无法否认化
  … Page 11…
  合物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组成它们的元素之间的结合关系。化学结构理论提供
  的方法不仅能解释各种现象,而且能够预见到构成新物质的可能性。”
  布特列洛夫的话伤害了凯库勒和艾伦迈耶尔的虚荣心。由于感到类型论
  显然无法站得住脚,他们两人已在探索解释有机化学现象的新途径,并且已
  经接近提出与布特列洛夫的思想十分类似的概念。可是这位年轻的俄国学者
  突然说出并且出色地证明了他们长期以来没有做到的事情。
  凯库勒还在为自己辩解,“要知道,即使是这个理论,也可能没有成效”,
  “也许是最好回过头来搞老的经验式?也不行。总之,只有当一切都最终明
  朗以后,并且积累了足够的事实,能够证明它确实是一种真正的理论,这时
  我才能接受它……”
  四、化学结构理论的创造者
  新理论从此宣告诞生,它需要进一步得到发展,这项工作理当在喀山进
  行,因为喀山既是新理论的发祥地,又是新理论创始人工作的地方。但是,
  喀山大学的环境相当糟糕,很不利于进行这一工作。
  在罗蒙诺索夫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旧传统:大学教授分成互相敌对的两派
  ——德国派和俄国派。大学生们也介入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举行示
  威,反对外国教授,向有天才的俄国教师鼓掌致敬 (尽管这种做法受到严格
  禁止)。学生运动使政府惊惶失措。老校长无法应付这种复杂局面,因此,
  深受学生爱戴和教授尊敬的布特列洛夫受命接替了他的位置。
  对布特列洛夫来说,校长职务真是一项难任的沉重负担。他曾三番五次
  申请辞职,都没有得到批准,即使在家里也无法摆脱杂务的困扰。只有在花
  园里收拾心爱的花时,才能忘掉一天中遇到的乱七八糟、令人心烦的事。他
  很爱玩赏亲手栽培的山茶和玫瑰,总是乐此不疲。他的儿子常和他在花园里
  一起干活,这时他就向孩子打听学校里的情况,还给孩子讲些关于花的有趣
  小故事。
  尽管要处理大量行政事务,布特列洛夫还是照旧从事理论研究。很多年
  轻有为的科研人员,都在他领导下装备起来的现代化实验室里工作。布特列
  洛夫向他们布置了任务,要求必须解决与同分异构现象有关的各种问题。
  “只要注意一下原子在分子中的结合顺序,就一定能预见到种类繁多的
  物质均会有好几种同分异构体,”布特列洛夫对马尔柯夫尼科夫说,“我想,
  我们与波波夫的研究结果您已经知道了吧?”
  马尔柯夫尼科夫,杰出的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的学生,布特列洛夫
  学派最有名的代表,俄国化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都是论述有
  机化合物结构理论的发展,研究高加索的石油和脂环烃的。波波夫,俄国化
  学家,也是布特列洛夫的学生,自1869年起任华沙大学教授。他在早期的研
  究工作中,曾通过实验证明碳原子的四个化合价是相同的,还提出过测定酮、
  酸、醇、烃的化学成分的分析法,被称为“波波夫分析法”。
  马尔柯夫尼科夫听了老师的话,肯定地点点头。
  “这些研究成果实际上已彻底推翻了发生论。”根据发生论的观点,同
  分异构体的生成是由反应物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引起的。
  “对,”布特列洛夫接着说,“我们用不同方法合成的甲基戊基甲酮却
  具有相同的性质,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决定物质性质的不是它们的制备方
  … Page 12…
  法,而是原子在它们的分子中的排列顺序。”
  “这么说,丙醇应该有两种异构体了。”
  “说得对,丁醇有四种。”
  布特列洛夫拿来一张纸,写出了化学式。
  “直碳链能构成同分异构体,因为氧原子能和碳链末端或中间的碳原子
  结合,如果还有支链,会再构成两种同分异构体。”
  谈话还有第三人在场,这就是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扎伊采夫。扎
  伊采夫,俄国著名化学家,布特列洛夫的学生,1869年任喀山大学化学教授,
  1885年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扎伊采夫是一位出色的实验化学家,在有
  机化学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几乎全和脂肪族化合物有关。他还研究出一系列
  用卤化有机锌化合物制取饱和醇和不饱和醇的新合成法,第一个提出对“格
  林尼亚反应”的解释。所谓“格林尼亚反应”,是指一种用RMX型的混合有
  g
  机镁化合物 (格林尼亚试剂)合成有机物的方法,这种反应是法国化学家弗
  兰苏瓦·奥古斯特·维克托·格林尼亚于1900年发现的。
  此时,扎伊采夫一直沉默不语,三个人中要数他年纪最轻,所以他宁肯
  只听不说。他上过喀山大学,现在在布特列洛夫教授领导的实验室里工作。
  “我们要想办法合成这些同分异构体。只要合成成功,就能雄辩地证明
  新理论正确无误。至于谈到方法问题,”布特列洛夫对扎伊采夫说,“也许
  应当这么办:先设法用甲基把乙酰氯中的氯原子置换出来,然后再……”
  布特列洛夫的路子完全对头。他用二甲锌作用于乙酞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