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怀疑一切      更新:2022-08-10 08:31      字数:4783
  培养道德品质 开启心脑智慧
  北京大成经典幼儿教育机构讲座
  熊春锦
  2009 11 1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非常有幸在这里跟大家做一次心脑科学领域对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培养道德的品质,开启心脑的智慧”。
  这个课题在国内,目前可以说大家都只研究西方的脑科学,但对我们祖先在2500年前早就诞生的心脑科学可能还是比较陌生。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进行全面的研究,道德根文化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接续。
  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题目,就是:慧性教育与智能教育的区别。
  什么叫做慧性教育,什么叫做智能教育?在世界上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历史是比较短期的历史,就像他们的西医学一样,与中医学比较起来,西医学历史要短得多。教育史当中也是同样的原理,我们东方的教育史经历了5000年以上的历史;而西方的教育史只是记载着2500年左右的历史,而且是不完整的。我们东方的教育史,不仅仅包含了秦汉以后以儒学为代表的智能教育的青年史,还有历史更为遥远的智慧深邃的慧性教育史。只是这个教育史,在汉代被儒学教育者利用皇权、利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行政手段加以清理,而被淘汰出了国家教育史的舞台,长期流失在民间进行一种师徒之间的承传。虽然在整个社会的进程当中,在主流社会逐步被人们所遗忘,但这个教育方法论可以说在世界各地仍然还是长期存在着的。
  在美洲,现在还残存在大型的石刻记忆当中,比如说玛雅文化的石刻群中,就记载着玛雅人在16世纪还保留着他们祖先承传给他们的慧性教育,因而玛雅人的天文、历法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世界上顶尖的天文学。其实西方文化和西方教育达到现在最高级的阶段,也无法破解玛雅人的天文学和历法学,他们是应用什么原理进行计算而产生了这么高超的智慧。
  在东方,也是同样的。在古代,在2500年以前,东方同样存在着近似于玛雅人或者说比玛雅人更加完整的在慧性教育下诞生的科学。只是在2500年左右的时候,这些先天慧性诞生的科学基石为儒学智能所不能解读。就像在16世纪,西班牙的殖民者侵入了墨西哥湾以后,发现玛雅人文化、感知到玛雅人文化太超前了,超乎于他们的智力理解之外,感觉到无法接受,认为人类不可能产生这么超前的高超科技知识。所以,他们运用武力把当时仅剩的玛雅人的祭司统统都杀光,而且把保留的书籍全部烧光,仅留了三本手抄描画的羊皮纸的典籍,目前仍然存留在英国和美国的博物馆里面,但是破解它却成了16世纪以后人们的一个难题,仅就破解出来的知识也充分说明了,祭司的历法,对太阳系的研究,对银河系的研究就是现在高科技天文望远镜都无法进行的。那么,他们的高科技和超前意识的大智慧是如何诞生的呢?我们如果走到当地去看的话,当时的玛雅人还是石器时代,也就是说还只是在石头上去雕刻这些图形文字、图像文字,但是却产生了那么高级的文化来记载那些知识,是凭着什么产生的呢?其实那就是他们慧性教育诞生的。跟中国一样,2500年以前中国也存在着一种慧性教育,2500年以后才开始出现了智能教育,也就是后天智识的教育。这个智识的教育,由于不能与我们的先天进行沟通,所以现代人对古代很多的知识都不能破解。
  包括这次我走到四川,看到了他们夏朝和商朝时期生产的铜器,展开文化史的话,用现在仅有的智能意识来进行解释,为什么要造那个铜器,现代人普遍认为那是古人的迷信,是一种祭祀。但是不是祭祀呢?那不是祭祀,它是将当时人们通过自己内证而连通天、地、人所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文化,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只好用物品来记载而流传给后人,让后人能够通过这个物品来读懂这个教育的方式而开启自己的大智大慧,去接近他们那样一种智慧水平。由于我们跌入了只有后天智能启动而没有先天慧性启动的生理状态以后,我们无法解读他们,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祖先比我们愚笨、愚昧、迷信。实际上,很多的名词是我们强加给我们祖先的。
  在中国的文字当中,实际上也非常详细地记载了人类具有慧性和智性,这些比西方的文字记载得丰富得多。这个“慧”,我们可以从它的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它是由心而发的,简单地说,它是通过我们心里发出的;而“智”是知,是每天知识的积累。这两个不同的学习和积累,积累得并不均匀。要讲起来内容比较多,涉及到一些根文化当中的详细内容,我们不做详细的解释,这里只做简单的解释。进行一个比较,就知道我们常常说的智慧、智慧,而没有注意到在最早期,我们中国的文字包括文言文,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来表述事物,而不是连词,连词是在周朝的末期才开始诞生的。在周朝的前期,还是运用每一个字代表全息的信息模块,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示事物;而到了后期才开始组字、组词。对于词语,我们现在就仅仅知道“智”,把“慧”淹盖了,而且把“智”放在前面、“慧”放在后面,所以就不知道“慧”是什么东西了。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教育全部都是在“唯智而用”,只谈到“智”,而没有谈到慧性。但是在中国的古代文化当中,却将这种“智”和“慧”非常明晰地解析开来。我们从这个太极图的分析当中不难发现一个特点:“智”和“慧”,在我们的大脑当中、在我们的心灵当中是同时存在的。而当后天的智能拼命发展,必定是慧性处在低谷时期。当慧性处于高峰时期的时候,那么后天的智能必定是处于稀少、稀薄的时期。我们平时说“大智慧”、“大智大慧”,容不容易做到呢?——不容易实现。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很多的人只有智,而很少慧性。包括西方也是这样,由于西方更加明显使用的是后天智识,所以他们的慧性基本上都处在稀薄而难以透发的状态,所以他们名词中的一个命名,称之为“直觉、灵感”,因为它很稀少,很难冒出来产生,所以称之为“直觉和灵感”。但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当中是要培养完整的慧性,这一特点和西方的文化教育是不太相同的。
