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
阎王 更新:2022-07-17 17:22 字数:4943
季,巴菲特坐火车到芝加哥会见一位男校友。瘦瘦的不修边幅的样子,他当时才19岁,让他的会见者不敢相信他是哈佛人士。会面的时间只持续了10分钟。在7月19日给“大杰里”写信的时候,巴菲特写了整整5张纸才写到这个消息。他告诉朋友说他正在学一门关于税收的课程,而且在学习用所有精明的办法从收益回报中榨出钱来。然后接着谈了谈“著名的炮弹服务”,对奥兰斯刚刚病愈的父亲表示了问候,最后是关于高尔夫球销售的问题。
现在说说我被拒绝的故事吧!那些哈佛的神气十足的家伙,没搞清楚的是他们应该让我进他们的研究生院。他们觉得19岁太年轻了,于是建议我等上1~2年。因此如今我只有面对生活的残酷现实。自我4周内在这儿开始付食宿费以来,我爸爸希望我去上某所学校的研究生,但我不太想接受这个主意。
两周以后,他又提起了这件事。“亲爱的大杰里,”他写道:坦白地说,当我收到哈佛来的信时,我的心都凉了。现在,我正等着申请哥伦比亚,他们那儿的金融系非常出色,至少他们有像格雷厄姆和多德这样两三位热门人物来教授普通股的评价知识。
巴菲特现在有点过于漠不关心了。事实上本杰明。格雷厄姆是证券行业的领头人;他和他的同事多德,曾经写过相关领域的研讨教科书《有价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而且巴菲特在林肯时刚读了格雷厄姆的一本新书《聪明的投资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而且感到这本书非常引人入胜。巴菲特的室友伍德说“它对巴菲特而言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
他开玩笑地提到哥伦比亚的“热门人物”时可以看作是当他害怕再次被拒绝时反映出来的心态。但是在8月初,巴菲特收到一则好消息。他准备前往纽约和大师一起进行学习研究。
3格雷厄姆
市场先生的确非常热心,每天他都会告诉你他觉得你的利益值多少。
本。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资人》从第一次在黑板上写股票那一刻起,巴菲特就被股票深深吸引住了。他曾交易过股票,研究过市场,也咨询过专家,希望有所领悟——领悟图表中蕴含的某些神秘的内部关系以及某些可以让他发财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比当年他趴在赛马场地板上搜寻被遗弃的票根更加投入。有的股票可以投资,而更多的股票则不能投资。
本。格雷厄姆向他敞开了大门,亲自和他谈话,他教给巴菲特各种手段去探索市场中形形色色的可能性,并且所用的方法很适合巴菲特学习。配备了格雷厄姆的技术之后,巴菲特就能摒弃所谓的圣谕而用上自己的才能了。
在格雷厄姆性格典范的促使下,巴菲特决定按自己的意图自立地工作——充满了父亲曾说过的爱默森“出众的”独立性。
格雷厄姆远远不只是巴菲特的导师,正是格雷厄姆才给这座令人惊叹而为之却步的城市——股票市场绘制了第一张可信的地图,他为择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它与赌博这门伪科学毫无差别。投资业没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产主义没有了马克思——原则性将不复存在。
他的著作都颇具创意,但在他的著作中,格雷厄姆并没有完全阐述他曾给门徒们传授过的东西。与华尔街其他的企业家不同,格雷厄姆敞开自己的思想,让他人自由地分享他的观点。他心不在焉的样子——金钱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引起了华尔街的浓厚兴趣。在这一充斥着狭隘思想的领域,格雷厄姆堪称一位古典的学者。他既是一位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研究者,也是西班牙诗歌的翻译者,还更是百老汇戏剧的作家——这部戏演了4天。
奇怪的是,像他这样能给投资业带来革新的人物,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捣鼓古怪的业余爱好和发明。比如他曾发明了一种新式滑尺,还有一种“更为实用”的家具 (这件事很令人费解,因为格雷厄姆从来连锤子都没碰过)。他个子不高,一双蓝眼睛仿佛能把人看穿,厚厚的嘴辱——“有趣的小个子,有几分丑陋”,一位合伙人这样说他——但是他闪烁着智慧的灵气。
