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花旗      更新:2022-08-10 08:30      字数:4898
  踔饕恿鳎匆谅逋叩捉⑸焙樱ㄒ喑莆鞯焙踊蛭焙樱⑷陆媳惫嵬ㄈ常惶饭纺媳惫嵬ǎ⒂胛业崦迓废嘞谓印M叱俏厦宓檎沃行模战煌ㄖ嗯Γ笏街芑悖飞媳冶卣亍F涠琅砩铰鲇氲抢蜕铰黾涿芰执陨执辞致哉秸杏位髡降淖詈酶莸亍?br />
  下缅甸以仰光为咽喉,为新兴的商港,有现代化的港口设备,为中国抗战物资供应的最后一个国际海港,也是中国远征军必争的要地。胡康河地区,包括那加山以东大洛盆地及新平阳盆地、都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不见天日,中国历来称为野人山。其中,河流交错,雨季泛滥,水势汹涌,舟船难通,但到了旱季,河川变为通道,除亲敦河外,一般都可徒步通行。
  中印缅交界的气候,可分为雨旱两季,自5月下旬起至10月间为雨季,阴雨连绵,天气较凉,潮湿极重,蚊虫、蚂蝗很多,瘴气特甚。10月以后至次年5月中旬前为旱季,天气多风,极少下雨,12月间风势较大,1月以后逐渐转势,经常在华氏120度左右。
  总起说来,缅甸形势是口小、肚大、尾巴尖。仰光为全缅门户,同古、普罗美都是要隘,瓦城为四战之地,八莫、密支那为最后屏障,而棠吉、梅苗又为腊戍的屏障。屏障一失,不仅缅甸自身无以立足,中缅边境物资汇集的腊戍、畹町也就危险了。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亚太局势
  第三节日本的“大陆政策”和亚洲战略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助进。然而,到了近代,历史悠久的中国逐渐衰落,日本却因明治维新飞跃崛起,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走上以对外扩张为主的军国主义道路,左右和影响着近代亚洲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大陆政策”的酝酿和实施过程
  自1868年明治维新初期起,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止,70余年间,随着天皇制的建立,日本军国主义不遗余力地推行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按其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明治维新初期到20世纪初期。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基本策略是:一面鼓吹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一面推行“耀皇威于海外'注:井上靖、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商务印五馆1959年12月版。'”的大陆政策。从入侵台湾、朝鲜入手,逐步染指中国大陆。
  1840年天保改革后,经过28年“军事现代化”的低层次改革'注: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第17~18页。',使日本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武士改革派,他们于1868年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夺取政权,开始全面的资本主义改变。明治天皇即位后,日本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军事、政治等得到迅速发展,国力、军力逐渐强大,但其发展受到原料和市场的限制,民族沙文主义情绪恶性膨胀,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愈来愈强。明治天皇综合许多野心家的侵略主张,初步制定出“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中国全土,……(以后则征服东南、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注:张寄谦:《中国通史·近代部分》第18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04页。'。可以看出,“大陆政策”就是用武力向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和扩张。
  1870年,以后田白茅为代表的军国主义者前倡“征韩论”,把满清、朝鲜等国视为日本的屏藩,提出:“满清可交(战),朝鲜可伐,吕宋(菲律宾)、台湾唾手可得矣'注:佐田白茅,《向政府建白五》,见《征韩论实相》,引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第117页。'。”1874年5月,以陆军中将西乡隆盛为首的激进派悍然出兵台湾,胁迫清政府于同年10月31日签中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日北京专条》(也称《中日台事专条》),中国赔银50万两,并将琉球作为日本属国(1879年正式改琉球为冲绳县'注: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343页。')。之后,日本又于1875年9月制造江华岛事件,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亦称《日韩条约》),断绝与中国的传统交往,日本在朝享有治外法权,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注:井上靖:《日本历史——“国史”批判》第223页~224页。'。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实际上是对中国的“示威”,也是进攻中国的前奏。为了发动侵华战争,日本进行了整整20年的准备(1874~1894),到1893年,已建有一支近代化陆军常备军6万多,预备军23万和一支排水量达7万多吨的新式海军舰队'注:万峰:《日本近代史》第215页。'。1894年初,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外相陆奥宗光非常清楚地指出:“借此好题目,或把一度恶化的中日关系重加协调,或终于不能协调,索性促其彻底决裂。”“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注:陆奥宗光:《蹇蹇录》第29,69页。'。”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战后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割地以及欧美各国过去在华不曾享有过的经济上的特权,使“日本资本家大发横财”,使“以特权大资本家为首的资本主义工业有了飞跃地发展'注:井上靖:《日本历史》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697页,698页。'。”就这样,日本“利用甲午战争的赔款,到1897年,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成为并驾齐驱的一员了'注:同上,701页。'。”可以这样讲,日本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中国和朝鲜等国的侵略扩张之上的。
  进入20世纪后,日本继续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加速其大陆政策的实现。1900年6月,出兵2。2万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后,日本等外国军队被允许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12个重要地区,形成日本“支那驻屯军”,并长期驻在这些地区,“七·七”事变时,这支军队充当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急先锋。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侵占了我国旅顺、大连,攫取了原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霸占的全部权益以及“南满”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此后,日本将旅大地区建为关东州,并建立关东军,这支部队,后来成为发动“九·一八”事变和长期占领东北地区的主力军;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又趁机出兵山东,占领济南,青岛和胶州湾,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1915年,日本又利用袁世凯想复辟帝制的急迫心理,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迫使其接受灭亡中国的“21条”,引起中外震惊。