  后天的“智”,从整个概念来说是指的后天意识、智识以及禀性意识、习性意识等等。它需要通过“为学日益”而建立正确的认识,来进行养育。特别是后天的五谷杂粮所转化提供的营养滋养,是后天智识的主要能源。但慧性就不同,慧性有它慧性的特点,慧性是一种思识,又称作“慧识”,也称之为“灵感思维”、“潜在意识”,它需要靠老子所讲的“为道日损”的方法才能够把它培养出来。
  什么叫“为道日损”呢?现在很多文学家也好、研究家也好,进行智能的解释,实际上有很多是不太准确的。“为道日损”,是指要把后天智能意识其中的不符合善、正、德的内容减少、清理、整顿。就像我们用电脑一样,当垃圾文件堆积过多,就要定期清理硬盘,腾出空间来,让大脑的质层慧识能够透发出来。所以,从前面的分析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智慧”这个词,虽然我们现在大家都会用它,但是要真正去全面认识它、了解它,假如我们不通过自己修之身去验证的话,还是比较难以完全地把它解读清楚。
  在古代的教育史上也发生了一个历史转折,那就是以老子为代表的,由伏羲所开创、黄帝所发展、老子所完整成型的古代慧性教育机制。这个机制,到后来进入历史转折期,2500年以前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在这个轴心时代,东方就诞生了老子、孔子以及佛陀,而西方也诞生了他们的代表人物,包括亚里士多德,构成了一个慧性教育和智能教育的分水岭、分界线,这个分界线就界定了先天的慧识教育和后天的智能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我们从这个表上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图示)。从座右铭而言,孔子为代表的智能教育,就是“学而时习之”,强调要不断加强学习、强化复习,否则很容易遗忘。老子思想为代表的慧性教育,是强调“修之身,其德乃真”。非常强调,要调动体内所有的精、气、神,调用心中和大脑中的能量来进行学习,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一旦把握住事物本质的时候,就会终身都难以忘怀,这个记忆是非常深刻的。而且在状态上面,孔子的后天智能教育特征,是通过“想”和“有为”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和记忆的。而老子的慧性教育是一种先天性的教育,它是主张一种很自然、无私和无为的状态。而且,两者研究的方向也互不相同。一个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一个是老子的修身内求方法,是内取诸身,外取诸物。一个“近”、一个“远”,一个“内”、一个“外”,就将这两种教育方法完整地区分开来。
  在运用方面,智能教育主要是启动的前六根,我们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普遍是调动的孩子们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大系统,但这六大系统都是通过大脑皮层在做功、进行工作,没有触及到大脑质层和大脑核心层。而老子为代表的慧性教育,它强调启动的是要通过身感心悟,要把表层和里层结合起来,把心和脑合并为一而用,调动大脑质层的生理功能,以人体这个宇宙的全息缩影为一个实验室来展开学习的功能。大家吃过鸡蛋吧?鸡蛋一剥开,表面上薄薄的一层那就是大脑的皮层,它的面积很小,体积也占单位面积很小的一部分,但大脑质层相当于鸡蛋的蛋白。可以比较一下,是大脑的皮层储存量大呢?还是大脑质层的储存量丰富呢?这一比较就非常明显,而且还有一个蛋黄,那就是我们大脑的中央层,这个中央层还连接了我们的左大脑和右大脑。所以,我们祖先们创造的慧性教育,可以说是在完整地开发我们大脑的功能,当然功利性开发大脑是开发不出来的,一定要与这个心结合起来开发才可能产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详细介绍,就重点地谈一点。
  在历史上,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特点。比如说,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科学家、科学界的怪才——爱因斯坦,他就曾经说过一些有关慧性教育的内容。他是怎么理解和阐释这些内容的呢?他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限制,并不了解东方文化,但是中国有个数学家陈省身教授曾经见过他,发现他的桌子上同样放着一本老子《道德经》,他也研究英文版的《道德经》。他的思维特点,就跟2500年前慧性教育培养出来的思维模式相同,他是图像思维,他不是文字思维,他不是字形思维,他反对字形思维,他认为字形思维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而且,对于“知识”的概念,他曾经有一句名言:“所谓知识,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忘掉以后,剩下的那部分。”这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我们按照智能教育所教孩子们学到的很多知识,可以说都是没有用的。作为我们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都经历过学校学习,但是我们参加工作以后、进入社会生活以后,我们再想想我们在学校里面所学到的东西有用的有多少?可以说寥寥无几。
  我们现代的教育,无论是西方的智能教育还是东方的智能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真正最完善、最完美的教育方案,而在其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没有被人类所发现和应用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其实在西方没有,但是在东方却埋藏、沉寂在我们的历史长河当中,急待我们去把它挖掘出来。而且,爱因斯坦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说明,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做过一些解释说明和强调。在战国春秋时期,韩非子在《解老》、《喻老》中也谈到了智慧问题、知识问题,“慧者不以藏书箧”,真正运用慧识者不收藏书,书收藏得再多,并不能开启自己的慧识,而只能有利于自己智能的丰富、发展。在宋代曾经有一位诗人、文学家苏轼,他就有个特点,一般人的知识、记忆力根本赶不上他,一些秀才、举人到了下雨的梅雨天,都把自己书搬出去,到太阳底下晒书。而他却躺在太阳下面晒肚皮。他说:你们的知识都保存在书里面,而我所掌握的东西都在肚皮里面,我也要晒一晒,我也怕发霉了。这说明,在历史上不间断地都有一些大智大慧者在悄然当中掌握着慧识教育方法,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当中。
  那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