在1894年的伦敦,他来到了这个世上,名字叫本杰明。格罗斯伯姆。他刚满周岁时,父亲把家搬到了纽约,开办了一家中国进口商品业的分支机构。
然而,在他9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把积蓄都投入了股票市场,在1907年的巨大恐慌中,这些积蓄都化成了青烟。他找了份临时工。在布鲁克林男子高中念书时,成绩非常突出。后来,他进了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毕业以后,有三个系给他工作的机会:英语系、数学系和哲学系。但是他采纳了学院院长的意见,来到了华尔街。
格雷厄姆从最底层的工作起步,每周把股价写在黑板上,挣2美元。那个年代里没有什么证券分析家,而只有“统计员”。很快,他便自封为一个投资者,同时开始写作。到20年代末期,他已经在工作之余开办了财务方面的讲座。
他在华尔街做的讲座反映出他对几何学的喜爱。他热衷于对称型的投资——发明了一套欧几里德的原则来运用到股票市场之中。
格雷厄姆的方法在20年代末期的投机气氛中显得很怪异——他总企图
寻找那些便宜得几乎没有风险的公司,比如在1926年,他发现一位石油运输商,北方石油管道公司,除了油管资产以外,还拥有一个每股价值为95美元的铁路债券组合,而它的股票却只有65美元的市价。格雷厄姆买了2000股,并且建议公司把持有的债券卖掉,重新发掘出投资组合里被掩埋了的价值。
然而,处于洛克菲勒控制下的管理层拒绝了这个建议。后来格雷厄姆发动了一场争夺代表权的战争,终于入选董事会,北部石油管道终于投降了,清算了债券,并且付了70美元/股的红利。
到1929年为止,格雷厄姆的合伙人企业“本杰明。格雷厄姆联合帐目”
的资本达到250万,而且格雷厄姆也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当然,那时候的华尔街早已是富翁云集了。投机者们把价格抬到了天上。这个非常岁月中,耶鲁大学那位不幸的欧文。费舍尔宣称“股票价格已经达到一个看似永久的高台之上了”。
格雷厄姆十分小心谨慎,当大危机袭来时,本。格雷厄姆联合账户的损失额是20%,还可以忍受。到1930年时,格雷厄姆和其他人一样以为最糟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他又贷款来投资于股票。后来,底部支撑又被跌破了。“那次大危机的唯一特点是”正如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观察发现的“一个噩耗紧接着一个噩耗,糟的越来越糟”。
连最精明的资金人——也就是那些冷眼静观这场劫难的人——后来也卷入其中。到1932年,联合账户已经跌去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
他的全家就要离开位于贝里斯福德的那幢花园般的二层小楼,搬到附近埃尔多拉多背后即将空出来的朴素小公寓里。他的妻子是一位舞蹈老师,不得不重返工作。格雷厄姆也做好了罢手的准备。但是杰罗姆。纽曼的一个亲戚,此人也是格雷厄姆的全伙人,注入了75000美元资金,这笔资金足让公司存活下去了。当1934年的《有价证券分析》问世以后,它那年已40岁的作者已经有整整5年没有收到任何报酬了。
在书的简介中,格雷厄姆坦白地承认说,投资于普通股似乎是“名誉扫地”的事。在市场近期的低潮中,1/3的美国工业都在以低于清算价值的价格出售。几年前那些曾把华尔街当作一个有无数牛奶和蜂蜜的专家们现在又建议说“这样的股票压根不是投资”。杰拉德。M。洛布,一位以畅销书籍《投资生存大战》而出名的评论家认为要想投资赢利是不可能的。如果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29年是381。7点,而1932年只有41。22点,那么谁又能说明“真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没有人真的知道,”他宣称,当某种特定的股票是“便宜”或“昂贵”。相反,洛布则认为“投机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预测未来的潮流”。
洛布强调说,真正要看重的不是企业的赢利情况,而是一种公众心理:
充分考虑人们的普遍情绪、希望和观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作用于证券价格的影响——这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然而,如何去测度公众的情绪呢?主要的办法是跟踪股价本身,去“盯着行情”,如果股价下跌了,那就该抛出它,而且要迅速;如果股价上涨,就该买进。仅仅只是买进便宜货是不够的——必须且只能在它“刚要开始升值”的时候买进。