  从明治维新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历时40余年,日本利用它和中国相邻的便利的地理条件,利用对中国近代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较深了解,加之不断地对外扩张侵略促进国内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使它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不断增长,它“时刻都在迫害着中国各民族的生存,迫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注: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选第二卷第592页)。'。”“力图统治中国'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列宁全集》第39卷第19页。'。”到了20世纪初期,它不但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同时也基本完成了它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征服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二时期: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日本跃居为“超过法国和意大利的世界三大强国之一(即美英日)'注:井上靖:《日本历史》下册第839页。'。”于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定进一步推行大陆政策,夺取中国的东北地区,并进而向华北地区伸展。1927年初,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公然狂吠:“准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此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特殊区域'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帝国主义侵华文件选辑》三联五店1958年版第94,95页。'。”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研究所谓对“满蒙”的政策。实际上,是策划如何先把东北地区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尔后实行武装入侵,把东北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从而建立全面侵华的战略基础。在这个会上,通过了一个《对华政策纲要》,强调“大和民族要想称雄于亚洲大陆,第一步是掌握满洲及蒙古的统治权'注: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1卷第62页,商务印五馆1959年11月版。'。”并在必要时为满蒙的特殊地位和保护侨民生命财产不惜诉诸武力。可以看出,《对华政策纲要》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20~30年代推行大陆政策的具体战略计划。此后,日本这个计划从舆论宣传,扩充军备,军事部署等方面都在积极地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和行动。
  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也难逃厄运。为摆脱危机,实现侵占“满蒙”的计划,日本军国主义者制定了以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并指令关东军完成独立作战体制。1931年8月3日,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致五日本陆相:“本庄繁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成,支那统一未达到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三十年经营之满蒙,并达大正八年(1920年)出兵西伯利亚各地之目的,使以上各地与我(?)朝鲜及内地打成一片,则我帝国之基,既不能北固于现今世界'注:陈觉:《国难痛史资料》第1卷,东北问题研究会1932年9月版第33~35页。'。”9月18月,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很快占领东北全境,并建立伪“满洲国”,实现了“称雄于亚洲大陆”的第一步。接着,1932年又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胁迫国民党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进占上海;1933年又进犯长城沿线各军事要地,尔后深入冀东,包围平津,染指华北。1934年4月,日本外务省大臣宣布本日对维持“东亚和平秩序”有特殊的“立场和使命”,并露骨的提出,不准任何国家援助中国,公开发布独占中国的声明'注:李新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二卷第277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1935年6月,日本又以武力相威胁,迫使国民党政府让出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并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力图将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这一时期,尽管仅10余年时间,但日本大陆政策推进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它不仅吞噬了整个东北地区,而且不同程度地控制着华北五省,使日本在华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取得重大发展,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辟了基地。
  第三时期:30年代的日本。这一时期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顶峰时期,1936年,日本出现“二·二六”兵变,广田内阁上台,于8月召开“五相会议”(首相、外相、海相、陆相、藏相),会议通过接受军部全部要求的《国策大纲》,制定了“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域发展”的战略'注: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组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4页。'。这个大纲是继承和发展了1927年田中内阁所确立的侵略方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侵略中国、进攻苏联,伺机南进,以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扩张计划。根据这个《国策大纲》,日本加强了全面侵华的准备,大力发展重工业并增加军事工业投资,1937年度日本直接军费增加到13。6亿日元,占当年国家总预算的49%,军事工业投资达22。3亿日元'注:小山弘健,浅田光辉:《日本帝国主义史》第3卷第26页。生活·读五·新知三联五店1961年版。'。至1937年“七·七”事变时,日本陆军兵力达40余万,海军4个舰队,陆海军航空兵计91个中队,2600余架飞机,此外还有伪军1。2余万人。从政治上、军事上、物资上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二中国抗战对日本亚洲战略的影响
  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以征服世界为最终目的的,而能否征服中国是这个政策最关键的一步。中国地处东亚,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落后。从军事角度看,谁能占有中国,谁就能雄踞东方,控制亚洲,进而称霸太平洋,左右世界局势;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