如果洛布没有抓住这样一对矛盾:即成百上千的投资者在互相作出反应
并力图先他人一步,那么格雷厄姆和多德则不会抓不住这一点。
股票投机主要就是A试图判断B、C、D会怎么想,而B、C、D反过来也做着同样的判断。
《有价证券分析》给出了逃脱这个陷阱的方法。格雷厄姆和多德极力主张投资者们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通过注意赢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前景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上,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独立于其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形成一个概念。
他们认为,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掺杂物,有很多时候,这些决择和理性的价值评判相去甚远。投资的秘诀就在于当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由于大萧条远没有结束,它便成为考验人们对市场的忠实程度的关键时期,许多公司的股份的标价比它们银行账户上的现金价值还低。但是格雷厄姆,作为一个古典派学者,意识到华尔街的低落是十分符合人性周期的一部分。
巨额的利润本应变成同样巨大的损失,新的理论本应被发展然后被怀疑,不着边际的乐观主义者本应被深深的绝望所淹没,所有这些都严格地遵循着古老的传统。
格雷厄姆像生物学家解剖青蛙那样分析着普通股股票、公司债券,以及投机优先证券 (也就是迈克尔。米尔肯所说的垃圾债券)。乍看上去,当时①的《有价证券分析》是一本为正在筹建中的学科写的教科书。但是由于这本书是在1929年的大疯狂以及之后的余波中完成的,它同时也号召大家反对投机者带来的罪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完全是一个创新。洛布的投机者把股票看作一张薄纸,一张价值比下一个接手的人的出价高或低的纸。他的目标是对下一个人的期望,然后再下一个人。而格雷厄姆和多德派的投资者则把股票看作企业的份额,它的价值始终应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呼应。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华尔街从未问过这样的问题:“这个企业售价多高?”
这便是格雷厄姆和多德提出来指导股票价值衡量的问题。它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但是 (关键在于)一个人并不需要精确——他所需要的是有能力甄别出那些偶尔出现的其作价远低于其价值的公司。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通过检查有可能确定一位妇女老到连自己的年龄都不知道就去投票,或一位男人重到连自己的重量也不清楚,那么剩下没有解决的一个麻烦问题是,如果买进一种便宜的股票,它变得更便宜了,那该怎么办?作者们承认,如果有时价格定错了,它们得经过“很长一段困扰人心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在巴菲特来到哥伦比亚的前一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出现了。《聪明的投资人》把格雷厄姆的哲学精简成“安全边际”。他说,一个投资者应该在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和他估计出的股票价值之间保持一个差价——一个较大的差
① 纽约证券分析家协会于3 年后的1937 年成立,格雷厄姆是创始人之一。
价。这同留些余地给驾驶汽车中可能出现的偏误是一个道理。如果裕度留得足够大,投资者就应该是很安全的。但如果他不这样做又会怎样呢?答案是:股票就会持续下跌。假设企业没有什么变化,格雷厄姆说,投资者就不该再迷信行情机,不论形势有多么的严峻。
的确如此,一个投资者如果因市场的跌落而变得过分泄气,而且在很低价格时纵容自己轻率地抛售,那它永远都会把他基础的优势转变成基础的劣势。基础优势?大多数投资者压根?